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工科背景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
教学的改革与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食品生产的迅速发展,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从“吃得饱”走向“吃得健康”、“吃得美味”,但食品安全问题依然存在,因此,社会急需一批合格的监管和管理人员。
为了适应这种客观需要,许多大学都
设立了食品专业,以满足社会需要。
虽然许多学校都开设了食品专业,也有不少
人选择了食品专业,但是,目前我国的食品专业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学校的
学生还不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新工科;食品科学与工程;教学改革
1新工科与工程教育认证催生下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
1.1专业建设革新
(1)随着食品工业的稳步、快速发展,市场上的食品种类日益增多,食品
精深加工和新型方便食品的销售也在稳步增长。
我国的食品工业虽然发展迅速,
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因此,在新工科建设中,食品科学与
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应以“智能化”为导向。
(2)新经济的发展需要新能源和新技术的支持,而粮食产业则是以信息技
术为依托,以提升产品综合利用率和降低对物质的依赖性。
近年来,超微粉碎、
脉冲强光杀菌、微电子油脂浸出、巡回检测等新工艺在食品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
应用,而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从新的食品经济的视角来看,必须大力发展新的工程技术人才,对传统的食品专
业进行改造,以适应新的人才需求。
(3)作为推动创新的重要地方,学校发展的关键隐私就是其创新能力,食
品工业的全面发展语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创新密切相关。
1.2专业教学方式变革
(1)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往往面临学生在四年的学习和培养后仍不能明确
自己的就业方向,在学生和职业中,就业不是一种“双向选择”。
同时,由于大
学毕业生的被动选择,对企业的培训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和负担,二次教育无疑是
一种巨大的浪费。
因此,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顺应产业发展的潮流,改变教育
方法,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2)当前,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手段层出不穷,教学环境和
教学系统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教学场地不再局限于讲台,教师不再局限于“言”传“身”,而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资源提供和技能培训。
因此,在新
形势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顺应时代潮流,乘风破浪,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专业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有许多理论知识的课程,有些是教师细
心讲解,有些是一眼就会,有些则是一眼就会,而大学则是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自
主学习能力,将教学重点转向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
以往的课程设置过于强调理论,缺乏实践性的实践性的训练。
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学生在理论上与现实脱节,因而教学效果不佳。
由于实践资源的匮乏,使学生在实践中不能消化、理解所学
的知识。
在新的工科环境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结合的鲜明的职业特征和实践
性特征,应坚持“产学研结合”与“开放性”的理念。
因此,课程系统要把学校
和企业结合起来,把企业和学校的深度结合起来;在实践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充分地参与到实际活动中来,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2学校实验设备不足
总体来说,学校对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室的建设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实验室
的设备还处于初级阶段,许多实验仪器和仪器都已经过时,没有及时采购和更新,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操作需求,而且由于实验室的管理制度还不完善,导致学生
在实际操作中无法提供实验资料。
为了保证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室的管理水平,
必须对其进行改革,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对试验设备进行定期的检修和替换;采
用先进的仪器和设备,以适应食品工业的发展,使之与时俱进。
另外,可以添加
一些类似于食品企业的小型生产线,如啤酒生产线、饮料生产线、酸奶生产线等。
2.3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薄弱
由于我国高校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经费不足,使其实
训场所受到限制,学生缺少与食品工业的直接联系。
另外,部分合作伙伴与学校
的关系不够成熟、稳定、互利,使学生丧失了对生产过程、市场策略、生产管理
的直接了解。
而校外实习基地又是实施实训教学的一个重要场所,应加强校外实
习基地的建设。
结合“产学研结合”的理念,搭建专业的实习基地,借助公司的
专业平台,让学员们在正规的实习环境中学习,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
的动手能力。
3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究
3.1设置不同的授课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大都千篇一律,教学过程单调,学生不能掌握要点,学习效
果差。
在课程改革之后,每个课程都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比如:在学习基础概念的时候,通过对日常事物、现象的观察和对比,使其能更
好地理解;在学习部分原理时,能引导学生去想其背后的道理,并透过深思熟虑,避开枯燥的道理,提升学习的兴趣;在介绍一种食品的制作过程中,可以让学生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详细地说明其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在课堂上,教师充分运
用多媒体技术,对食品加工及产品开发的实例进行讲解,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3.2变更教学主体
在改革后的实验课上,首先要针对不同的实验项目,科学地将各班的学生进
行分组,确保每个人都能参加。
实验教学由学生自行设计,老师只是引导和指导,让学生思考实验中的重点和难点,并在一旁解答他们的疑问,并及时纠正他们在
实验中的不规范行为。
一群同学做实验,另外一群同学则在一旁观看,通过观察
和思考,找到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此外,在实际操作课前,要先对课程
的内容进行预习,并让学生自行对所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
在实习结束后,让同学们对实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把这些问题记录下来,以此来评
价平时的学习效果,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3增删教学内容
在过去的课程体系中,理论性的课程占据了很大的比重,而实践性的教学却
很少,学生的实际操作机会也很少。
在实践教学改革中,在保证基本知识基本满
足的情况下,减少一些不实用的练习,增加实习时间,例如增加模拟工厂的实习
课程。
在传统的食物生产过程中,我们会鼓励一些有创意的试验。
例如,在学生
使用实验器材制作普通优格后,可鼓励制作各类果香型优酪乳,使学生在体验中
获得更多的快乐,并能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与创造力。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
国家级、省级、学校食品学科技能竞赛,加强专业基础知识,增强实际操作能力,促进学术科研的兴趣。
结语
综上所述,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在新工科大环境下进行的实践教学改革,打破了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重实验、重创新”的教学方式。
改革后,教师
队伍素质得到了提高,仪器设备得到了改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升,教
学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实践教学的改革,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具有较强的
自主性和自主性。
参考文献
[1]詹萍,王鹏,田洪磊.新工科食品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农产品加工,2020(17):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