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二校(南昌一中、十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化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昌市二校联考(南昌一中、南昌十中)高三试卷
化学
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Fe—56 Cu-64
注意:所有答案必须填写到答题卷中,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卷一、单选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3×16= 48分)
1.在墨西哥坎昆举行的世界气候大会于2010年12月10日闭幕,大会取得成功,《京都议定书》得到支持,“低碳生活”已成为新的时尚流行全球。

“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

下列行为不利于低碳生活的是A.用大排量的轿车代替公交车出行
B.将碳进行气化处理,提高煤的综合利用率
C.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新能源,减少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D.实现资源的“3R"利用观,即:减少资源消耗(Reduce)、增加资源的重复使用(Reuse)、
资源的重复再生(Recycle)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②同位素的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③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也相同的两种粒子,不可能是同一种分子和同一种离子;
④电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⑤一种元素只能有一种质量数;
⑥某种元素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取整数,就是其质量数.
A.①②④⑤B.③④⑤⑥
C.②③⑤⑥ D.①②⑤⑥
3.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映的反应速率
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
D.同温同压下,H2(g)+Cl2(g)==== 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不同
4.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SO3中含有氧原子数目为3N A
B.在25℃、101kPa下,1 mol 硫和2 mol硫燃烧热相等
C.18 g D2O中含有的质子数目为10N A
D.含0.5 mol H2SO4的稀溶液与含0.5mol Ba(OH)2 的晶体完全中和所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
5.下列离子组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A.甲基橙呈黄色的溶液中:I-、Cl-、NO3-、Na+
B.石蕊呈蓝色的溶液中:Na+、AlO2-、NO3—、NH4+
C.含大量Al3+的溶液中:K+、Na+、NO3-、HCO3-
D.含大量H+的溶液中:SO42-、Cl-、F-、K+
6.将足量的CO2气体通入下列澄清溶液中,最终为澄清的是
A.苯酚钠溶液B.氯化钙溶液
C.水玻璃D.饱和Na2CO3溶液7.使18g焦炭发生不完全燃烧,所得气体中CO占1/3体积,CO2占2/3体积,已知:
C(s)+ 1/2O2(g)=CO(g) △H=-Q1kJ/mol ;CO(g)+1/2 O2(g)=CO2(g)△H=-Q2 kJ/mol 与这些焦炭完全燃烧相比较,损失的热量是
A.1/3Q1 kJ B.1/3Q2 kJ
C.1/3(Q1+Q2) kJ D.1/2Q2 kJ
8.下述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9.用下列装置能达到有关实验目的的是
甲 乙
丙 丁
A .用甲图装置电解精炼铝
B .用乙图装置制备Fe (OH)3
C .丙图装置可制得金属锰
D .丁图验证NaHCO 3和Na 2CO 3热稳定性
10.A 和B 是短周期元素,A 2一与B +的核外电子总数之差为8,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和
B 的原子序数之差为8
B .A 和B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8
C .A 和B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差为7
D .A 和B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总和可能为11
11.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见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lCl 3溶液 FeSO 4溶液 镁条氯酸钾二氧化锰和铝粉的
混合物
价-2
A.Q、T两元素的氢化物的沸点为H n T<H n Q
B.L、R的单质与盐酸反应的速率R>L
C.M与T形成的化合物有两性
D.L、Q形成的简单离子核外电子数相等
12.X、Y、Z、W是4种主族元素,若X的阳离子与Y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W的阳离子的氧化性大于等电荷数X阳离子的氧化性;Z的阴离子半径大于等电荷数的Y的阴离子半径;则这4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
A.Z > Y > X >W B.W > X > Y〉Z C.X > Z > Y >W D.Z 〉X > Y〉W
13.一定条件下,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1molX和1molY进行反应:
2X(g)+Y(g)Z(g),经60s达到平衡,生成0.3mol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X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

001mol/(L·S)
B.将容器体积变为20L,Z的平衡浓度变为原来的1/2
C.若增大压强,则物质Y的转化率减小
D.若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则该反应的△H>0 14.一定温度下,H2(g)+CO2(g)≒H2O(g)+CO(g)的平衡常数K=9/4。

该温度下在甲、乙、丙
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H2(g)和CO2(g),其起始浓度如下表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

...

A.平衡时,乙中CO 2的转化率大于60% B.平衡时,
甲中和丙中H2的转化率均是60%
C.平衡时,丙中c(CO 2)是甲中的2倍,是0.012mol/L
D.反应开始时,丙中的反应速率最快,甲中的反应速率最慢
15.某同学按右图所示的装置
进行实验。

A 、B 为
两种常见金属,它们的硫
酸盐可溶于水。

当 K
闭合时,在交换膜处 SO 42—从右向左移动。

下列
分析正确的是
A .溶液中A 2+离子浓度减小
B .B 的电极反应: B -2eˉ==B 2+
C .y 电极上有 H 2 产生,发生还原反应
D .反应初期,x 电极周围出现白色胶状沉淀,不久沉淀溶解
16.向某密闭容器中加人0.3molA 、0.1molC 和一定量的B 三种气体.
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甲图所示,t 0—t 1阶段的c (B )变化未画出〕。

乙图为t 1时刻后改变条件平衡体系中正、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且四个阶段都各改变一种起始浓度 甲
乙 丙 c (H 2)/mol/L 0。

010 0。

020 0.020
c (CO 2)/mol/L 0。

010 0.010 0。

020
反应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且互不相同,t3-t4阶段为使用催化剂。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若t1=15s,则用C的浓度变化表示的t0-t1段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04 mol•L-1•S一1
B.该容器的容积为2L,B的起始物质的量为0。

02mol
C.t4-t5阶段改变的条件一定为减小压强
D.t5-t6阶段,容器内A的物质的量减少了0。

03mo1,而此过程中容器与外界的热交换总量为a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3A(g)≒B(g)+2C(g);ΔH= +100a kJ/mol
二、填空题(共8分)
17.填写下列四小题各空(多选倒扣分)
(1)(2分)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填写序号)
①酸性氧化物肯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②非金属氧化物肯定是酸性氧化物
③碱性氧化物肯定是金属氧化物
④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⑤酸性氧化物均可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⑥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酐,与水反应生成碱的氧化
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⑦不能跟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能跟碱反应
(2)(2分)下列元素一定为主族元素的是。

①最高正价为+6,并且不能与氢形成气态氢化物
②最外层电子数为1,并且有+1、+2两种化合价
③除最外层外,其余各电子层都达到了饱和
④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
⑤最外层电子数为3的一种元素
⑥能形成气态氢化物的一种元素
⑦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酸的一种元素
(3)(2分)已建立化学平衡的某可逆反应,当条件改变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分数一定增加;
②生成物总产量一定增加;
③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
④反应物的浓度一定降低;
⑤反应物的浓度一定增大;
⑥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
⑦一定使用催化剂
(4)(2分)A、B、C是三种互不同族也不同周期的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总和为26,它们
可以结成一种三原子化合物,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

三、填空题(共40分)
18.(7分)六种短周期元素a A、b B、cC、d D、e E、f F,已知原子序数大小关系是:a〈e<c〈b<f〈d,且a+b=(c+d)/2;六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是:A、B同主族,C、D也同主族;C、E相邻,B、F也相邻。

(1)B、C、D三元素形成的六原子核的化合物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2)A、C形成的四原子核化合物甲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该
化合物呈弱酸性,试写出这种化合物的电离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分别由A、B、C、D四种元素所形成的两种化合物的水溶液相互反应的离子方
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A、C、D形成的六原子核化合物乙的水溶液和甲的水溶液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E和F形成的化合物和化合物A2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6)A、E形成的四原子核化合物丙容易液化,其原因
是: 。

19.(8分)实验室中有6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纯碱、氢氧化镁、氯化钡、硫酸铝、硫酸氢钠、氯化钾。

除蒸馏水、试管和胶头滴管外,无其它任何试剂和仪器。

某学生通过以下实验步骤即可鉴别它们.请填写下列空白:
(1)各取适量固体于6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蒸馏水,有一支试管中的现象和其他5支明显不同,此支试管中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据此现象检
出的一种物质是______________;
(2)分别将所剩5种溶液依次编号为A、B、C、D、E,然后进行两
两混合。

观察到C没有出现任何现象;D分别和A、B、E
混合时均产生了白色沉淀;B和E混合时既有白色沉淀产生,
又有无色气体放出.据此可推断出:
①A、C、D三物质的化学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E两者中有一种可与A反应,它与足量A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③在两两混合时,能最终确定B、E成份的实验现象及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物质溶于水抑制水的电离,且溶液显酸性的物质的化学式及其溶液显酸性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1分)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燃料以及各种化工产品的工业叫煤化工
(1)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碳即可产生水煤气。

反应为:
C(s)H2O(g) CO(g)+H2(g)ΔH=+131.3 kJ•mol—1,
①该反应在常温下自发进行(填“能”与“不
能”);
②一定温度下,在一个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填字母,下同)。

a .容器中的压强不变
b .1 mol H —H 键断裂的同时
断裂2 mol H —O 键
c .c (CO )=c (H 2)
d .密闭容器的容积不再改变
(2)将不同量的CO (g)和H 2O(g )分别通入到体积为2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CO(g
)+H 2O (g) CO 2(g )+H 2(g ),得到如下三组数据:
①实验
1
中以
(CO 2) 表示的反应速率
为 。

(取小数二位,下同)
②该反应为(填“吸”或“放”)热反应,实验2条件下平衡常数K= .
③若实验3达平衡时与实验2平衡状态中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分
别相等,且t〈3min,则a、b应满足的关系是
(用含a、b的数学式表示).
(3)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来生产甲醇.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CO2(g)+3H2(g)CH3OH(g)+H2O(g),右下图表示该反应进行过程中能量(单位为kJ•mol-1)的变化。

在体积为1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2和3mol H2,下列措施中能使c (CH3OH)增大的是___________。

a.升高温度
b.充入He(g),使体系压强增大
c.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出来
d.再充入1mol CO2和3mol H2
21.(7分)中学化学中几种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部分
反应物或生成
物及反应条件
未列出)。

已知:A、B、
C、D、E是单质,X、Y、Z、M、N、W、H、K是化合物,其中B是
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的单质、D和E为应用广泛的金属单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C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2)写出B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产物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用惰性电极电解X的水溶液的阴极反应方程式;
(4)写出实验室制备M的化学方程式;
22.(7分)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探讨Fe3+和SO32—之间发生怎样的反应,请你一起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实验。

(1)提出猜想:
甲同学认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为;
乙同学认为发生双水解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
2Fe3++3SO32—+6H2O=2Fe(OH)3(胶体)+3H2SO3;
(2)实验验证:
丙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来探究反应的可能性。

①为了检验所用Na2SO3是否变质,应选用的试剂
是。

②取5mLFeCl3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Na2SO3溶液至过量,观察
到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红棕色(无气泡产生,也无沉淀生成)。

③将②溶液分成两等份,其中一份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再加入
BaCl2稀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另一份滴入几滴KSCN溶液,
溶液变成血红色.
(3)得出结论:
①根据丙同学的实验得出的结论
是: ;
②实验③中溶液变成血红色的离子方程式
为。

(4)拓展探究:
①丁同学在FeCl3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观察到红褐色沉淀并
且产生无色气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是。

②从形式上看,Na2CO3和Na2SO3相似,但是从上述实验中可以看
到,二者的水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的现象差别很大,其可能的原因除SO32-水解能力较CO32-小外,还
有。

三、计算题(共4分)
23.(4分)铁粉和铜粉的均匀混合物,平均分成四等份,分别加入同浓度的稀硝酸,充分反应,在标准状况下生成NO的体积和剩余金属的质量如下表(设硝酸的还原产物只有NO):
求:(1)硝酸的浓度mol/L,
(2)表中④的V= mL
注意:本题要求书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以及思路.
南昌市二校联考(南昌一中、南昌十中)高三试卷化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48分)
1~5 ADCBA 6~10 BDACD 11~15 CDACD 16 B
二、填空题(共8分)
17、共8分
(1)③⑥(2分)(2)④⑤⑥ (2分)
(3)②⑥(2分) (4)HClO (2分)
三、填空题(共40分)
18、共7分
(1)SO32—+H2O≒HSO3—+OH—;(HSO3—+ H2O≒H2SO3+OH-) (写对第一级给满分1分)
(2)双氧水电子式;(1分)H2O2≒HO2—+H+( HO2—≒O22—+H+)(写对第一级给满分1分)
(3)H++HSO3-=SO2↑+H2O (1分)
(4)H2O2+H2SO3= H2SO4+H2O (1分)
(5)Mg3N2+6H2O=2NH3↑+3Mg(OH)2 (1分)
(6)分之间形成氢键,增加了分之间作用力,使之易液化.(1分)19、共8分
(1)这支试管中的物质不溶于水;(1分)Mg(OH)2 (1分)(2)①NaHSO4、KCl、BaCl2 (3分)
②CO32-+2H+=H2O+CO2↑(1分)
③在B、E两溶液中,与A混合时产生气体的是纯碱,否则是硫酸铝(1分)
(3)NaHSO4;原因是:NaHSO4=Na++H++SO42—,所产生的氢离子抑制水的电离。

(1分)
20、共11分
(1)① 不能(1分)② b d (2分)
(2)① 0.13mol•(L•min)—1(1分)② 放(1分)K=0.17(2分)
③ b=2a(1分),a>1(1分)
(3)c、d (2分)
21、共7分
(1)(1分);
(2)2Na2O2+2H2O === 4NaOH + O2↑(2分)
(3)2H++2e-=H2↑(2分)
(4)AlCl3+3NH3•H2O=Al(OH)3↓+3 NH4Cl(2分)
22.共7分
(1)2Fe3++SO32-+H2O=2Fe2++SO42-+2H+(1分)
(2)①稀盐酸、BaCl2溶液(2分)
(3)①Fe3+与SO32-同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和双水解反应(1分)
②Fe(OH)3(胶体)+ 3SCN-= Fe(SCN)3 + 3OH-(1分)
(4)①2Fe3++ 3CO32-+ 3H2O = 2Fe(OH)3↓ + 3CO2↑(1分)
②SO32-有较强的还原性,而CO32-没有还原性(1分)
三、计算题(共4分)
23、共4分
(1)硝酸的浓度为4mol/L (1分)
(2)表中④的V=8960 mL (2分)计算过程(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