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城市广场的发展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拉真广场
图拉真统一罗马全境,把皇帝崇拜宗教化。 建筑了罗马最宏大的广场——图拉真广场。 广场的形制参照东方君主国建筑的特点,轴线
对称,多层纵身布局。 图拉真广场正门是三跨的凯旋门。
图拉真凯旋门和浮雕 泰 塔 斯 凯 旋 门
Page ▪ 12
纪功柱的构思
Page ▪ 13
君 士 坦 丁 凯 旋 门
Page ▪ 8
帝国广场
古罗马从共和制转向帝制, 历史变化清晰地表现为广场从公共活 动场所变为皇帝的个人的纪念物,从开放的变为封闭的,从自由的 布局的变为轴线对称的,并且以皇帝的宇宙作为整个构图的中心。
Page ▪ 9
恺撒广场
帝之筑然以恺 国中物借一撒 时。失鉴个广 代这去了庙场 的个了古宇头 来广独希为一 临场立腊主个
Page ▪ 14
西欧中世纪广场
中世纪的集市广场继承古希腊的这一传统,它 常常是城市起源和发展的原动力,它也因此主 宰着城市的空问结构。
在锡耶纳、佛罗伦萨、吕贝克以及许多中世纪 的欧洲城市,以集市广场为中心向外扩展而形 成了城市的格局,无论是经过多年生长形成还 足一次规划建设的城市都具有这样的特征。
古希腊有句格言“场所自具力量”它表达了古 希腊人对场所的尊重和理解,他们相信人们生 存有赖于肉体上精神上与其所处场所的和谐关 系。
Page ▪ 4
阿索斯中心广场 古希腊的阿索斯广场(Agora,Assos)是一座型制 较为成熟的梯形广场,两边有敞廊(stoas),空间 较封闭。这些敞廊沿着广场的一面和两面,开间 一致,形象完整,主要用于商业活动。敞廊是希 腊人的一项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创造,它成为丰富 和统一广场面貌的主要因素。这种统一立面的手 法形成了良好的典范作用,为今后的广场立面处 理奠定了基础。
Page ▪ 33
威尼斯 圣马可广场 鸟瞰
Page ▪ 34
法国古典主义时期的广场
旺道姆广场(PlaceVendome,1699~1701年)是于·阿·孟莎设计的。平面长 方形(141mXl26m,一说213mXl24m),四角抹去,短边的正中连接着一条 短街,它的建筑同广场上的一致。
广场上的建筑是3层的,底层 有券廊,廊里设店铺。上两 层是住宅,外墙面作科林斯 式的壁柱,一通两层,配着 底层重块石的券廊,是古典 主义建筑的典型构图。不过, 屋顶是坡顶,有老虎窗,还 是法国传统建筑的残迹。广 场两侧的正中和四角,檐口 上作山花,使轮廓略略有起 伏,标出了广场的横轴线。 就在纵横两个轴线的交点上, 立着路易十四的骑马铜像。
Page ▪ 30
威尼斯 圣马可广场的平面
Page ▪ 31
A.圣马可教堂 B.公爵府 C.圣马可钟塔 D.旧市政大厦 E.新市政大厦
广场中心是圣马可教堂。
主广场------在教堂的对面,封闭式,长175米,
两端宽度分别为90米和56米,周围
是下有券柱式回廊的房屋,是该城
的宗教,行政和商业中心
Page ▪ 24
佛罗伦萨的安农齐阿广场 (PiazzaAnnunziata)是早期的、最完整的 广场。它是矩形的,在长轴的一端是初建 于13世纪的一座安农齐阿 (SantissimaAnnunziata)教堂。它的左侧 ,是勃鲁乃列斯基设计的育婴院,轻快的 券廊形成了广场的立面。后来,阿尔伯蒂 改造了教堂的立面(1470~1477年),给他 7开间的券廊,同育婴院的立面一致。 1518年左右,广场的右侧造了一所修道院 ,立面重复育婴院的。于是,安农齐阿广 场的三面都是券廊,建筑面貌就很单纯完 整。教堂不高,主导地位不很突出,由于 广场中央加了一对喷泉和一座斐迪南大公 (granddukeFerdinandoD的骑马铜像,强 调了纵轴线,才使它的地位有所加强。广 场前一条将近10m宽的街道,斜对着主教 堂的穹顶,把广场同全城的制高中心联系 了起来。 安农齐阿广场宽大约60m, 长大约73m,三面是开阔的券廊,它们尺 度宜人,风格平易,因此广场显得很亲切 。
Page ▪ 32
次广场------在教堂南面,开向亚德里亚海,南 端的两根柱子划出了广场与海面的界限,是海 外贸易中心。
小广场------在教堂的北面,是主广场的一个分 支,常是市民游憩,约会与自由集会的场所。
大钟塔------在教堂的西南角附近,高100米,始 建于10世纪,在构图上起着统一全局的作用。
Page ▪ 2
背景
从城市的角度看,作为城市空间形态节点的城 市广场,是塑造城市个性和标志性的重要手段 。
城市公共性广场一般由建筑物围合,并使周边 地区域相联系成整体。任何一个城市广场的形 成和发展都受到其所处社会的政治、经济、科 学、技术、文化、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从而呈现出不同的结果。
罗马市政广场鸟瞰
Page ▪ 26
罗马市政广场内廊
Page ▪ 27
波波罗广场(罗)(1550)放射式广场 中央方尖碑.
Page ▪ 28
罗马 波波罗广场的平面
罗马 波波罗广场
Page ▪ 29
罗马 波波罗广场的立面
圣马可广场(16世纪)复合式广场
1)空间组合方面:三个梯形广场组成封闭的复
Page ▪ 5
古罗马广场
罗马的城市里,一般都有中心广场(forum)。尤 其到了罗马帝国时期,为了歌颂权力、炫耀财 富、表彰功绩的需要,陆续建造了一些以皇帝 名字命名的广场、神庙、纪功柱等建筑。奥古 斯都皇帝首次用建筑物形成罗马广场,在一个 巨大的长方形空间的两边建起给雄辩家用的拱 廊,并在端头以为战神建的一座庙为底景(vista) 。此时,建筑物的位置不再与自然环境相呼应 ,而恰到好处地与广场场地的外轮廓线相合。 这种新的罗马广场不大注重单独的庙宇,而注 重整体的设计 。
Page ▪ 22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广场
文艺复兴之后的城市造型夸大了开放空间在城 市里的作用,特别是古典主义时期的广场在一 定程度上取代了传统的集市广场,成为新的城 市主宰,只是它们从地位上看,己无法与集市 广场相提并论,它们主要起着展示的作用,与 城市生活明显地缺少关联。
Page ▪ 23
安农齐阿广场
Page ▪ 6
广场演变
共和时期 自发形成的,布局比较自由,没有明确的轴线 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建筑。
帝国时期 帝王炫耀其功绩的纪念碑 严格规划设计而成,对称的围合平面。 神庙和雕像
Page ▪ 7
罗曼努姆广场
是在共和时期陆续零散建造的。 完全开放,城市干道从它穿过。 它的构成和布局鲜明地反映出罗马共和制的特色。
西方城市广场的发 展
Page ▪ 1
一、城市广场的概念
欧洲语言当中的广场一词要追溯到古希腊词“Platia”, 它当时意味着宽阔的路。与之相类似,拉丁语中的 “Platea”原本指房屋之间的“宽阔空间”,是一种关于 道路和内庭院的表达用语。另一个拉丁词“Plato”意指“ 平坦的面”,这与意大利语的“Piazza”十分相似。古典 语言的表达反映出广场概念中道路起源的倾向。法语的 “Place”,英语的“Place”以及德语的“Platz”等都可 以追溯到古希腊语或拉丁语的源头。而现代英语中表达广 场的用词“Square”首先意味着“方形”、“方正”或“ 平方”,广场的概念来源于“方正物”,这种表达已经暗 示广场的某些空间属性以及数学含义。德语的广场 “Platz”一词指城镇中建筑物前或建筑物之间的大面积地 ,也可指自然界中的开阔场地。在德语的口语中,它不仅 意味着被建造物“空出的场地”,同时也简单的表达“可 利用的空间”。从德语的语言表达上可以观察出“广场” 概念中两个有相当价值的属性:可利用性和空出。
广场左边的雕像就是这里的主人-圣彼得(San Pietro),圣彼得手握金钥匙,寓意天 堂之门由他开启。 耶稣为他起的名字“彼得”就是“磐石”的意思。在耶稣遇害后,圣 彼得到罗马继续传教。但不幸的是他被暴君尼禄抓住,被处以极刑。临刑的那一天, 他只讲了一句话:“我比不上我的老师,请让我倒着死。”于是他便被倒钉在十字架 上悲壮而死。彼得被钉死在十字架后,基督徒在他的坟墓上建了座小小的神龛,随后 建起了教堂,直到16世纪才由教皇Giulia二世下令改建,历时120年,最终形成这座宏 伟的教堂。圣彼得不仅是耶稣的首席大弟子,同时也被后人追认为第一界教皇。
卡比多广场(罗)(1540--1644)米开朗基罗 梯形 广场
罗马 市政广场 平面
Page ▪ 25
广场的正面是元老院,是早就有的旧 建筑物,历经改建。它右侧有一座档 案馆,也很古老,二者不互相垂直。 1450年,重建档案馆于原址,1564年 ,照米开朗琪罗的设计加以改造。 1644—1655年间,照档案馆的式样并 与它对称在左面造了一座博物馆。因 此广场的平面呈梯形。意大利中世纪 的城市广场是不对称的,卡比多山市 政广场是文艺复兴时期比较早的按轴 线对称配置的广场之一。
Page ▪ 35
南锡广场(1752-1755)
长圆形+狭长跑马广场+长方形广场 空间组合有收有放、变化丰富、又很统一 南锡广场群 18世纪上半叶和中叶,法国的城市广场发生了变:梯形广场有良好的视觉效果。
3)结合自然环境:四周采用外廊与水城风光呼应。
4)艺术处理方面:有节奏有主题,四周的建筑使用了 统一的母题--券廊,建筑中心 是圣马可教堂,高耸的钟塔起对比作用。
5)比例尺度宜人:从西面进入广场,券门匡出一幅 完整的广场建筑画面,建筑群之间的大小与高低的组合 适度。
Page ▪ 15
圣彼得大教堂及其广场
Page ▪ 16
圣彼得广场
Page ▪ 17
贝似广
尔,场
尼各上
尼高中
14
所心
建米的
的,南
复分北
制别两
品建侧
。于有
1613 1677
两
座
和
对 称
的
年 , 右 边 的 是
喷 泉 , 大 小 相
柱式
四排巨大的“多立克式”圆柱形成了两个 半圆形柱廊,柱廊内被分成了三条走廊。
院子小,柱子高,尺度和体积的对比 都异常地强烈。
为了进一步夸张柱子的高度,浮雕带 渐上渐窄。下面宽1.25M,上面只有 0.89M。
院子左右都是图书馆,有楼梯登上他 们屋顶,可以在那里观看上部的浮雕。
从罗曼努姆广场到图拉真广场,形式的演变, 清晰地反映着从共和制过渡到帝制,然后皇权 一步步加强直到神化的过程。
Page ▪ 20
广场中心则竖立一座古埃及方 尖碑,算上基座高41米,重 350吨,碑尖上是十字架造型。 据说是在公元37年从埃及运到 罗马的,难以想象那时得动用
多少劳动力才能把这个大家伙 千里Pa迢ge 迢▪ 21的运来...
教堂左右上方各有一个钟,左边的是罗马 时间,右边的是国际标准时间
广场的右面的雕像是耶稣的门徒-圣保(San Pauline),曾经奉命追捕耶稣而最终被感 化,皈依了基督教。他右手中所提的剑暗示 着他最终的结局是因为信仰而被砍了头。
宣性晚体定 告,期的下 了被的广了 罗统庙场封 马一宇新闭 共在。形, 和一广制轴 制个场。线 的构上这对 结图各形称 束形个制的 和式建显,
Page ▪ 10
奥古斯都广场
Page ▪ 11
恺撒的继承人奥古斯都最终击败了共 和派的反抗,建立了个人独裁。并成 了古罗马的第一位皇帝。他在恺撒广 场旁边又造了一个奥古斯都广场。 庙宇是献给奥古斯都的本神——战神 的,同样采用围廊式。 墙外是贫民窟,墙里是大理石的建筑 物,布满了金光闪闪的雕刻,社会的 对立反映得十分尖锐。
Page ▪ 3
二、西方城市广场发展简史 古希腊广场
早在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就出现了中心广场 ,人们称作Agora。这里既是法庭、议事厅等 政府机构的所在地,又是一个自由贸易市场, 也是思想、文化交流的集散点,社会生活在此 层层展开,民主在此得以体现。据说众多的哲 学家们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常常 在此信步闲游,西方世界的哲学思想也在此起 源。这样看来,广场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扮演 着重要的角色。
Page ▪ 18
柱廊顶部的平台上140个圣像雕刻,生动形 象,极为壮观,据说都是历史上罗马天主教 会的殉道者 。
廊角
Page ▪ 19
壮观的教堂大圆顶
方尖碑两侧各有一个白色圆盘标志,站在 这点上向柱廊望去,原来四行交错排列的 柱廊变成了一排,这就是贝尔尼尼大师精 心设计的透视效果。
站在圆点看,果然柱廊内仿佛只有一排柱 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