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教案优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教案优秀
《三峡》教案篇一
一、教学设想
《三峡》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描写了三峡四季的壮丽景色。

语言精练,思路清晰。

读起来朗朗上口。

但由于是一篇文言文,刚上初一的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可能会有枯燥之感。

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本文要达到的课标要求:
1.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文章的朗读、体味。

二、教学步骤
(一)谈话启发,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很喜欢旅游吧?你都到哪儿旅游过?能不能给大家谈一谈?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入新课。

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进行引导)大家小小年纪,游览过的地方还真不少。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游历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

今天我们就来做一次免费的旅游,去欣赏一下长江三峡的美丽风光,好吗?
(二)播放《三峡风光》光盘
师:自古以来,三峡以其壮丽的风光激发了众多文人的灵感,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篇,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有关的诗文呢?
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参与补充,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位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文章,看看他笔下的三峡是怎样一番景色。

(三)播放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
师:这篇课文虽然短小,但生字比较多,而且又是文言,大家能不能克服困难,把它读得自然流畅?遇到困难时,可以在小组内互相请教,也可以和老师交流。

既摆出困难,又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

师:大家刚才自己读的都不错,哪些同学能给全班同学读一读?
可通过多种朗读形式,使学生体会文章精炼的语言,品味其中的意境。

(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师:大家通过刚才的朗读,已经初步体会到了笔下描述的三峡的美,下面,我想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文中的内容,为游客编一篇介绍三峡风光的导游词,看哪一组同学编得最好。

对文中词句理解有障碍的小组,可以请其他组帮助,也可以与老师交流。

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将比较枯燥的文言文翻译生动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以小组为单位又可以培养学生
的合作精神。

教师在巡视过程当中,可视学生提问情况帮助学生解决重点和难点词句。

如:“虽”、“属”、“两岸连山,略无阕处”、“清荣峻茂”等。

2.各小组展示所编的导游词,教师视情况进行评点,学生推选出最佳小组。

3.分析体会文章写景特点
提问:大家刚才在写导游词的过程当中,是否注意到了这篇文章的写景有什么特点?哪些句子是你认为写得最美的?能不能给大家分析一下?
(此环节的设计在于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写景顺序,如:按照景物先写山,后写水;按照季节由夏——春冬一秋。

学生分析词句时,教师可伺机点拨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写作特点)
(五)再次播放《三峡风光》光盘
让学生学习文中的手法描述自己在屏幕上所见到的景色,或谈谈观看风光片与读郦道元的《三峡》的不同感受。

(六)布置作业
1.写一段文字描述家乡的美景或你所游历过的山川名胜。

2.喜欢绘画的同学可以根据课文画一幅三峡风光图。

《三峡》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领会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朗读、整体感知基础上把握各段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笔下三峡的独特风光,激发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课文,把握各段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把握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生课前预习要求及预习作业。

要求:
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读准字音,准确、顺畅地朗读课文。

2.疏通文意,能用现代汉语说出文句的主要意思。

预习作业:(见本课“教学文本”中的“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
1.一读课文,借助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下题。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阙()嶂()曦月()
襄陵()沿溯()素湍绿潭()
漱()属引()绝巘()
(2)文学常识积累
《三峡》的是北魏的,选自《》,这是一本有很高文学价值的专著。

三峡是指长江中上游湖北、重庆两省市之间的峡峡和峡。

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已在此建成。

2、二读课文,借助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解释下列实词
绝巘多生怪柏_________________或王命急宣
__________________
略无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虽乘奔御风
__________________
不见曦月_____________________猿鸣三声泪沾裳
______________
飞漱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林寒涧肃
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读课文,初步口译句子,了解课文大意,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
疑问摘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二、导入新课
播放电视片《话说长江》有关“三峡”的片断以及长江三峡的风光辑录片,学生观看后,教师导入:美丽的三峡的确让许多人为之陶醉,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三峡的俊美。

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曾来过此地,用自己的亲见亲历撩开了三峡的神秘面纱,让世人真正认识了这一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观。

这节课,让我们随着郦道元的脚步,回到1500年前,一起来领略那时三峡的美丽风光吧。

三、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1、教师根据对预习作业抽改的情况,有重点的订正“教学文本”中“课前预习”作业第1、2两题。

(视频展示)
2、检查
(1)学生朗读、点评。

老师请五位同学朗读文章,比比谁读得好。

全班同学一起监督,然后点评。

(重点注意不读错字,不漏字,并把握好节奏)
教师总结指导范读课文后全班齐读。

(配乐)
(2)看谁对文意理解得准。

采取一组一人问,另一组任何一人译的方式,答对得10分,答错,则问的组得10分,每组限问5题。

(教师针对学生翻译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及时点拨指正)
第二课时
四、深入研读
1、理清思路。

全文仅一百五十余字,却思路清晰、音韵和谐,那么郦道元是如何用凝练的笔墨将三峡的万千气象尽收笔底的呢?下面,就让我一起来看看课文按怎样的思路行文的?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后回答)
明确:
前三句总写了三峡的地貌特征,其余以夏、春冬、秋为序描写了三峡的四季景色。

2、深入研讨。

(1)三峡究竟有怎样的地貌特征呢?请同学们稍稍思考一下。

(学生思考后回答)
明确:
地貌特征有:山高岭连。

依据“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如果说山塑造了三峡的形,那么水便是三峡的魂。

郦道元被后人誉为“善写山水的大手笔”,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他又是如何描写春冬景色的。

组织学生思考讨论:(生讨论,师巡视)
①请分别用四至六个字概括三峡的四季之景。

②是如何抓住特点描写三峡的四季之景的呢?
③文章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顺序写景,而要先写夏景,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呢?
④文中曾写道“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但接下来又说“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是否自相矛盾?
⑤本文结尾引用渔歌起到怎样的作用?
讨论交流明确:
①三峡春冬之景是清荣峻茂;三峡的夏天水流湍急;三峡的秋天是水枯谷凄。

②写春冬之景从色彩的角度描写,如“素湍绿潭”,还采取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如“回清倒影”“飞漱其间”等。

同时“素湍绿潭”一句是从俯视的角度写的,“绝巘多生怪柏”是从仰视的角度写的。

③因为三峡的水最具特色,而水又以夏水最盛,长江在三峡段的迅疾凶险之特征亦体现得尤为突出,故将“夏水”置于首位。

相较而言,春冬二季的长江皆有“清荣峻茂”的盎然情趣,故而合为一体描绘。

④这是本文的一个难点。

前句是概述夏季江水的凶险,在通常情况下,船只因江水流速过急,不会冒险出发,但在“王命急宣”的情况下,船只一旦起航,便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正是通过一般和特殊这两种情况的对比性叙述,表现夏日的长江水势大,流速快。

⑤结尾引用渔歌更反衬了三峡的凄凉。

在行文的过程中,如果恰当引用古人诗词佳句,不仅可以准确地表现文章的中心,而且可以增强文章的文学性、可读性,使文章更具音韵美。

(充分尊重学生的感悟,对文字上的缺陷及时给以点评指导)
五、拓展延伸
1、文章以写景为主,其目的是什么?这种写法叫什么?
明确:
目的是抒发感情,这种写法叫借景抒情。

2、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表达了对三峡欣赏赞叹之情。

夏天写了江水的奔放美,春冬写了江水的清幽美,晴初霜旦写了凄婉美。

3、学完了这篇课文,你觉得的哪些写作技巧是值得你借鉴和学习的呢?
学生思考、讨论后明确:
(1)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2)注重字词的锤炼。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他们的任何一点发现都是他们自己所得,不必把老师的答案强加给学生)
六、布置作业
(1)背诵翻译课文。

(2)做好“教学文本”中的“课后作业”。

附板书设计:
三峡
郦道元
山山高岭连
夏季水流湍急
水春冬清荣峻茂
秋季水枯谷凄
《三峡》教案篇三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咱们安阳是汉字的故乡,中国的每一个汉字都有着丰富的内涵。

比如"峡"字,从字面上看,你看到了峡中有什么?(生答"山"。

)往深层里想,你联想到峡中还有什么?(生答"水"。

)对,词典上解释:两山夹水的地方称之为"峡"。

水因山而活泼,山因水而灵秀。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去欣赏中国的峡中极品--长江三峡。

(板书题目及:三峡郦道元。


二、出示目标
心中有目标,学习效率会更高。

让我们一起来明确今天的学习目标。

(投影出示学习目标,齐读)
1、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2、揣摩笔法之妙。

3、感悟三峡之情。

三、教学过程
(一)读好三峡文
我们已经接触到的几篇文言文,那么读好一篇文言文要做哪几步:读准、读懂、读美。

下面我们进入第一环节。

我来挑战
读准齐读:屏显读准字音我能行。

认读生字:襄陵?沿溯素湍?属引?泪沾裳(释“裳”齐读)
读懂齐读:屏显准确解释我能行
1、掌握下列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自阙?奔霜?绝?三(释“通假字”“一词多义”现象)
2、重点点拨下列句子?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三生分)
读美:疏通了文意,大家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谁愿意把课文美美的读一遍?一生朗读(配乐),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认真听,把听到的内容转化为美的画面。

这位同学读得真美。

大家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是不是像屏幕上显示的一样美呢?(画面一组)
过渡,如此美不胜收的风景,怎能不让我们佩服造化的鬼斧神工呢!
(二)读赏三峡景
1、(寻找美)思考:1)本文主要写了三峡的哪几种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你能各用一个词概括出每种景物所体现出的美的意境吗?
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展示,品读明确?提示
山:怎样的山?连绵高峻高峻美(雄壮美)
夏水:有什么特征凶险迅疾(师范读指导)?奔放美?《早发白帝城》春冬:景色如何?? 清静幽美清幽美
秋景:给你什么感觉?凄凉寂静凄婉美
2、(欣赏美)在郦道元的笔下三峡景色千姿百态,风格迥异,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除了抓住特点写景之外,还采用动静结合的笔法,使文章显得张弛有度,舒缓自然。

你能具体说说吗?可以用下面的格式
“我发现了三峡的----是静态美或动态美,你看-------------------------------------。

他(她)多像一个--------啊。


有一定的难度,启发、归纳、思考写出来,展示欣赏
例:我发现了三峡的山是静态美,你看,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高耸入云,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他多像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啊。

山---高峻美?夏水---奔放美?春冬-----清幽美秋景---凄婉美
男子汉?英雄汉?? 美少女怨妇
顶天立地?? 风风火火??? 清秀文静忧伤孤独
高大壮实?? 闯九州色彩艳丽望穿秋水
平静舒缓激烈紧张?静中微动静寂忧伤
过渡:动静结合,美妙无比
(三)读透三峡妙
好文章总是百读不厌的,再看课文,你认为的写作笔法之妙还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给大家分享一下。

(小组交流展示)
例:文章结尾去掉引用的渔歌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明确:融情于景;突出三峡渔夫的悲惨生活;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也渲染了三峡秋景凄凉肃杀的特点。


(四)读懂三峡情
动静结合,写作笔法灵活多样,有一句名言说得好“文似看山不喜平”,这在郦道元的笔下被发挥得淋漓尽致,我提议大家把这篇美文美美的再读一遍,再领略三峡的无穷魅力,男生读前两节,要读出阳刚之美;女生读后两节,要读出阴柔之美。

非常棒,男生读的气势磅礴;女生读的宛转悠长,把老师都陶醉了,(掌声鼓励自己)我只想说:此景未必天上有,人间只应三峡寻,本文寓情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对三峡的热爱之情,郦道元在文中也有一句直接抒发情感的句子,大家找一找(明确:良多趣味),正是对三峡的真诚赞美,热爱之情,才成就了这篇流传千古的佳作。

(五)拓展延伸
如今的三峡可以说是高峡平湖,景象更加壮美,想看看吗?大家来欣赏一组图片,看后为三峡写一则广告语。

是呀,我们的祖国自然美景比比皆是,有张家界的索溪峪,桂林的漓江,还有五岳、黄山……数不胜数,老师想起了省实验中学顾少强老师那封最具情怀的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我想说:中国那么美,我想去看看。

我们大家呢?欢迎到内黄游玩,感受枣乡风情,祭拜人文始祖。

《三峡》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笔法之妙。

教学重点:
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教学难点:
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笔法之妙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述: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的《三峡》(板书课题),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投影)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笔法之妙。

二、学生一读课文
1、述:下面,请同学们追求这个目标,先轮流朗读课文,比谁读音准确,停顿正确。

**你开始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有读错的地方,请举手帮助更正。

2、生轮流朗读(有错即停,指名正音,师板生读错的字于黑板右侧)师及时表扬声音洪亮,读的正确流利的同学。

3、师示范后,生自读课文加深巩固。

三、学生自学二读课文
1、述:下面请大家根据自学指导自学。

(投影出示自学指导一)
边默读课文,边运用书下注释解释重点词,并练习翻译,三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译讲课文。

2、生自学,师巡视,了解学情。

3、疏通文意检查,一人一段,师生评价。

4、检查自学效果
⑴ 估计有疑难的词:
阙嶂曦湍
⑵ 理解下列词语和句子:
略无阙处重言叠嶂沿溯阻绝夏水襄陵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清荣峻茂哀转久绝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生掌握内容后,自由读课文,巩固词句义。

四、学生三读课文。

1、述:下面请大家根据自学指导自学。

(投影出示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准备用“三峡的美”说一句简单的话。

2、生边读边准备。

3、生自由发言,师生共同评价。

4、述:⑴下面请大家根据自学指导自学。

(投影出示自学指导二)
欣赏文章,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着手。

现在我们用欣赏的眼光来审视评说三峡的美。

⑵师举例: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落笔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言叠嶂,隐天蔽日”形象而概括地描绘出三峡的地貌特点是山高岭连,狭窄水长;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则从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5、请同学们欣赏课文,说出课文的几个妙点来。

(学生合作学习,自由评说,师适度把握)
五、背诵课文。

(1)述:下面,请大家读背课文,先各自练习读,准备背,比一比谁能在最短时间内准确、流利地背出来。

(2)生练习背
(3)指名背
六、教师小结。

郦道元笔下的山水画卷已成为三峡历史是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正在放射着诗人瞩目的光辉。

我相信,三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三峡!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
《三峡》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10个生字,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三峡的宏伟壮丽,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引导学生体会祖国山河无比壮丽,进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自主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认读本课10个生字,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三峡的宏伟壮丽,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引导学生体会祖国山河无比壮丽,进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三峡的宏伟壮丽,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引导学生体会祖国山河无比壮丽,进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及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
一。

谈话,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同学们,你们到过三峡吗?谁能简单介绍一下三峡?(教师适时小结,介绍三峡)
全班齐读课题,并介绍三峡。

二。

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词语。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引导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3、出示本课生字,认读,正音,指导口头组词。

4、出示本课词语,朗读,理解。

5、指导学生轻声朗读课文。

二、
1、个别分段朗读课文。

2、评价朗读情况。

3、认读本课生字,正音,口头组词。

4、朗读,理解本课词语。

5、轻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小组讨论:这首诗歌有几个小节,每小节写了什么?
2、全班交流,归纳各小节主要内容。

3、再读课文给同桌听,读完讨论: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再读课文,说说每个小节的意思和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布置作业。

1、写生字扩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完成作业。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三峡的宏伟壮丽,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引导学生体会祖国山河无比壮丽,进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
一。

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1、听写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

精读课文,感悟体会。

(一)学习第一节诗歌。

1、指名朗读,思考:这节主要写什么?
2、自由轻声朗读这一节,说说你体会到什么?
3、教师引导从以下重点词句中去理解、体会:
(1)故乡的景,故乡的情。

(2)两个爱。

4、指导朗读这一节。

(节拍、情感)
5、师生共同总结出学习第一小结的方法,自学第二、三小节。

6、出示学习提纲;
(1)自由朗读,思考:这两个小节主要写了什么?
(2)说说你对这些诗句是怎样理解的?
(3)有感情地朗读2、3小节。

7、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并有感情朗读。

1、反馈学习情况,并朗读体会重点词语、句子。

2、有感情朗读。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师谈话总结全文。

2、今天的三峡还发生了哪些变化?你对三峡工程有哪些了解?
听取、交流。

四、自主积累,学习写法。

自主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勾画、抄写、背诵、仿写。

板书:
25、三峡情
故乡的景如梦的景
儿女思乡情
三峡的雨、云
故乡的情如痴的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