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价体系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洁慧 宿迁学院
摘要:我国启动社会责任报告的时间虽不长,但是在报告披露的实践领域却发生了质的飞跃。

正如规范的会计财务报告体系需要有完善的报告标准和评价准则一样,我们有必要对社会责任报告的评价体系进行完善,并且具体运用到对报告的评价中去。

本文结合国企改革的背景,对国内外3种评价模型进行比较和分析后,主要从财务的视角对评价体系中的绩效指标加以研究。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绩效指标;国企改革
中图分类号:F279.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022-02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在意见中指出:为提高改革的针对性、监管的有效性、考核评价的科学性,根据国有资本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结合不同国有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现状和发展需要,将实行分类改革、分类发展、分类监管、分类定责、分类考核,推动国有企业同市场经济深入融合,促进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这一规定明确了对国有企业在社会责任层面的考核,更对所有的企业在社会责任层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正如规范的财务会计报告理论体系需要有完整、系统、可操作的财务会计报告标准一样,完备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体系也需要制定相关的准则,建立关于计量、报告内容以及报告形式等的统一标准,唯有如此,才能形成完备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理论体系,更有针对性地为国企改革服务。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现有的三种评价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模式进行综述和比较,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基于财务视角对评价体系指标进行完善,结合国企改革的背景,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思考和建议。

一、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价体系综述
(一)国外成熟的评价体系
1.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评价体系。

1984年Freeman(弗里德曼)在他的《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法》中述及,企业社会责任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利益相关者管理,企业仅关注股东或所有者的需要是不够的,还应该对各种利益相关者负责,这种观点挑战了Friedman的古典社会责任观——股东利润回报的最大化是一个企业主要的社会责任。

这种提法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在管理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虽然利益相关者对于不同的企业来说涉及的对象是不同的,但是对于会计责任和会计系统来说,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股东、债权人、管理人员、员工、消费者、竞争对手、政府、社区和社会公众。

这些利益相关者需要了解自己投入的物质资本、技术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等的保值增值情况,需要了解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来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决策。

G3报告标准是在可持续发展报告框架下提出来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框架的核心是可持续发展报告索引,其中的第一部分,报告原则和指导,就根据相关利益者包容性等原则确保责任报告对于内部和外部使用者的决策价值;第二部分,标准披露,从信息输出的角度涵盖了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者所关注的社会责任的所有方面,且不断地在充实中。

2.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评价体系。

如果说第一种模式是从企业外部出发,继而对社会责任报告进行评价,那么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评价模式就是从企业内部出发,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企业的最终目标,在负责任的内核、有效的管理体系和制度、改进业绩、承担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之间建立一个良性循环模型。

这种模式的评价体系的思想就是针对这一战略体系的设计是否合理,实施是否有力,对相关利益者的诉求是否主动响应等项目进行评价。

G3报告标准作为目前国际企业最普遍采用的,也被认为是最具体、全面和规范的索引,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贯穿披露什么和如何披露这两个问题的始终。

AA1000系列作为全球第一个针对组织关于社会责任报告以及相关表现的全面、公开的鉴证标准,它的目的是提高组织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业绩表现,进而提高使用者对社会责任报告的信任水平。

3.两类评价体系的比较及适用性分析。

对上述两类评价体系结构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利益相关者理论主要是以内外部利益相关者为核心,报告的目的主要是满足相关者的信息需求,所以报告的主要内容就是围绕利益相关者关心的问题和指标,评价也是基于这些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关注的指标是否提升等等。

而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评价体系的核心即为是否把可持续发展放在战略的高度,在实践活动中是否体现这种战略思想,所以其评价也是关于这一战略体系的设计是否合理,执行是否有效等等。

同时,这些评价体系对报告的信息内容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提出完整性和相关性要求;对报告信息的质量提出准确性、中立性和可比性的要求;对信息的获取上提出及时性和明晰性的要求。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我国,社会责任方兴未艾,要达到某些要求实在太困难,我们应该对评价体系有自己的切合实际的认识和由浅入深的实践。

(二) 3R评价体系
国内学者在研究构建我国社会责任报告评价体系的时候,提出了一种可操作的评价体系——3R评价体系(Reliability, Relevance and Responsiveness),实质上就是结合了上述两种模式的精髓,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再结合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

该项研究首先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角度创新性地构建了战略视角的可持续发展构架。

其次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考虑评价体系对于信息内容和信息质量的考核原则。

如图1所示。

最后通过细密的逻辑将两者有机结合形成企业社会责任报告3R评价体系,为实证研究提供可行的框架。

如表1所示。

3R评价体系中具体评价指标体现科学性、可操作性、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以及可比性等原则,与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些目标不谋而合,但是这个模型仅仅为实证研究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至于如何客观地计量并且有效地分析和评价企业履行
社会责任义务还需要进一步地完善。

图1 社会责任报告的3R评价原则
二、基于财务视角对我国CSR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无论是国外成熟的评价体系,还是我国尚待完善的3R体系,都对相关的效益指标提出了评价的要求。

国外的标准主要包括经济绩效指标、环境绩效指标、劳工绩效指标、人权绩效指标、社会绩效指标和产品绩效指标;3R评价体系则列明了要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指标进行衡量以及对历史业绩情况和未来业绩计划
经济管理
进行说明。

从财务的角度,结合可操作性和可比性原则,本文认为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绩效评价指标应主要关注经济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环境效益指标三个方面。

(一)经济效益指标
1.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在财务上是反映一个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的指标,经营成果越好,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企业重视股东、债权人以及企业员工的利益,对他们的收益负责。

该数值越高,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企业在经济效益方面所履行的责任越好。

2.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用公式表示为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年平均占用额×100%。

净资产收益率在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中是龙头指标,它反映了公司股东投入资产获得利润的情况,该比例越高,说明公司对股东的社会责任履行的越好,呈正相关性。

3.全员劳动生产率。

全员劳动生产率用公式表示为全员劳动生产率=公司年收入总额÷职工总人数。

全员劳动生产率能反映企业员工的劳动素质,直接反映每位员工每年为公司收入所作出的贡献,间接反映企业对员工劳动效率提高,改善经济环境所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

该指标值越高,说明企业在提高劳动者素质方面做得越好,两者呈正相关性。

4.上缴利税额。

上缴利税率能反映企业直接为国家所做贡献的大小,此指标越高,说明对国家履行社会责任越好,两者呈一定的正相关性。

(二)社会效益指标
1.员工教育培训投入。

员工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可或缺的对象之一,对员工的教育培训不仅是企业管理的需要,更是员工实现自我社会价值的桥梁。

该指标反映企业对员工关心、负责的程度,与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呈正相关。

2.企业捐赠收入比例。

企业捐赠收入比例用公式表示为企业捐赠收入比例=慈善与公益捐赠额÷企业收入总额×100%。

企业捐赠的对象一般是希望工程、困难人群或者特定的受灾地区,企业作为“社会公民”,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好公民”,坚持做好慈善和公益事业是重要的途径。

该比例越高,说明企业公益责任履行的越好,两者呈正相关状态。

3公司员工对社区提供无偿志愿服务的次数。

社区也是企业的利益相关方之一,在物质和精神上支持员工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建设和谐社会,是企业应该履行的责任,次数越多,说明做的越好。

4顾客满意度。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生产的产品直接面向消费者,企业直接对消费者的需求负责。

当顾客对产品满意时,从一定程度上说企业对他们履行好了自己的社会责任,相反则说明评价的结果不高。

现有的对顾客满意度的评价主要采用等级计分法。

对顾客的反馈按照非常满意、较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划分5个等级,每个等级依次得分为100分、80分、60分、30分、0分,然后将所得分数利用算术平均值得出顾客满意度指数。

指数越高,说明履行社会责任情况越好。

(三)环境效益指标
1.节能减排数量。

“低碳经济”这个词语最近经常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它被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

从定义上看,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于是衡量一个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实践是很有意义的。

该指标应该反映企业每年节约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的使用量,每年减少排放类似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数量。

2.新能源开发投入资金。

积极履行环保义务的一项措施就是开发新能源,这是一种治标且治本的方法。

一个企业如果在新能源开发上投入相当的资金,同时也能获得相应的成果,那么说明这个企业在环保上不仅有强烈、深刻的认识,更有一种决心和毅力把环保事业做好。

3.污染治理投资率。

污染治理投资率用公式表示为污染治理投资率=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当年营业收入×100%。

对环境污染后的治理也是改善环境的一种必要的手段,企业对污染治理投资额越大,说明整治的力度越大,对环境履行的责任越好。

4.废弃物回收利用率。

废弃物回收利用率用公式表示为废弃物回收利用率=废弃物回收利用量÷废弃物产生总量×100%。

循环使用资源是实施绿色管理的重要思想,对某些可再利用的资源进行回收使用,不仅能节约成本,还能更好地对环境履行企业应负的责任。

三、结论
一份完整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包括定性的披露和定量的披露,从财务的视角对企业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三方面的指标进行衡量,同时加以定性的文字分析,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一个企业在履行“企业公民”方面的表现的。

对于国有企业改革而言,完善的评价体系能加强统筹协调、明确责任分工、细化目标任务、强化督促落实,确保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顺利推进,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祝礼.国有企业改革中的社会责任问题[J].理论建设,2015,5:26-31.
[2]陈政.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解读与完善建议[J].证券市场导报,2012,8:28-32.
[3]李健.略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J].南华大学学报,2006,7(3):38-40.
[4]WTO经济导刊.大趋势: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国际动态[J].WTO 经济导刊,2013(8).
[5]周旭卉.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会计之友,2009,6:81-83.
[6] AA1000 Assurance Standards[EB/OL]/ resources, 2008.
[7] Abbott Walter F. and Monsen, R.Joseph.On the Measurement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Self-Reported Disclosures as a Method of Measuring Corporate Social Involvement[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79, 22(3):501-515.
作者简介:张洁慧(1988-),女,汉,江苏无锡宜兴人,工作单位:宿迁学院,助教。

表1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3R评价体系
战略层面可持续发展构架
评价体系
(概念维度)
具体评价指标
战略目标可持续发展
战略认识对社会责任的认识
对利益相关者的认识
相关性:
战略与背景
利益相关者的识别
对利益相关者的某种分类
对社会责任的战略认识
战略支持组织机构的改变相关性:
管理方法
适应社会责任的机构说明
战略实施社会责任的实践相关性:业
绩指标历史情况的说明未来计划的说明经济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环境效益指标
战略反馈响应利益相关者要求可靠性
响应性首脑寄语或总裁签署
第三方意见或担保
近期利益相关者问题的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