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2021人民版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海一号”是南宋时期的木质古沉船,1987年在广 东阳江海域被发现。2007年12月“南海一号”沉箱被 半潜驳船托出水面。据介绍,“南海一号”出水文物 非常丰富,主要以瓷器为主。
思考:1、这艘向外运输的船只载有大量手工业品的现象说 明了什么问题? 2、我国手工业品行销世界除了海路以外,还有什么途径? 3、某同学在获知“南海一号”打捞成功后,向同学介绍说 有关人员在船舱中发现青花瓷和大量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 饰图案的瓷器。他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用不练同:颜湅色缯的也丝。织出图案,是纺织技术的
一次飞跃紬,:如大:丝缯也。 绮:绫文:缯东也齐;谓布缛帛:之缯细采曰色绫也。;锦:襄邑织。 …………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 衣长128厘米,通袖长190厘米,由上 衣和下裳两部分构成。交领、右衽、 直裾。面料为素纱,缘为几何纹绒圈 锦。素纱丝缕极细,共用料约2.6平方 米,重仅49克,还不到一两。可谓 “薄如蝉翼”、“轻若烟雾”,且色 彩鲜艳,纹饰绚丽。它代表了西汉初 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
丝绸之路开通后,西方各国借助哪些手工业品来进 一步认识东方文明古国——中国?
一、纺织业发展历程
1、新石器时代:纺织业起源 (原料:麻、葛、丝
思考:古代中国纺织工业具:发骨梭、骨针等) 图 2、商周时展期:有丝什织么业主在要经特济点生产?中地位重要 (“妇功”)图
2、汉代:品种多、技艺高、(素纱禅衣、绒锦) 文 远销海外 (丝绸之路、“丝国”)
古希腊人把中国叫做“赛里丝”,即“丝绸 之国”。在古罗马,凯撒大帝曾身穿丝绸长袍去 看戏,引得在场的贵族羡慕不已,他们甚至不惜 用相等重量的黄金去收购丝绸。后来上等丝绸每 磅竟值黄金12两,迫使罗马皇帝下令禁止皇家穿 用丝绸。
想一想:中国的丝绸是如何流入罗马的呢?
陆 上 丝 绸 之 路
海 上 丝 绸 之 路
下一张
古代田庄经济的特点:
⑴原 因:西汉土地集中
⑵经营者:地主。
⑶劳动者:依附农民
⑷目 的:田庄手工业主要是满足自身生产 生活的需要,主要不是为了交换,田庄经济 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
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陶纺轮、骨梭、骨针、骨锥,是简 单的纺织工具.
材料:传说嫘(lei)祖(传说中黄帝的妻子,发明养
从这两个材料你能分析唐代官营手工业特别是纺织业有哪 些特点呢?
规模大,分工细
资料:定州何明远大富主,官中三驿, 每于驿边起店停商,专以袭胡为业,真 财巨万,家有绫机五百张。
——《朝野令载》卷3
从这则材料,你看出了什么呢?
私营纺织作坊兴起
子目录
宋
资料:“棉,宋元之间始传其种于中国,关 陕闽广首获其利,盖此物出外夷,闽广通海 舶,关陕通西域故也。”
私营手工业
丝织业 冶炼业 制瓷业
巩固练习
1.我国古代最初的纺织原料是 A.蚕丝 B.麻和葛 C.棉花
B.动物毛
2.下列有关我国古代纺织业叙述不正确的是 A.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
B.纺织原料最初用的是麻和葛 C.商代已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 D.唐代,棉花种植及棉纺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
用水力作为动力的鼓风装置③丝纺织技术④粉彩瓷器工艺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7.《颜氏家训》说中国古代能够“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 这说明 A农家的男耕女织一般可以满足日常需要 B家庭成员众多各行各业都有,一切生产、生活所需,都可 自己解决 C足不出户,等商贩上门 D农民的要求极低
8.唐代名句“夺得千峰翠色来”描绘的是B A.我国古代精湛的青铜器铸造技术 B.唐代越窑青瓷的美 丽色彩 C.丝织业的一种绿色丝绸产品 D.著名的“唐三彩”
元代脚踏三锭棉纺车 元代棉织品的上衣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 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 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清·王应奎《柳南续笔》
棉纺织品市场占有率高,一定程度 可以反映棉纺织技术普及。
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上绘的大型织机
明朝定陵出土的团龙袍料,其中龙体是用孔 雀羽织成。可在同一纬道上织出几十种颜色 和平纹,斜纹,缎纹等多种不同的组织结构
3、唐代:私营作坊出现;官营规模大,分工细 文
4、宋代:有了更大发展(棉纺织业 丝纺织业) 文
5、元代:黄道婆对纺织业工艺进行了革新 文
6、明代:①棉纺织业普及
文
②出现雇工和劳动力市场 (资本主义萌芽) 下一张
◆古代中国纺织业发展主要特点
▪从原料看: 麻、葛纺织业---丝织业---棉纺织业 ▪从经营形态看:官营、地主官员私营、农民家庭 ▪从发展程度看:分布广、分工细、品种多、技艺高 ▪从发展趋势看:是中国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行业
“棉木寸土皆有,……” “织机十室必有……”
—明 宋应星《天工开物》
南宋棉毯
妇女使用棉纺车织布
(宋·王居正《纺车图》局部)
棉毯出土于浙江兰溪县 一座南宋墓葬里。它是现存 最早最完整的棉毯,长2.51 米,宽1.16米,经纬条线一 致,两面拉毛均匀、细密。
黄道婆
早在南宋理宗帝年代,年仅13岁的黄道婆为逃避当 童养媳随商船漂落到崖州水南村。当时黎族人的棉纺织 技术领先于中原汉族,黄道婆就倾心向黎民学习用木棉 絮纺纱,用米酒、椰水、树皮和野生植物作为颜料调色 染线,用机杼综线、挈花、织布的纺织印染技术,并比 欧洲早400年发明出脚踏“三绽三线”纺纱车和“踞织 腰机”织布机,提高了织锦质量,成了一名“中国古代 伟大的女纺织家”。以“踏车椎弓”织出的黎锦、筒裙 的图案艳丽素雅,有鸡花纹、马尾纹、青蛙纹等200多 种,誉为“机杼精工,百卉千华”。
②供风技术: 自然通风 人力
畜力
水力
(4) 南北朝:灌钢法 (5)北宋:煤作燃料
(皮囊鼓风) (马排鼓风) (水排)
图
三、陶瓷业发展历程
1、制陶业
制瓷业:
(1)新石器时代: 彩陶、黑陶 图
(2)商代到东汉: 陶
釉陶
瓷 的过渡 文
(3)唐代:制瓷业成为独立部门
2、唐代陶瓷业成就:
(1)唐三彩 (艺术陶制品) (2)两大制体系: 南青北白 (越窑青瓷、邢窑白瓷) (3)唐朝晚期:首创釉下彩绘
品种多,技艺高。
▪ 汉代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
▪ “十三能织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她身上的打扮:“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 光。”
▪ 她床上的装饰是:“红罗夏斗帐,四角垂香 囊。
▪ 香帘六七寸,碧绿青丝绳。”
资料一:据《唐六典》载,少府监役使的“技能工匠”达 19850 人,将作监所属工匠也有 15000 人…… 资料二:唐代官营手工业的分工很细。如少府监下的织染 署,是专掌“供天子、太子、群臣之冠冕”的机构,共有 作坊 25 个:“凡织纴之作有十:一曰布,二曰绢,三 曰絁,四曰纱,五日绫,六曰罗,七曰锦,八曰绮,……。 组授之作有五:一曰组,二曰绶,三曰绦,四曰绳,五曰 缨。
多种经营形式长期并存
中国发明陶瓷的历史要比欧洲早1700多
年。在十八世纪,欧洲人仍在苦苦寻觅瓷 器制造的秘密,英国人简·迪维斯在《欧洲
瓷器史》一书中写道“几乎整个十八世纪,
真正瓷器制作工序仍然是一个严守着的秘
密”,而中国,早在东汉时期便已破译了
这个秘密。
——摘自中国科普博览
网
历史悠久,享誉世界
御器厂内的分工有23作:“大碗作、酒钟作、碟作、盘 作、钟(盅)作、印作、锥龙作、画作、写字作、色作、 匣作、泥水作、大木作、小木作、船木作、铁作、竹作、 漆作、索作、桶作、染作、东碓作、西碓作”。
蚕)“始教民育蚕,制丝茧以供衣服”。
仰韶文化半个蚕茧
1926年,我国考古学者在 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中,
发掘出半个人工割裂的蚕茧 标本。茧长1.52厘米,茧宽 0.71厘米,茧壳存留部分占 全茧的83%。茧壳的切面平 直且发光……是被人工割过 的……是家蚕而不是野 蚕……是人工饲养家蚕的物 证。
资料:现以祖庚甲时蚕神与上甲微并祭的 一条卜辞为例述下:“贞元示(音qí)五牛, 蚕示三牛,十三月。”
——程廷济《浮梁县志·陶政》
“《浮梁县志》上说昔日景德镇只有三百座窑,而现
在窑数已达到三千座。……到了夜晚,它好象是被
火焰包着的一座巨城,也象一座有许多烟囱的大火
炉。”
——冯先铭《中国陶瓷》
技术不断进步,分工细化,规模不断扩大
▪ 清朝雍正帝谕: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今若于 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将多用工匠。市肆中多一工作之人,则 田亩中少一耕稼之人。 ——范文澜 《中国通史》
3、宋代名窑众多,各具风格: 定窑、钧窑、景德镇、
龙泉、耀州窑 4、清代:发明粉彩瓷器工艺和珐琅瓷。 (康熙、雍正)
根据材料,总结中国古代手工业经济的特征:
▪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土地私 有制的确立和小农经济的形成,开始出现 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此后,官营手 工业、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便成为封 建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方式。
长期受制于农业,居依附地位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
▪ 自给自足,多种经营形式并存(家庭;官营; 私营)
▪ 历史悠久,长期世界领先(丝国和瓷国); ▪ 部门不断增加、分工日益细化、规模不断被
扩大 ▪ 手工业、农业发展紧密结合,受农业生产制
约
古 代
概念
中
国 经营形态
的
手
工 业
主要部门
经
济 特征
官营手工业 农民家庭(田庄)手工业
3.古代被誉为“丝国”的是下列哪一个国家? A.埃及 B.巴比伦 C.印度 D.中国
4.到了宋代,棉纺织业的新兴地区是 A.黄河流域 B.新疆 C.中原地区 D.闽粤地区
5.唐宋以来著名的瓷窑位于黄河流域的是①定窑②钧窑③龙
泉窑④景德镇窑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6.下列生产技术,西汉时期的人们还没有掌握①冶铁技术②借
在广东省阳江海域的宋代商船已出水的文物中,有一些产 品与国内发现的同期产品有着很大差异。如其中一些“喇叭 口”大瓷碗,其式样在国内从未发现过,却与阿拉伯人常用 的“手抓饭”饭碗很类似。还有一些陶瓷首饰盒等物品,式 样、造型及风格都与国内同类物品风格迥异,显然是专门为 国外客户专门制作的。
探究学习
清代寿字丝织图
“凋籍田业”(不靠土地),“趁织为 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一 日不就人织则腹村”,“机户出资,机 工出力”,“日取分金为谷飨(xiang)
计”。
——《明神宗实录》卷 三六一曹时聘的奏疏
下一张
二、冶炼业发展历程
1、冶铜业: (1)新石器时代: 铜器起源,但不是主要的生产工具
(2)商周时期:青铜器制造水平世界领先 图 (3)秦朝: 青铜防锈技术
2、冶铁业:
(1)春秋晚期产生
(2)战国时期推广:①块炼铁(锻铁) 生铁(铸铁)
②炼钢、淬火技术
(3)汉代推行官营:
①燃料变化: 木炭 煤炭
▪ 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或坐而 论道,谓之王公……或治丝麻以成之, 谓之妇功。
——《周礼·注疏·考工记》
▪ “掌妇式之法,以授嫔妇,及内人女 功之事斋。”
——《周礼·天官·典妇功》
附:言……典妇功之职,掌治丝麻之规格,并按标 准给予丝麻之材料。
如: 大部《分说颜文色·衣词部均》以:“糸”为部首,可见丝绸染 色技术褐在:造编字枲之袜前,一曰粗衣。(枲xi即麻,第三 个意绿义文:是字帛小是青儿文黄的化色围的。嘴强。大)载缥体:,帛作青为白表色意。文字的 汉字絑所《:承说纯载文赤的·色糸文也部化。》信关息于尤纺为纁织丰:技富浅术。紫的东也字汉。如许:慎所著 《说绌文:解缫绛字:也》绎。中丝,也收。录了大缙量:的帛与赤衣色饰。有关的古 文字紫。:仅绎帛直:青接抽赤与丝色衣也。物。有关的红部:首帛就赤有白:色衣。部、裘 部、縓履:部经帛、:赤冃织黄(也色帽。。)一部染、谓毛之部縓、,革再部染、谓韦之部赤、巠糸 , 三部染、谓素之部织纁、:(丝作染部布多、帛至帛之三部总遍等名,,也可其。见他染部技中之也高有)衣。饰字。
——胡厚宣:《殷代的蚕桑和丝织》 载于《文物》1972第11期
注释:这条卜辞的意思是说祭祀元示上甲要宰牛五头, 祭祀蚕示用牛三头。想见祭礼之隆重。“示”指神祇。故 蚕示也即蚕神
祭祀蚕神图
先蚕图(元.王祯) 《农书.农器图谱集.蚕缫门》
玉石不仅可以
用来磨制工具、 武器,又是美丽 的装饰物件,寄 托了人们的艺术 情怀和精神追求 而且还作为一种 礼器用来祭祀祖 先,因此中国玉 器一开始,就带 有神秘的色彩, 有辟邪,象征着 权力、财富、贵 贱等作用。
思考:1、这艘向外运输的船只载有大量手工业品的现象说 明了什么问题? 2、我国手工业品行销世界除了海路以外,还有什么途径? 3、某同学在获知“南海一号”打捞成功后,向同学介绍说 有关人员在船舱中发现青花瓷和大量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 饰图案的瓷器。他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用不练同:颜湅色缯的也丝。织出图案,是纺织技术的
一次飞跃紬,:如大:丝缯也。 绮:绫文:缯东也齐;谓布缛帛:之缯细采曰色绫也。;锦:襄邑织。 …………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 衣长128厘米,通袖长190厘米,由上 衣和下裳两部分构成。交领、右衽、 直裾。面料为素纱,缘为几何纹绒圈 锦。素纱丝缕极细,共用料约2.6平方 米,重仅49克,还不到一两。可谓 “薄如蝉翼”、“轻若烟雾”,且色 彩鲜艳,纹饰绚丽。它代表了西汉初 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
丝绸之路开通后,西方各国借助哪些手工业品来进 一步认识东方文明古国——中国?
一、纺织业发展历程
1、新石器时代:纺织业起源 (原料:麻、葛、丝
思考:古代中国纺织工业具:发骨梭、骨针等) 图 2、商周时展期:有丝什织么业主在要经特济点生产?中地位重要 (“妇功”)图
2、汉代:品种多、技艺高、(素纱禅衣、绒锦) 文 远销海外 (丝绸之路、“丝国”)
古希腊人把中国叫做“赛里丝”,即“丝绸 之国”。在古罗马,凯撒大帝曾身穿丝绸长袍去 看戏,引得在场的贵族羡慕不已,他们甚至不惜 用相等重量的黄金去收购丝绸。后来上等丝绸每 磅竟值黄金12两,迫使罗马皇帝下令禁止皇家穿 用丝绸。
想一想:中国的丝绸是如何流入罗马的呢?
陆 上 丝 绸 之 路
海 上 丝 绸 之 路
下一张
古代田庄经济的特点:
⑴原 因:西汉土地集中
⑵经营者:地主。
⑶劳动者:依附农民
⑷目 的:田庄手工业主要是满足自身生产 生活的需要,主要不是为了交换,田庄经济 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
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陶纺轮、骨梭、骨针、骨锥,是简 单的纺织工具.
材料:传说嫘(lei)祖(传说中黄帝的妻子,发明养
从这两个材料你能分析唐代官营手工业特别是纺织业有哪 些特点呢?
规模大,分工细
资料:定州何明远大富主,官中三驿, 每于驿边起店停商,专以袭胡为业,真 财巨万,家有绫机五百张。
——《朝野令载》卷3
从这则材料,你看出了什么呢?
私营纺织作坊兴起
子目录
宋
资料:“棉,宋元之间始传其种于中国,关 陕闽广首获其利,盖此物出外夷,闽广通海 舶,关陕通西域故也。”
私营手工业
丝织业 冶炼业 制瓷业
巩固练习
1.我国古代最初的纺织原料是 A.蚕丝 B.麻和葛 C.棉花
B.动物毛
2.下列有关我国古代纺织业叙述不正确的是 A.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
B.纺织原料最初用的是麻和葛 C.商代已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 D.唐代,棉花种植及棉纺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
用水力作为动力的鼓风装置③丝纺织技术④粉彩瓷器工艺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7.《颜氏家训》说中国古代能够“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 这说明 A农家的男耕女织一般可以满足日常需要 B家庭成员众多各行各业都有,一切生产、生活所需,都可 自己解决 C足不出户,等商贩上门 D农民的要求极低
8.唐代名句“夺得千峰翠色来”描绘的是B A.我国古代精湛的青铜器铸造技术 B.唐代越窑青瓷的美 丽色彩 C.丝织业的一种绿色丝绸产品 D.著名的“唐三彩”
元代脚踏三锭棉纺车 元代棉织品的上衣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 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 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清·王应奎《柳南续笔》
棉纺织品市场占有率高,一定程度 可以反映棉纺织技术普及。
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上绘的大型织机
明朝定陵出土的团龙袍料,其中龙体是用孔 雀羽织成。可在同一纬道上织出几十种颜色 和平纹,斜纹,缎纹等多种不同的组织结构
3、唐代:私营作坊出现;官营规模大,分工细 文
4、宋代:有了更大发展(棉纺织业 丝纺织业) 文
5、元代:黄道婆对纺织业工艺进行了革新 文
6、明代:①棉纺织业普及
文
②出现雇工和劳动力市场 (资本主义萌芽) 下一张
◆古代中国纺织业发展主要特点
▪从原料看: 麻、葛纺织业---丝织业---棉纺织业 ▪从经营形态看:官营、地主官员私营、农民家庭 ▪从发展程度看:分布广、分工细、品种多、技艺高 ▪从发展趋势看:是中国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行业
“棉木寸土皆有,……” “织机十室必有……”
—明 宋应星《天工开物》
南宋棉毯
妇女使用棉纺车织布
(宋·王居正《纺车图》局部)
棉毯出土于浙江兰溪县 一座南宋墓葬里。它是现存 最早最完整的棉毯,长2.51 米,宽1.16米,经纬条线一 致,两面拉毛均匀、细密。
黄道婆
早在南宋理宗帝年代,年仅13岁的黄道婆为逃避当 童养媳随商船漂落到崖州水南村。当时黎族人的棉纺织 技术领先于中原汉族,黄道婆就倾心向黎民学习用木棉 絮纺纱,用米酒、椰水、树皮和野生植物作为颜料调色 染线,用机杼综线、挈花、织布的纺织印染技术,并比 欧洲早400年发明出脚踏“三绽三线”纺纱车和“踞织 腰机”织布机,提高了织锦质量,成了一名“中国古代 伟大的女纺织家”。以“踏车椎弓”织出的黎锦、筒裙 的图案艳丽素雅,有鸡花纹、马尾纹、青蛙纹等200多 种,誉为“机杼精工,百卉千华”。
②供风技术: 自然通风 人力
畜力
水力
(4) 南北朝:灌钢法 (5)北宋:煤作燃料
(皮囊鼓风) (马排鼓风) (水排)
图
三、陶瓷业发展历程
1、制陶业
制瓷业:
(1)新石器时代: 彩陶、黑陶 图
(2)商代到东汉: 陶
釉陶
瓷 的过渡 文
(3)唐代:制瓷业成为独立部门
2、唐代陶瓷业成就:
(1)唐三彩 (艺术陶制品) (2)两大制体系: 南青北白 (越窑青瓷、邢窑白瓷) (3)唐朝晚期:首创釉下彩绘
品种多,技艺高。
▪ 汉代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
▪ “十三能织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她身上的打扮:“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 光。”
▪ 她床上的装饰是:“红罗夏斗帐,四角垂香 囊。
▪ 香帘六七寸,碧绿青丝绳。”
资料一:据《唐六典》载,少府监役使的“技能工匠”达 19850 人,将作监所属工匠也有 15000 人…… 资料二:唐代官营手工业的分工很细。如少府监下的织染 署,是专掌“供天子、太子、群臣之冠冕”的机构,共有 作坊 25 个:“凡织纴之作有十:一曰布,二曰绢,三 曰絁,四曰纱,五日绫,六曰罗,七曰锦,八曰绮,……。 组授之作有五:一曰组,二曰绶,三曰绦,四曰绳,五曰 缨。
多种经营形式长期并存
中国发明陶瓷的历史要比欧洲早1700多
年。在十八世纪,欧洲人仍在苦苦寻觅瓷 器制造的秘密,英国人简·迪维斯在《欧洲
瓷器史》一书中写道“几乎整个十八世纪,
真正瓷器制作工序仍然是一个严守着的秘
密”,而中国,早在东汉时期便已破译了
这个秘密。
——摘自中国科普博览
网
历史悠久,享誉世界
御器厂内的分工有23作:“大碗作、酒钟作、碟作、盘 作、钟(盅)作、印作、锥龙作、画作、写字作、色作、 匣作、泥水作、大木作、小木作、船木作、铁作、竹作、 漆作、索作、桶作、染作、东碓作、西碓作”。
蚕)“始教民育蚕,制丝茧以供衣服”。
仰韶文化半个蚕茧
1926年,我国考古学者在 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中,
发掘出半个人工割裂的蚕茧 标本。茧长1.52厘米,茧宽 0.71厘米,茧壳存留部分占 全茧的83%。茧壳的切面平 直且发光……是被人工割过 的……是家蚕而不是野 蚕……是人工饲养家蚕的物 证。
资料:现以祖庚甲时蚕神与上甲微并祭的 一条卜辞为例述下:“贞元示(音qí)五牛, 蚕示三牛,十三月。”
——程廷济《浮梁县志·陶政》
“《浮梁县志》上说昔日景德镇只有三百座窑,而现
在窑数已达到三千座。……到了夜晚,它好象是被
火焰包着的一座巨城,也象一座有许多烟囱的大火
炉。”
——冯先铭《中国陶瓷》
技术不断进步,分工细化,规模不断扩大
▪ 清朝雍正帝谕: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今若于 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将多用工匠。市肆中多一工作之人,则 田亩中少一耕稼之人。 ——范文澜 《中国通史》
3、宋代名窑众多,各具风格: 定窑、钧窑、景德镇、
龙泉、耀州窑 4、清代:发明粉彩瓷器工艺和珐琅瓷。 (康熙、雍正)
根据材料,总结中国古代手工业经济的特征:
▪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土地私 有制的确立和小农经济的形成,开始出现 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此后,官营手 工业、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便成为封 建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方式。
长期受制于农业,居依附地位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
▪ 自给自足,多种经营形式并存(家庭;官营; 私营)
▪ 历史悠久,长期世界领先(丝国和瓷国); ▪ 部门不断增加、分工日益细化、规模不断被
扩大 ▪ 手工业、农业发展紧密结合,受农业生产制
约
古 代
概念
中
国 经营形态
的
手
工 业
主要部门
经
济 特征
官营手工业 农民家庭(田庄)手工业
3.古代被誉为“丝国”的是下列哪一个国家? A.埃及 B.巴比伦 C.印度 D.中国
4.到了宋代,棉纺织业的新兴地区是 A.黄河流域 B.新疆 C.中原地区 D.闽粤地区
5.唐宋以来著名的瓷窑位于黄河流域的是①定窑②钧窑③龙
泉窑④景德镇窑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6.下列生产技术,西汉时期的人们还没有掌握①冶铁技术②借
在广东省阳江海域的宋代商船已出水的文物中,有一些产 品与国内发现的同期产品有着很大差异。如其中一些“喇叭 口”大瓷碗,其式样在国内从未发现过,却与阿拉伯人常用 的“手抓饭”饭碗很类似。还有一些陶瓷首饰盒等物品,式 样、造型及风格都与国内同类物品风格迥异,显然是专门为 国外客户专门制作的。
探究学习
清代寿字丝织图
“凋籍田业”(不靠土地),“趁织为 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一 日不就人织则腹村”,“机户出资,机 工出力”,“日取分金为谷飨(xiang)
计”。
——《明神宗实录》卷 三六一曹时聘的奏疏
下一张
二、冶炼业发展历程
1、冶铜业: (1)新石器时代: 铜器起源,但不是主要的生产工具
(2)商周时期:青铜器制造水平世界领先 图 (3)秦朝: 青铜防锈技术
2、冶铁业:
(1)春秋晚期产生
(2)战国时期推广:①块炼铁(锻铁) 生铁(铸铁)
②炼钢、淬火技术
(3)汉代推行官营:
①燃料变化: 木炭 煤炭
▪ 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或坐而 论道,谓之王公……或治丝麻以成之, 谓之妇功。
——《周礼·注疏·考工记》
▪ “掌妇式之法,以授嫔妇,及内人女 功之事斋。”
——《周礼·天官·典妇功》
附:言……典妇功之职,掌治丝麻之规格,并按标 准给予丝麻之材料。
如: 大部《分说颜文色·衣词部均》以:“糸”为部首,可见丝绸染 色技术褐在:造编字枲之袜前,一曰粗衣。(枲xi即麻,第三 个意绿义文:是字帛小是青儿文黄的化色围的。嘴强。大)载缥体:,帛作青为白表色意。文字的 汉字絑所《:承说纯载文赤的·色糸文也部化。》信关息于尤纺为纁织丰:技富浅术。紫的东也字汉。如许:慎所著 《说绌文:解缫绛字:也》绎。中丝,也收。录了大缙量:的帛与赤衣色饰。有关的古 文字紫。:仅绎帛直:青接抽赤与丝色衣也。物。有关的红部:首帛就赤有白:色衣。部、裘 部、縓履:部经帛、:赤冃织黄(也色帽。。)一部染、谓毛之部縓、,革再部染、谓韦之部赤、巠糸 , 三部染、谓素之部织纁、:(丝作染部布多、帛至帛之三部总遍等名,,也可其。见他染部技中之也高有)衣。饰字。
——胡厚宣:《殷代的蚕桑和丝织》 载于《文物》1972第11期
注释:这条卜辞的意思是说祭祀元示上甲要宰牛五头, 祭祀蚕示用牛三头。想见祭礼之隆重。“示”指神祇。故 蚕示也即蚕神
祭祀蚕神图
先蚕图(元.王祯) 《农书.农器图谱集.蚕缫门》
玉石不仅可以
用来磨制工具、 武器,又是美丽 的装饰物件,寄 托了人们的艺术 情怀和精神追求 而且还作为一种 礼器用来祭祀祖 先,因此中国玉 器一开始,就带 有神秘的色彩, 有辟邪,象征着 权力、财富、贵 贱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