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技术专业(群)人课程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数据技术专业(群)人课程体系
学时安排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注重各类课程学时的科学合理分配;可根据专业特点与相关行业生产特点灵活设置大小学期。
三年制高职每学年教学时间不少于40周,总学时数约为2500-2800,顶岗实习一般按每周24-30学时计算。
每学时不少于45分钟。
学分与学时的换算。
一般18学时计为1个学分,三年制中职总学分一般不少于170学分,三年制高职总学分一般不少于140学分。
军训、入学教育、社会实践、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毕业教育)等,以1周为1学分。
高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学时应不少于总学时的25虬必须保证学生修完公共基础必修课程的内容和总学时数。
高职选修课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均应不少于10%o
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一般为6个月,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工学交替、多学期、分段式等多种形式组织实施。
一、课程体系构建
主要包括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公共基础课由思政德育课和通识课组成,专业课由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组成。
二、实践课程体系
一般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并涵盖有关实践性教学环节。
学校自主确定课程名称,但应包括以下主要教学内容:
(1)专业基础课程
包括线性代数、概率与统计学、网络基础、程序设计基础、1.1.NUX操作系统、数据库技术、HTM1.5前端开发。
(2)专业核心课程
根据企业需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由岗位职责划分专业基本能力和拓展能力,由职业养成规律确定能力等级和培养计划,由企业工作任务整合出职业化的课程体系,总结职业教育理念建设优质核心课程内容。
包括HadOoP应用技术、WEB前端开发高级、PythOn前端开发,spass数据分析、PoWerB1.可视化、大数据数据采集与爬虫、大数据可视化技术等。
三、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根据党和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将思想政治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育、军事理论与军训、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等列入公共基础必修课;并可将党史国史、劳动教育、大学语文、信息技术、高等数学、公共外语、创新创业教育、健康教育、美育、职业素养等列入必修课或选修课。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开设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四、创新与创业教育
学校结合实际,开设安全教育、社会责任、绿色环保、管理等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方面的选修课程、拓展课程或专题讲座(活动),并将有关内容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和有关实践性教学环节中;自主开设其他特色课程;组织开展德育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和其他实践活动。
注:请在表格培养目标空白处填写“百会比”或“空白”中的一项(关联程度高,至少覆盖80机关联程度中,至少覆盖50%;关联程度低,至少覆盖30%;无关联填“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