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国学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夜吟
一、授课目标
1. 理解诗句的思想内容,从中意会大自然的美丽风景。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意会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
3. 能正确背诵这首古诗。
二、授课重点、难点
1. 依照诗句想象《清夜吟》中描述的美丽风景。
2. 用自己的话表达诗的内容。
三、授课过程
(一) 导言激趣。
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一要绚烂的鲜花。
它以友好的韵律,敏锐的察看,奇妙的联想,优异的构想,精练的语言,宛转的表达,博得人们的喜爱。
今天我们一同来学习一首描述大自然美丽风景的古诗。
齐读课题。
(二) 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从前,我们学过很多古诗,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的在学生回答以下问题的基础上,出示小黑板,明确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解诗题。
2、解词连句知粗心。
3、张开想象悟诗情。
讲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就运用上述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清夜吟》这首古诗。
(三) 知诗人,解诗题。
1. 介绍作者。
这首诗是北宋哲学家、易学家邵雍所写。
2. 解诗题。
清夜吟:古代在乐府类古诗体中,闻名为“吟”、“行”或“引”的作品。
这都是乐府诗的题名,带有必然的韵律。
比方,白头吟、梁父吟等。
“清夜吟”在乐府题名中原来是没有的。
这是邵雍依照诗的内容仿古歌谣而确定的题目
(四) 读诗解意。
1. 学生自读全诗。
要求:读准字音,画出不懂的词语。
2. 指名读全诗,纠正多音字“少”的读音。
3. 指导学生认识诗中的生字。
4. 齐读《舟夜书所见》这首诗。
5. 解词连句知粗心。
(1) 指名读第一句。
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
(2) 让学生从中找出不懂的词语,逐一解说。
天心——夜空正中。
风——细风。
来——拂过。
(3) 让学生将这些词的解说连起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一轮明月升上夜空正中,一池碧水上有细风拂过。
(4) 指名读第2句。
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
(5) 让学生从中找出不懂的词语,逐一解说。
清意味一一沉寂淡雅的意味。
知一一意会。
(6) 让学生将这些词的解说连起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两种相同的沉寂淡雅意味,猜想很少会人有意会。
(7)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五)张开想象,悟诗情。
1.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意会境地。
2. 让学生看书中插图,联合诗句内容,思虑:这首诗讲的是诗人见到的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学生经过图文比较,从中意会到诗人所看见的情况是:一轮明月与一池碧水相映幽默的奇怪画面
3. 让学生谈论:在这首诗描述的情况中。
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4.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想象境地。
读时注意停留。
(六)指导学生背诵这首诗。
授课反省:
18、舟夜书所见
一、授课目标
1. 理解诗句的思想内容,从中意会大自然的美丽风景。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意会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
3. 能正确背诵《舟夜书的见》这首古诗。
二、授课重点、难点
1. 依照诗句想象《舟夜书所见》中描述的美丽风景。
2. 用自己的话表达诗的内容。
三、授课过程
(一)导言激趣。
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一要绚烂的鲜花。
它以友好的韵律,敏锐的察看,奇妙的联想,精巧的构想,精练的语言,宛转的表达,博得人们的喜爱。
今天我们一同来学习一首描述大自然美丽风景的古诗。
齐读课题。
(二)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从前,我们学过很多古诗,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的在学生回答以下问题的基础上,出示小黑板,明确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解诗题。
2、解词连句知粗心。
3、张开想象悟诗情。
讲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就运用上述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舟夜书所见》这首古诗。
(三)知诗人,解诗题。
1. 介绍作者。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查慎行所见。
2. 解诗题。
(1)逐字理解。
舟:船。
书:记。
所见:见到的东西。
(2)请学生补上诗的抒情主人公,再说说题目的意思。
作者查慎行记夜间在船上所看见的风景。
(四)读诗解意。
1. 学生自读全诗。
要求:读准字音,画出不懂的词语。
2. 指名读全诗,纠正以下字的读音。
“散作”的“散”读作
“ s m”,不要读作“ s m”。
3. 指导学生学习诗中的生字。
“孤”字右边是“瓜”,不要
写成“爪”。
“萤”字是上中下构造,下部分是“虫”,不要
写成“火”。
4. 齐读《舟夜书所见》这首诗。
5. 解词连句知粗心。
(1)指名读第一句。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2) 让学生从中找出不懂的词语,逐一解说。
月黑一一没有月亮,一片漆黑。
见一一现。
渔灯一一渔船上的灯火。
孤光一一孤零零的灯光。
萤一一萤火虫。
(3) 让学生将这些词的解说连起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漆黑的夜无,一盏渔灯闪现在河面,那盏渔灯的光明,就像萤火虫似的,静静地映在洒面上。
(4) 指名读第2句。
微细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5) 让学生从中找出不懂的词语,逐一解说。
簇一一齐集、拥簇,这里是吹起的意思。
散一一散开。
作一一变作,变成。
(6) 让学生将这些词的解说连起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一陈细风吹来,河面漾起了层层细浪。
原来像萤火虫那样的一点光明散开了,变成了无数颗星星,在河面闪烁。
(7)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五) 张开想象,悟诗情。
1.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意会境地。
2. 让学生看书中插图,联合诗句内容,思虑:这首诗讲的是诗人见到的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学生经过图文比较,从中意会到诗人夜间在船上所看见的情况是:漆黑的夜晚,没有风的时候,河面上孤灯闪烁的美好情况及细风吹来时,河面上由静改动,渔灯倒影“散作满河星”的奇怪画面。
3. 让学生谈论:在这首诗描述的情况中。
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4.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想象境地。
读时注意停留
(六) 指导学生背诵这首诗。
授课反省:
19、夜里阶下
一、授课目标
1. 理解诗句的思想内容,从中意会繁星闪烁的美丽风景。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意会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
3. 能正确背诵这首古诗。
二、授课重点、难点
1. 依照诗句想象《夜里阶下》中描述的美丽风景。
2. 用自己的话表达诗的内容。
三、授课过程
(一) 导言激趣。
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一要绚烂的鲜花。
它以友好的韵律,敏锐的察看,奇妙的联想,精巧的构想,精练的语言,宛转的表达,博得人们的喜爱。
今天我们一同来学习一首描述大自然美丽风景的古诗。
齐读课题。
(二) 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从前,我们学过很多古诗,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的在学生回答以下问题的基础上,出示小黑板,明确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解诗题。
2、解词连句知粗心。
3、张开想象悟诗情。
讲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就运用上述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清夜吟》这首古诗。
(三) 知诗人,解诗题。
1.介绍作者。
袁枚(1716 -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
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
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
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
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
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2. 解诗题。
(四) 读诗解意。
1. 学生自读全诗。
要求:读准字音,画出不懂的词语。
2. 指名读全诗。
3. 指导学生认识诗中的生字。
4. 齐读《夜里阶下》这首诗。
5. 解词连句知粗心。
(1) 指名读第一句。
半明半昧星,三点两点雨。
(2) 让学生从中找出不懂的词语,逐一解说。
昧--- 黯淡。
(3) 让学生将这些词的解说连起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天上的星星时明时暗,空中有时飘落下几点雨滴。
(4 )指名读第2句。
梧桐
知秋来,叶叶自相语。
(5) 让学生从中找出不懂的词语,逐一解说。
知一一知道。
相一一互相。
(6) 让学生将这些词的解说连起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梧桐树忧如知道秋天要来了,叶子沙沙作响,忧如静静地互相传达着秋天的信息。
(7)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五) 张开想象,悟诗情。
1.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意会境地。
2. 让学生看书中插图,联合诗句内容,思虑:这首诗讲的是诗人见到的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学生经过图文比较,从中意会到诗人所看见的情况是:夜晚繁星闪烁的雨中情况。
3. 让学生谈论:在这首诗描述的情况中。
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4.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想象境地。
读时注意停留。
(七) 指导学生背诵这首诗。
授课反省:
20、三字经(五)
一、授课目标
1、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作中庸”到“存治体”内容。
2、认识《大学》、《中庸》的作者,以及这也是一部伟大的着作。
3、认识“六经”、“三易”、“六官”。
二、授课重难点
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作中庸”到“治平治”内容。
三、授课过程
1、复习
理解并背诵从前学过的三字经内容。
2、教师导入
作中庸,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治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究。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
着六官,存治体。
3、多种方式朗诵
(一)、静心自渎;
(二)、指名接读;
(三)、齐读;
4、理解含义
(一)、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知道哪一句的含义,给老师和同学们讲讲,指名讲含义。
(二)、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不知道哪一句的含义,提出来一同谈论。
重点解说。
(三)、词语解说
作一一写作。
中庸一一儒家经典,原为《礼记》中的一篇。
子思一一名汲,子思是他的字,他是
孔子的孙子。
笔一一执笔。
不偏一一没有误差。
不易一一不变。
大学一一儒家经典,原为《礼记》中的一篇。
曾子一一孔子的弟子。
修一一修身养性。
齐一一这
里是“齐家”的意思,即治理家庭。
平一一平天下,让天下平和。
治一一治理国家。
孝经一一书名,儒家经典。
通一一理解。
六经一一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和《乐经》这六部儒家经典。
诗指《诗经》。
书指《尚书》。
易指《周易》。
礼指《礼记》。
春秋书名。
讲究一一学习,研究。
连山一一和下文中的“归藏”“周易”都是书名,祥一一详细。
典一一古代文体,用于记录典章制度。
谟一一古代文体,用于记录君臣之间互相激励的言论。
训一一古代文体,用于臣子劝谏君王。
诰一一古代文体,用于君王宣布训斥和命令。
誓一一古
代文体,用于发兵站宣布誓言。
命一一古代文体,用于君王任命官员或恩赐诸侯。
六官——指《周礼》一书中的《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章。
治体
――政治系统。
(四)、译文
写成《中庸》的,是子思。
“中”就是不偏不倚的意思,“庸”就是永远不变的意思。
写成《大学》的是曾子,它从修身养性、整顿家庭讲起,到治理国家、平定天下结束。
弄理解《孝经》,熟记四书此后,才能够去读像“六经”这样的更加高妙的文化文籍。
《诗经》《尚书》《礼记》
《周易》《春秋》和《乐经》被人们称为“六经”,我们应当好好学习和研究这些儒家文籍。
人
们所说的“三易”,详细指《连山》《归藏》《周易》这三种《易经》的版本。
《尚书》里的篇
章使用了典、谟、训、诰、誓、命等文体,它们的文辞都高妙奇妙,不易读懂。
周公撰写了《周礼》这部着作。
它有六章,记录了周朝六大官职系列和整个政治系统。
5、再读
(一)、接龙读。
男生读一句,女生读一句。
(二)、学生赛读。
(三)、师生拍手读。
(四)、再让我们有感情地读一读。
三、试一试背诵
1、自由背诵,自己小声背或同桌一同背一背。
2、师生互动,考考你
(一)、老师考学生,老师说上一句,学生接下一句。
(二)、学生考老师,学生说上一句,老师接下一句。
3、全班拍手背
4、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好。
四、扩展升华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