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一培优课时跟踪检测十六 抗日战争 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跟踪检测(十六)抗日战争
(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史学界有人认为,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而不是通常所说的8年。

该观点重在() A.揭露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罪恶B.肯定国民政府抗战的重要贡献
C.突出华北人民抗战的历史地位D.强调中国局部抗战的重大意义
解析:选D材料中“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而不是通常所说的8年”是指“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就开始了抗日战争行为,只不过此时的抗战还只是发生在东北地区的局部抗战,所以此种观点的着眼点是强调中国局部抗战的重大意义。

A、B、C三项与观点无关。

2.有学者认为,中国的近代也是一段近代意义上的国家观念、民族观念不断明晰和加强的时期。

以下事件中最有助于强化国家观念和民族观念的是()
A.辛亥革命B.国民革命
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解析:选C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知识可知,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观念是在外族侵略下逐渐形成和强化的。

其中灾难最深重的是日军侵华,其造成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危机,也激发了中华儿女的全民族的抗战,故C项符合题意。

3.如图照片名为“Chinese Baby”(中文名为《上海南站日军
突袭下的儿童》),于1937年出现在美国郝斯特报刊上,并迅
速传遍世界各地。

这一照片的流传()
A.宣传了中国国共合作抗战的事实
B.赢得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同情
C.丑化了中华民族在国际上的形象
D.激化了美日两国在上海附近的矛盾
解析:选B照片揭露了日军侵华期间的暴行。

该照片在国际上的流传使中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同情,B项正确。

照片内容与国共合作无关,A项错误。

C项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

4.1938年3月,罗斯福总统的亲信卡尔逊在《关于中国西北部军事活动的报告》中说:中国广大民众具有一种崭新而且不寻常的民族主义精神;日本步兵在应对传统军事战役时效率较高,但面对没有固定方法可循的战术时却无所适从。

这一报告高度肯定了() A.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的敌后游击战
B.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的积极防御作战
C.国共合作挫败日军狂妄计划
D.抗战相持阶段国民政府的战略调整
解析:选A全面抗战爆发后没有固定方法可循的战术指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游击战,故A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国共合作,故C项错误;1938年3月为抗战防御阶段,故D项错误。

5.1940年,日本最高档的餐厅也只能供应进口的廉价大米,这种大米太难吃以至于被人们讥笑为老鼠屎。

到1941年,即使在东京都需要用配给券才能得到这种大米。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二战导致世界经济衰退B.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
C.日本深陷对华侵略泥潭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打击
解析:选C材料体现二战导致日本经济衰退,故A项错误;世界性经济危机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出现,故B项错误;日本深陷侵华战争泥潭导致国内经济困难,故C项正确;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是在1942年初成立,故D项错误。

6.仅以不满一千人之兵力,击溃日军第33师团主力,救出被围数日之英军七千余人及被俘虏的美国传教士和驻缅甸的新闻记者五百余人。

材料所叙述的部队最有可能是() A.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B.中国远征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D.中国人民志愿军
解析:选B由题干中的“救出被围数日之英军”“驻缅甸”可知,材料描述的是赴缅甸作战的中国远征军,故B项正确。

7.台湾电影《赛德克·巴莱》讲述了1930年原住民赛德克族反抗日本统治的故事。

日本统治台湾的历史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分别是()
A.1874、1894 B.1895、1945
C.1930、1945 D.1931、1945
解析:选B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清政府将台湾割让给日本统治;1945年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日本将台湾归还给当时的国民政府。

A、C、D三项时间表述与此不符。

8.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919年,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英美两国签署新约,取消英美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他们的一切权利。

这些变化反映出中国()
A.成为世界强国B.外交逐渐自强
C.废除了不平等条约D.摆脱了列强压迫
解析:选B抗战结束后中国仍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A项错误;从近代中国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到废约,体现了中国外交逐渐自强,故B项正确;中国废约不等于完全废除不平等条约,故C项错误;中国签订新约实际上仍受到英美等大国的制约,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18分)
9.抗日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

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材料二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

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

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战场,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

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签署《四国宣言》,提出:“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重建法律与秩序和创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他们将彼此协商,必要时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进行协调,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


材料三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开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残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联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1)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原因。

并分析为什么中国能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8分)
(2)结合三则材料和所学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10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第一句话可知是英国的求援,依据所学可知是为了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及所学,主要从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方面来分析。

第(2)问,从战争的性质、中国人民及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努力等方面考
虑。

答案:(1)英国请求中国援助;中国为了保卫滇缅公路或保卫大西南。

中国在印、滇、缅战场和国内战场坚持抗日,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2)主要原因:全民族抗战;次要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战争性质是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