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物理实验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级物理实验一》课程总结光阴似箭,时光飞快, 好象还没有怎样好好体会实验的乐趣,差不多一个学期的《二级物理实验一》课程学习就要接近尾声了。
趁现在还可以踩到2014—2015学年下半学期的尾巴, 请允许我怀着深深的不舍与无奈来总结一下这一个学期, 我在这门实验课中的得失及我对二级物理实验浅显认知。
1、首先, 聊聊我对这门课的整体认知。
我们这学期一共十二
个实验, 三个老师上课。
实验大致可分为四类:
2、力学实验(用三显摆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用波尔共振仪
研究受迫振动此试验与波动交叉了)。
其实验最基本出发点
是F=ma, 所以经常要来测量长度, 质量一类的东西。
这些
量的测量读数时, 误差在所难免, 所以为了结果的准确性
往往要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3、机械振动类实验(声速测量、简谐振动的研究、用波尔共
振仪研究受迫振动此试验与波动交叉了)一般应用力学知
识和V=ƒλ(其中ƒ为频率、λ为波长)即可解决问题, 依
旧应该注意偶然是你误差问题。
还有注意信号的使用及减
少相互之间的干扰。
电磁学实验(交流电桥测电容电感, RLC串联电路的暂态研究、交流电路谐振特性的研究、动态磁滞回线的测量)这些实验基本上都是基于安培定律, 电感电容的特性(电容通交流阻直流、电感通直流
阻交流)设计的。
基本上连接电路是一大难题(特别是共地问题), 连接电路无误, 熟悉示波器使用基本上问题不大。
光学实验(用牛顿环测量球面的曲率半径、透镜组基点的测量、平行光管的调整和使用、迈克尔逊干涉仪(一))一般这些实验精确度很高, 外界环境的震动和回程误差都会对其结果产生很大影响, 所以这些实验一定要小心和细心。
再来谈谈收获吧, 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 使我明确了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
如果不认真预习实验内容, 老师所讲的内容基本上让你一头雾水, 做实验时不知道如何下手。
通过预习基本上能够在老师讲解之前能大概了解这个实验的流程。
通过老师的讲解理解了这个实验, 做起来就会很得心应手。
还有就是实验数据处理中经常用到的作图法、逐差法等能够较好的处理数据的方法都能够减小实验误差, 提高实验准确性。
不确定的计算也算是使我较一级物理实验计算有了不少提高。
我现在清楚地记得不确定度分为A类和B类。
其中A类评定不确定度△A 是指统计方法得到的。
这类不确定度被认为是服从正态分布规律:
B类是指用非统计方法求出或评定的不确定度。
对B类不确定度的估计作简化处理, 只讨论因仪器不准对应的不确定度。
仪器不准确的程度主要用仪器误差来表示, 即:
合成不确定度
出此之外了解一些仪器使用或新用法(示波器、信号发生器, 迈克尔逊干涉仪等等), 一些实验基本的方法技巧等。
总之收获蛮大的。
接着, 我们来聊聊我最喜欢的实验声速的测量。
为什么喜欢声速测量呢?首先它与很多二级物理实验一样设计精妙。
目的是为了测量声速, 但直接精确测量声速需要很长的距离实验室无法满足要求。
于是运用公式V=ƒλ(其中ƒ为频率、λ为波长), 通过发射固定频率的声波来将声速的测量转化为波长的测量。
但又遇到了困难, 声波波长是非常短的, 而且起始点很难判断, 测量起来难度依旧不小, 于是驻波法(就是让发出的波和反射回来的波发生干涉, 发生了干涉就会有波峰波谷, 而恰好一个波峰与波峰的距离就是λ)和测五十或一百个波长的方法应运而生了。
接着就是喜欢它多种实验思想的综合应用, 比如转化法。
波峰波谷的测量依旧很难测量, 但两者不同在于能量的不同于是万能的实验物理学家将此波的震动能量转化为电磁能形式, 通过示波器可以很清晰的观察得到。
这样就使整个实验变得直观、简单。
最后, 我喜欢声速的测量还是因为它需要注意环境温度, 震动等因素, 是目前为止为数不多把实验环境纳入实验记录的实验。
我一直固执地认为实验环境对实验一定有一定的影响, 一切不讲环境因素的实验都是在一定程度上的耍流氓, 所以我喜欢这个实验。
最后, 我胡乱说说我自认为在这门课中的收获与不足及小小的建议吧。
依旧记得刚开学王建中老师杂而不乱的讲解很多东西, 也推荐了很多书籍时的博学与睿智, 陈新召老师迈着略带一点口音的“多写一点、写好一点、写对一点”时对同学们的关怀与期盼, 王亚平老师平实而细致的讲解和同组一哥们连错电路结果不对询问他, 他脱口而出“老大, 检查一下你的电路”时的严谨与率真。
感谢时光让我遇到你们, 领略到不同的风格, 同时也让学生领略到:科学的理论来源于科学的实践, 并指导我们的实践;科学的理论要受到实践的检验, 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得到修正、补充和完善。
对于科学研究来讲, 科学实验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而且,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 科学实验的这种重要性和基本性将会越来越突出。
而二级物理实验或者说大学物理实验(包括一二三级)的任务首先是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对物理量的测量, 学习物理实验知识加深对物理学原理的理解;其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再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的作风和素养。
同时, 实验本身就是一个追求真实的过程, 我们应该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 认真做好每一个实验。
在做实验的过程中, 我们必须耐心、细心而且一定不能弄虚作假, 比如迈克尔逊干涉仪(一)实验是一个比较累人的实验, 它需要实验者耐心而且一定要细心, 因为要时刻观察干涉条纹, 而且, 还要记牢是第几条干涉条纹, 一定不能出错, 错了的话就重新数。
总之, 除了知识、方法技巧, 也让我领略到了
比如说: 从牛顿环侧球面的曲率半径中学到了处理数据;从RLC 串联电路的暂态研究中与交流电桥测电容与电感以及声速测量中了解了示波器的一些新的用途;在用波尔共振仪研究受迫振动的实验中亲眼见识了波尔共振仪, 以及了解也一些它的使用方法, 等等。
其次, 对于实验数据, 我们要采取慎之又慎的态度, 在做实验的时候要事实就是, 注意实验的原始数据的记录, 不能对数据的修改, 更不能伪造数据。
做实验的时候尽量自己一个人做, 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 不要以为和几个同学一起做就能偷懒, 这是绝对不行的。
当然在实验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什么不懂的地方或者是一些不会的步骤, 可以和同学一起讨论或者是询问老师。
在很多实验中, 都有实验数据误差的处理, 所以自己感觉在数据误差方面进步了不少。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计算不确定度。
所谓测量不确定度, 是指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而对测量值不能肯定的程度。
实际上是对测量的真值在某个量值范围的一个评定。
表征测量结果具有分
散性的一个参数。
不确定度分为两类,
1.在二级物理实验课程的学习中我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 就是没有能够多做几次实验, 不能凭借自己很好的总结出实验现象重挫蕴含的物理规律。
这里面有我对试验的理解不透彻的原因, 导致我做实验的速度相比于其他同学来说总是慢上一点, 还有可能在实验的过程中有些急躁, 遇到实验结果出现偏差的地方就不能静下心来找原因。
这些缺点, 我要好好改正, 以便在今后的实验课中能够更好地学习。
2.最后, 我想给二级物理实验的老师们提一些小小的建议: 3.相比于实验课本中那些死板的思考题, 我希望带实验的老师们能够像王建中老师一样根据情况布置一些自己的思考题, 这样有利于我们对于实验更好地思考;
4.希望老师们能安排一些能够合作完成的实验题目, 这样有助于我们学生的协作能力的培养, 我不太希望所有的实验只是一个人做完, 一个人思考, 这样在试验中一些错误不能被及时发现, 听取实验伙伴的意见也是很重要的;
关于预习报告, 我觉得当面向老师概括实验内容比抄实验报告能更好地检查出学生是不是在课前预习了实验。
希望老师能够酌情改一下预习的方式。
大学物理实验是我们进入大学后受到的又一次系统的实验方法与实验技能的培训,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对物理量的测量, 使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物理学原理的理解, 培养与提高了我们的科
学实验能力以及科学实验素养。
仅有扎实的科学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科学实验是科学理论的源泉, 是自然科学的根本。
一个合格的物理学家要具备较为深广的理论知识, 更要具有较强的实践经验, 大学物理实验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平台, 为我们动手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上便是我对这学期大学物理实验的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