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文化影响》的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必修3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感受文化影响》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本课在设计过程中坚守“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理念,坚持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体现新课标的要求。
在教学中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嘉宾访谈式”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扮演相应的角色融入谈话氛围中,积极参与对相关问题的探究、讨论,体会学习的乐趣和交流的快乐。
二、教材分析
1、新课标要求: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影响
2、《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了解文化对人多方面的影响;懂得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理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3、本课包括两框,即“感受文化影响”和“文化塑造人生”。
本节课学习第一框,本框可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讲文化对人有哪些方面的影响(内容);第二层次文化是怎样对人产生影响的(特点)。
三、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文化的含义以及文化和经济、政治的关系,明确第一课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文化。
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框是从人的发展的角度看文化,需要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多角度展开探究,在这过程中需要教师用有效的方式加以启发和引导,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和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文化对人们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2.能力目标
结合文化对人的影响,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培养自己正确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抵制不健康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优秀文化,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影响。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采用情景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并运用丰富的文化材料设置相关情境,积极创设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讨论,并引导他们在分析讨论中感受异域文化的影响。
导入:在课前播放第一张幻灯片,等铃声后关闭音乐开始讲解。
(学生在下课的过程中能够听到他们熟悉音乐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方放松的方式,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就随着音乐不自觉的一起唱了起来。
而对老师来说也有助于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本节课我从两个来自不同国家的年轻人的婚礼说起,他们从相识相恋到结婚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些令人啼笑皆非又令人深思的事情.同学们想不想知道?
学生:想
老师:今天就带着你们一起感受不同文化对他们交往带来的影响!
PPT显示课题和框题:文化对人的影响
感受文化影响
探究活动一结婚是人生大事,钱颖希望过一个古典的中式婚礼,而保罗则认为应该举行一个西式的浪漫婚礼.如果是你你会采用何种方式?为什么?(整个情境我首先显示标题后再有我讲述,讲述完成后再展示关键内容。
这样做设置悬念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避免了部分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而不看文字材料的弊端)
学生回答:略
老师:在采用那种婚礼方式上保罗的观点和钱颖的观点说明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除此之外,文化对人的影响还来自于什么?
生:省略
老师: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这就是为什么学校作为育人的场所,要举行各种形式的校园活动,包括班级中部分学生的活动照片(这样做有利于拉近学生的感情,让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而亲切)。
展示各类PPT并简单解释
通过大合唱可以陶冶同学们的情操、运动会激发你们的斗志、入场仪式增强你们班级的凝聚力。
(通过这样的解释有利于把课本的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
通过婚礼的选择让我们懂得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接下去让我们来看看他们初次见家长的情景。
点击展示帅小伙子见丈母娘。
第一次见到钱颖的父母,保罗用生硬的中文叫道:“伯父、伯母好。
”并走向前热情地拥抱钱颖的父母亲吻他们的脸,钱颖父母尴尬得脸红了起来。
妈妈把女儿拉到一边,悄悄地说:“这个老外嘎没教养,没大没小,走过来便亲?”
钱家热情的了招待保罗,吃完饭后,保罗拿出礼物送给钱颖家人,可当钱颖父母接过礼物后,只说了句“谢谢”,就把礼物放到了一边。
然后回赠了一个红包,保罗拿到后立刻打开来看,原来是880元人民币,可更让他忐忑不安的是,钱颖的父母为什么还不不打开礼物看看,难道他们不喜欢吗?
1)如果你是钱颖,你会如何向母亲和保罗解释?
(2)在见面礼节上钱颖父母的尴尬和送礼时保罗的忐忑不安,说明文化影响人的什么?思考两分钟,可以同桌讨论
学生:省略(学生还是很有话题可以讲的,不过一些学生不会讲到点子上,所以老师要适当引导)
老师: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点击展示部分图片
1、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以及不同阶级、阶层的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方式都受到各自文化的影响,带有各自文化的印记.展示部分
2、文化差异通过语言、符号、器物和行为举止体现出来(老师有学生来解释书本中三种交往方式,然后通过具体解释,这个过程分析过程中我省去了文化原因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文化程度,因为这个在分析我这个具体例子的过程中并不适用,所以就做了省略)。
家里来了客人,钱颖的姐姐自然带着儿子来了,没有想到儿子一来“闯祸”了!
(探究活动二)困惑不安的教育
正当大家饭后说笑时,钱颖外甥把保罗送给父亲的紫砂壶包装拆开并打碎了。
钱颖姐姐抓住儿子就朝他屁股打了几下,小家伙立刻哭了起来。
保罗见了这一幕,十分担心地问钱颖:“天哪,怎么能打孩子呢?难道你姐姐不怕被法院起诉,剥夺她的监护权吗?”原来,在美国,父母打骂小孩,法院可以以“虐待儿童罪”、“伤害罪”等罪名定罪,孩子还可能被政府带走,甚至剥夺父母的监护权。
在教育小孩方面中西的不同说明文化还会影响人们的哪些方面?你是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的?是什么导致这种教育差异?(这个环节应该是学生最有发言权的,也可以说是课堂的兴奋点,从课堂的反应来来说也的确是这样的,学生从小到大都是有深刻体会的,让他们以现在的知识素养来分析应该更有说服力。
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大部分同学不赞成打骂的方式而是希望采取说理引导的方式。
而且他们也认为打骂只会让孩子害怕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对问题的解决不会有多大的作用,。
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也希望打,因为不打他们不会听话,这刚好能够说明在长期的实践和认识过程中他们养成了一定的思维方式。
而且我继续顺着他们的思路问道,他们会不会以后也打孩子时,他们中也有人说不听话时也会打。
)适当点题代沟存在的原因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①文化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
②文化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
③文化影响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又影响着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在丈母娘住了几天后,钱颖这对新婚夫妇打算去渡蜜月。
新婚后,钱颖带着保罗玩游了历史文化名城陕西西安。
兵马俑、华清池、骊山、华山、钟楼、乾陵等名胜古迹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使保罗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他由衷感叹:中国的文化真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啊!我喜欢中国文化!
保罗在游陕西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爱上中国文化,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有什么特点?
潜移默化的特点
(1)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2)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产生(看不见、摸不着),如果用一句古诗来表示的话那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更多的是强调过程!其实在生活中还是有很多成语和术语说明潜移默化的特点的。
比如说
孟母三迁(不同的文化对人的影响不同)告诉我们要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其实孟母三迁的影响至今还在,表现在砸锅卖铁买学区房!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耳濡目染、将门无犬子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3)潜移默化并非消极被动。
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度完蜜月,保罗要带着新婚妻子回到美国,这时钱颖的妈妈开始担忧了!
探究四
女儿嫁给了老外,钱颖的妈妈一方面很高兴,另外一方面却又开始担忧:女儿嫁到国外,
人生地不熟她会习惯么?这时钱颖告诉她妈妈,他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美国有唐人街,很多到了美国的华人依然保留着过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保留喝中国茶、吃中国菜、唱中国戏曲、弹中国乐器等习惯。
为什么定居海外的华裔在一些生活方式和习俗方面仍然保留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这体现了文化影响的什么特点?
2、深远持久的特点
(1)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上,都是深远持久的。
点击情景六追根溯源----“钱氏豪门”
“钱氏家训”为何对钱氏子女有如此之大的影响?(这个视频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共鸣,因为钱氏豪门的确让人敬佩,但很大程度上也在于材料中教授的观点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尤其是关于高考只为考分这个话题时)
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它们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面对这些中西文化的差异,为了保罗和钱颖他们小两口未来的和谐、幸福生活,结合本课所学知识,请你为他们提一些建议吧:
保罗和钱颖这一对夫妻各自面对不同的文化碰撞,他们的选择应该是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互相交融、互相磨合和互相适应,祝愿他们俩的幸福生活从此开始!
今天,像保罗和钱颖一样,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家门,走向世界。
他们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形象,更多时候,代表的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形象。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收集有关中国龙文化、文化对人影响的例子中西文化差异的例子2.教师的教学准备:了解学生准备情况,对学生活动进行组织和引导,避免学生活动的盲目性
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布置成访谈类节目现场式
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多媒体设备
八、教学过程
九、板书设计
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文化影响的来源
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
感受文化影响
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潜移默化的影响
文化影响的特点
深远持久的影响
十、作业设计
以“社区文化或村文化对我的影响”为主题,组织学生在社区里或村里进行一次调查活动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社区文化或村文化主要包括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对学生产生哪些影响(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在调查的基础上为社区文化或村文化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问题研讨】
本课教学中,试采用嘉宾访谈方式组织教学,积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谈话气氛,以谈话方式为载体,通过教师的引导作用将一个个情境自然地串在一起,然后激发学生疑问、思考、讨论、发言,完成知识的迁移、情感的回归与升华,这过程少了单纯的说教,多了交流,让学生感受到了合作交流的快乐,学习的乐趣。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看,这节课的尝试是成功的,在设计的过程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做到形式与内容的有效结合,提高课堂效率。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出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目的,往往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组织教学,但结果却忽视了内容,课堂效率反而降低了,教学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并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
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方式时,就应该以学生为本,坚持科学适度原则,既要选择那些具有典型性、科学性、教育性和针对性的教学材料,又要采用最能使学生把握教学内容和提高自身能力的教学方式。
千万不能舍本逐末,单纯为了活动而活动,那样的话,就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本来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