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总复习课件: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9-3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乙图中在哪个时刻增长速率最快?在 t1→t2时段内,种群 数量是不是会逐渐减少? 【提示】 在t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刻增长速率最快,在t1 → t2 时段内,种群数 量仍然增加,只是增长的速率减缓。
(3)乙图中种群的K值不是恒定不变的,下列哪些因素可
以使原来的环境容纳量下降?
①过度放牧对某种牧草种群的影响 好粮食对鼠种群的影响 影响 ②硬化地面、管理
(2)种群的数量特征 项目 定义 特点或意义
①不同物种,种群密 种群密度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
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度_______ 不同 ;
②同一物种,种群密 度_______ 可变
(3)完善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图解
种群密度 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①__________
出生率和死亡率 ②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捕获并_____ 标记个体,计数为M ↓ ______ 重捕 ,计数为n,其中被标记个体为m ↓
【易错提醒】 种群密度调查方法中的4个关键点
(1)关键点1:样方法中样方的选择要合适
①随机取样:常用五点取样法 (如图 1)和等距取样法 (如 图2)。
②大小适中:乔木100 m2、灌木16 m2、草本1 m2;样
【答案】 D
4.(2018· 甘肃省临夏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某研究机构对某
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 hm2。 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 日后进行 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
)
A.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 250 只/hm2
局。
随机分布 、_____________ (2)类型:均匀分布、__________ 集群分布 。
3.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1)样方法 ①适用对象:______ 植物 、昆虫卵、作物植株上的蚜虫、跳
蝻等密度的调查。
②过程
(2)标志重捕法 强 、活动范围____ 大 的动物。 ①适用生物:活动能力____ ②过程 确定调查对象
薇甘菊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属于数量特征。(√)
(5) 依据年龄组成预测的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最终是否 能够实现,还要看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因素,如气候 、食物、天敌等。(√) (6) 样方法并非只适用于植物,对于活动能力弱、活动 范围小的动物或昆虫也适用。(√)
2.根据题图,回答问题。
如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
(3)K值并不是种群数量的最大值: K值是环境容纳量,
即在保证环境不被破坏前提下所能容纳的最大值;种群所 达到的最大值会超过 K 值,但这个值存在的时间很短,因 为环境已遭到破坏。
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1)内因:
①起始种群个体数量。
出生率和迁入率 ②导致种群数量增加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 。
【总结归纳】 种群年龄组成常见类型及判断技巧
(1)常见类型
①统计图
②曲线图
③柱形图
(2)判断技巧
无论何种图形,均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增长
型中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稳定型中的各年龄段个 体比例适中;衰退型中的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 考法2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的选择和分析 3 . (2018· 安徽省合肥一中、马鞍山二中等六校教育研 究会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 ) 如图表示用样方法进行相关 调查,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第30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考纲导航] 1.种群的特征(Ⅰ)。2.种群的数量变化(Ⅱ)。
3.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考点一
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种群的特征 自然区域内 ,同 (1) 种群的概念:种群是在一定的 ______________
全部个体 种生物的______________ 。
A.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
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B.若图甲表示一个样方中植物分布状况,则计数值应 为8 C.若图乙表示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则调查时设 定样方面积最好为S0 D .若选取 3 个合适的样方调查植物丰富度,结果分别 是n1、n2、n3,则该地植物的丰富度为(n1+n2+n3)/(3S0)种
B .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 实际低 C.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 D.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 ♂)约为 3∶2
【解析】 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50×50÷10÷2
=125只/hm2,A错误;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 二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标记数,若田鼠更难捕捉,则第二 次捕获标记数减少 (因为不容易被捕 ),因此统计的种群数量 增大,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更大, B错误;由于土壤动物
(1)图中①~⑤分别代表种群的什么特征?
【提示】 ①~⑤分别代表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年龄组成既影响出生率又影响 死亡率,但性别比例只影响出生率。 (2)春运期间,影响北京、广州等大城市人口数量的主要因 素是_________________ 迁入率和迁出率 。 (3)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降低害虫的密度,原理是怎样 的?
B.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不可能为零
C.该种群年龄结构随季节的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影响该种群密度
【解析】 天敌的迁入可能会捕食老弱病残的个体,可
能会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A正确。该动物个体从出生
到性成熟需要 6 个月,而 12 月份没有未成熟个体,所以 10 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 0, B错误。因为从 4月份开始有未成 熟个体,而到12月份就没有了,所以该种群年龄结构随着 季节的更替而变化,C正确。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破坏性 别比例,进而影响该种群密度,D正确。 【答案】 B
③增加水中的溶氧量对鱼种群的 ⑤引进某
④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对本地物种的影响
率和死亡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依据种群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大小 关系 B.当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
C.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解析】 年龄组成是种群数量的特征之一,依据种群
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大小关系, A项
(4)在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
(√ )
(5) 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有利于防治有害动物以及保护和 利用野生生物资源。(√)
2.根据题图,回答问题。
如图表示两种种群数量增长方式的增长速率变化,请据
图分析:
(1)甲和乙分别表示哪种增长方式?
【提示】 甲表示的是“J”型增长;乙表示的是“S”型增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迁出率和迁入率 出生率和死亡率 间接影响种 ③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 出生率 群密度的,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 ____________ 间接影响种 群密度的。 2.种群的空间特征
(1)含义:种群中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
方数量不宜太少;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 ( 叶脉一般
呈网状)。 ③数量合适:样方太少,误差偏大;样方过多,工作量 增大,因此要选择合适的数量。
(2)关键点2:样方法中的计数要准确: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
都要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
不计右”的原则。 (3)关键点3:标志重捕法中标记物要合适,不能过于醒目;不 能影响被标记对象的正常生理活动;标记物不易脱落,能维持一 定时间。 (4)关键点4:标志重捕法中两次捕捉间种群数量要稳定:被调 查个体在调查期间没有大量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的现象。
死亡率和迁出率 ③导致种群数量减少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 。 (2)外因: ①自然因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②人为因素:种植业、养殖业发展,砍伐森林,猎捕动
物,环境污染等。
【判断与思考】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 (2)不同种生物的 K值各不相同,但每种生物的 K值固定 不变。(×) (3)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可能来自外部,也可能来 自种群内部。(√)
【判断与思考】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2) 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 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 (3)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若标记的田鼠部 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低。(×)
(4) 橡树种子常在母树附近形成集群是空间特征,由于
【易错提醒】 K值的易误点解读
(1)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 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
变化,当环境遭到破坏时, K值会下降;当环境条件状况
改善时,K值会上升。 (2)在环境条件稳定,K值一定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也不 是一成不变的:会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数量偏离K 值的时候,会通过负反馈调节使种群数量回到K值。
【答案】 A
2.(2018·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 )某岛 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 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 6 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
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 ( 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
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2)数学模型
倍数 连续增长。 (3)曲线特点:种群的数量以一定的_______
3.“S”型增长
食物、空间 有限。 (1)形成原因:____________
(3)K值在实践中的应用 ①保护有益生物:改善生存环境,提高_______________ 环境容纳量(K值)。 环境容 ②防治有害生物:一方面,增大其生存压力,降低_______ 纳量(K值) ,另一方面,要在害虫数量达到 _______ ____________ K/2 之前进 行提早防治,防止害虫大爆发。
正确。当种群数量为 K/2 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种群的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B项错误。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 ,增长型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衰退型的出生率小于死亡 率;稳定型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但不能比较出谁的出生 率最高, C项错误。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 一,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D项错误。
/m2
【解析】 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样方法常用
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并遵循随机取样
的原则, A正确;若图甲表示一个样方中植物分布状况, 根据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图中计数应该是 5 +1+2=8,B正确;乙图中S0点是获取物种数最多对应的 最小的样方面积,C正确;若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调查植物 的种群密度,结果分别是 n1、 n2 、 n3 ,则该地植物的种群 密度为(n1+n2+n3)/(3S0)种/m2,D错误。
活动能力强 ( 不适合样方法 ) 、身体微小 ( 不适合标志重捕法 )
,一般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 C错误;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 ♂) 约为(28+32)∶(22+18)=3∶2,D正确。 【答案】 D
【方法技巧】 “两看法”选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考点二
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应用
1.种群数量变化的研究
(1)方法:______________ 构建数学模型 。
(2) 步骤: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 数学形式 →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________________ 表达→检验 或修正。
2.“J”型增长
食物和空间 条件充裕、气候适宜、 (1) 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 _____ 无 敌害。
【提示】 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导致害虫的性别比例失调
,从而降低出生率。
(4)某生物学家对某地的蝗虫种群进行研究后大胆预
测:不久后蝗灾会更加严重,他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最
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蝗虫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
考法1
种群数量特征的分析及应用
1. (2018· 广西桂林市柳州市高三模拟)下列关于种群的出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