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沧州市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沧州市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语文试卷
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山村怎样的特点?
(2)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下列对诗句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两个“笼”字连用,将“烟”“月”“水”“沙”等景物和谐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冷寂的氛围。

B.“犹”字微妙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表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世风的愤恨。

C.这首诗作者的目的是指责歌女,只知道享乐,不关心国家,没有忧患意识,作者深表愤怒之情。

D.本诗融记叙、描写、抒情于一体,既传达出作者目前的所处之地,又表达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

(2)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体现的画面。

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咏菊
唐·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①诗歌一、二两句刻画了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绘。

②全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

晚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诗歌语言讲究凝练,一字便能透露作者的情思。

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知”和“斗”二字的妙处。

(2)有人认为这是一首贬抑“杨花榆荚”的诗,也有人认为这是一首褒扬“杨花榆荚”的诗。

你赞成哪一种看法?请简要说明理由。

5.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第四句诗中的“闲”字能否改为“忙”字?为什么?
(2)请用自己的话生动地描述这首诗优美的意境。

6.诗歌阅读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来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中的“岱宗”指哪一座山?
(2)诗中的山有哪些特点?
(3)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7.古诗词鉴赏。

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歌后两句写出了________的景象,全诗传达出诗人________的心境。

(2)“独”是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人格的追求。

说说诗中“独”字的妙处。

8.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题春晚
(宋)周敦颐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全诗描绘柴门滑落、乌鸦归林等画面,静谧而富有生气,表现诗人内心的兴奋。

B.诗歌朗读的节奏可以按照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例如,昏鸦/数点/傍林飞。

C.本文写景的三句诗,句句紧扣“晚”字,既是春之晚,又是天之暮。

D.樵夫渔人,担柴捕鱼,一路归来,从“遥见”可知,作者的视角是远望。

(2)请你展开想象,描绘出“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所表现的画面。

9.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龙钟”和“泪不干”描绘了诗人怎样的神态?
(2)想象一下,“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会是一种怎样的场面?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
10.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远望的角度写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岱宗”指泰山。

B.“割”字描绘了泰山分割天色,山南山北明暗不同的画面,突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

C.颈联对仗工整,描绘层云变幻,归鸟翱翔,表现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开阔。

D.前六句写诗人仰望泰山,欣赏其高大雄奇之美,末两句则写登上泰山顶峰后的内心感慨。

(2)诗的尾联常被后人引用并赋予其新的意义,请问新的意义是什么?
11.古诗阅读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雨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菱,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两首诗分别描写了什么季节?分别描写了什么景物?
(2)两首诗分别突出了一个“等”字和一个“惜”字。

请分别说明它们是怎样突出这个字的。

1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迷蒙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白沙,(船只)夜晚停泊在靠近秦淮河边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知道亡国的悲和恨,对岸酒楼里还在唱着《玉树后庭花》。

【作者简介】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主题思想】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
运的无比关切和深深忧虑的情怀。

(1)诗中用一个“________”字写出迷蒙冷清的特点,以“________”三字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小题。

客怀
宋·何应龙
客怀处处不宜秋,秋到梧桐动客愁。

想得故人无字到,雁声远过夕阳楼。

(1)诗中“客怀处处不宜秋”中的“不宜秋”的原因是。

(从诗中找句子回答)
(2)诗的最后一句是如何写景的,请结合诗句赏析。

1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如梦令·春思①
(北宋)苏轼
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

帘外百舌儿②,惊起五更春睡。

居士③,居士,莫忘小桥流水。

【注】①这首词是苏轼离开黄州多年后,回想起当年的生活情景而写的。

②百舌儿:鸟名。

③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这是作者的自成。

(1)第二句“无限”一词写出景物怎样的特点?
(2)你从“莫忘小桥流水”中读出苏轼怎样的情怀?
15.诗歌鉴赏
古诗赏析
即事①
宋·徐侨②
在家贫亦好,居官贫更宜。

布被不妨温,菜羹有余滋。

客至草具杯,事闲遣兴诗。

外此了无挠,淡然心地夷。

(注释)①即事:就眼前的事物、情景作诗。

②徐侨:南宋家,浙江义乌人,吕祖
谦再传弟子;中年曾辞官归里十余年,潜心学术。

(1)诗中具体表现“贫亦好”情趣的一联是:________
(2)请从诗歌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心境的一个词语,并说说你的理解。

16.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的第二联既描写了花鸟,也抒发了诗人的感情,这是什么写法?请你赏析一下。

17.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下面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足”字写出了山西村农家的好客及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

B.颈联写乡俗民事,赞美了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批判了拜神求佛的陋习。

C.尾联是全诗的总结,表达了诗人对淳朴、闲适的农村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

D.全诗无一“游”字,而处处显“游”,游兴十足,游意不尽,令人回味无穷。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了怎样的道理?请简要分析。

18.诗歌赏析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唐〕杜甫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

(1)诗中展现的是一幅①________(填季节)风景图,从②________这一景物可以看出。

(2)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字填入诗歌结尾“□”处,并简述理由。

A眠B憩C玩
我选(________),理由:________
19.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
(唐)李华
宜阳①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注释】①宜阳:县名,在当时是著名的风景区,游人如织。

然而在安史之乱中遭到严重破坏。

安史之乱平息后不久,诗人经过宜阳写下此诗。

请从内容、情感角度,在下面三首诗中选择与《春行即兴》相近的一首,并简述理由。

2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莫笑”二字,表达诗人对农家淳朴厚道民风的赞赏。

B.颔联写诗人困顿之后的豁然开朗,道出了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C.颈联描写“春社”的祭祀活动,表达了诗人对乡土风俗的喜爱。

D.全诗紧扣“疑”字,按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来叙述。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
1.(1)宁静幽美(或:曲径通幽、自然惬意)。

(2)妙在它不从正面着墨,而从侧面落笔,以“栀子花”的“闲”来反衬人们的“忙”,巧作对照,情趣盎然(或: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蚕妇们去后庭中栀子花的闲适自在)。

2.C
解析:(1)C
(2)秦淮河上秋水荡漾,淡淡的水烟和溶溶的月光笼罩着秦淮河冷冷的流水和江边的河岸。

【解析】【分析】(1)ABD正确。

C对诗句品析有误。

“这首诗作者的目的是指责歌女”错。

作者通过也泊秦淮,听到酒店歌女在陈后主时流行的歌曲,不仅触景生情,感慨万端,借此诗抒发心中对时局的忧愤,表达了对晚唐的不满和对时局的担忧。

(2)这句诗描写的景物有:烟雾、江水、月亮、沙滩,既然题目要求描绘画面,就要在头脑中把这些意象想象成画面,并用恰当、优美、形象、生动的语言把它描绘出来。

此题要把淮河秋水荡漾、水烟和月光笼罩流水与河岸的景象描绘出来,也就是一定要把一幅朦胧冷清的水色夜景描述出来。

故答案为:⑴C
⑵秦淮河上秋水荡漾,淡淡的水烟和溶溶的月光笼罩着秦淮河冷冷的流水和江边的河岸。

【点评】⑴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

诗歌的语言具有凝练、含蓄等特点。

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品读诗歌的语言意蕴,体味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语言魅力。

古诗词语言鉴赏部分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主要涉及遣词造句、语体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

从考查的方向来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品评古诗中的炼字艺术或“诗眼”,③结合词语对诗中名句的含意、色彩、情味以及表达效果的理解分析,②总体上对古诗语言特色、风格的概括评析。

回答该题,要放在语句中,结合全诗的内容评析,说出运用效果。

⑵本题考查描绘诗句景象的能力。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很多写景的诗句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解答这样的题,首先要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并在头脑里想象这样的意境,然后再结合诗意进行描绘。

描绘的语言一定要恰当、优美、生动、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3.①寒夜过后,初霜轻轻地附着在屋瓦上,芭蕉叶断,枯败的荷叶倾倒在水面的一幅萧条残败的深秋景象。

②诗歌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以霜降之时,芭蕉新折荷叶残败反衬菊花的清绝耐寒,表达了作者对凌寒不屈的品质的赞美。

【解析】【分析】①首先根据题干要求找出所描写的景物,再找出这些景物的修饰语,加上修饰语将这些景物重新描述,最后运用想象和联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这些景物连缀成画面。

此题一定要把萧条残败的深秋景象描绘出来。

②运用反衬手法,夜里寒霜袭来,本来就残破的芭蕉和和残荷看起来更加不堪。

只有篱笆边的菊花,金黄色的花朵在清晨的阳光下看起来更加艳丽。

用霜降之时的芭蕉新折和荷叶的残败来反衬东篱菊的清绝耐寒。

由此赞赏菊花凌寒的品格,也是借咏菊之耐寒傲冷逸清香亮霜景,自况言志:人在逆境当中就应该像菊花一样,不畏严寒、不怕艰苦,耐得住苦难和风霜。

故答案为:①寒夜过后,初霜轻轻地附着在屋瓦上,芭蕉叶断,枯败的荷叶倾倒在水面的一幅萧条残败的深秋景象。

②诗歌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以霜降之时,芭蕉新折荷叶残败反衬菊花的清绝耐寒,表达了作者对凌寒不屈的品质的赞美。

【点评】①描绘诗句所描写的画面。

答此类题的前提是正确理解诗词,关键是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忠实于原诗词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

语言力求优美,以丰富画面的意境。

②本题考查表现手法及其对抒发思想感情的意义。

通读全诗,明确反衬手法的具体运用,结合诗歌内容的理解,体会感情。

4.(1)花木本是无情之物,但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表现出诗人爱春惜春之情。

(2)示例一:我认为是贬抑。

杨花榆荚既无绚丽色彩,也无妩媚姿态,经风一吹纷纷飘落,只知道像雪花那样漫天飞舞,虽然有了短暂的张扬,但顷刻间化为乌有。

示例二:我认为是褒扬。

杨花榆荚虽然不像百花那样鲜艳美丽,但面对即将逝去的春天,它们也加入了留春的行列,为留住春色不惜牺牲自身,像雪花那样漫天飞舞,为增添春意而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解析】【分析】(1)“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知”字,用在“草树”上;“斗”用在“红紫”上,可知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其作用当与拟人法的作用大致相同。

答作用时除了答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晚春时节花草树木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外,还要答出诗人的情感态度。

(2)这是道比较的试题,答题时可自由选择答案,但都必须言之有理。

如果认为是贬抑,可抓住杨花榆荚虽然有短暂的张扬,但顷刻间化为乌有的特点分析;如果认为是褒扬,可从它们为增加春意而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方面去分析。

故答案为:⑴花木本是无情之物,但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表现出诗人爱春惜春之情;
⑵示例一:我认为是贬抑。

杨花榆荚既无绚丽色彩,也无妩媚姿态,经风一吹纷纷飘落,只知道像雪花那样漫天飞舞,虽然有了短暂的张扬,但顷刻间化为乌有。

示例二:我认为是褒扬。

杨花榆荚虽然不像百花那样鲜艳美丽,但面对即将逝去的春天,它们也加入了留春的行列,为留住春色不惜牺牲自身,像雪花那样漫天飞舞,为增添春意而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点评】⑴本题考查了诗词的赏析,答题时注意分析名句中关键词的特点,根据具体情况从遣词、修辞、造句仔细揣摩、理解作者炼字的精妙。

答题格式:(“?”字运用了?修辞(描写手法)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感情或“?”字不仅写出了剧中含义,而且表达了?效果,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
⑵此题考查了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

赏析诗歌要熟读全诗,了解诗歌内容,把握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懂得用心去感悟,另外,要注意结合写作背景有利于理解诗歌。

5.(1)不能。

因为“闲”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焦急等待客人到来而客人却迟迟不到的无聊和无奈的心情。

“忙”字则与诗的意境和诗人的心情不协调。

(2)在一个烟雨迷蒙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

直到半夜诗人也没有等到他约请的朋友,只好一个人伴着昏黄的油灯,无聊地敲着棋子,棋子震落了灯花。

【解析】【分析】(1)解答此题,要认真阅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大意,根据诗歌内容及主题,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等来理解。

“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

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无聊与焦躁。

因此,“闲”的意思是无聊,如果换成“忙”,就与诗歌当时的意境不吻合了。

(2)此题不能直译诗句,要有适当的想象,语言要优美。

示例:梅子黄时,家家户户都笼罩在烟雨之中,远处那长满青草的池塘里,传出蛙声阵阵。

已约请好的客人说来却还没有来,时间一晃就过了午夜,我手拿棋子轻轻地敲击着桌面,等着客人,只看到灯花隔一会儿就落下一朵
故答案为:⑴不能。

因为“闲”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焦急等待客人到来而客人却迟迟不到的无聊和无奈的心情。

“忙”字则与诗的意境和诗人的心情不协调。

⑵在一个烟雨迷蒙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

直到半夜诗人也没有等到他约请的朋友,只好一个人伴着昏黄的油灯,无聊地敲着棋子,棋子震落了灯花。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鉴赏的炼字能力。

解答此题要认真阅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大意,结合诗歌的内容和主题、写作的背景灯进行分析。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想象和联想能力。

解答此题不能直译诗句,要有适当的想象,语言要优美。

6.(1)泰山
(2)高大、雄伟(雄奇)、壮丽、秀美……
(3)对未来充满信心,有远大的志向和广阔的胸怀。

【解析】【分析】(1)岱宗:指的是泰山,五岳之首,在山东省泰安市城北。

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

据此可作答。

(2)诗句“齐鲁青未了”一句以距离之远来衬托泰山之高大。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用“决眦”二字生动地写出了泰山神奇缥缈的景观。

据此,泰山的特点可概括为:山势雄伟高大,景色秀美壮丽。

意对即可。

(3)末句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在突出了泰山的高峻的同时,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

将众山的小和
泰山的高大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⑴泰山
⑵高大、雄伟(雄奇)、壮丽、秀美……
⑶对未来充满信心,有远大的志向和广阔的胸怀。

【点评】⑴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根据文下注释明确。

⑵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文,抓住重点句子的理解明确泰山特点。

⑶本题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抓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会感情。

7.(1)夜深人寂、明月相伴;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
(2)“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雅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解析】【分析】(1)“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描绘了夜深人静,诗人月下独坐,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2)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独坐幽篁里”,这句话的意思是: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

开头一个“独”字便给读者留下了突出印象,这个“独”字也贯穿了全篇。

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故答案为:⑴夜深人寂、明月相伴;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
⑵“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雅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感情的把握,首先明确诗歌内容,找出诗句中包含的意象,体会表达的作者感情。

⑵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结合诗句内容,明确句意,揣摩写出的内容。

结合写作背景体会表达的感情。

8.A
解析:(1)A
(2)柴门外落花纷飞,宛如一帘花幕将夕阳余晖遮掩,花幕外几只黄昏归巢的乌鸦紧挨着树林低飞,像数点墨迹泼洒在天边,宁静而安详。

【解析】【分析】(1)A选项中“内心的兴奋”不当,“柴门滑落、乌鸦归林等画面”体现的是“闲适安宁”。

(2)描首先根据题干要求找出所描写的景物,再找出这些景物的修饰语,加上修饰语将这些景物重新描述,最后运用想象和联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这些景物连缀成画面。

此题一定要把落花遮掩夕阳、乌鸦傍林低飞的景象描绘出来。

故答案为:⑴A;
⑵柴门外落花纷飞,宛如一帘花幕将夕阳余晖遮掩,花幕外几只黄昏归巢的乌鸦紧挨着树
林低飞,像数点墨迹泼洒在天边,宁静而安详。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鉴赏。

这是一道选择题,选项涉及诗歌鉴赏的多个方面,要求考生要熟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主题、诗人的情感、表现手法等。

考生要对选项内容进行仔细的审读,逐项辨析。

⑵本题考查诗歌的意境。

考生要对诗句的内容进行理解,用生动形象地的语言进行描绘,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

9.(1)描绘了诗人思念长安亲人而泪流不止的样子。

(2)诗人和入京使在路上匆匆相逢,这是一个给家人捎书信的机会呀!可惜却没有预先准备好纸笔,诗人急中生智,那就干脆为我带一个平安的口信吧。

可以感受到诗人乐观豁达的情怀。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重点字词的掌握。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意为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乡的泪沾湿双袖模糊面容。

“漫漫”显然是指路途遥远.双袖、龙钟都与泪不干有关,根据文意可知双袖被泪沾湿,龙钟则可以理解到是流泪的样子。

(2)理解题中诗句的意思可知,这一细节写出了诗人和使者在路上匆匆相逢,诗人想让使者给家人捎个书信,可惜却没有纸笔,于是,诗人急中生智,就让使者帮他带一个平安的口信。

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思乡怀亲之情。

故答案为:(1)描绘了诗人思念长安亲人而泪流不止的样子。

(2)诗人和入京使在路上匆匆相逢,这是一个给家人捎书信的机会呀!可惜却没有预先准备好纸笔,诗人急中生智,那就干脆为我带一个平安的口信吧。

可以感受到诗人乐观豁达的情怀。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鉴赏.《逢入京使》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名篇之一。

此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以安慰悬望的家人的典型场面,具有浓烈的人情味.诗文语言朴实,不加雕琢,却包含着两大情怀:思乡之情与渴望功名之情,一亲情一豪情,交织相融,真挚自然,感人至深。

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叙述的事情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

10.D
解析:(1)D
(2)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才能俯视一切。

(其他如志向远大、积极进取、乐观自信)【解析】【分析】(1)D.末两句“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可见是作者想象将来登山所见景象,同时抒发自己的抱负,而不是“登上泰山顶峰后”。

故选D。

(2)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诗人并不满足看岳而是想登上山顶一揽盛景的心情。

此联号为绝响,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

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

这就是这两句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的原因。

正因为泰山的崇高伟大不仅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所以登上的极顶的想望本身,当然也具备了双重的含义。

新的意义据此意思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