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像医学研究·系统医学2016年8月第1卷第8期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CAML)常引发小儿腹痛,为小儿常见急腹症[1]。
由于CAML疼痛部位多位于脐周或右下腹部,且以腹部低频探头(3.5MHz)检查多无阳性表现,故临床常易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从而延误治疗[2]。
为提高CAML诊断率,该院于2015年1月—2015年12月将高频超声应用于CAML诊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DOI:10.19368/ki.2096-1782.2016.08.094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价值
张俪凤
大庆市第四医院超声科,黑龙江大庆163712
[摘要]目的评价高频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该院接受高频超声检查的CAML患儿66例,以高频超声诊断,测量淋巴结的长径、短径,并计算纵横比(长径/短径),仔细察看肿大淋巴结多普勒血流表现。
治疗一周后复查。
结果脐周肿大淋巴结患儿21例(31.82%),右上腹部肿大淋巴结40例(60.61%),左上腹部肿大淋巴结5例(7.58%)。
淋巴结多呈簇状分布,未见融合。
边缘光滑,呈肾形或椭圆形,皮质髓质界限清晰。
长径为(1.48±0.37)cm,短径为(0.72±0.17)cm,纵横比均>2。
肿大淋巴结内均可探及分支状或点状彩色血流。
一周后复查,所有患儿淋巴结数量均减少,体积缩小或消失,多普勒彩色血流难以探及。
结论小儿CAML具有明确的高频超声特征,以高频超声诊断小儿CAML准确率高,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高频超声;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1782(2016)08-0094-03
High Clinical Value of Ultrason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Acute Mesen-teric Lymphadenitis in Children
ZHANG Li-feng
Fourth Hospital of Daqing Helongjiang Provnce,Daqing,Heilongjiang Province,163712China
[Abstract]Objective Evaluation of high frequency ultrason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acute mesenteric lymphadenitis in children clinical value;Methods From January2014to December2015examined by high frequency ultrasound in our CAML66cases of children,using high-frequency ultrasound in diagnosis and measurement,short of length and di-ameter of lymph node size and calculate the aspect ratio(lengthdiameter/short diameter)and examined lymph Doppler blood flow.Treatment a week later.Results Umbilicus in children with enlarged lymph nodes in21cases(31.82%), right of swollen lymph nodes in abdomen in40cases(60.61%),upper left abdominal adenopathy in5cases(7.58%).
Clusters of lymph nodes are distributed,no fusion.Smooth edges,are kidney-shaped or oval,cortex and Medulla bound-aries clear.Length to diameter(1.48±0.37)cm,shorter sizes(0.72±0.17)cm,The aspect ratio>2,and branch-like or point-like color flow.A week later,all number of lymph node in patients with decreased volume or disappear,Doppler color flow to,and;Conclusion CAML has clear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frequency ultrasound in children,using high-frequency ultrasound in diagnosis of children with CAML high accuracy with high clinical value.
[Key words]High frequency ultrasound;Acute mesenteric lymphadenitis in children;Diagnosis;Value
[作者简介]张俪凤(1981.7-),女,朝鲜族,黑龙江海林人,
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超声医学。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该院接受高频超声检查的CAML 患儿66例,男36例(54.55%),女30例(83.33%);年龄2~10岁,平均年龄(6.28±
0.32)岁。
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脐周疼痛或(和)右下腹
疼痛,体位改变时疼痛部位能够随着重力方向移动。
所有患儿均存在腹痛病史,24例患儿存在发热史,28例患儿存在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1.2方法
1.2.1诊断方法所有患儿均行高频超声诊断仪
(Phlipps Evison 型及Alokal 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诊断,探头频率选择7.5MHz 。
诊断时患儿均取仰卧位,腹部常规扫描,脐周及右下腹重点扫查,测量扫查到淋巴结的长径、短径,并计算纵横比(长径:短径),仔细察看肿大淋巴结血流表现。
若相同区域内发现≥2个淋巴结短径>0.5cm ,长径>1cm ,或者淋巴结纵横比>2,则评价为淋巴结肿大。
所有患儿排除肠套叠、阑尾炎等小儿常见腹痛疾病后,诊断为CAML 。
所有患儿均于抗炎治疗一周后进行复查,以避免误诊。
2结果
2.1患儿肿大淋巴结分布情况统计
所有患儿均诊断出数量不等、大小不一的肿大淋巴结。
脐周肿大淋巴结患儿31.82%,右上腹部肿大淋巴结60.61%,左上腹部肿大淋巴结7.58%。
见表1。
表1
患儿肿大淋巴结分布情况统计
2.2患儿肿大淋巴结声像图特征
患儿肿大淋巴结多呈簇状分布,未见融合。
边缘光滑,呈肾形或椭圆形,皮质髓质界限清晰。
纵横比均>2。
肿大淋巴结内均可探及分支状或点状彩色血
流。
一周后复查,所有患儿淋巴结数量均减少,体积缩小或消失,多普勒彩色血流难以探及。
见表2。
3讨论
研究发现,引发CAML 的主要原因有两种,一种是病毒可经血液循环系统至区域淋巴结,因为远端回肠肠系膜存在丰富的淋巴引流,且部分升结肠及回肠末端也存在较多的淋巴结,因此该部位存在较多的病毒带来的毒素,引发CAML [3]。
一种是在回肠瓣关闭作用下,肠内细菌代谢产物及肠内毒素滞留于回肠末端,且极易被吸收,导致CAML [4]。
由于支持CAML 的肿大淋巴结多分布于右下腹,故CAML 患儿多表现为右下腹疼痛,检查时需重点针对右下腹部检查[5]。
由于血液循环的作用,左上腹淋巴结及脐周也会受到影响,故CAML 患儿也可表现为左上腹淋巴结及脐周疼痛[6]。
研究发现,CAML 患儿超声特点主要为淋巴结多发性肿大,肾形或椭圆形,纵横比>2,边缘光滑,多为低回声,大部分位于右下腹部[7]。
赵进等[8]将高超声应用于小儿CAML 的诊断,结果表明,患儿长大淋巴结多存在于脐周及右下腹,右下腹为53.13%,脐周为
37.5%,纵横比>2,边界清晰,髓质、皮质界限清楚,皮
质呈较低回声,髓质呈较高回声。
少数淋巴结内部成分支状规则血流信号。
在该研究中,右上腹部肿大淋巴结检出率为60.61%,远高于左上腹及脐周肿大淋巴结检出率。
淋巴结边缘光滑,呈肾形或椭圆形,皮质呈较低回声,髓质呈较高回声,皮质髓质界限清晰。
纵横比均>2,肿大淋巴结内均可探及分支状或点状彩色血流,与上述研究一致。
由于急性阑尾炎也可引发淋巴结肿大,其超声特征与CAML 较为相似,故诊断过程中除认真检查患者阑尾是否肿大外,还需结合临床症状进行诊断。
通常
CAML 先出现发热再出现腹痛,存在胃肠炎、上呼吸
道感染等症状,常同时出现上腹、左下腹及脐周压痛。
由于肠系膜活动范围较大,故压痛点能够随着体位的变化而变化,故腹痛部位常呈不固定表现[9]。
而阑尾炎患儿早期体温无异常,多数为先出现腹痛症状后发
脐周肿大淋巴结右上腹部肿大淋巴结左上腹部肿大淋巴结
肿大淋巴结21405
31.8260.617.58
例数(例)
百分比(%)
淋巴结分布淋巴结形状淋巴结大小多普勒血流
项目淋巴结多呈簇状分布,未见融合。
淋巴结边缘光滑,呈肾形或椭圆形,念珠状分布,皮质呈较低回声,髓质呈较高回声,皮质髓质界限清晰。
淋巴结长径为1.23~1.84cm ,平均短径(1.48±0.37)cm ;短径为0.57~0.83cm ,平均短径(0.72±0.17)cm ;纵横比均>2。
肿大淋巴结内均可探及分支状或点状彩色血流。
一周后复查,所有患儿淋巴结数量均减少,且淋巴结呈程度不同的缩小或消失,多普勒彩色血流难以探及。
特点
表2
患儿肿大淋巴结声像图特征
(下转第99页)
热,存在显著转移性右下腹部疼痛,且存在典型腹肌紧张及反跳疼痛,且压痛持久。
肠系膜淋巴结结核急性期声像图也与CAML较为接近,但淋巴结结核边界不清晰,常有融合,动态观察,其内部回声不均,部分淋巴结结核课件钙化点、液化,肠管粘连,肠壁增厚,并合并腹水[10]。
此外,恶性淋巴瘤肿大淋巴结的声像图特征也与CAML较为相似,但二者存在一定差异,恶性淋巴瘤肿大淋巴结声像图特征为恶性淋巴瘤肿大淋巴结纵横比<2,趋向圆形,回声较低,部分肿大淋巴结存在点状钙化、中心坏死或融合,彩色血流信号多表现为无规则紊乱血流信号[11]。
4小结
总之,CAML高频超声特征较为典型,但由于其与阑尾炎、肠系膜淋巴结结核急性期、恶性淋巴瘤等疾病临床特征较为相似,故临床诊断过程中需结合认真鉴别,以免误诊。
[参考文献]
[1]刘传双.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高频超声诊断分析[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6,8(1):12-14.
[2]王一舒,鲜俊,胡发远.高频超声在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
结炎诊断中的价值[J].四川医学,2014,35(1):115-116.[3]徐涛.高频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应用价
值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7):72-72.
[4]徐涛,张万莉,李玉婷.高频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
巴结炎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12): 224-225.
[5]冯娟,王瑶,黄剑毅.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急性肠
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0):277-278.
[6]高晶晶.高频超声对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价值
分析[J].淮海医药,2016,34(1):72-73.
[7]莎日图,张灵霞,千军.高频超声在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
结炎诊断中的价值[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2,6(4): 251-251.
[8]赵进,田苗,卢俊,等.高频超声对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
炎的诊断价值[J].新疆医学,2011,41(8):51-53.
[9]庞俊旺.高频超声在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诊断
价值[J].科学咨询,2014(20):68-69.
[10]苏五一.高频彩色超声在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诊
断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27):87-88.
[11]刘东辉.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诊断及临床
评估[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5(13):54-55.
(收稿日期:2016-05-05)
诊现象,必要时可采用两种影像学方式结合诊断,提高诊断准确率。
[参考文献]
[1]何光宏,张福洲,母其文,等.CT重建快速分类对孤立性
肺结节的定性及意义[J].西部医学,2014,26(8):1077-1078,1081.
[2]常飞云,王宏伟,刘富才,等.孤立性肺结节100例临床分
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43(5):363-365.
[3]何超,林万里,任巧文,等.孤立性肺结节应用CT动态增
强扫描鉴别良恶性的特异性与灵敏度[J].中国CT和MRI杂志,2014,12(3):67-69,99.
[4]田兴仓,李文玲,朱力,等.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孤立
性肺结节中的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3,29(5): 730-733,737.
[5]董志明,韩邦成,刘汝超,等.周围型小肺癌的CT征象分
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3,29(2):205-208.
[6]李伟,汤日杰,彭俊琴,等.肺癌实性区CT强化程度的影
响因素[J].广东医学,2013,34(2):286-288.
[7]Swensen SJ,viggiano RW,Midthun DE,et al.Lung nodule
enhancement at CT:multicenter study[J].Radiology,2000, 214:73
[8]冯峰,夏淦林,曹鹏,等.动态对比增强MRI及PET-CT在
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5,49(10):736-740.
[9]贾秀川,孙吉林.MRI在孤立性肺结节评估中的应用[J].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0,34(3):213-214.
[10]于伟伟.孤立性肺结节检测的影像学研究进展[J].医学
影像学杂志,2012,22(10):1763-1765.
[11]吴雪玲,李文武,姚树展,等.螺旋CT对孤立性肺结节的
诊断价值[J].山东医药,2008,48(5):46-47.
(收稿日期:2016-05-05)
(上接第9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