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科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3、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作者从一向讨厌母鸡到不敢再讨厌母鸡的原因。

难点:感受母鸡爱护小雏鸡的伟大母爱。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我将主要引导学生读课文,并通过设计问题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对文章的脉络有个大致的了。

再通过教师引读、抓住关键词等方法,深入地分析学习,从而落实本文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最近我们学习了几篇描写小动物的文章,文章中表达了作者对小动物喜爱之情,揭示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永恒主题。

上一节课,我们在孟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了课文《猫》。

在老舍先生的笔下,猫是一只怎样的动物呢?(生答:性格古怪、可爱、淘气)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母鸡》(板书课题),那么在老舍的眼里,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表达了作者对母鸡的什么态度?将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什么样的主题呢?(请一两位学生讲一下对母鸡的印象)
二、学习课文
1、全班齐读课文。

要求:圈出新字生词
a、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b、想想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哪些自然段是写作者讨厌母鸡的?写喜欢母鸡的自然段是?
2、反馈交流并板书。

(包括学生不懂的或读错的药点拨)
过渡:为什么作者会讨厌这只母鸡,你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用笔画出来。

3、学习1—3自然段。

a、根据学生的回答点拨,深化认识:
抓住:颤颤巍巍、如怨如诉:体会母鸡无病呻吟(板书)
趁其不备、狠狠:体会母鸡欺软怕硬、暗箭伤人(板书)
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御用夸张的手法体现母鸡拼命炫
耀自己(板书)
b、读出母鸡以上的品行。

过渡:作者既然那么讨厌母鸡,后来为什么改变了对母鸡的态度,你找到秘密了吗?
4、学习4—10自然段。

a、要求:自读用笔画一画,这些语句体现了母鸡什么样的魅力与情怀?
b、点拨并让学生发挥想象,体会母鸡的勇敢、负责、慈爱、辛苦:
母鸡可能覅怎样警告自己的鸡雏?小鸡躲在妈妈的怀抱里会说些什么?(让学生上台模拟母鸡的想法和做法。

)
三、升华主题
a、看到这令人心灵震撼的一幕幕,作者此时还仅仅是喜欢那么简单吗?(敬佩地读)
难怪作者会这样地赞叹道:读第九自然段
b、作者仅仅是在赞美鸡妈妈吗?带着对母爱的崇敬读。

分析第九、十自然段。

四、反复回味,拓展练写
同学们,看,老舍先生通过对母鸡态度的变化,为我们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我们还学习了老舍先生的另一篇文章《猫》。

那么,这两篇文章在写法上各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

1、交流:(1)结构上都有一个过渡句;(2)在叙述动物的特点时,作者善于用中总分式;(3)都通过动作、神态的描写,写出了动物的特点;(4)在语言运用上,用的是无雕饰的生活化的语言风格;(5)在情感上,《母鸡》是先讨厌后喜欢,《猫》一向是喜欢。

2、师:我觉得这两篇文章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离不开敏锐细致的观察。

身边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也能像老舍先生这样写出优美的文章。

五、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根据板书,概括本节课所学。

六、板书设计:
问题组:
1、作者笔下的母鸡是什么样子的?(画出相关语句)
2、作者刚开始对母鸡的态度是怎样的?后来呢?原因是什么?
比较《猫》和《母鸡》两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真阅读例文,领悟把寓言改写成记叙文的基本方法。

改写不但要理解原文内容,还要展开丰富想象。

2、根据《揠苗助长》这则寓言的内容,体会作者地寓意。

3、引导学生自然的把原文的理解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之中,表达要真切恰当。

教学重点:
读懂例文及其提示部分,领悟如何进行寓言改写。

教学难点:
明确原文内容,展开丰富想象,形象改写。

教学准备:
复习改写的基本方法。

课件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同学们,改写是一种根据原文内容,改变表达方式的习作练习。

改写,可以改体裁,如把诗歌改成记叙文:可以改人称,如把第一人称改成第三人称:可以改结构,如把倒叙改成顺序等等。

记得我们在四年级时曾经练习了把诗歌改成记叙文。

通过那次练习,大家对改写有了一定的了解。

那么,同学们还记得如何把诗歌改写成记叙文吗?
2、指名回答(教师相机启发引导)
3、设置悬念:那么,我们如何去把寓言故事改写成记叙文呢?我们来读一读范文《揠苗助长》就知道了。

二、学习例文,明确写法。

1、学习例文,领悟写法。

2、四人小组交流讨论体会。

3、指名汇报感受。

4、齐读例文提示,明确写法。

5、小结:由此看来,把寓言改写成记叙文的方法与把诗歌改写成记叙文的方法基本相同,都要注意两点:第一是把握原文内容第二是借助想象,生动描绘。

三、弄清要求,构思习作。

1、知名度这次习作的要求。

2、齐读《揠苗助长》
(1)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描述揠苗助长这一故事的。

(2)如果你是禾苗,谈谈你的感受。

(3)如果你是这位庄稼人,你看到结果会怎么想?
(4)你想对庄稼人说什么?
小结:认真阅读例文,领悟把寓言改写成记叙文的基本方法。

加进想象和体验,生动地再现原文的情景,表达原文的感情。

如何用第一人称来叙述《揠苗助长》呢?
(5)同桌交流体会。

(6)指名口述。

小姐:我们在进行改写的时候,改写成的作文不能违背寓言的寓意。

四、行笔成文,相机指导。

五、推敲打磨,修改习作。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2、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各种不同的句式
3、抓住体现文中人物性格的言行,分析人物形象
4、体会文中故事的主旨,培养学生诚信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的疑难词句,弄懂文章大意,理解“诚信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
教学难点:课文的翻译及翻译文言文的基本方法,通过朗读,背诵等,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从《世说新语》二则的《期行》导入,指导学生认识到做人要言而有信,为课文学习打好基础。

2、明确学习文言小说的一般步骤方法。

二、上课形式
1、读,对学生进行指导朗读,扫除读音障碍,争取熟读成诵。

2、译,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大意。

3、复述,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三、质疑探究
1、这则短文主要写了几个人物?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2、从两人两次行为,看出二人性情如何?
3、作者创作这个故事,目的是要让我们明白一个什么道理?
四、拓展延伸
1、评价华歆与王朗谁优谁劣?
2、通过《割席绝交》这个故事再评华歆。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9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文中美景,体会景中所融入的积极、健康、快乐的情感,启迪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3、反复朗读,品味精练、准确、传神的语言文字之美。

体会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融入感情色彩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品味语言美,感受文中美景,体会景中所融入的积极、健康、快乐的情感,启迪学生关注自然关注
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难点:领会本文语言的艺术美,体会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融入感情色彩的表达方式。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早晨》是一篇散文,作者是作家,其代表作品有、、、等。

2、按拼音写汉字。

Ju gong jiao luan shun xi chun hou wei zi qiang wei se se fa dou
( ) ( ) ( ) ( ) ( ) ( ) ( )
3、检查词语:昂起鞠躬宫嫔主宰和煦
蜥蜴惺忪捕获惬意一帧
吮吸醇厚蚊蚋蔷薇瑟瑟凋谢
字音:昂嫔煦捕惬吮
4、理解词语:
宫嫔:和煦:
惺忪:惬意:
一帧:醇厚:
蚊蚋:得天独厚:
5、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1、提出中心话题:作者描绘了怎样的美的画面?作者是怎样将这样美妙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请你细读课文,将自己的感受批注在相关语句的空白处。

然后小组交流。

2、、作者描绘了怎样的美的画面?
1、太阳初升,带来光明部分,采用什么修辞手法,体会作者感情。

2、文中哪些句子描述了太阳升起后海面上的壮美景象。

作者巧妙地用的描写,写出了新的一天由到的变化,烘托,为后文做了。

表达了作者。

3、太阳带给万物的快乐、美好的生活,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万物美好的生活。

4、文中融入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学习文章后,你得到了哪些收获?
五、作业
1、小练笔:和老师、同学或父母一起享受清晨、黄昏、雨后……然后把自己的所见所感记录下来。

2、阅读拓展:推荐阅读高尔基的作品:《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理解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几篇描写小动物的文章,文章中表达了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揭示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永恒主题。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另一篇文章,(板书课题)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母鸡的什么态度?将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什么样的主题呢?
二、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
要求:圈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想想: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哪些自然段是写作者讨厌母鸡的?写喜欢的自然段又是哪些自然段?
2、反馈交流
过渡:为什么作者会讨厌这只母鸡,你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用
笔画出来。

3、学习1-3段
a、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点拨,深化认识:
抓住“颤颤巍巍、如怨如诉”体会母鸡无病呻吟;“趁其不备、狠狠”体会母鸡欺软怕硬、暗箭伤人;运用夸张的手法体现母鸡拼命炫耀自己。

b、读出母鸡以上的品行。

过渡:作者既然那么讨厌母鸡,后来为什么改变了对母鸡的态度,你找到了秘密了吗?
4、学习4-10自然段
a、要求:自读用笔画一画,这些语句中体现了母鸡什么样的魅力与情怀?
b、相机点拨并想象说话体会母鸡的勇敢、负责、慈爱、辛苦:母鸡可能会怎样警告自己的鸡雏?小鸡躲在妈妈的怀抱里会说些什么?
三、升华主题
a、看到这令人心灵震撼的一幕幕,作者此时还仅仅是喜欢那么简单吗?(敬佩地读)难怪作者会这样的赞叹道:(读第九段。

)
B、作者仅仅是在赞美鸡妈妈吗?
带着对母爱的崇敬,读。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也有自己的妈妈,你的妈妈平时是怎么关爱你的?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把你最想对妈妈说的话用一两句话写在书中的空白处。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话都在这一一地说出来,今天放学回到家,老师希望同学们在踏进家门前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写的那句话,记住: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
板书设计
16、母鸡
猫──古怪、可爱(围绕中心句写)
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不同的认识)(突出特点)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
教材简析:
《马拉松的故事》讲述了雅典士兵菲地皮茨在马拉松战役中3次长途奔跑传递战争信息,因体力耗尽而牺牲的英雄事迹。

人们为了纪念这个爱国英雄,将其奔跑的距离定为奥运会长跑比赛中的马拉松赛跑。

故事传递了这样的思想:这个奥运会的比赛项目表现人类共同的心愿——对祖国的热爱、对和平的向往、对自由的追求。

设计理念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识字量不断增加,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抽象、归纳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了解马拉松赛跑的由来,明白人们称这项运动的优胜者为“最伟大的运动员”的真实含义。

3、深刻体会雅典英雄菲地皮茨的爱国精神。

4、认识“役、讯、忡”3个生字,积累文中的成语和有启发意义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体会人们称马拉松运动优胜者为“最伟大的运动员”的原因。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马拉松赛跑图片或视频、古希腊地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在体育比赛的田径项目中,有一个项目叫做马拉松赛跑。

(出示马拉松赛跑的图片或视频)现在正在进行的,就是一场激烈的马拉松赛跑,你知道马拉松赛跑的距离是多远吗?你知道人们为什么称马拉松运动的优胜者为“最伟大的运动员”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马拉松赛跑背后的故事。

(师板书课题:马拉松的故事)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课件出示要求)自读要求
2、自读课文,不会的字词查词典,适当做记录。

3、边读边思考:课文的主人公是谁?主要讲了他的什么事?
4、简单交流自读思考的问题。

谁来说一说,课文的主人公是谁?主要讲了他的什么事?
通过学生的交流、补充,得出如下结果:课文讲述了雅典士兵菲地皮茨在马拉松战役中3次长途奔跑传递战争信息,因体力耗尽而牺牲。

人们为了纪念这个爱国者,将他奔跑的路程定为奥运会长跑比赛中的马拉松赛跑的距离。

三、精读品味,自由交流
1、默读全文,完成下面两题中1个题,要求边读边批注。

(1)默读、填表:菲地皮茨的奔跑〖奔跑的原因〖人物的表现〖内心的想法
(2)菲地皮茨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2、全班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

教师扣住描写菲地皮茨3次传递信息的句子,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联系实际深入思考,谈体会。

菲地皮茨是一个有顽强毅力的人。

文中相关的语句;
①“菲地皮茨以顽强的毅力,在两天之内,跑了150多千米到达斯巴达。


②“无奈,菲地皮茨又不顾疲劳,夜以继日地跑回雅典转告这一消息。

” 在学生谈看法时,老师相机点拨:一来一回就是300多千米,大大超过人的'体力极限,是什么力量让他“夜以继日”?联系你的生活实际,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想些什么,菲地皮茨又会想些什么?”
是啊,正是维护民族尊严,保护自己祖国的神圣的使命感在支持着他,是顽强的意志,是对祖国的热爱在支持着他,让他奇迹般地完成了任务。

你还觉得他是怎样的人?
菲地皮茨是一个热爱祖国、向往和平的人。

文中相关语句
为了尽快把这振奋人心的喜讯报告给雅典城内忧心忡忡的居民,军队指挥官又派菲地皮茨到首都去报告喜讯。

当抵达雅典时,他已筋疲力尽。

面对盼望已久的人群,他竭尽全力高呼:“欢乐吧,我们胜利了!”
从马拉松河谷到雅典城,只有42千米,“飞毛腿”菲地皮茨为什么会倒下?面对近在咫尺的人群,他怎么还要竭尽全力?他心里想的又是什么?这是一个怎样的人哪?预设:菲地皮茨是在已经跑了300千米之后,又跑的42千米,所以才累倒的;面对近在咫尺的人群,还要竭尽全力高呼,说明他已经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

菲地皮茨心里想的就是维护民族尊严,保卫祖国。

他是一个为了保卫祖国而勇于献身的人。

师生共情:为了让同胞更快听到胜利的喜讯,他不断加大奔跑的速度,使身体受到极大的损伤,他是在击败敌人的欢呼声中牺牲的,他是在——(生)完成了3次传递信息任务后牺牲的,他是在超越人体生理极限运动后牺牲的。

在他的身上闪烁着热爱祖国、向往和平自由的光芒。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民间故事,讲张石匠手艺高超,但是总喜欢自夸,在与一个小伙子比试手艺时,连连失败,他服输了,愿拜小伙子为师。

故事告诉我们,技艺是没有止境的,人应该谦虚谨慎,不断地学习和锤炼,才会精益求精。

设计理念
以读为主,读思结合,引领学生走入文本所描述的情境之中,层层深入地体悟张石匠内心的变化过程,同时,对文本进行有机拓展,通过想象等方式丰富文章的内容,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使故事内容、人物性格特点以及蕴涵的道理都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心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内容,懂得艺无止境的道理。

学习张石匠知错就改和
小伙子谦虚的美好品格。

3.领悟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

4.认识“捺、啧、档”3个生字,正确书写“碑、输、楷”等11个生字,读懂带生字的词和重点语句。

教学重、难点
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体会艺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导入,读题质疑
1.导入:在民间,有许多擅长某些手艺的人,我们统称为工匠。

在太行山脚下就有一位张石匠,他手艺高超,远近闻名。

有一天,在他的身上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则民间故事。

(板书课题)
2.审题:看文题,可知本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拜师学艺,是很平常的事,张石匠拜师有什么特殊之处呢?
【从课题入手,在平常中寻不平常,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他们思考、提问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下面就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看谁能把文章读得准确、流利!
1.给足时间学生自由读书,读中圈出生字新词,并自认自读。

2.指名分段读课文(激励赛读),师生共同围绕是否读得正确、流利进行评价(在读中老师注意指导学生纠正读中的问题)。

3.交流:读了课文,你有什么话要说?(可以是内容概括,可以是对人物的看法,也可以是初读感受等。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引导,以便不断找准新的交流切入点。


【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时间,重视读中的点拨与评价,能增强学生读书的主动性,训练的实效性;及时引导学生交流读书收获,提高学
生读书能力,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三、细读对话,初识人物
过渡: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也很善于思考,下面,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看一看手艺高超的张石匠心甘情愿地拜小伙子为师的前因后果。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1-5自然段,把张石匠和小伙子的对话画出来,仔细地读一读。

1.学生自由读1—5自然段,边读边批画。

2.展示对话内容,引导学生仔细品读。

忽然来了一个小伙子,毫不客气地插嘴说:“师傅,话别讲绝了,天外还有天哪!”
张石匠咧咧嘴说:“我干石匠的时候,你还没见过石头呢。


小伙子瞅了张石匠一眼,不急不恼地说:“手艺高的人我见过,可没见过像你这么傲的。


张石匠沉下脸说:“怎么,你还懂点手艺?那咱们就比试比试,让大家评一评谁是高手。


张石匠艺高气粗地对众人说:“今天我俩见个高低,输了我拜他为师。


3.交流:在他们的对话中,哪句话给你的印象最深?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4.学生发言,教师引导、点拨。

(板书:张石匠骄傲)
5.引导学生抓住话语前面的提示语,想象当时人物的内心活动,把对话读出味道,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桌分角色读。

(3)展示读的情况,指名读,鼓励学生带着表情、动作读。

【通过反复品读人物对话,能使张石匠和小伙子的形象和性格跃然纸上,有利于学生对两个人物形成鲜明的印象。


三、观看比试,品赏结果
谈话:既然张石匠看不起小伙子,小伙子也毫不相让,那就只有通过比试来见个分晓了。

请同学们读6-9自然段,看看张石匠和小伙
子比试了什么?结果怎样?
1.学生自读、思考,并边读边圈点批画。

2.交流:师随机板书:刻碑洗字刻东西
3.指导学生读描写张石匠和小伙子刻碑洗字的句子,读出各自的特点。

比一比,谁刻得好?并说明理由。

重点品读下面两个句子:
(1)“活干得干净漂亮……丝毫不走样。

”特点是:照样子临刻,“笔笔匀称,秀丽端正,丝毫不走样。


(2)“只见那字个个如龙飞凤舞,似有惊涛骇浪之势。

”特点是:看了几遍就自己刻,气势非常,干净利落,分毫不差。

4.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各有特点,但小伙子刻得更好。

理由:A辈菔槟讯却笥诳书;B笔褂玫目谭难度大;C狈趾敛徊睢#5.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抓住描写两个人刻字时的四字词语,有感情朗读,读出味道。

【突出以读为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比较,在读中想象,张石匠和小伙子所刻的字的特点便随读而出。

这样不需教师作过多的讲解,学生就能对比试的答案了然于心。


第2课时
一、再次比试,感受输赢
谈话导入:经过一次比试,张石匠认输了吗?(没有)(教师板书:不服气)那么,第二次的比试结果怎么样呢?请同学们读第8、9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书,品味描写再次比试的部分。

2.学生交流,深入悟读。

教师提问:在两人拿出作品之前,用同一个词“不慌不忙”写了两个人的神情,从这个词中你读出了什么?(两个人都胸有成竹,说明他们都是艺高胆大)从观众表现中的哪个词说明他们艺高?(“连声叫绝”“啧啧称赞”)。

从中,我们感觉到,张石匠和小伙子的手艺确实都是了不起的!
3.如果你是张石匠和小伙子比赛的裁判,你觉得谁刻得好?并说明理由。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学生发表看法的过程中,适时地引入描写两人所刻出的石链和石算盘的句子,再一次在品读中感受两个人技艺的高超。


4.从当初的约定,到今天的比赛,在3天的时间里,张石匠和小伙子各是怎么想的,怎样准备的呢?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角色,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写一写他们3天的准备过程。

(提示学生学习课文的描写手法,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进行描写)
5.指名读一读所写的内容。

【此处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透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课文空白处的补白,更深层次地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读出因果,感受人品
谈话启导:“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张石匠此时还有什么话说呢?请同学们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书。

2.交流:(教师板书:自愧不如)
3.这就是张石匠拜师的故事,对于他的举动,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耿直、守信、知错就改、有胸怀)
4.你从小伙子的话语中明白了什么道理?(板书:天外有天艺无止境)
5.齐读最后一段。

三、回顾课文,拓展延伸
1.学生自由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2.学生认读和书写生字。

3.课后搜集与本文有关的“谦虚谨慎”“艺无止境”等方面的格言警句。

板书设计
8张石匠拜师
刻碑洗字刻东西
看不起——————不服气——————自愧不如
天外有天艺无止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