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地理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下学期大理州普通高中质量监测
高二地理试卷(答案在最后)
(全卷两个大题,共19个小题,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等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相关信息,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非选择题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迪拉丽花在白垩纪时期开放在辽宁西部大地上,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早被子植物的典型的花。

2021年,我国发布了世界上唯一被发掘的迪拉丽花幼苗化石照片(图1),给迪拉丽花拍了一张“婴儿照”。

令人称奇的是,该标本被发现时旁边与其“同框”的竟是鱼化石。

图2为迪拉丽花想象复原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迪拉丽花出现于()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2.推测迪拉丽花的生长习性是()
A.耐旱
B.耐盐碱
C.喜温
D.喜湿
3.在迪拉丽花生长的时期()
A.喜马拉雅山脉已经形成
B.鱼类大量出现
C.相关地层可以找到铁矿
D.哺乳动物出现
黑鱼河因水中多黑色小鱼集聚而得名,位于云南腾冲火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峡谷中,流程较短,奔腾汇入龙川江,夏季在交汇处清浊分明。

该河是深埋的地下河被熔岩阻塞流出地表形成,这类发源地隐蔽的河流也被称为“无头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根据河水补给来源推测,黑鱼河的水量情况是()
A.春夏季节水量大
B.夏秋季节水量大
C.秋冬季节水量大
D.无明显季节变化
5.“无头河”可能在下列哪个省份分布较多()
A.辽宁
B.新疆
C.贵州
D.河南
6.夏季黑河与龙川江交汇处“清浊分明”,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龙川江植被好,含沙量小
B.黑河流域植被好,含沙量小
C.龙川江水量大,含沙量大
D.黑河流域落差大,含沙量大
2015年3月7~11日,一次冷锋天气过程造成了我国东部地区天气的快速变化。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36.7°N)当时气象要素的时间进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带点实线可能是()
A.温度
B.温度变化量
C.PM2.5
D.风速
8.该地冷锋过境时段是()
A.3月7日20:00—3月08日14:00
B.3月8日14:00—3月9日08:00
C.3月9日08:00—3月10日02:00
D.3月10日20:00—3月11日14:00
9.该地冷锋过境冷空气刚抵达时()
①寒冷②低温③空气质量好④空气质量差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人口空间均衡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人口空间分布实现动态的平衡,即区域间人口净零迁移的状态。

当影响人口迁移的推力和拉力因素影响接近时,人口迁移接近净零迁移状态。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均衡人口密度越大。

下表为2020年长三角地区部分城市实际人口数量及均衡状态下的模拟人口数量(单位:万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
上海杭州南京合肥黄山亳州
项目
实际人
2487.091193.60931.47937133500

均衡人
3223.421643.391843.731010.04128.198.62

10.造成上海均衡人口高于实际人口的原因可能是()
A.资源丰富,区域人口承载力大
B.经济收入高,对人口的吸引力强
C.户籍政策限制了实际人口数量
D.消费水平高,影响人口迁移动机
11.据材料可知,对人口空间均衡的理解正确的是()
A.人口空间均衡时,人口的分布最均匀
B.人口空间均衡时,人口净迁移量小
C.经济越发达,越易实现人口空间均衡
D.区域资源差异越大,越难达到均衡
12.长三角人口空间均衡发展将()
A.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
B.改变资源分布格局
C.缓解大城市人口压力
D.缩小区域发展差异
某学校地理小组进行饮食与地域文化关系课题研究,发现新疆烤羊肉(下左图)的灵魂伴侣是红柳枝,“大漠红柳肉串”是新疆地区的文化符号。

而在云南版纳用芭蕉叶做“锡纸”的包烧(下右图),也是享用“撸串”的一种烧烤方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对比两图的烧烤方式,不同的饮食文化体现了区域的()
A.整体性特征
B.差异性特征
C.开放性特征
D.共同性特征
14.饮食文化受地理环境影响,判断不正确的是()
A.图1红柳烤肉增味去腻,与地理位置特点无关
B.图1大量使用红柳肉钎子,会加剧土地荒漠化
C.图2区域中雨林的多样性赋予烧烤丰富的食材
D.图2区域气候湿热,芭蕉叶“包烧”多酸辣味
珠三角城市群,根据不同城市经济发展实力与地理区位,将广州、深圳定义为核心城市;东莞、珠海、佛山、中山定义为周边城市;肇庆、江门以及惠州为边缘城市。

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是提升产业竞争力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珠三角城市群电子计算机产业在生产与创新方面已经形成了非常明确的分工格局,边缘城市在上游行业的创新优势强但生产优势弱;核心城市则在产业中下游有较强的生产优势与创新优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区别上游产业中游产业下游产业
产品类别电子元器件及相关材
料生产
零件组成部件,整机组装软件开发,信息服务
技术
特征成熟标准化,易模仿成熟标准化,易模仿
多样化,面向市场需

创新重点材料创新,元器件设

结构设计,性能优化功能开发,用户体验
创新优势边缘城市通过技术模
仿快速
提升
核心城市通过技术创新
维持优势
核心城市具有稳定创
新优势
生产核心城市具有规模优核心城市具有规模优势核心城市具有规模优
优势势势
创新
边缘城市核心城市核心城市
中心
生产
核心城市核心城市核心城市
中心
珠三角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链特征及空间分布
15.与深圳相比,上游产业创新中心布局在肇庆江门等边缘城市的优势是()
A.便捷的物流体系
B.廉价的人力资源
C.雄厚的科研实力
D.强大的市场需求
16.珠三角城市群电子计算机产业链上游环节创新中心主要布局在边缘城市,对区域核心城市的影响是()
A.打破区域内的产业分工格局
B.提升核心城市的技术水平
C.减弱核心城市的创新优势
D.促使核心城市向下游产业升级
第Ⅱ卷(综合题,共52分)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输沙量是指一定时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泥沙的重量,其大小主要取决于水量的丰枯和含沙量的大小。

其中泥沙颗粒较粗部分在床沙组成中大量存在,称为床沙质,其含量与水流携沙能力相符;较细的部分是河沙中少见的,称为冲泻质,主要来自上游流域来沙量。

当河流携带的泥沙量大于水流携沙能力时,水流中的部分泥沙便淤积在河床,反之,河床就要发生冲刷,河床粗化。

下图为我国三峡水库下游某河段示意图及该河段1991-2018年三个水文站建库前后水沙变化。

宜枝(宜昌——枝城)河段和上荆江主要为砂卵石河床河段,下荆江为沙质河床河段。

(1)描述三个水文站输沙量在建库前后的变化特征,并分析原因。

(2)分析大坝上游河段与下游河段床沙质和冲泻质所占比例的差异。

(3)与下荆江相比,分析上荆江河床粗化程度及原因。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孙原是我国西北地区的古老民族,其所建立的乌孙国为汉代西域的第一大国,留下了丰富的文物遗存。

乌孙古道北起特克斯县琼库什台牧业村,南到拜城县黑音山牧场,全长140km,历史上就是乌孙国沟通天山南北的重要通道,现在是一条热门的徒步路线。

当地政府将于古道西侧再规划修建一条公路和超长遂道以代公路。

琼库什台村过去人口稀少,如今由于旅游业的带动,已成为一座有430户人家,2000多人口的哈萨克族村庄,村民会为徒步者提供马匹、领队等服务。

(1)分析规划公路不沿乌孙古道修建的原因?
(2)超长以隧代路建成后,为什么该公路可能成为全天候通道?
(3)规划公路建成后对新疆地区的积极意义?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夜间经济是以服务业为主体的城市经济的延伸,通常指从当日18:00至次日6:00所发生的集购物娱乐、休闲餐饮、旅游体验等活动于一体的现代消费经济。

天津市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自2018年开始大力发展夜间经济,目前已建成多个市级和区级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在加快24h深夜经济布局的同时,开拓了多元化的夜间消费市场。

下图示意天津市中心城区夜间经济业态总体核密度。

(1)据图推测天津市中心城区夜间经济的空间分布特征。

(2)指出夜间经济对于天津市城市发展的价值。

(3)推测形成图中夜间经济业态核密度差异的驱动因素。

(4)请为推动天津市夜间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2023~2024学年下学期大理州普通高中质量监测
高二地理试卷
(全卷两个大题,共19个小题,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等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相关信息,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非选择题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迪拉丽花在白垩纪时期开放在辽宁西部大地上,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早被子植物的典型的花。

2021年,我国发布了世界上唯一被发掘的迪拉丽花幼苗化石照片(图1),给迪拉丽花拍了一张“婴儿照”。

令人称奇的是,该标本被发现时旁边与其“同框”的竟是鱼化石。

图2为迪拉丽花想象复原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迪拉丽花出现于()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2.推测迪拉丽花的生长习性是()
A.耐旱
B.耐盐碱
C.喜温
D.喜湿
3.在迪拉丽花生长的时期()
A.喜马拉雅山脉已经形成
B.鱼类大量出现
C.相关地层可以找到铁矿
D.哺乳动物出现
【答案】1.C 2.D 3.D
【解析】
【1题详解】
材料表明,迪拉丽花为白垩纪时期的植物,处于中生代,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题详解】
与迪拉丽花同框的是鱼化石,由此可知该地位于水域或水域附近区域,表明迪拉丽花喜湿,其余生长习性相关环境特征材料中没有提及,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3题详解】
迪拉丽花出现于白垩纪,而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挤压碰撞形成喜马拉雅山脉大约发生于古近纪,A错误;海洋鱼类出现于古生代,B错误;铁矿成矿期为前寒武纪,C错误;哺乳动物出现于白垩纪晚期,D正确。

故选D。

【点睛】中生代是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的时代,在中生代的早期也就是三叠纪出现的代表植物是裸子植物;在中生代中期也就是早侏罗纪是爬行动物开始出现的年代。

黑鱼河因水中多黑色小鱼集聚而得名,位于云南腾冲火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峡谷中,流程较短,奔腾汇入龙川江,夏季在交汇处清浊分明。

该河是深埋的地下河被熔岩阻塞流出地表形成,这类发源地隐蔽的河流也被称为“无头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根据河水补给来源推测,黑鱼河的水量情况是()
A.春夏季节水量大
B.夏秋季节水量大
C.秋冬季节水量大
D.无明显季节变化
5.“无头河”可能在下列哪个省份分布较多()
A.辽宁
B.新疆
C.贵州
D.河南
6.夏季黑河与龙川江交汇处“清浊分明”,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龙川江植被好,含沙量小
B.黑河流域植被好,含沙量小
C.龙川江水量大,含沙量大
D.黑河流域落差大,含沙量大
【答案】4.D 5.C 6.B
【解析】
【4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黑鱼河流程短,主要靠地下水补给,地下水补给的河流水量稳定,季节变化小,D正确,ABC
错误。

故选D。

【5题详解】
无头河的特征是地下河流出地表形成,应该在地下径流丰富的喀斯特地貌区较多,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广布,多“无头河”,C正确;辽宁、新疆、河南石灰岩分布较少,喀斯特地貌不发育,“无头河”分布少,ABD错误。

故选C。

【6题详解】
黑鱼河“奔腾汇入龙川江”,说明流速快,但依然清澈,说明河流中泥沙少,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B正确,D错误;龙川江含沙量大,主要是由于植被破坏造成,AC错误。

故选B。

【点睛】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部地区的碳酸盐岩出露地区,面积为91~130万平方千米。

其中以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

2015年3月7~11日,一次冷锋天气过程造成了我国东部地区天气的快速变化。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36.7°N)当时气象要素的时间进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带点实线可能是()
A.温度
B.温度变化量
C.PM2.5
D.风速
8.该地冷锋过境时段是()
A.3月7日20:00—3月08日14:00
B.3月8日14:00—3月9日08:00
C.3月9日08:00—3月10日02:00
D.3月10日20:00—3月11日14:00
9.该地冷锋过境冷空气刚抵达时()
①寒冷②低温③空气质量好④空气质量差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7.C8.B9.D
【解析】
【7题详解】
冷锋过境时,温度下降,过境后一段时间温度回升,温度变化量应先降后升,AB错误;风力增大,空气中的尘埃和固体颗粒物被吹散,PM2.5整体下降,并持续保持较低水平,符合带点实线的变化特征,C正确;风速风向为上部的带箭头线段,D错误。

故选C。

【8题详解】
由所学可知,冷锋过境,气象要素发生突变,由图可知3月8日14:00—3月9日08:00时段出现风向突变,风速加大,气温下降,因此该时段为冷锋过境,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9题详解】
冷锋过境时,温度值在3~13℃,较温和,②正确,①错误;PM2.5浓度快速上升,说明空气质量差,④正确,③错误。

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冷锋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冷锋过境时,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出现大风,雨雪天气;冷锋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高。

人口空间均衡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人口空间分布实现动态的平衡,即区域间人口净零迁移的状态。

当影响人口迁移的推力和拉力因素影响接近时,人口迁移接近净零迁移状态。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均衡人口密度越大。

下表为2020年长三角地区部分城市实际人口数量及均衡状态下的模拟人口数量(单位:万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
上海杭州南京合肥黄山亳州
项目
实际人
2487.091193.60931.47937133500

均衡人
3223.421643.391843.731010.04128.198.62

10.造成上海均衡人口高于实际人口的原因可能是()
A.资源丰富,区域人口承载力大
B.经济收入高,对人口的吸引力强
C.户籍政策限制了实际人口数量
D.消费水平高,影响人口迁移动机
11.据材料可知,对人口空间均衡的理解正确的是()
A.人口空间均衡时,人口的分布最均匀
B.人口空间均衡时,人口净迁移量小
C.经济越发达,越易实现人口空间均衡
D.区域资源差异越大,越难达到均衡
12.长三角人口空间均衡发展将()
A.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
B.改变资源分布格局
C.缓解大城市人口压力
D.缩小区域发展差异
【答案】10.B11.B12.A
【解析】
【10题详解】
根据背景知识,上海市资源较贫乏,A错误;上海市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吸引人口迁入,B正确;上海市户籍政策虽然严格,但实际迁入人口仍然较多,C错误;消费水平高,人均收入也高,对人口迁移动机影响较小,D错误。

故选B。

【1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人口空间均衡是指人口净零迁移的状态,分布并不均匀,A错误、B正确;经济发达,对人口吸引力强,人口大量迁入,不易实现空间均衡,C错误;区域资源差异大,要素流动频繁,但与人口空间均衡关系不大,D错误。

故选B。

【12题详解】
发达地区人口密度大、欠发达地区人口密度小的人口空间均衡状态将有助于充分利用各地的社会经济和资源优势,加速发展,形成多元化的经济结构,增强区域竞争力,但人口大量迁入发达城市会加剧大城市的压力,同时加大区域发展差异,A正确,C、D错误;资源分布状况无法改变,只能优化资源配置,B错误。

选A。

【点睛】人口均衡是指人口的发展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并且人口总量适度、人口素质全面提升、人口结构优化、人口分布合理及人口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之间协调平衡发展。

某学校地理小组进行饮食与地域文化关系课题研究,发现新疆烤羊肉(下左图)的灵魂伴侣是红柳枝,“大漠红柳肉串”是新疆地区的文化符号。

而在云南版纳用芭蕉叶做“锡纸”的包烧(下右图),也是享用“撸串”的一种烧烤方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对比两图的烧烤方式,不同的饮食文化体现了区域的()
A.整体性特征
B.差异性特征
C.开放性特征
D.共同性特征
14.饮食文化受地理环境影响,判断不正确的是()
A.图1红柳烤肉增味去腻,与地理位置特点无关
B.图1大量使用红柳肉钎子,会加剧土地荒漠化
C.图2区域中雨林的多样性赋予烧烤丰富的食材
D.图2区域气候湿热,芭蕉叶“包烧”多酸辣味
【答案】13.B14.A
【解析】
【13题详解】
读图结合材料“‘大漠红柳肉串’是新疆地区的文化符号。

而在云南版纳用芭蕉叶做‘锡纸’的包烧”可知,新疆和云南版纳的烧烤方式体现了区域的差异性特点,B正确;与整体性和开放性无关,A、C错;区域特点中没有共同性特点,D错。

故选B。

【14题详解】
由已学可知,图1红柳多分布在我国西北荒漠和半荒漠地区,新疆地处内陆,距海遥远,气候干旱,当地饮食以烧烤代水煮,故红柳烤肉与新疆的地理位置特点有关,A符合题意;图1大量砍伐红柳树用于烧烤辅材,会加剧当地荒漠化,B不符合题意;图2中包烧食材品种丰富,与热带季雨林气候生物种属多有关,C不符合题意;图2云南版纳气候湿热,酸辣味可以解暑开胃,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同时因为地域不同又千差万别,如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的差异。

珠三角城市群,根据不同城市经济发展实力与地理区位,将广州、深圳定义为核心城市;东莞、珠海、佛山、中山定义为周边城市;肇庆、江门以及惠州为边缘城市。

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是提升产业竞争力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珠三角城市群电子计算机产业在生产与创新方面已经形成了非常明确的分工格局,边缘城市在上游行业的创新优势强但生产优势弱;核心城市则在产业中下游有较强的生产优势与创新优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区别上游产业中游产业下游产业
产品类别电子元器件及相关材
料生产
零件组成部件,整机组装软件开发,信息服务
技术
特征成熟标准化,易模仿成熟标准化,易模仿
多样化,面向市场需

创新重点材料创新,元器件设

结构设计,性能优化功能开发,用户体验
创新边缘城市通过技术模核心城市通过技术创新核心城市具有稳定创
优势仿快速
提升
维持优势新优势
生产优势核心城市具有规模优

核心城市具有规模优势
核心城市具有规模优

创新
中心
边缘城市核心城市核心城市
生产
中心
核心城市核心城市核心城市
珠三角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链特征及空间分布
15.与深圳相比,上游产业创新中心布局在肇庆江门等边缘城市的优势是()
A.便捷的物流体系
B.廉价的人力资源
C.雄厚的科研实力
D.强大的市场需求
16.珠三角城市群电子计算机产业链上游环节创新中心主要布局在边缘城市,对区域核心城市的影响是()
A.打破区域内的产业分工格局
B.提升核心城市的技术水平
C.减弱核心城市的创新优势
D.促使核心城市向下游产业升级
【答案】15.B16.D
【解析】
【15题详解】
这些边缘城市可以通过技术引进和模仿创新快速提升生产技术,形成上游环节的创新中心。

这表明这些城市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能够通过学习和吸收先进技术来提升创新能力。

因此,“丰富的人力资源”是这些城市作为上游产业创新中心布局的优势。

B正确;便捷的交通、雄厚的科研实力及强大的市场需求这些方面,边缘城市是无法和深圳相比的,ACD错误。

故选B。

【16题详解】
根据材料内容,边缘城市布局上游产业创新中心将促进产业分工与协作,促使核心城市向下游产业升级,D 正确。

边缘城市布局上游产业创新中心,影响区域内的产业分工格局,但不是对核心城市的影响,A错误。

边缘城市布局上游产业创新中心,能提升边缘城市的创新能力,不会提升核心城市的技术水平,也不会减弱核心城市的创新优势,BC错误。

故选D。

【点睛】珠三角地区要在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上形成联动,需要政府加强规划,发挥各地的区位优势,体现各地区的差异化、错位化、特色化;把电子信息产业的产业链进一步构建和完善起来,进行科技创新,
形成一个有更高附加价值的产业链;进一步引导珠三角电子信息产业众多的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的方向突围。

第Ⅱ卷(综合题,共52分)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输沙量是指一定时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泥沙的重量,其大小主要取决于水量的丰枯和含沙量的大小。

其中泥沙颗粒较粗部分在床沙组成中大量存在,称为床沙质,其含量与水流携沙能力相符;较细的部分是河沙中少见的,称为冲泻质,主要来自上游流域来沙量。

当河流携带的泥沙量大于水流携沙能力时,水流中的部分泥沙便淤积在河床,反之,河床就要发生冲刷,河床粗化。

下图为我国三峡水库下游某河段示意图及该河段1991-2018年三个水文站建库前后水沙变化。

宜枝(宜昌——枝城)河段和上荆江主要为砂卵石河床河段,下荆江为沙质河床河段。

(1)描述三个水文站输沙量在建库前后的变化特征,并分析原因。

(2)分析大坝上游河段与下游河段床沙质和冲泻质所占比例的差异。

(3)与下荆江相比,分析上荆江河床粗化程度及原因。

【答案】(1)特征:建库前输沙量大,年际变化大;建库后输沙量大幅减小,年际变化平稳(小)。

原因:水库建成后,大量泥沙在库区沉积,库区下游泥沙减少;流域植被恢复,保水固土作用更强,河流泥沙含量减少;建库后,下游河段径流量有所减少,输沙能力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