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裂缝问题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裂缝问题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建设的逐年增多,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裂缝问题。
基于此,相关从业者应当在明确建筑结构设计出现裂缝的原因之后,运用多种策略进行有效控制,从而建设出质量更高的建筑,满足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裂缝问题
引言
如今我国国民经济处于持续增长阶段,建筑工程也得到了良好发展,无论数量还是规模都非常庞大,这也就意味着建筑工程的修建要求也在持续上升,尤其是工程结构。
工程结构的修建水平将会直接决定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在工程结构设计过程中裂缝现象发生频率较高,如果建筑企业没有做好控制与处理,就会导致建筑工程发生严重的安全隐患事故,对于我国社会发展极为不利。
1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裂缝问题形成的原因
1.1建筑承担过大荷载且截面面积不够
如果建筑结构荷载过大且截面面积不够,那么建筑出现裂缝的概率也随之而变大,而且建筑在承受过大的荷载之后,建筑结构的质量以及重量也会受到影响,如果在使用建筑材料的过程中,选择了重量较大但是质量欠佳的材料,建筑自身的抗裂缝能力会大大降低,而且建筑在设计层面可能与建筑材料之间存在不符合的情况,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将大打折扣,随着时间的推移,极有可能出现裂缝,降低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1.2结构因素
如今我国建筑工程正处于持续发展阶段,其施工技术也在逐渐完善。
在传统的施工过程中主要是使用多孔板开展结构施工,如今的工程结构主要是以现浇板
为主,虽然现浇板具有一定承载能力,其负荷能力及综合性良好,但是现浇板也存在一定局限性。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建筑结构刚度会持续上升,这样就会导致墙体与现浇板之间发生问题,如果墙体的刚度薄弱就会发生裂缝,通常情况下该裂缝主要是以截面性为主。
1.3温度裂缝
因为外界温度的影响,将会产生热胀冷缩效应,从而引发混凝土裂缝。
因为混凝土结构具备热胀冷缩的特征,如果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外界温度突然发生变化,将会增加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从而产生裂缝问题,通常是在混凝土结构表面产生温度裂缝。
2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裂缝的控制策略
2.1加强建筑荷载承受能力
(1)重视对结构尺寸的设计。
在设计建筑工程的结构过程中,相关负责单位必须亲自前往建筑地点进行勘察,对所有建筑的相关数据进行全面采集,尤其是在设计建筑结构受力的时候,必须保证建筑的整体性,提高建筑的结构受力性能,而
且在实践过程中也需要保证受力图与受力分析之间的一致性。
例如,在设计高层
建筑结构的时候,设计人员必须考虑到抵抗力学,以及建筑结构抵御变形的能力,
设计出更为合理的建筑尺寸,使建筑整体结构的平衡性得到保障,有效解决裂缝问题。
(2)重视对混凝土的设计。
通常情况下,建筑结构产生的裂缝属于混凝土裂缝,要想有效控制裂缝的产生,需要优化设计建筑施工所用的混凝土。
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可以选择更高强度的钢筋构件,保证混凝土不会开裂,与此同时,还应当考虑到建筑地基可能出现的沉降情况,避免钢筋混凝土裂缝现象发生,因此,设计人员必须按照相关施工标准,对建筑的钢筋进行合理设计,提升建筑的质量,
避免开裂问题产生。
(3)重视对预应力的设计。
在设计建筑结构预应力的时候,必须全面考虑到钢筋及其几何结构等多种类型的因素,同时运用不同类型的优化
设计,使施工环节用于钢筋的成本降低,减少建筑结构自身的重力。
而且在实际建造过程中,施工单位也需要关注建筑的整体长度,保证建筑的长度位于规定范围内,同时需要在地下部位设置相应的后浇带,或者运用密孔钢丝网加固建筑所用的钢
筋,在某些情况下,建筑长度会明显超出规定的范围,应当对沉降缝隙或者后浇带
进行设计,否则建筑可能出现裂缝。
2.2控制混凝土原材料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控制原材料的质量,通过合理使用材料,避免因为材料问题引发裂缝问题,保障混凝土工程质量,合理减少工程施工成本,保障建筑工程的综合效益。
在原材料质量控制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安排专业人
员采购材料,制定科学的材料采购计划,采购人员需要全面分析建筑市场,确定
当前材料价格的变化。
施工材料供应商需要出具材料合格证,确定采购之后需要
根据规定签订合同,为日后解决矛盾提供参考。
施工单位还需要加强管控施工材
料运输过程,全程监督材料运输过程,避免发生材料损坏和材料丢失等问题。
向
施工现场运输原材料之后,施工单位需要安排专人检测原材料性能,可以利用抽
样检测方式,如果发现不合格的材料需要立即联系材料生产商,及时更换完好的
材料。
2.3强化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施工单位需要深入检查模板和钢筋工程,优化混凝土浇
筑条件,及时上报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在浇筑混凝土的
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安排专业监督人员顺利开展工程施工。
施工单位需要利用
连续性的建筑浇筑施工方式,避免突然中断浇筑工作。
施工单位需要精确定位落
管位置,严格控制浇筑面的间距在2m范围内,避免产生离析问题。
完成准备工
作之后,施工单位需要立即振捣混凝土,在振捣阶段可以利用振动棒,有效控制
振捣时间和移动距离,当混凝土表面不出现气泡之后可以停止振捣工作。
在振捣
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合理安排补振人员,完成第一次振捣工作之后需要立即开
展第二次振捣工作,保障混凝土的密实度。
2.4有效控制温度荷载裂缝
建筑结构所产生的裂缝通常为温度裂缝以及荷载裂缝,施工单位必须针对上
述两种裂缝进行科学防治。
在控制温度裂缝的时候,施工单位需要提前关注、规
划并选择控制方法,从而使水化热现象发生的概率降低,待混凝土达到初始强度之
后,相关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控制温度以及水分的固化条件,保证混凝土表面的温度以及湿度,防止建筑结构表面产生裂缝。
与此同时,还应当紧密结合施工相关要求,建设地下室预应力筋抵抗温度应力。
缓粘结预应力技术施工难度不高,可有效节
约工期,同时提升建筑结构的耐久性与安全性,建设单位应加大缓粘结预应力技术的应用范围,提升对温度应力裂缝的控制力。
当施工地区昼夜温差较大的时候,地下室顶板的温度应力影响较为显著,降温的温差越大时,顶板的温度应力便越大。
为解决这一问题,施工单位应适当延长后浇带的闭合时间,从而控制温度应力对混凝土收缩的影响效果。
在应对荷载裂缝的过程中,应在建筑物的顶层设置隔热层
或者保温层,避免建筑物外部墙体与内部环境产生较大的温度差异,从而导致裂缝问题出现。
同时,应控制模板的周转情况,保证拆除所有模板的时候能够存在荷载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即使产生裂缝也能够及时被发觉,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施工规范,防止裂缝问题发生之后带来更多、更严重的不良影响。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是建筑物设计环节的核心工作,为有效控制建筑工程中的现浇混凝土裂缝问题,设计人员应深入分析现浇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并根据具体的原因从设计角度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通过科学选用混凝土材料,控制混凝土构件厚度,提高建筑结构配筋率的方式,预防现浇混凝土裂缝风险,设计出更可靠的建筑工程结构方案。
参考文献
[1]李国安.建筑结构设计裂缝成因及解决办法探讨[J].中国建筑金属结
构,2019,20(1):70-71.
[2]徐锋.建筑结构设计出现裂缝的原因及对策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
究,2018,10(1):27.
[3]宓小萌.建筑结构设计裂缝成因及控制措施探析[J].建筑技术开
发,2019,46(2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