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成功背后高考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云成功背后高考的故事
篇一:马云成功背后高考的故事
篇一:马云成功故事——敢想敢做
一个人优秀不一定是全面的,马云三次高考失败,最后去了一个很普通的高校,但他志向很高,脑子灵活,可以搞活动,能人所不能,敢做敢拼命。
很多人都想创业,但他们似乎有一个同样不创业的理由:我没有钱,我要是有钱的话,怎么怎么样......似乎只要有钱,他就一定能创业成功。
可是马云的创业经历告诉我们,没钱,同样可以创业,同样可以创出一番伟大的事业。
马云有过三次创业经历,创业开始都没什么钱。
第一次:创办海博翻译社
马云之所以要办翻译社,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1.当时杭州很多的外贸公司,需要大量专职或兼职的外语翻译人才;2.他自己这方面的订单太多,实在忙不过来;3.当时杭州还没有一家专业的翻译机构。
很多人光有想法,从来都不会有行动。
但是马云一有想法,却是马上行动。
当时是1992年,马云是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的青年教师,28岁,工作4年,每个月的工资还不到100元。
但没钱,不是问题,他找了几个合作伙伴一起创业,风风火火地把杭州第一家专业的翻译机构成立起来了。
创业开始,也是举步维艰,第一个月,翻译社的全部收入才700元,而当时每个月的房租就是2400元。
于是好心的同事朋友就劝马云别瞎折腾了,就连几个合作伙伴的信心都发生了动摇。
但是马云没有想过放弃,为了维持翻译社的生存,马云开始贩卖内衣、礼品、医药等等小商品,跟许许多多的业务员一样四处推销,受尽了屈辱,受尽了白眼。
整整三年,翻译社就靠着马云推销这些杂货来维持生存。
1995年,翻译社开始实现赢利。
现在,海博翻译社已经成为杭州最大的专业翻译机构。
虽然不能跟如今的阿里巴巴相提并论,但是海博翻译社在马云的创业经历中也划下了重重的一笔。
海博翻译社给马云最大的启示就是:永不放弃。
没有钱,只要你永不放弃,你就可以取得成功。
第二次:创办中国黄页
中国黄页是中国第一家网站,虽然是极其粗糙的一个网站。
网站的建立缘于马云到美国的一次经历。
1995年初,马云参观了西雅图一个朋友的网络公司,亲眼见识了互联网的神奇,他马上意识到互联网在未来的巨大发展前景,马上决定回国做互联网。
创业开始,马云仍然没有什么钱,所有的家当也只有6000元。
于是又变卖了海博翻译社的办公家具,跟亲戚朋友四处借钱,这才凑够了80000元。
再加上两个朋友的投资,一共才10万元。
对于一家网络公司来说,区区10万元,实在是太寒酸了。
很多人都说,做网络公司,没个几百万上千万是玩不转的。
又有人说,如今的环境跟马云创办中国黄页的时候截然不同了,那时10万可以,现在肯定不行。
我说,这全都是借口。
说这样的话的人,这辈子也不可能有什么大的成就,因为他们眼里看到的都是困难。
对于中国黄页来说,创办初期,资金也的确是最大的问题。
由于开支大,业务又少,最凄惨的时候,公司银行帐户上只有200元现金。
但是马云以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克服了种种困难,把营业额从0做到了几百万。
当然,后来中国黄页被杭州电信收购了。
但是我以为,中国黄页在马云手里,依然是成功的。
第三次:创办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无疑是中国互联网史上的一次奇迹,这次奇迹是由马云和他的团队创造的。
但是阿里巴巴创业开始,钱也不多,50万,是18个人东拼西凑凑起来的。
50万,是他们全部的家底。
然而,就是这50万,马云却喊出了这样的宣言:我们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排名前十位!
那是1999年。
1999年,中国的互联网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状态,国外风险投资商疯狂给中国
网络公司投钱,网络公司也是疯狂地烧钱。
50万,只不过是像新浪、搜狐、网易这样大型的门户网站一笔小小的广告费而已。
阿里巴巴创业开始是相当艰难,每个人工资只有500元,公司的开支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来用。
外出办事,发扬“出门基本靠走”的精神,很少打车。
据说有一次,大伙出去买东西,东西很多,实在没办法了,只好打的。
大家在马路上向的士招手,来了一辆桑塔纳,
他们就摆手不坐,一直等到来了一辆夏利,他们才坐上去,因为夏利每公里的费用比桑塔纳便宜2元钱。
阿里巴巴曾经因为资金的问题,到了几乎维持不下去的地步。
8年过去了。
20xx年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市值200亿美金,成为中国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
马云和他的创业团队,由此缔造了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的奇迹。
中国大部分想创业的人都是一样,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
他们比马云聪明多了,能想出非常多的创业好点子来,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去执行过。
因为他们有着太多的借口和理由。
“我没有钱。
”他们都这样想。
于是,他们继续过他们平庸的生活。
今天看到了俞敏洪在北京大学20xx年开学典礼上的发言,俞敏洪在发言的最后说了这样一段话,让我特别感动,他说:
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但是有的人一生过得很伟大,有的人一生过得很琐碎。
如果我们有一个伟大的理想,有一颗善良的心,我们一定能把很多琐碎的日子堆砌起来,变成一个伟大的生命。
但是如果你每天庸庸碌碌,没有理想,从此停止进步,那未来你一辈子的日子堆积起来将永远是一堆琐碎。
看完之后,你还会对自己创业没有资金或没有其他什么的找借口吗?你要做的是:想到了,马上就去做!
像马云那样,只要你努力了,世界上,其实没有你做不到的事情!篇二:马云励志故事马云的励志故事
赫赫有名的阿里巴巴董事长马云读书的时候真的不是一个好学生,他的成绩很差,尤其是数学。
1982年马云第一次参加高考。
他填报的是北京大学。
但是他的数学,只考了1分。
第一次高考落榜后,说实话,马云是很灰心丧气的,他认为自己根本不是考大学那块料,于是他开始四处打零工谋生计。
他每天踩着一辆装满货物的笨重的三轮车,在崎岖不平的路上吃力地行驶。
18岁的马云常常望着前方,茫然不知所措,难道自己这一辈子就只能当这样一个踩三轮的“骆驼祥子”?他不甘心,他当然不甘心!
有一次,马云踩着三轮去给一家文化单位运书,在金华火车站的候车室里,他捡到了一本书——作家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
《人生》里高加林的故事深深感染了他。
他从此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之路,不仅是漫长的,更是充满坎坷曲折的,若要有所成就,必将经历一番磨炼。
在经过一番深入思考之后,他决定再战高考。
他开始了勤奋地学习。
1983年,19岁的马云第二次参加了高考。
这一次,他满怀信心。
但是老天偏偏喜欢跟他开玩笑,他再次惨败,数学只考了19分。
成绩出来之后,父母都对他不再抱什么希望,认为这孩子注定不是考大学的料,劝他安安心心学点手艺,当个临时工,混口饭吃。
但是马云却仍不甘心,他不甘心一辈子只当个临时工,他要考大学,他明白只有考大学才能改变他的命运。
由于父母不再支持他考大学,所以他只有边打工边复习。
他那时常常跑到浙江大学图书馆去学习。
在浙江大学,他认识了5个落榜生,他们经常聚在一起谈着他们的抱负和理想。
他们对着天空肆无忌惮地振臂高呼:我们一定会考上大学,我们一定会出人头地!
我们一定会考上大学,我们一定会出人头地!我们一定会考上大学,我们一定会出人头地! 1984年,20岁的马云第三次参加高考。
马云记得,高考前,一位姓余的数学老师对他说,马云,你的数学真是一塌糊涂,如果你能考及格,我的“余”字倒着写。
马云的表现让余老师大跌眼镜。
考数学的时候,靠10个死记硬背的公式,他一个题一个题地去套,结果这一套,居然套出了79分(当时数学满分是120分,72分及格),这个分数在马云的数学考试史上,绝对是破天荒的伟大成就。
马云非常幸运地考上了杭州师范学院,成为外语系的一名本科生。
孟亦凡:马云之所以让当今的无数草根创业者崇拜,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马云也曾跟我们一样,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没有高大帅气的形象,没有优秀的学习成绩,没有聪明睿智的头脑。
他靠的对一定要成功的坚定执著的信念。
所以他高考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多年以后,功成名就的马云来到他当年一手创立的海博翻译社,题下了四个大字:永不放弃。
这四个字,如今在海博翻译社的网站首页上赫然在立。
它传达着这样一种精神:做任何事情,你可能会碰到很多很多的挫折与失败,但是只要你坚持下去,永不放弃,
那么你就一定可以成功!
永不放弃,是马云终生的信仰所在,也同样应该成为我们在座的所有同学在中考的这条路上共同的信念。
篇三:马云讲述成功背后的9件趣事马云讲述成功背后的9件趣事
去年阿里巴巴[微博]公司上市以后,市直达到1400亿英镑,这让马云成了中国最富有的人 alibaba, often referred to as china’s answer to ebay and amazon, now has 100 million visitors every day, said ma at this year’s world economic forum in davos.
阿里巴巴,相当于美国的易趣和亚马逊。
在今年的世界达沃斯经济论坛上,马云称阿里巴巴现在的日访问量可达1亿人次。
ma was interviewed by charlie rose, and revealed a unique insight into the story behind his success.
马云接受了著名主持人查理·罗斯的采访,为大家讲述了成功背后的一些趣事以及他个人的一些独到见解。
篇二:马云和俞敏洪的高考故事
马云和俞敏洪的高考故事
史实
12-11 15:22
数学考1分的马云
1982年,18岁的马云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高考。
那年的高考成绩出来以后,马云也算创造了一个小奇迹,他的数学成绩是1分。
心灰意冷的马云和他的一个表弟一起去宾馆应聘服务生,结果因为长得有点儿“歪瓜裂枣”,愣是让老板给拒绝了。
没办法,他通过找关系,才有了一份给出版社送书的活儿。
也许马云一辈子就这样了。
但是,这时候路遥的《人生》改变了马云的想法。
马云开始了艰苦的复读,19岁那年,再次走进了高考的考场。
高考成绩出来以后,马云的数学成绩迅猛增长——19分!
20岁那年,马云毅然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三次高考。
在高考的前一天,有一位姓余的老师对马云说:“就你这个数学成
绩,能考及格了我就把姓倒过来写。
”马云被刺激得够呛,他想出了一个绝招。
在考数学之前,马云背下了10个基本数学公式。
考试开始以后他就把题一个一个往公式里套,结果,马云这次的数学成绩还真就及格了——79分。
虽然马云这回数学成绩大幅提高了,但他的总成绩比本科线还是差5分。
“唉,也行啊。
”马云心想,“有一所大学上就不错了,管它是本科还是专科,也算对得起自己的坚持。
”
就在马云准备进杭州师范学院(现在的杭州师范大学)的时候,又发生了一件事。
当年杭州师范学院的英语系由于刚升成本科,报考生源不足。
于是校领导做了一个令马云感觉像是天上掉馅饼的决定,那就是让几个英语成绩好的专科生直升本科。
于是,英语成绩很牛的马云光荣地以本科生的身份,踏进了杭州师范学院。
英语从33分到95分的俞敏洪
1977年,家在农村的俞敏洪上高中以后,功课明显跟不上。
复习了10个月左右,俞敏洪参加了1978年的高考。
当时的录取分数线很低,他报考的常熟市师专的外语录取分数线是38分,俞敏洪的英语却只考了33分,别的几门课成绩也不理想。
高考失利之后,俞敏洪没有特别失望,家里人也没有给他什么压力,反正考不上就在农村干活。
俞敏洪在家里开手扶拖拉机、插秧、割稻,后来去大队初中当了代课老师。
1979年俞敏洪再度参加高考,他的总分过了录取分数线,但英语只考了55分,而常熟师专的英语录取分数线变成了60分,结果他再度落榜。
一天,俞敏洪高中时的一个英语老师告诉俞敏洪,江阴县教育局准备办个针对外语的高考辅导班。
俞敏洪的母亲到城里找了几个亲戚打听,证实了这个消息,就让俞敏洪去报名。
俞敏洪和20多个男孩一起住在一个大房间里。
老师指定俞敏洪当副班长,这对俞敏洪是一个很大的鼓励。
既然是副班长,学习就要认真,俞敏洪带领大家一起拼命,早上带头起来晨读,和大家一起背单词、背课文、做题、讨论,晚上10∶30熄灯以后,大家全举着手电筒在被窝里背单词。
1980年的高考开始了,英语考试的时间是两个小时,俞敏洪仅仅用40分钟
就交了试卷。
俞敏洪的英语老师大怒,迎面抽了俞敏洪一个耳光,说:“今年就你一个人有希望考上北大,结果被你自己给毁了。
”他认为俞敏洪这么快就交卷,肯定没有考好。
分数出来以后,俞敏洪的英语成绩是95分,高考总分387分。
当年,北大的录取分数线是380分。
篇三:马云讲述成功背后的9件趣事
马云讲述成功背后的9件趣事
Jack Ma became the richest man in China, when the company he founded floated on the stock market last year with a value of around ?140billion - the largest public offering in history.
去年阿里巴巴[微博]公司上市以后,市直达到1400亿英镑,这让马云成了中国最富有的人 Alibaba, often referred to as China’s answer to eBay and Amazon, now has 100 million visitors every day, said Ma at this year’s World Economic Forum in Davos.
阿里巴巴,相当于美国的易趣和亚马逊。
在今年的世界达沃斯经济论坛上,马云称阿里巴巴现在的日访问量可达1亿人次。
Ma was interviewed by Charlie Rose, and revealed a unique insight into the story behind his success.
马云接受了著名主持人查理·罗斯的采访,为大家讲述了成功背后的一些趣事以及他个人的一些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