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的药物治疗与光学矫正研究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 :10.3969/j.issn.0253⁃9926.2021.03.015作者单位:300380天津市西青医院眼科(
李蕊);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
于妮仙)近视的药物治疗与光学矫正研究进展
李
蕊于妮仙
近视是一种眼部疾病,
其发病多与遗传、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使得近视的发生率越来越高,
并成为了现阶段人们高度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若近视不能得到有效的延缓治疗或矫正,则极易引起相关病理改变,也就是高度近视。
高度近视的发生容易造成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脱落、黄斑变性、
白内障等,对患者用率,降低医生对于仪器设备的依赖,
实现临床治疗、修复的同步及结合[20]。
综上所述,口腔修复是临床上常用的干预方
法,针对牙齿缺损、牙齿缺失后的治疗,包括:嵌体、全冠及义齿等,能提升口腔修复的治疗效果及水
平。
但是,传统修复方法存在的问题相对较多,不仅会影响患者修复效果,亦可影响修复美观。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数字化技术在口腔修复中
的应用,能获得良好的口腔修复效果及美观。
但是,数字化技术用于口腔修复患者中亦存在诸多局限性,需要医生遵循种植修复基本原则、熟练掌握数字化技术的运用技巧,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作用,
达到精准、高效及舒适的个性化治疗效果,提高口腔修复精度。
参考文献
[1]谢明杰.3D 打印技术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进展[J ].医学
研究生学报,2018,31(11):1217⁃1221.
[2]范亚伟,
孙福星,张鹏飞.数字化技术在口腔上前牙区种植修复中的临床研究[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8,49(7):870⁃873.
[3]Spies BC ,Fross A ,Adolfsson E ,et al.
Stability and aging re⁃
sistance of a zirconia oral implant using a carbon fiberrein⁃forced screw for implant⁃abutment connection [J ].Dent Mater ,2018,34(10):1585⁃1595.
[4]陈曦,
于海洋.聚醚醚酮在口腔种植与修复领域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8,45(6):657⁃665.
[5]吴政达,
魏冬豪,邸萍,等.椅旁数字化可切削材料在种植修复中的应用及进展[J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9,54(10):707⁃711.
[6]张婷婷,
胡建.数字化导板与动态导航在口腔种植应用中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9,46(1):105⁃110.[7]Torre DD ,Burtscher D.Intraligamentary anaesthesia as a possi⁃
ble anaesthetic option in oral implantology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J ].Int J Oral Maxillof ac Surg ,2020,49(6):811⁃815.[8]李冀寅,
贺平.自体牙骨移植材料在牙槽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进展[J ].口腔医学研究,2019,35(3):212⁃214.
[9]王莉莉,
刘洪臣.三维数字化技术在全口义齿修复中的应用进展[J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9,17(1):65⁃68.[10]黄亚婷,
左恩俊.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在口腔修复中应用的数字化
架[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0,24(22):3594⁃3601.
[11]Erhan D ,Guo⁃Hao L ,Sahand T ,et al.A Comparison of e sthetic
f eatures of p re⁃existin
g n atural t oot
h v ersus p ost⁃
i mplant
r estoration in the e sthetic z one :a r etrospective 12⁃month f ol⁃low⁃up [J ].Int J Oral M axillof ac Implant ,2018,33(4):919⁃928.
[12]娄方芝,
张茂芮,饶鹏程,等.数字化导板在前牙美学区种植修复应用的精确度研究[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20,38(2):170⁃176.[13]陈曦,
于海洋.聚醚醚酮在口腔种植与修复领域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8,45(6):43⁃51.
[14]李北,
汤春波.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切削支架在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中应用研究进展[J ].口腔医学,2019,39(5):455⁃458.[15]Kashbour WA ,Rousseau NS ,Thomason JM ,et al.Provision of
information on dental implant treatment :p atients′thoughts and experiences [J ].Clin Oral Implant Res ,2018,29(3):309.[16]路政宽,
秦爽,刘红.低温等离子体在口腔医学应用中的研究进展[J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9,17(5):304⁃307,318.[17]郭川,
芦帅,陈红亮,等.数字化导板在口腔即刻种植中的临床应用观察[J ].西南国防医药,2018,28(10):41⁃43.[18]Farzadmoghadam M ,Mohammadi TM ,Goudarzi R ,et al.
Is
there a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eral and oral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partially edentulous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implant treatment A quasi⁃experimental study [J ].Clin Oral Implant Res ,2020,31(6):557⁃564.
[19]尹刚.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技术在种植牙组织再生引导中的应
用[J ].山西医药杂志,2018,47(15):1788⁃1789.
[20]孙睿男.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进展及其在间充质干细胞研
究中的应用[J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9,29(3):174⁃179.
(收稿日期:2020⁃09⁃07)
的身心健康有着极大的威胁。
由于近视的高发病率,使得该疾病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目前,针对近视的治疗,临床尚无统一的方案与标准,而临床常采用的方案主要为药物治疗和光学矫正。
现阶段临床尚缺乏证据证明哪一种方案治疗近视更为有效。
本文收集近年来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为广大医学者提供借鉴。
1近视的药物治疗
1.1阿托品:阿托品是一种M胆碱受体阻滞剂,其常被临床应用于近视治疗中。
刘建国等[1]探究高浓度与低浓度的阿托品在近视治疗中的效果,结果显示,随访1年后,高浓度的阿托品对近视的改善效果优于低浓度阿托品。
该研究认为,阿托品能有效控制近视发展,且0.5%的阿托品作用更为显著。
阿托品主要是通过阻断胆碱能效应器来解除患者的睫状肌与瞳孔括约肌痉挛,同时还能抑制多巴胺释放,使患者的视网膜信号传导受到影响,从而控制眼发育。
然而,在沈降等[2]研究中,认为使用1%的阿托品治疗近视能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同样,赵宏伟等[3]研究显示,16例近视患者使用1%的阿托品治疗后,在1年观察期内,该治疗方案对近视眼屈光进展控制具有显著的效果。
这2项研究均证实了阿托品在近视治疗中的效果。
此外,孟瑞[4]的研究认为,规律使用0.01%阿托品滴眼液,能有效缓解和控制近视的发生、发展。
从上述研究得知,阿托品在近视中的用药浓度尚存在争议。
故针对阿托品在近视治疗中的用药方式及途径,建议后续研究应针对这一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1.2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在调控视网膜相关神经递质释放具有重要作用。
在近视发展过程中,视网膜多巴胺发挥着重要作用,故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也是被临床用于治疗近视的常用药物。
邓宇等[5]调查显示,多巴胺D2类受体激活能有效抑制形觉剥夺近视(FDM)的发展,且认为药理作用复杂的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可会导致D1、D2类受体作用存在争议。
在王小芳和刘涛[6]研究中,分析了多巴胺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近视的关系,该研究认为,多巴胺主要通过D1、D2类受体发挥作用,D1类受体能激活腺苷酸环化酶,而D2类受体能抑制AC活性,使得cAMP减少,同时给予患者注射低剂量的阿扑吗啡能通过刺激D2类受体来控制近视发展。
此外,在王琼思等[7]研究中,进行了FDM小鼠研究,认为多巴胺D4受体在近视发展控制中有着良好的效果。
虽然近年来有较多关于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对近视的作用研究证实了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在近视中的作用,但应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剂量与用药方式上依旧存在一定的差异,而这些差异是导致研究结果不一的重要因素。
1.37⁃甲基黄嘌呤:7⁃甲基黄嘌呤是可可碱和咖啡的代谢产物,属于一种非选择性腺苷受体拮抗剂。
该拮抗剂中的A2A亚型主要分布于视网膜神经色素上皮与巩膜成纤维细胞中,其与视觉发育密切相关。
杨丹等[8]研究显示,7⁃甲基黄嘌呤在近视治疗中应用,能有效增加后极部巩膜的厚度与胶原纤维的直径,认为该药物主要通过增加脯氨酸与巩膜羟脯氨酸含量来发挥控制近视发展的作用。
刘青霞[9]开展了试验小鼠研究,结果显示,腺苷A2A受体拮抗剂伊曲茶碱会影响小鼠正常屈光发育远视方向偏移,且呈剂量依赖性;而针对FDM小鼠,腺苷A2A受体拮抗剂伊曲茶碱能有效控制近视的进展,且随着剥夺时间的延长,药物作用的效果会出现减弱。
该研究认为,腺苷A2A受体拮抗剂伊曲茶碱对屈光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改变眼轴长度来实现的,且该受体可能成为临床治疗近视的新方向。
从诸多研究来看,现阶段临床对7⁃甲基黄嘌呤治疗近视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故后续研究应重点观察7⁃甲基黄嘌呤在近视治疗中的不良反应与长期用药安全性。
1.4巩膜胶原:近视发生后,患者的眼球巩膜组织胶原生成会减少,降解则增多,故近视患者的巩膜结构比正常巩膜结构薄,故在近视治疗中巩膜重塑具有重要作用。
巩膜胶原是现阶段临床重塑近视患者巩膜的主要药物,其能改变巩膜的生物力学效应,并增强巩膜的抗拉伸能力[10]。
王园等[11]研究表明,胶原相关整合素β1能促进小鼠形觉剥夺后正视化的重新进行,且后极部巩膜整合素β1表达减少,这说明巩膜整合素β1可能参与了FDM的发展。
从这些研究中得知,巩膜胶原对控制FDM的发生具有一定作用。
目前,巩膜胶原交联疗法是治疗近视的重要方案,该疗法多以京尼平作为交联剂。
刘太祥和王铮[12]研究认为,京尼平的诱导不会引起巩膜、脉络膜和视网膜中的细胞凋亡,同时对邻近组织角膜和视神经也无损伤,其在巩膜胶原交联中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巩膜胶原交联疗法主要是通过与巩膜胶原组织产生交联反应,以达到增强功能胶原分子间的紧密性。
当胶原分子间的紧密性增
强时,则会提高巩膜组织的机械力和抗牵拉能力,达到抗眼轴伸长、控制近视发展的目的。
巩膜胶原交联法的独特优势能成为未来临床研究治疗近视的新方向。
1.5葛根素:葛根素属于异黄酮类化合物,其具有显著的β⁃受体阻滞作用,不仅能降低睫状肌上皮细胞的活性,还能减少房水生成,最终达到降低眼压的目的。
针对于葛根素在治疗近视中的应用,临床也有较多研究,在宁宣与阎俊[13]研究结果显示,接受葛根素治疗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达85.5%,明显高于未接受葛根素治疗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7
2.7%),同时接受葛根素治疗的患儿的视力与视野缺损改善情况更优。
该研究认为,葛根素能作为提升近视治疗效果的有效方案。
同时,穆云霞与吴宇锋[14]的研究同样认为葛根素具有与上述研究一样的效果,且指出葛根素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对患儿的视功能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由此可见,葛根素在近视的治疗中,有着十分突出的优势。
然而,针对葛根素联合其他方案治疗,目前只发现与耳穴贴压联合,后续研究可侧重于研究葛根素联合用药方案,以探寻葛根素最佳的联合用药方案。
2近视的光学矫正
2.1双光镜:双光镜是近视光学矫正中的一种,其最早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
早期临床研究认为双光镜在阻断近视发展方面具有一定作用。
鲁华斌[15]的研究显示,接受双光镜矫正的患儿,在治疗6、12个月后,其视力重建情况更为显著,该研究认为双光镜能在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中应用,对远视、近视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同时能有效重建患儿的立体视。
然而,针对双光镜对近视是否有延缓效果方面,临床依旧存在较大争议,且现阶段有关双光镜治疗近视的临床研究,也未提出双光镜对近视发展控制具有效果。
此外,由于双光镜的外形不美观,且无法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中距离视觉体验,使得双光镜在临床治疗近视中应用较少,这也是导致双光镜临床研究相对少的原因。
2.2多焦渐进镜:多焦渐进镜是临床治疗近视常用的光学矫正方案,其设计原理主要采用了从远光区到近光区逐渐改变镜片前表面曲率半径。
这样的设计原理能让患者在不同距离上获得清晰的视力。
在袁春秀等[16]的研究结果显示,接受多焦渐进镜矫正的患者,其在治疗6个月后的屈光度明显增加,且增加幅度优于接受单光眼镜患者。
该研究认为,多焦渐进镜矫正能有效延缓近视患者的近视发展。
同时,许俊艳[17]的研究认为,多焦渐进镜能实现镜片自上而下度数改变,使镜片表面曲率近视区逐渐向远视区增加,给予近视患者佩戴多焦渐进镜后距物体越近,其屈光度越低,故患者眼睛视物所要调节的力度会出现显著减少,这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眼睛调节压力,从而控制近视度数的增加。
此外,该研究指出,给予近视患者应用多焦渐进镜也有一定的指征,多焦渐进镜不适用于双眼屈光度较大和高度近视患者。
但现阶段青少年近视患者多无这两项禁忌证,故多焦渐进镜适用于大多数青少年近视患者。
此外,田雪[18]的研究显示,接受渐进多焦点镜的患者的近视度数控制有效率(9
3.51%)显著高于接受单焦点框架眼镜的患者(77.63%)。
研究结论指出,渐进多焦点镜在青少年近视患者中具有显著的矫正效果,其能有效改善并控制患者的近视度数。
通过分析多项研究发现,近视患者佩戴多焦渐进镜向两侧视物时,其渐进区屈光度的变化会伴随不规则性散光,引起视物变形或泳动。
对此,为了让患者适应多焦渐进镜,可指导患者在看向远处时将注视点停留在镜片上方。
同时,后续研究可将多焦渐进镜的适应性问题作为研究重点,以寻找最佳的适应证。
2.3角膜塑形镜:角膜塑形镜被认为是现阶段控制近视发展的最优的光学矫正方法,佩戴角膜塑形镜不仅能提高近视患者的裸眼视力,还能降低角膜的曲率。
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发展的主要原理为通过重塑角膜形态来促进角膜中央平坦,使周围视网膜近视性离焦。
石迎辉等[19]研究认为,给予近视患者佩戴角膜塑形镜能获得良好的矫正效果,且在佩戴过程中联合0.01%阿托品,能使二者发挥协同作用,从而进一步提升矫正效果。
同时,蓝建文与尹媛婕[20]研究认为,与角膜中央相比,角膜塑形镜的基比更为平坦,而反转弧与角膜会形成空间,并产生负压力,使二者经过协同作用来促进角膜中央区变平,从而达到矫正近视的效果。
然而,角膜塑形镜所带来的长期机械压力,极易导致患者的角膜处于持续性缺氧状态,这会增强角膜上皮细胞无氧代谢能力,引起角膜水肿,最终导致上皮脱落。
针对这一不足,该研究认为,结合低浓度阿托品治疗,并定期进行严格的护理与复查,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通过分析诸多研究发现,角膜塑形镜联合阿托品是现阶段治疗近视的新方向之一,该方案在
近视治疗中已被证实具有良好的效果,但关于角膜塑形镜佩戴安全性方面,后续需加大研究。
综上所述,目前临床治疗近视主要采用药物治疗与光学矫正,而药物治疗被认为是具有良好效果的干预措施,尤其是低浓度的阿托品。
而针对多巴胺激动剂、7⁃甲基黄嘌呤、巩膜胶原胶等药物的具体治疗效果,仍需后续加大样本量进行研究。
光学矫正中的多焦渐进镜在延缓儿童患者近视具有一定成效,角膜塑形镜则对眼轴的伸长具有减慢作用。
从总结近年来相关研究得出,控制近视的干预方法较多,且不同的干预方法也各有利弊。
然而因近视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为了进一步提高近视的临床疗效,后续研究可将发病机制作为研究重点,以从发病机制着手,使得近视的治疗能获得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刘建国,李玉海,艾雅青.不同浓度阿托品药液控制近视发展的效果对比[J].中国药业,2015,24(15):122⁃123.
[2]沈降,吴晓兰,周磊,等.1%阿托品眼膏控制近视性散光青少年近视进展的1年疗效[J].眼科,2016,25(5):298⁃301.
[3]赵宏伟,刘怡,白凤华.1%阿托品眼用凝胶与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眼发展的1年期疗效观察[J].医学综述,2015,21(1):166⁃169.
[4]孟瑞.0.01%阿托品控制近视进展有效性分析[J].中外医疗,2020,39(1):96⁃98.
[5]邓宇,訾迎新,秦亚丽,等.多巴胺及其受体对形觉剥夺近视发展的影响[J].国际眼科杂志,2020,20(2):279⁃281.
[6]王小芳,刘涛.多巴胺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近视的关系[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6,24(2):44⁃45.
[7]王琼思,周峰,谢利琴,等.多巴胺D4受体对正常屈光发育及
形觉剥夺性近视小鼠的作用[J].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
志,2019,21(4):270⁃279.
[8]杨丹,祝颖,谷天瀑,等.7⁃甲基黄嘌呤为近视防控新发现[J].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7,35(5):453⁃455.
[9]刘青霞.腺苷A2A受体拮抗剂伊曲茶碱对小鼠屈光发育和近视形成中的作用研究[D].温州:温州医科大学,2016.
[10]邹迎,张丰菊.巩膜胶原交联法在病理性近视中的研究新进展[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6,34(9):913⁃916.
[11]王园,杨先,刘静,等.胶原相关整合素β1在形觉剥夺性近视诱导及恢复期中调节巩膜重塑作用的研究[J].眼科学,2015,4(1):1⁃9.
[12]刘太祥,王铮.京尼平诱导兔眼巩膜胶原交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眼科新进展,2015,35(7):619⁃622.
[13]宁宣,阎俊.葛根素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小儿近视并发斜弱视55例疗效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17,13(2):67⁃70.[14]穆云霞,吴宇锋.葛根素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小儿近视并发斜弱视32例[J].西部中医药,2015,28(12):106⁃108.
[15]鲁华斌.30例屈光不正性弱视双光镜治疗的效果分析[J].今日健康,2015,14(5):102⁃103.
[16]袁春秀,陈宏灵,周红,等.对比渐进多焦镜和单光眼镜对青少年近视进展的延缓作用[J].云南医药,2018,39(5):468⁃
469.
[17]许俊艳.渐进多焦镜与单焦镜矫治青少年近视的效果对比[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5):2890⁃2891.
[18]田雪.青少年近视患者配戴渐进多焦点镜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2):154⁃155.
[19]石迎辉,李阳光,张井枝,等.角膜塑形镜联合体积分数0.01%阿托品控制青少年近视效果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
志,2017,31(11):1102⁃1103.
[20]蓝建文,尹媛婕.角膜塑形镜联合低浓度阿托品矫治近视的疗效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9,31(9):1272⁃1273.
(收稿日期:2020⁃08⁃26)
·消息·
本刊加入中国知网中国全文数据库的声明
本刊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库产品中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
该社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并支付。
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的行为即视为同意我社上述声明。
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