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明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化学试题
(考试时间: 2012年5月28日满分:100分)
【考试说明】1.本试卷包括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选择题,共48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52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在答题卷上。
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 1 C - 12 O - 16 Mg - 24 Cu-64 Zn-65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或模型正确的是()
A.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B.CH4分子的填充模型:
C.羟基: D.Cl-的结构示意图:
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加热或紫外线照射可使蛋白质变性
B.往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蛋白质析出,再加入水不溶解
C.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所以误食重金属盐会导致中毒
D.蛋白质和浓硝酸作用时发生显色反应,如果浓硝酸溅在皮肤上,皮肤会显黄色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石油中含有C5~C11的烷烃,可以通过石油的分馏得到汽油
B.催化裂化既能提高汽油产量又能提高汽油质量
C.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裂解是化学变化
D.煤中含有苯和甲苯,可以通过先干馏后分馏的方法把它们分离出来
4.苯环结构中,不存在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的简单交替结构,可以作为证据的事实是()①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②苯分子中碳碳键的长度完全相等③苯能在加热
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与氢气反应生成环己烷④经实验测得邻二甲苯只有一种结构
⑤苯在溴化铁作催化剂条件下同液溴可发生取代反应,但不能因化学反应而使溴水褪色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
5.既可以用来鉴别乙烯和甲烷,又可以用来除去甲烷中混有的乙烯,得到纯净的甲烷的方法是()
A .与足量的溴水反应
B .通过澄清石灰水
C .酸性KMnO 4溶液
D .浓硫酸
6.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 .NCl 3、PCl 3、CO 2、CCl 4分子中各原子均达到8e -稳定结构
B .若R 2-和M +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R >M
C .F 2、Cl 2、Br 2、I 2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升高
D .原子序数为34号的元素属于长周期的主族元素
7.下列物质中,分子内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且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的是( )
A 、乙烯
B 、乙烷
C 、甲烷
D 、苯 8.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H 2→2H 的过程需要吸收能量
B .化学反应中一定有物质变化但不一定有能量变化
C .Ba(OH)2·8H 2O 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D .由石墨制取金刚石需要吸收能量,说明金刚石比石墨更稳定
9.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大的是( )
A .加少量CH 3COONa 固体
B .加水
C .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D .不用稀硫酸,改用98%浓硫酸
10. 如右图所示,电流表G 发生偏转,同时A 极逐渐变粗,B 极逐渐变细,C 为电解质溶液。
则A 、B 、C 为( )
A . A 是Zn ,
B 是Cu ,
C 是稀H 2SO 4
B . A 是Cu ,B 是Zn ,
C 是稀H 2SO 4
C . A 是Fe ,B 是Ag ,C 是稀AgNO 3溶液
D . A 是Ag ,B 是Fe ,C 是稀AgNO 3溶液
11.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将甲苯,己烯、四氯化碳、碘化钾溶液区分
开,这种试剂是( )
A .KMnO 4溶液
B .KBr 溶液
C .溴水
D .AgNO 3溶液
12. 某有机物的结构如下图所示,试推断该有机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①可以燃烧;②能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
③能跟NaOH 溶液反应; ④能发生酯化反应; ⑤能发生加聚反应;⑥能发生水解反应
A .①④ B.只有⑥ C.只有⑤ D.④⑥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形成离子键的阴阳离子间只存在静电吸引力
B .HF 、HCl 、HBr 、HI 的热稳定性和还原性从左到右依次减弱
C .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CH 2
CH =CH 2 CH 2OH —COOH
D .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
14. 乙酸、乙醇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下列描述能说明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 .生成1mol 乙酸乙酯的同时,也生成1mol 乙酸
B .乙酸、乙醇、乙酸乙酯的浓度相同
C .当乙酸断开1mol 碳氧单键的同时,乙醇也断开了1mol 氢氧键
D .当乙酸断开1mol 氢氧键的同时,乙醇也断开了1mol 碳氧单键
15. 为了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
网]
16.在一定温度下,向a L 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X 气体和2 mol Y 气体,发生如下反应: X(g) + 2Y(g) 2Z(g) ,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 .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B .v 正(X)=v 逆(Z)
C .容器内X 、Y 、Z 的浓度之比为l:2 :2
D .单位时间消耗0.1 mol X 同时生成0.2 mol Z
17.已知,有机化合物A 只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且能使溴水褪色,其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
A 、B 、C 、D 、E 有如下关系:
则下列推断不正确...
的是 ( ) A .鉴别A 和甲烷可选择使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 .B 中含有的官能团为羟基,B 物质可以做燃料和造酒原料,也可以用来杀菌消毒 A E
D C B
O 2 O 2 浓硫酸
C .物质C 的结构简式为CH 3CHO ,E 的名称为乙酸乙酯
D .B +D→
E 的化学方程式为:CH 3CH 2OH+CH 3COOH→CH 3COOC 2H 5
18.核磁共振(NMR)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复杂分子结构的测定和医学诊断等高科技领域。
已知只有质子数或中子数为奇数的原子核有NMR 现象。
试判断下列哪组原子均可产生NMR 现象的是( )
A .18O 31P
B .19F 12C
C .元素周期表中ⅢA 族所有元素的原子
D .第三周期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所有原子
19. 短周期元素X 、Y 、Z 、W 、Q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元素X 与元素Z 的最高正化合价之和的数值等于8
B .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r X >r Y >r Z >r W >r Q
C .离子Y 2- 和Z 3+的核外电子数和电子层数都不相同
D .元素W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Q 的强
20. 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和乙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乙位于第VA 族,甲与丙同主族,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等,则( )
A .原子半径:乙>丙>丁
B .单质的还原性:丁>丙>甲
C .甲、乙、丙的氧化物均为共价化合物
D .乙、丙、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
21.绿色化学对化学反应提出了“原子经济性”(原子节约)的新概念及要求。
理想的原子经济性反应是原料分子中的原子全部转化成所需要的产物,不产生副产物,实现零排放。
下列几种生产乙苯的方法中,原子的经济性最好的是( ) (反应均在一定条件下进行)
X Y Z W Q
22.催化氧化的产物是的醇是()
23.一定量的乙醇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得到CO、CO2和水的总质量为27.6g,若其中水的质量为10.8g,则CO的质量为()
A.1.4g B.2.2g C.4.4g D.2.2~4.4g
24.分子式为C3H6O3的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下列性质:①在浓硫酸作用下,能分别与C2H5OH 和CH3COOH反应;②在浓硫酸作用下,能生成一种分子式为C6H8O4的六元环状化合物。
据此,可确定C3H6O3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A.HOCH2 CH2COOH B.CH3CH(OH) COOH
C.CH3OCH2COOH D.CH3CH(OH) CH2COOH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填空题
25.(6分)(1)按要求在下列空格中填出下列有机物的有关式子:
①最简单烯烃的结构式:,
②食醋中的有机物结构式:,
③糖尿病患者尿液中含的糖类物质的结构简式:
(2)下面列出了几组物质,请将物质的合适序号填写在空格上。
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
①金刚石与“足球烯”C60;②D与T;③16O、17O和18O;
④氧气(O2)与臭氧(O3);⑤CH4和CH3CH2CH3;
⑥乙醇(CH3CH2OH)和甲醚(CH3OCH3);
CH3CH3CH3
⑦和;⑧和;
26.(14分)A是化学实验室中最常见的有机物,它易溶于水并有特殊香味,B的产量是衡
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他们之间并能进行如图所示的相互转化。
水,催化剂,△②
红热的铜丝④
O2
的结构简式,F中所含决定化学性质的原子团的名称为
(2)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反应①:,反应类型
反应②:,反应类型
反应③:,反应类型
反应④:,反应类型
27.(10分)短周期元素Q、R、T、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
(1)T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素的非金属性为(原子的得电子能力):Q__________R(填“强于”或“弱于”)。
(3) W的单质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浓溶液共热能发生反应,生成两种物质,其中一种是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原子序数比R多1的元素的一种氢化物能分解为它的另一种氢化物,此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R有多种氧化物,其中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
在一定条件下,2 L的甲气体与0.5 L的氧气相混合,若该混合气体被足量的NaOH溶液完全吸收后没有气体残留,所生成的R的含氧酸盐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
28.(8分)(1)在一体积为10L的容器中,通人一定量的CO和H2O,在850℃时发生如下反
应:
CO(g)+H2O(g) CO2(g)+H2(g),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CO和H2O浓度变化如左下图,则0~4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______mol/(L·min) (2)t1℃(高于850℃)时,在相同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右表。
①表中3min~4min之间反应处于_________状态;C1数值________0.08mol/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反应在4min~5min问,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单选),
表中5min—6min之间数值发生变化,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单选)。
A、增加水蒸气
B、降低温度
C、使用催化剂
D、增加氢气浓度
三、实验题(10分)
29.(10分)石油资源紧张曾是制约中国发展轿车事业,尤其是制约轿车进入家庭的重要因素.据2004年5月23日的《扬子晚报》报道,中国宣布将推广“车用乙醇汽油”.乙醇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
(1)写出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醇燃烧时如果氧气不足,可能还有CO生成.用以下装置确证乙醇燃烧产物有CO、CO2、H2O,应将乙醇燃烧产物依次通过(按气流从左到右顺序填装置编号):__________[来
(3)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②中A瓶的石灰水变浑浊,C瓶的石灰水不变浑浊.A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 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装置③的作用是将CO氧化成CO2.装置①中所盛的是_________________溶液,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④中所盛的固体药品是________________,它可以确证产生是____________.四、计算题(4分)
30.(4分)某有机物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先取0.1mol和5.6L氧气(标准状况下)恰好反应完全,所得产物为CO2、CO、H2O(气),产物通过盛浓硫酸的洗气瓶,洗气瓶的质量增加了5.4g,再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氧化铜的质量减轻了1.6g,再通过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干燥管增加了8.8g。
求有机物的分子式,并写出它可能的结构简式。
三明一中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化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二、填空题
25.(6分)(1)①②
C
H
H
H H
C
O
O
③CH2OH(CHOH)4CHO
(2)②③①④⑥⑧ ( 每空1分) 26.(14分)(1)C2H5OH 或 CH3CH2OH 羧基
④
2H2O
Cu
2CH3CH2OH O22CH
3CHO
++
,氧化反应[
27.(10分)(1)(2)弱于
28.(8分)(1)0.03mol/(L·min) (2分)
(2)①平衡(各2分)大于② D A (各1分)
29.(10分)(1)CH3CH2OH+3O2 2CO2 +3H2O
检验由CO与CuO反应所生成的CO2,从而确证有CO气体.(5))无水硫酸铜(或CuSO4)H2O(或水).
30.(4分)分子式为C2H6O,可能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或CH3OCH3
解:n(H2O)=5.4g/18g·mol-1=0.3mol, 则n(H)=0.6mol。
由干燥管增重8.8g可知CO2总的物质的量为0.2mol,
则原燃烧生成的CO2为0.2mol-0.1mol=0.1mol
则0.1mol原有机物中含氧原子:n(O)=2n(CO2)+n(CO)+n(H2O)-2n(O2)
=0.1mol×2+0.1mol+0.3mol-5.6L/22.4L·mol-1×2
=0.1mol
.
.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