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章地球的运动第1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第一节
[基础巩固练]
星轨是拍摄设备在长时间曝光的图片中,由恒星产生的持续移动的轨道。
某中学地理爱好小组对星轨图产生了深厚的爱好,下图为该地理爱好小组所用设备(天文望远镜)调试角度图及观测北极星旁边星空照片合成的星轨图。
读图,据此完成1~3题。
1.该地理爱好小组所在位置可能是( B )
A.北半球低纬度B.北半球中纬度
C.北半球高纬度D.南半球中纬度
2.右图中星轨的运动方向为( B )
①逆时针方向②顺时针方向
③自西向东④自东向西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3.观测者于某日夜晚持续观测某恒星4小时,该恒星( B )
A.自西向东移动60° B.自东向西移动60°
C.自西向东移动40° D.在天空保持不动
[解析]第1题,据材料信息可知,天文望远镜观测的为北极星,应位于北半球;图示望远镜与地平面的夹角大于30°,依据北极星与地面的夹角与当地的地理纬度相同的原理,可推知该地理爱好小组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可能性最大,故选B。
第2题,据题意可知,星轨图为长时间曝光拍摄得到的,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而星轨为自东向西运动,④正确,③错误;观测的是北极星旁边的星空,天文望远镜朝北拍摄,所以星轨运动方向为逆时针方向,①正确,②错误。
故选B。
第3题,以恒星为参照物,北半球恒星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该恒星东升西落;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为每小时15°,持续视察4小时,故恒星自东向西移动60°。
故选B。
由于恒星之间的距离遥远,天空中恒星之间的相对位置几乎是不变的,因此我们可以借用光明易认的北斗七星找寻亮度较低的北极星(沿ab向外延长约5倍的距离便是北极星)。
下图示意在北半球某地甲、乙两个不同时刻观测到的北斗星与北极星的相对位置。
据此完成4~5题。
4.甲、乙两时刻假如在同一天,甲是17:00,则乙约为( D )
A.11:00 B.14:00
C.20:00 D.23:00
5.一日内北斗星与北极星相对位置的视变更,受( A )
A.地球自转的影响
B.地球公转的影响
C.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影响
D.北斗星运动的影响
[解析]第4题,由于地球自转,我们看到了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北天极旁边的天体绕北极星呈同心圆逆时针转动,其角速度就是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即15°/小时(除南北两极点外)。
甲、乙两个时刻北斗星位置相差约90°,说明地球自转了90°,即6小时,乙比甲约晚6小时,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第5题,北极星位于地轴的延长线上,受地球自转的影响,北极星旁边的恒星看起来都绕北极星逆时针运动,A正确;与地球公转无关,北斗星为恒星,相对不动,B、C、D错误。
故选A。
读甲、乙两图,据此完成6~7题。
6.下列有关甲、乙两图中时间对应正确的是( B )
A.①-c B.②-b
C.③-a D.④-b
7.地球公转至A时对应的节气是( B )
A.春分B.夏至
C.秋分D.冬至
[解析]第6题,在地球公转图中左右位置上,可依据日心与地心的连线确定太阳直射点南北半球位置,故甲图中地球位于A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地球位于C时,太阳直射南
半球。
地球公转为自西向东,所以A为夏至,B为秋分,C为冬至,D为春分。
①位于春分与夏至之间,对应乙图中的a,解除A;②位于夏至至秋分之间,对应乙图中的b,B正确;
③位于秋分至冬至之间,对应乙图中的c,解除C;④位于冬至至春分之间,对应乙图中的d,解除D。
故选B。
第7题,依据材料及所学学问,依据上题分析可知,A为夏至日,A、C、D错。
故选B。
南极座σ星位于地轴南极的延长方向旁边,其亮度较低,肉眼观测难度较大。
南极科考站的天文爱好者用天文望远镜在某地区(72°S,68°W)观测南极座σ星旁边恒星的运动。
据此完成8~10题。
8.该天文爱好者观测到南极座σ星与地平线的夹角约为( D )
A.18° B.36°
C.54° D.72°
9.该天文爱好者观测到南极座σ星旁边恒星的运动速度和方向分别为( A )
A.15°/小时,顺时针B.15°/小时,逆时针
C.1°/天,顺时针D.1°/天,逆时针
10.天文观测者通常选择在6月份用望远镜观测南极座σ星,主要是为了( B )
A.削减阴雨天气影响B.削减太阳光照的影响
C.精准观测其运动周期D.提高南极座σ星亮度
[解析]第8题,依据所学学问可知,观测北极星时,观测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
由此可推知,观测南极座σ星的仰角与当地地理纬度相同,因此可推断出南极座σ星与地平线的夹角约为72°,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第9题,天文爱好者在观测南极座σ星旁边恒星的运动时,南极座σ星旁边恒星的视运动是由地球自转造成的,其运动速度与地球自转速度相同,约为15°/小时,C、D错误;其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自东向西,故运动方向为顺时针方向,A正确,B错误。
故选A。
第10题,南极地区长年干燥少雨,A错误;由于南极座σ星亮度较低,强光下观测难度较大,6月当地昼短夜长甚至出现极夜现象,此时段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可以削减太阳光照的影响,B正确;精准观测南极座σ星的运动周期与月份无关,C错误;观测月份不同,并不能提高南极座σ星自身的亮度,D错误。
故选B。
[实力提升练]
太阳同步卫星,指在太阳同步轨道上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如下图所示)。
所谓太阳同步轨道是指卫星的轨道平面和太阳始终保持相对固定的方向,太阳同步轨道平面倾角会随季节变更而变更。
据此完成11~12题。
11.图示太阳同步卫星工作时利用的主要能源是( B )
A.风能B.太阳能
C.核能D.潮汐能
12.太阳同步轨道平面倾角会随季节变更而变更,主要影响因素是( C )
A.太阳活动B.地球自转速度
C.黄赤交角D.太阳自转周期
[解析]第11题,由材料可知,太阳同步卫星是在太阳同步轨道上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其能源主要来自太阳,B正确,高空风能较小,A错误;核能和潮汐能在太空难以利用,C、D错误,故选B。
第12题,太阳活动不会影响倾角的变更,A错误;地球自转速度只影响自转的周期,不会影响倾角变更,B错误;太阳自转周期不会影响倾角变更,D错误;由于地球公转过程黄赤交角是恒定的23.5度,而卫星的轨道平面和太阳始终要保持相对固定的方向,故使太阳同步轨道平面倾角会随季节变更而变更,C正确,故选C。
火星(自转倾角与地球相近)和地球一样存在昼夜交替和四季变更,但空气极淡薄(风能大小与空气密度呈正相关)。
当火星北半球进入冬季时,南、北半球之间的温差大,火星全球简洁发生沙尘暴,火星上沙尘暴的风速远超地球沙尘暴风速,但仅能扬起微小的沙尘,“破坏力”远不及地球上的沙尘暴。
下图为火星公转示意图。
据此完成13~14题。
13.火星北半球的秋冬季节比春夏季节短的缘由是北半球秋冬季节火星( A )
A.距离太阳近,公转速度快
B.距离太阳远,公转速度慢
C.距离太阳近,公转速度慢
D.距离太阳远,公转速度快
14.推想火星沙尘暴“破坏力”远不及地球沙尘暴的缘由是火星( B )
A.昼夜温差大B.空气极淡薄
C.太阳辐射弱D.空气湿度大
[解析]第13题,火星和地球一样,公转轨道为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火星在公转轨道上,离太阳的远近会有变更,火星北半球夏季时离太阳远,此时火星公转速度慢,火星北半球冬季时离太阳近,此时火星公转速度快,故火星北半球秋冬季节短,A 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第14题,昼夜温差大易引发沙尘暴,不是沙尘暴“破坏力”小的缘由,A错误;由于火星空气淡薄,密度较小,风能较地球上相同风速的风能小,推想火星沙尘暴“破坏力”远不及地球沙尘暴的缘由是火星空气极淡薄,B正确;太阳辐射的强弱不是地球与火星沙尘暴“破坏力”差异的缘由,且火星大气的减弱作用较弱,接收的太阳辐射并不弱,C错误;结合所学学问可知,火星大气含水量低,空气湿度小,D错误。
故选B。
15.图1为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示意图,图2为二十四节气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说出图1中太阳直射点从③移动到⑤期间地球公转速度的变更特点。
(2)列举太阳直射点从③移动到④期间阅历的节气。
(3)说出立秋节气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之后一周内的移动方向。
(4)说出太阳直射点从①移动到⑤的周期及其时间长度。
[答案](1)先变快,后变慢。
(2)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3)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或图1中②③之间)。
移动方向: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4)周期为一个回来年。
时间长度为365日5时48分46秒。
[解析]第(1)题,由图1可知,③为秋分日(9月23日前后),⑤为次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
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1月初)旁边最快,远日点(7月初)
旁边最慢,从③移动到⑤期间,经过了近日点,因此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
第(2)题,由图1可知,③为秋分日(9月23日前后),④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由图2可知,秋分日和冬至日期间阅历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等节气。
第(3)题,立秋节气位于夏至和秋分之间,因此立秋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图1中②③之间),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第(4)题,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太阳直射点的回来运动周期为一个回来年,其时间长度为365日5时48分4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