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数学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学数学作业包括课堂作业,家庭作业两种。

课堂作业是学⽣在校期间最经常的独⽴学习活动;家庭作业时学⽣放学回到家⾥的学习活动。

有效、⾼质量的作业对于学⽣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学⽣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重要作⽤。

但是⽬前⼩学数学作业的布置时间、作业数量、作业形势及批改⽅法还存在诸多问题。

⼀、⽬前作业存在的问题:
(⼀)作业内容要统⼀。

长期以来,关于作业的布置,⼤家多习惯于统⼀的内容。

同⼀个班级的学⽣,学习内容相同,年龄相当,布置相同的作业,似乎很合理,作业量也容易控制。

但仔细想来,却存在不少弊端。

其⼀:统⼀作业对于每个学⽣来说负担不均。

同样的作业量队某些学⽣来说是适当的,对另⼀些学⽣来说可能会很吃⼒,⽽对于学⽣很好的学⽣来说可能容易得不值⼀提。

也就是说,同样的作业给学⽣造成课业负担是不同的。

其⼆:统⼀作业针对性不强。

学⽣在整个课堂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的情况千差万别,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有的需要巩固记忆,有的需要进⼀步的理解,有的需要拓宽视野。

统⼀作业很难针对不同的学习基础安排不同的练习。

其三:统⼀作业,使学⽣的主体作业难以发挥,不利于学⽣创新能⼒的培养。

(⼆)作业布置较随意。

⽬前布置作业的时间⼤多在下课时间或下课前⼏分钟匆忙布置,可以说是为了布置⽽布置,随意性很⼤,常使学⽣感到作业困难或不知所措,有的⽼师甚⾄随意翻开课本,让学⽣从第⼏题做到第⼏题,或今天作单号题,明天做双号题。

学⽣在此情形下完成的课外作业,质量是很难有保障的。

(三)作业数量过多
不少⽼师不顾学⽣实际情况,⼤搞题海战术,追求⾯⾯俱到,多多益善,把学⽣看成是⽆限容量的存储器,认为做得多才能记得牢,甚⾄要求学⽣把做过的练习册,考过的试卷⼀字不漏的抄⼏遍。

这种超量繁多的课外作业对于⼩学⽣来说,不仅对学习的巩固和提⾼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反⽽会增加学⽣的疲劳度,导致学⽣厌恶乃⾄放弃课外作业。

(四)批改⽅式陈旧。

⽬前的课堂作业,⼤多数⽼师习惯看着学⽣独⽴做,等学⽣做完以后⽼师在办公室进⾏批改,批改后发给学⽣。

(五)作业形式单⼀
多少年来,⼩学⽣数学家庭作业的特征是“三个基本”。

基本上课堂教学
的机械补充与延伸,基本上是书⾯作业,基本是抄抄算算。

具体的讲是数学作业⼀味的计算。

形式单⼀。

这种单⼀形式的作业,常使学⽣感到厌倦、反感、甚⾄放弃做。

(六)强调学科本位,作业综合性不强
教师布置家庭作业往往各顾各,不考虑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不考虑学⽣科学⽂化素质的综合培养。

新时期的家庭作业要完成突破破传统思维定势和模式,着眼“素质”⽬标,体现家庭特征,作业形式要灵活多样,内容要丰富多采,要重视学科之间知识的相互沟通与渗透,智育与德体美育融合统⼀。

(七)作业偏重基础,不讲技能。

由于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过于重视基础知识的练习,忽视了学⽣的创造⼒的培养,学⽣往往是解题的⾼⼿,解决真实情景中问题的能⼒弱,针对以上问题,每⼀个学⽣都应认真思考,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解决作业问题的对策
(⼀)关于课堂作业。

课堂作业是学⽣及时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环节之⼀。

课堂作业要坚持当堂布置当堂批改,尽可能的⾯批⾯改,因为这样做有利于信息的及时反馈;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有利于减轻学⽣的课业负担。

例如:敬⽼院有⽼奶奶14⼈,平均年龄79岁,有⽼爷爷12⼈,平均年龄77岁。

求敬⽼院⽼⼈的平均年龄。

这是在教完平均数应⽤题后向学⽣布置得⼀道课堂作业题,在批改拾发现⼀位学⽣这样列式:(79+77)/(14+12),计算结果:6岁。

这时向全体学⽣说:“有的同学把敬⽼院⽼⼈的年龄算成6岁,这哪⼉是计算敬⽼院⽼⼈的年龄,倒像计算幼⼉园⼩朋友有⼏岁。

学⽣听了都笑了。

不过发现当天的作业没有⼀个学⽣出现错误。

就这样,⽼师不过适时地⼀个提⽰,⼀句笑话,就胜过数⼗句算理的讲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于家庭作业。

如果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运⽤⼀定的策略,并认真研究作业的形式,不仅可以使学⽣⾼质量地完成家庭作业,⽽且能使学⽣在作业的过程中获得⼀定的乐趣。

1、布置家庭作业的策略
①分层作业
从教育⼼理学⾓度看,学⽣的⾝⼼发展由于受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有差异。

同样的作业,⼀般的学⽣只需要五、六分钟就可以完成,⽽“学业不良”的学⽣要拖上半⼩时或⼀⼩时。

所以,要让不同层次的学⽣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必须采取“家庭作业分层”的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由地选择适合⾃⼰的那⼀组作业,摘到属于他⾃⼰的“果⼦”。

学⽣的家
庭作业⼀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A组:基本题:重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般适合“学困⽣”;
B组:综合扩展题,以培养学⽣的迁移能⼒为⽬标,⼀般适合中等⽣。

C组:聪明题,⿎励学⽣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般适合优等⽣。

由于分层作业的难度适宜,不同层次的学⽣完成⾃定作业不再有困难。

即使有困难,努⼒⼀下(独⽴思考或请教同学)也能较快完成,学⽣“跳⼀跳就能摘到果⼦”,这⽆疑能激发学⽣完成作业的乐趣。

这时,教师可以⿎励学⽣向更⾼的层次挑战。

②明确要领
在实际⽣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碰到有学⽣因忘记了“做什么家庭作业”或是“家庭作业的要求含糊”⽽导致没有完成家庭作业。

为了提⾼家庭作业的质量,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应该做到直截了当地告诉学⽣通过作业想使他们学到什么,诱发学⽣的学习动机。

2、作业的形式
根据⼩学数学学科的特点,家庭作业⼀般分巩固性作业,准备性作业,合作性作业,实践性作业,阅读性作业等。

①巩固性作业。

所谓巩固性作业,就是根据课堂教学中学⽣掌握基础知识的实际情况,需要课后进⼀步巩固的练习。

课本上⼤部分习题都可以作为巩固性作业的内容。

这类作业的⽬的在于使学⽣掌握和熟练各种技能,技巧,巩固对概念的理解,使家庭作业的主要内容。

②准备性作业。

这是在学习新知识前,复习巩固已学过的,且是新知识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技巧以及思考⽅法的⼀种家庭作业。

例如:学习两步计算应⽤题前可设计连续两问的简单应⽤题的练习;⼩数除法教学前可设计⼀些整数除法和商不变规律的练习。

准备性作业对学习新知识起到重要的作⽤,学⽣如果能认真、正确的解答它,吸收新知识就⽔到渠成了。

从知识正迁移作⽤的理论上分析,设计准备性作业,就是充分发挥了知识的正迁移作⽤。

这样既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降低了学⽣学习新知识的难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③合作性作业。

现代教学的最显著特征是“⽴体化”、“群⾔堂”,即通过对具体教学问题合作学习(如讨论),确保师⽣之间、学⽣之间、师⽣与课本之间的多渠道的信息交流。

然⽽,根据我国⽬前班级⼈数较多,加之受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学⽣之间的交流不够畅通,因此,要注重设计合作性家庭作业弥补这⼀缺陷。

合作性家庭作业时居住在附近的学⽣共同讨论解决的,对讨论的结果可由同组的⼀名同学在第⼆天的数学课上向全班同学回报(也可以由本组同学轮流汇报。

)通过这样的家庭作业练习,即可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的,⼜培养了学
⽣的合作意识,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组织能⼒和语⾔表达能⼒。

④实践性作业。

就是让学⽣动⼿操作,实验、巩固已学的知识,弄清概念,探讨新知识的作业。

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在学⽣的认知发展⽔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教师应激发学⽣的学习积极性,向学⽣提供充分的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资助探究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法。

获得⼴泛的数学活动经”。

如教学“实际测量”以后,可布置学⽣课后到野外实地步测、⽬测,在学过“百分数”以后,让学⽣在家长的带领下参观饲料⼚,考察各种饲料的配⽐⽅法,学过“统计图表”,让学⽣深⼊家庭了解家庭⽤电、⽤⽔等等数据……学⽣在⼀次次的实际应⽤中,有效地把学到的书本知识与⽣产、⽣活实际结合起来,既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同时还了解了社会、⽣产发展的状况。

体验了学习数学的乐趣,认识了数学知识的使⽤价值和社会价值,从⽽以正确的态度全⾝⼼地投⼊到数学的学习中去。

针对⽬前的家庭作业现状,在家庭作业的设计上,我们应该少布置⼀些已抄写、机械做题为主的短期作业,多设计⼀些开放型的需要学⽣主动探
究、收集、整理、获取信息,并综合运⽤这些进⾏创新的中长期作业。

⽐如让学⽣既当作者⼜当编辑,美⼯出版“⼿抄报”,让学⽣充当⼩记者采访社会名流,或者⼈能够学⽣组成⼩队开展社区活动调查,学写调查报告……在这⽅⾯,国外的⼀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⑤阅读性作业。

这是让学⽣通过课外阅读,获取知识的⼀种作业形式。

如“幻⽅问题”、“⾼斯求和问题”、“中国剩余定理”等等,都是学⽣愿意知道⽽课本内⽆法接触到的新鲜内容。

给学⽣介绍“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情况,讲述勇攀数学⾼峰的陈景润的故事。

数学作业的形式多种多样,⽼师在布置时要根据学⽣的年龄特征和知识⽔平来确定。

关于家庭作业,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但研究的⽬的只有⼀个,那就是:提⾼家庭作业的质量,减轻学⽣的课业负担,使家庭作业真正起到促进学⽣学习的作⽤。

尽可能多的给学⽣创造时间,让他们从事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从⽽充分发挥他们的天性,锻炼他们的能⼒,使孩⼦有⾜够的机会观察和参与成⼈的⽣活,学会与成⼈交往。

原苏联教学家凯洛夫谈到家庭作业时说:“在做作业时必须给予学⽣休息的时间,休息时间要这样配置,即当作业完成,学⽣将⼤⼤感到疲惫的时候,休息应⽐开始作业的时间长⼀些,休息的次数也要多⼀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