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同步作业与测评:2.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综合检测对应学生用书P21
考点题号
大气受热过程1、2、3、4、12
热力环流5、6、13
大气水平运动7、8、9、10、11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读拉萨和广州相关地理信息表,完成1~2题。

城市纬度海拔/m 年日照时
数/小时
7月平
均气温
拉萨29°36′N 3 650 3 007.7 16 ℃
广州23°06′N 11 1 906.6 29 ℃
1.拉萨年日照时数远大于广州,其最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离太阳较近
B.工业落后,排放的大气污染小
C.纬度较高,白昼时间长
D.降水少,晴天多,云量少
答案 D
解析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云量少,降水少,日照时数多,故D项正确。

2.拉萨夏季气温远低于广州,其最主要原因是()
A.冷锋影响B.距海较远
C.地势较高D.纬度较高
答案 C
解析夏季,由于拉萨的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差,散失的热量较多,因此气温远低于广州,故C项正确。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害等几个方面。

据此完成3~4题。

3.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A.减弱了地面辐射的损失
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强度
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答案 A
解析地膜覆盖有利于减弱地面辐射的损失,有利于提高地温,A项正确。

4.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C.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答案 B
解析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给果实着色,B项正确。

城市热岛强度是指城市中心区温度减去城市郊区温度所得数值。

下图为我国某地城区与郊区地表温度的季节变化图。

读图回答5~6题。

5.该城市热岛强度最大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答案 B
解析读图可知,7~9月,城区与郊区温差最大,因此热岛强度最大的季节是夏季,B项正确。

6.影响城区与郊区温度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面状况B.气压分布
C.降水量D.地下径流
答案 A
解析城区地表多为水泥路面,升温快,郊区地表植被较多,升温幅度小,因此,影响城区与郊区温度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面状况,A项正确。

下图为北半球某气压场受力平衡时的风向图,图中气压单位为百帕。

读图,回答7~9题。

7.图中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风向的代表字母依次是()
A.a、b、c、d B.a、b、d、c
C.b、a、d、c D.c、b、a、d
答案 B
解析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气压区指向低气压区并垂直于等压线,对应a;地转偏向力始终与风向垂直,对应的是b;摩擦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对应d;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风向向右偏转,对应c。

8.图中决定风力大小的力主要是()
A.a、d B.c、d C.a、c D.b、d
答案 A
解析图中决定风力大小的力主要是水平气压梯度力与摩擦力,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的方向,不影响其大小。

9.近地面,空气作水平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合力方向() A.与空气运动方向成180°角
B.与空气运动方向成90°角
C.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90°角
D.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180°角
答案 D
解析近地面,当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摩擦力三者合力为0时,风向稳定。

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合力方向与气压梯度力方向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时,合力为0,故D项正确。

在低层空气中,各高度上的风并不完全相同,其主要原因是空气运动所受的摩擦力随高度增大而减小。

这样,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不随高度变化的情况下,离开地面越远,风速越大,风与等压线的夹角越小。

据此完成10~11题。

10.假设将某地不同高度上的风向投影到同一水平面上,则下面图示中能表示北半球地表到高空的风随高度变化的是()
答案 A
解析近地面的大气从高压流向低压,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定夹角,随海拔升高,摩擦力变小,夹角变小,最终与等压线平行,故A项正确。

11.根据上题图示信息,高压可能位于该地的()
A.东B.南C.西D.北
答案 B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高压应位于该地南侧。

二、综合题(共56分)
12.读地球大气热量传递与平衡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24分)
(1)冬半年的霜冻灾害多发生在晴朗的夜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_______过程有关。

(6分)
(2)多云的白天比晴天气温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_______过程相关。

(6分)
(3)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_______过程有关。

(4分)
(4)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全球气温升高,产生温室效应。

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其原因。

(8分)
答案(1)晴夜少云,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弱,气温下降快丙
(2)白天多云,云层反射作用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甲
(3)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乙
(4)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增强,大气增温幅度大,大气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温室效应
增强。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甲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乙表示地面辐射、丙表示大气逆辐射,晴朗的夜间,云量少,大气逆辐射作用弱,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弱,气温下降快,气温低,水汽凝结形成霜冻,与丙有关。

第(2)题,多云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比晴天强,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低,与甲过程有关。

第(3)题,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距热源地面越远,气温越低,与地面辐射乙有关。

第(4)题,二氧化碳增多,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增强,从而使大气逆辐射增强。

1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2分)
(1)比较A、B两地气温差异,并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A、B两地气温差异的原因。

(8分)
(2)请在图中竖线和横线上画出热力环流运动箭头,并画出近地面的等压面和等温面。

(等压面用虚线,等温面用实线。

)(12分)
(3)请对图中A、B、C、D四点的气压大小排序。

(注:A点气压为P A;B点气压为P B;C点的气压为P C;D点的气压为P D)(4分)
(4)请你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挂式制冷空调为什么安装在屋里上面的墙上,而暖气片为什么安装在屋里靠近窗户下面的地面上?(8分)
答案(1)A地气温高于B地。

A地位于陆地,热容量小,白天增温快,增温
幅度大,气温高;B地位于海洋,热容量大,白天增温慢,增温幅度小,气温低。

(2)见下图(顺时针方向)。

根本原因是A、B两地冷热不均。

(说明实线表示等温面,虚线表示等压面)
(3)P B>P A>P D>P C。

(4)在炎热的夏天,空调排放出冷空气,屋里空气遇冷收缩下沉,而热空气膨胀上升,补充下沉的冷空气,形成屋内的空气环流,最终使屋内空气变凉。

在寒冷的冬天,暖气片放出热量,靠近窗户的冷空气受热上升,而冷空气下沉补充受热上升的空气,同样在屋内形成空气的环流,使屋内空气变热。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A地为陆地,B地为海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A、B两地气温上升幅度不同,导致两地气温存在差异。

第(2)题,受热气流上升,受冷气流下沉;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气温高,等温面向上弯曲;气压低,等压面向下弯曲;气温低,等温面向下弯曲,气压高,等压面向上弯曲。

第(3)题,垂直气压差异的判断,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导致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

故图中P A>P D,P B>P C。

水平气压差异的判断,近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出现气压差异,使等压面发生弯曲,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上凸处气压高,下凹处气压低,故P B>P A,P D>P C。

所以,P B>P A>P D>P C。

第(4)题,夏季,空调排放出冷空气,冷空气收缩下沉,而热空气膨胀上升,补充下沉的冷空
气,形成屋内的热力环流,最终使屋内空气变凉。

冬季,暖气片放出热量,使靠近窗户的冷空气受热上升,而冷空气下沉补充受热上升的空气,在屋内形成热力环流,使屋内空气变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