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木雕的少年》优秀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卖木雕的少年》优秀教学设计
《卖木雕的少年》优秀教学设计1
一、学习目标
1、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2、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
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体会友好的情感是相互的,爱的表达爱的传
递也是相互的。

二、教学重难点
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
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三、教学准备
教师方面: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图片、非洲木雕工艺品图片、中国援建坦赞铁路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卖木雕的少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积累了哪些四字词语呢?
1、复习词语
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十分壮观清晰可辨
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构思新奇栩栩如生
仔细观赏爱不释手五官端正语无伦次
2、运用词语
师:“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和“木雕”是非洲的两大特色,想不想去看看?
(1)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谁能用一个或几个积累的四字词夸夸它吗?(课件出示)
(3)出示“木雕图”(看了这些木雕,你脑海中蹦出了哪些四字词语?)
二、品读课文
抓重点词句,深入感受黑人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寻找深入感知课文的切入点。

1、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中谁遇到了遗憾的事?
2、出示句子: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引导理解:遗憾
3、质疑:读了这个句子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①少年为什么感到遗憾?
②他怎样做才能不遗憾呢?(课件出示)
4、指导自主学习。

(1)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

第一个问题:少年为什么感到遗憾?
①理解少年为什么遗憾?引导学习第一次对话。

②指导朗读(读出年“诚恳”、“猜测”的语气)。

③理解“我”为什么遗憾?
④小结:
过渡:“我”带着遗憾离开了出售木雕的摊点。

少年是怎样做的?(等、赠木雕)
交流第二个问题(他怎样做才能不遗憾呢?)
①理解我是怎么做的?
②研读第二次对话(课件出示)读10-15自然段
③少年送给“我”的木雕是什么样子?(体会“拳头大小?的木雕)怎么会沉甸甸的`?
想象:从白天到晚上,这段时间里少年在干什么?这个小象墩
从何而来?沉甸甸仅仅是重量吗?
师:“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少年送给“我”的不仅仅
是一只木雕,这木雕里饱含了对我沉甸甸的情谊。

(板书礼轻情意重)
④当我掏出钱包就要付钱,少年却连连摆手,不要钱,这是为
什么?(板书我们是朋友)
⑤在世界各地的游客中,非洲少年为何单单说“中国人是我们
的朋友?老师收集了一些资料,请读一读。

三、补充资料:中国援建坦赞铁路
四、情感升华
师:友好的感情是相互的,爱的传递也是相互的。

正是中国人
民的付出,才赢得了非洲少年的感情!我们已被黑人少年那诚恳的
态度,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以及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深深打动了。

此时此刻,你想对黑人少年说点什么?
(1)学生自由表达。

(五)布置作业
1、填一填: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

这里(游人如织),景
色(十分壮观)。

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

其中象墩(构思新奇),大象雕德(栩栩如生),我一看就(爱不
释手)。

2、把你要对这位少年说的话写在写话本上。

3、阅读《同步阅读》中的文章《新结识的伙伴》,把感受写下来。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让学生通过的人物的言行体
会人物的内心活动,通过个性化的朗读体会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
国人民的友谊,体会友好的情感是相互的,爱的表达爱的传递也是
相互的。

大胆尝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由于种种原因,整堂课下来,自己觉得有许多不足之处,譬如:在课堂教学中自己的激情不够,
对于学生的回答也没有精彩的评价,再者,课堂气氛不活跃。

《卖
木雕的少年》优秀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复习巩固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遗憾、一模一样”等词语。

2、细读描写少年言行的词句,运用联想、体悟等方法感悟文理,并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3、通过人物的言行揣摩人物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
国人民的友谊。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人物的言行揣摩人物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了解中非人民的友谊。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两组四字词语,读一读。

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十分壮观清晰可辨
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构思新奇栩栩如生
2、找找两组词的规律。

3、引入:上节课我们来到的非洲南部,这里的瀑布和木雕深深的吸引着我们,这里还有什么也吸引我们?(少年)
(二)、研读少年。

1、课文中哪些句子在描写少年的,找出来读一读。

重点指导“诚恳”和“五官端正”
2、这位看起来五官端正和待人诚恳的少年,他的内心还有一种更让我们感动的东西,让我们再走近他看看。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要走进一个人的内心,眼睛是最好的途径。

文中那句话是写少年的眼睛的?
(1)、出示句子: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读词“遗憾”:什么叫“遗憾”?谁也遗憾?为什么遗憾?
(2)、出示句子: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哪里表现出我很遗憾?
读句子:正要掏钱购买的时候,我却犹豫了: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
指导读出犹豫矛盾的心情。

“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

看“省略号”,想像我当时还会说什么?理解“语无伦次”。

(3)、说说少年的遗憾是什么?
3、面对这一份遗憾,少年是怎么做的呢?在他的言行中又有什么最让我们感动呢?默读课文10——15自然段,读读写少年言行的句子,并想一想,那个地方最让你感动,用笔划一划。

交流:
(1)、暮色中,我忽然发现在一堆隆起的岩石上,坐着一位少年,晚风吹拂着他的衣襟。

他听到谈话声,来到我们面前,原来是白天卖木雕的那个少年。

看样子,他是专门在这里等候我的。

点拨:“专门”可以换那个词?(特意)说明什么?他这时可能怎么样?
少年知道我住的宾馆吗?猜猜他是怎么找到的?
指导朗读:体会少年找我等我的不容易。

(2)、“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

”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
送到我手里。

啊!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

点拨:这是一个怎样的象墩?(一模一样)你能描述一下这个
象墩吗?
这个一模一样的象墩少年是怎么来的,他可能会怎么做?
指导朗读并小结:看来少年为了给我这个象墩付出了很多辛劳呀,的确很感动。

(3)、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

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点拨:“不要钱”面对钱,前面是怎么样的`(恳切地)现在却
不要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打个“?”)
“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他好像对中国人有一份特殊的感情,你能从前面其他地方看出来吗?(您是中国人吗?用不太标准的中
国话)
4、莫西奥图尼亚瀑布景区每天游人如织,有来自世界各国的游客,而少年却为什么特别喜欢中国人,把中国人当作自己的朋友呢?
(打个“?”)这与中国与非洲各国的友谊有关,中国人民一向把非洲人民当作自己的朋友,曾多次向非洲各国进行无私的援助和支持。

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发生了一件让中非人民至今还难以忘怀的事,就是关于中国支援非洲建造坦赞铁路的事。

老师找来了这份资料,请每个同学认真读一读,在你特别感动的地方用比划一划,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感悟的。

(发资料)
交流:有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到?
你有什么想说的。

(少年会说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跟这事会有关系吗?)
引导:建造铁路让中非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一份友谊还在延续着,课后可以关注新闻或网上看看中非之间交往的实例。

现在你明白少年为什么会不要钱了吗?(中国人无私奉献)你明白少年为什么把中国人当自己的朋友了吗?(中国人也把他们当作朋友)
5、小结引读:孩子们,这一个朋友包含了中非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是双方的,正是因为这一声“朋友”才使少年知道我带不了心爱的木雕遗憾时,眼里流露出……
正是因为这一声“朋友”才使少年那么辛苦的给我做了一模一样的小象墩,还专门送来说——“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


正是因为这一个“朋友”,他会说——“不,不要钱,中国人
是我们的朋友”
正是因为这一个“朋友”,让作者会感动的连声说——“我们
是朋友”。

正是因为这一个“朋友”,让少年心里由衷的发出微笑——
“他笑了,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


6、这个“笑”里,你读出了什么?
总结:这笑里包含了少年为朋友达成心愿的快乐,包含了少年
为朋友无私奉献的快乐,也包含了少年对中国人民的那份深厚的友情。

这就是少年心中那份最让我们感到的东西。

这一笑,抹去了我心中的遗憾,也抹去了少年心中的遗憾,只
留下这句让我们感到的话:我们是朋友!、
(三)、作业
课文学完了,但这个诚恳、友善、带着迷人笑容的少年却留下
了深刻的印象。

现在你最想对这位少年说什么,写下来。

《卖木雕
的少年》优秀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积累并正确运用四字词语。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
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重点难点
1、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2、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
中国人民的友谊。

3、积累一些四字词语,并学会恰当地运动。

课前准备
搜集非洲有代表性的图片(植物、动物、人种等),莫西奥图
尼亚大瀑布的图片以及非洲的木雕图片,并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片欣赏,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喜欢)今天,老师要带大家
去一个地方——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

(师介绍大瀑布及其地方特色,展示图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文中的四字词语,思考:课文
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多媒体展示四字词语,请生读,一边读一边归纳。

(景色)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十分壮观
(物品)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构思新奇栩栩如生
(人)五官端正语无伦次爱不释手
3、请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精读感悟
1、朗读第2-4自然段,想想“我”是如何被精美的木雕吸引,
从而激发了“我”购买的欲望的?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填一填。

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真是_________,这里________,景色十分
_____。

摊点里陈列的木雕________,________。

其中坐凳
_________,大象雕得________,我一看就________。

2、这么美丽的工艺品,却没有买成。

“我”和少年的心理有什
么感觉?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这个句子。

出示句子:我点了点头。

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思考:我为什么会感到遗憾呢?
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

正要掏钱购买的时候,我却犹豫了: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
(出示吴晴选的木雕,理解“爱不释手”的意思,来体会作者对木雕的喜爱之情。


3、卖木雕的少年怎么样?他说了什么?想象他会有什么想法?
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请求)
“买一个吧!”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

(有礼貌诚恳)
“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

(语无伦次)
“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猜测)
我点了点头。

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遗憾)
①思考:少年为什么会感到遗憾呢?
②指导朗读,分角色朗读。

4、面对这一份遗憾,少年做了什么?请同学们默读10~15自然段,用“——”画出少年语言和行为的句子。

我们住的宾馆就在瀑布附近。

晚饭后,我们到宾馆外的小树林
里一边散步,一边聊天。

瀑布的响声清晰可辨。

暮色中,我忽然发
现在一堆隆起的岩石上,坐着一位少年,晚风吹拂着他的衣襟。


听到谈话声,来到我们面前,原来是白天卖木雕的那个少年。

看样子,他是专门在这里等候我的。

①设计情境,想象当时的场景,模拟“我”与少年之间的对话。

② 少年送给“我”的木雕是什么样子?(体会“拳头大小?
的木雕)怎么会沉甸甸的?
③想象:从白天到晚上,这段时间里少年在干什么?这个小象
墩从何而来?沉甸甸仅仅是重量吗?
④当我掏出钱包就要付钱,少年却连连摆手,不要钱,这是为
什么?(我们是朋友)
5、师生合作读10——15段
过渡: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景区游人如织,每天都有来自世界
各国的成千上万的游客,非洲少年为何单单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7、补充资料:中国援建坦赞铁路
8、让我们再一次回读一下这两组对话,从对话中再来感受一下
这种深厚的友谊吧。

a、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

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b、“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
9、他笑了,露出了两排洁白的牙齿。

这最后一段,写到了少年的()、(),使我们牢牢地记住了这个( )的黑人少年。

四、情感升华
1、木雕少年的笑容回荡在我的记忆里,现在“我”已经带着心爱的木雕回国了。

同学们,我们深深地记住了这一位善良、友好的伙伴,深深地记住了他那不大标准却又真诚的中国话——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2、对于这句“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我们大声地回答:
不论贫富与距离,我们是朋友;
不论肤色与种族,我们是朋友。

3、此时此刻,你想对黑人少年说点什么?学生自由表达。

板书
27、买木雕的少年
买卖
我———木雕———少年

教学反思
一、感悟积累,综合训练
在教学中,我重点抓了“栩栩如生”、“琳琅满目”、“爱不
释手”等词语,学生能够了解词语本身的意思,并通过多媒体出示
木雕图片,让学生以填空的形式加以运用,这不仅对学生进行了语
言文字训练,还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其次,我注意引导学生对相同的语言文字进行反复揣摩、咀嚼,在比较中领悟其中丰富的内涵,感受到故事发生时的情景,体会少
年的美好心灵。

二、重视朗读,培养语感
在读的训练中,我不仅充分让学生朗读,还让学生转换角色去读,切身体会课文人物的思想感情。

同时,采用配乐、分角色朗读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读中感受到了非洲少年的朴实、善良,感受到了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三、补充资料,深刻理解
课文讲的是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旨在让学生感受
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多媒体出示友好往来、中国援助非洲
等相关历史资料,以此丰富学生的积累,扩大学生的视野,使资料
与课文相呼应,相补充,相促进,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思想
感情奠定基础。

《卖木雕的少年》优秀教学设计4
学习目标
1、认识尼、驮等11个生字,会写卖、售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4、请学生搜集有关世界各国风景名胜的文字及图片资料。

5、教师准备一段介绍非洲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录像及课文配
乐录音。

6、每个小组自制一套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资料共享
1、老师请同学们搜集的有关世界各国风景名胜的文字及图片资料,找到了吗?谁来给大家进行展示或介绍?(请学生到前面展示)
2、老师找到了一段非洲南部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录像,请大
家一同观赏。

看过之后请你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3、学生观看录像后自由表达。

4、在这个大瀑布的不远处,有许多出售木雕工艺品的`人,下面让我们来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

(板书课题)
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认识的字词。

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合作学习。

a.小组长利用自制的生字卡片带领小组成员认读生字,并想办法快速记住字形。

b.认读生词卡片,讨论词语意思。

c.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d.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朗读展示:谁愿意读哪段便站起来朗读。

4、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研读感悟
1、自主阅读思考:
想想卖木雕的少年是一个怎样的人。

画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语句反复读读,结合上下文
想象他当时是怎样想的。

2、同桌交流,谈谈自己的探究结果,相互启发,一起再来深入
探究。

3、集体交流。

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出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语句,引导学生感悟少年的思想感情,相机指导朗读。

4、说说卖木雕的少年是怎样一个人。

第二课时
品读入情
1、激情导入:同学们已被卖木雕的少年那诚恳的态度、一心一
意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以及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深深打动了。

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那动人的情景。

(播放配乐朗诵的课文录音)
2、请同学们睁开眼睛,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请大家畅谈自
己的感受。

3、把你们深切的感受带到朗读中去吧!请同学们自由组合,有
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全文也行,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也可以;自己读
也行,与别人分角色读也可以。

4、朗读展示,教师引导学生评议。

学习发现
1、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读课文,看看还能有什么新的发现,跟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新发现。

4、每位同学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下面请大家大胆公布自己的新发现。

教师启发学生从文章的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探究、发现。

如课文里有许多四个字组成的词语,请学生写在黑板上。

总结收获
1、想一想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

2、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

读读写写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快速认读。

2、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字形,想一想怎样把这些字写美观。

3、教师范写个别生字,如掏、辨、齿等。

4、学生练习书写,同桌互评。

《卖木雕的少年》优秀教学设计
5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驮、构”等11个生字,会写“售、卖、驮”三个生字;学习“名不虚传、游人如织、琳琅满目、构思新奇、栩栩如生、
爱不释手”等四字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并能在具体语境中正确运用。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四字词语。

3、感受瀑布的壮观和木雕的精美,初步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情谊。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并积累四字词语,并学会恰当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出示上虞的景点图片,边向学生呈现边简单介绍。

2、引入: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遥远的非洲南部看看,去认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

(揭示课题)
3、读课题,你有要特别提醒大家的吗?
书写“卖、售”
4、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
v认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好的地方可以反
复读。

v边读边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记记字形,想想字义。

v课文中有很多生动的四字词语,用“~”划一划,试着用喜
欢的方式理解,不理解的打个“?”
2、检查字词:
驮着构思新奇栩栩如生爱不释手掏钱犹豫诚恳遗憾宾馆标准莫西奥图尼亚
自由读,指名读。

说说在字音上、字形上分别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指导读准“宾、恳、栩栩如生”;指导书写“驮”)
(三)、研读瀑布和木雕。

1、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有什么东西特别吸引你的?
2、交流:
(1)、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
瀑布哪里吸引你了?
重点理解“名不虚传”:哪里看出它的名不虚传
看图,师简要介绍,说说看了后的感受。

理解“游人如织”
还从哪里?指导读第一自然段:朋友会怎么介绍瀑布?
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2)、木雕
找出写木雕的句子,读一读:这些句子中的哪些词特别吸引你?
木雕,是非洲最常见的工艺品。

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
各式各样。

理解“琳琅满目”(结合偏旁理解)
看木雕图片,指导朗读这句话。

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驮着一块寸把厚的
树桩。

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理解“构思新奇”:从哪里看出这个坐凳构思新奇?
“栩栩如生”:你能描述一下这只大象的样子吗?还能用哪个词代替?
指导朗读这句话。

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

理解“爱不释手”:你平时对什么也爱不释手过?
3、总结设疑:这里的瀑布和木雕深深地吸引了我们,还有什么也深深吸引着我们呢?(卖木雕的少年)少年什么地方让我们吸引呢?下节课重点研究。

(四)、巩固练习。

1、认读这节课学过的四字词语。

2、在句子中选一选,用一用。

1、素来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次有空来观赏,果真是()啊!
2、这间店的饰品(),真让人()。

3、我家门口的两个石狮子刻的真是()啊!
4、绍兴的东湖风景区景色秀丽,一到节假日(),好不热闹。

5、此书为白纸印本,开本小巧,字虽小而点划()。

3、找出四字词语在作业本上抄一抄。

《卖木雕的少年》优秀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四字词语。

2、通过人物的言行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3、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二、教学重、难点:
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三、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充分预习课文。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了解非洲吗?
非洲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生活着与我们肤色、生活习惯完全不同但却同样热情、淳朴的人们,有景色壮观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还有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的非洲木雕(课件出示非洲的风土人情、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介绍木雕工艺,引起学生的兴趣。

)师:这节课我们和作者一起去非洲旅行,去认识那里的一位新朋友——板书课题:卖木雕的少年。

(二)、合作交流、检查预习。

1、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读了课文你了解到什么?
2、这些词语你一定都会读了。

(课件出示生词)
3、还有一些词语藏在句子里,你会读吗?(课件出示句子,并适当理解四字词语,体会四字词语的生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