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八中2015_2016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八中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温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抓好资源节约,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我国社会及经济长期发展的重要保证.你认为下列行为中有悖于这一保证的是()
A.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可燃冰等新能源、减少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B.将煤进行“气化”和“液化”处理,提高煤的综合利用效率
C.研究采煤、采油新技术,提高产量以满足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D.实现资源的“3R”利用观,即:减少资源消耗(Reduce)、增加资源的重复使用(Reuse)、资源的循环再生(Recycle)
2.关于能源,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属不可再生能源
B.煤、石油、水煤气可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属一级能源
C.太阳能是一级能源、新能源、可再生能源
D.潮汐能来源于月球引力做功
3.下列反应既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A.铝片和稀硫酸反应 B.Ba(OH)2•8H2O与NH4Cl反应
C.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反应D.甲烷在氧气中燃烧
4.下列变化一定为放热的化学反应的是()
A.H2O(g)═H2O(l)放出44 kJ热量
B.△H>0的化学反应
C.形成化学键时共放出能量862 kJ的化学反应
D.
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的化学反应
5.能用能量判据判断下列过程的方向的是()
A.水总是自发地由高处往低处流
B.放热反应容易自发进行,吸热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C.有序排列的火柴散落时成为无序排列
D.多次洗牌以后,扑克牌的毫无规律的混乱排列的概率大
6.某反应2AB(g)⇌C(g)+3D(g)在高温时能自发进行,其逆反应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S应为()
A.△H<0,△S>0 B.△H<0,△S<0 C.△H>0,△S>0 D.△H>0,△S<0
7.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kJ/mol,则H2SO4和Ca(OH)2反映的中和热△H=2×(﹣57.3)kJ/mol
B.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则2CO2(g)=2CO(g)+O2(g)反应的△H=+2×283.0kJ/mol 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甲烷的燃烧热就是1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
8.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4.0.5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时,放出445kJ 的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2CH4( g )+4O2( g )═2CO2( g )+4H2O ( l )△H=+890 kJ/mol
B.CH4+2O2═CO2+H2O△H=﹣890 kJ/mol
C.CH4( g )+2 O2( g )═CO2( g )+2 H2O ( l )△H=﹣890 kJ/mol
D. CH4( g )+O2( g )═CO2( g )+H2O ( l )△H=﹣890 kJ/mol
9.已知299K时,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H=﹣92.0kJ/mol,将此温度下的1mol N2和3mol 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为(忽略能量损失)()
A.一定小于92.0 kJ B.一定等于92.0 kJ
C.一定大于92.0 kJ D.不能确定
10.已知下列反应的反应热:
(1)CH3COOH(l)+2O2(g)═2CO2(g)+2H2O(l)△H1=﹣870.3kJ•mol﹣1
(2)C(s)+O2(g)═CO2(g)△H2=﹣393.5kJ•mol﹣1
(3)H2(g)+O2(g)═H2O(l)△H3=﹣285.8kJ•mol﹣1
则下列反应的反应热为()
2C(s)+2H2(g)+O2(g)═CH3COOH(l)
A.△H=+488.3 kJ•mol﹣1B.△H=﹣244.15 kJ•mol﹣1
C.△H=﹣977.6 kJ•mol﹣1D.△H=﹣488.3 kJ•mol﹣1
11.反应2SO2(g)+O2(g)⇌2SO3(g)经一段时间后,SO3的浓度增加了0.4mol/L,在这段时间内用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4mol/(L•s),则这段时间为()
A.0.1 s B.2.5 s C.10 s D.5 s
12.在2A+B⇌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A)=0.5 mol/(L•s)B.v(B)=0.3 mol/(L•s)
C.v(C)=0.8 mol/(L•s)D.v(D)=1 mol/(L•s)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大B.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C.升高温度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D.催化剂不影响反应活化能但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大反应速率
14.过程的自发性的作用是()
A.判断过程的方向B.确定过程是否一定会发生
C.判断过程发生的速率D.判断过程的热效应
15.一定条件下反应2AB(g)⇌A2(g)+B2(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2的同时消耗n molAB
B.容器内,3种气体AB、A2、B2共存
C.AB的消耗速率等于A2的消耗速率
D.容器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随时间变化
16.在一定温度不同压强(P1<P2)下,可逆反应2X(g)⇌2Y(g)+Z(g)中,生成物Z 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ψ)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有以下图示,正确的是()
A.B.C.
D.
17.如图曲线a表示放热反应 X(g)+Y(g)⇌Z(g)+M(g)+N(s)△H<0进行过程中X 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若要改变起始条件,使反应过程按b曲线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A.升高温度 B.加大X的投入量
C.加催化剂 D.增大体积
1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X2(g)+Y2(g)⇌2Z(g),已知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0.3 mol/L、0.2 mol/L,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
A.Z为0.3mol/L B.Y2为0.4mol/L C.X2为0.2mol/L D.Z为0.4mol/L
19.反应:L(s)+a G(g)⇌b R(g)达到平衡时,温度和压强对该反应的影响如图所示:图中压强p1>p2,x轴表示温度,y轴表示平衡混合气中G的体积分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B.上述反应是吸热反应
C.a>b D.a+1<b
20.相同温度下,体积均为0.25L的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N2(g)+3H2(g)3
B.平衡时,两个容器中NH3的体积分数均为
C.容器②中达平衡时放出的热量Q=23.15 kJ
D.若容器①体积变为0.5 L,则平衡时放出的热量小于23.15 kJ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40分)
21.利用下图装置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量筒量取50mL 0.5mol/L盐酸倒入小烧杯中,测出盐酸溶液温度;
②用另一量筒量取50mL 0.55mol/L NaOH溶液,并测出其温度;
③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设法使之混合均匀,测出混合液最高温度.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为﹣
57.3kJ/mol):
(2)倒入NaOH溶液的正确操作是E(从下列选出).
A.沿玻璃棒缓慢倒入B.分三次少量倒入 C.一次迅速倒入
(3)使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是(从下列选出).
A.用温度计小心搅拌 B.揭开硬纸片用玻璃棒搅拌
C.轻轻地振荡烧杯 D.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棒轻轻地搅动
的比热容c=4.18J/(g•℃).则中和热△H= (取小数点后一位).
22.2SO2(g)+O2(g)⇌2SO3(g)△H1=﹣197kJ•mol﹣1;
H2O(g)⇌H2O(l)△H2=﹣44kJ•mol﹣1;
2SO2(g)+O2(g)+2H2O(g)═2H2SO4(l)△H3=﹣545kJ•mol﹣1.
则SO3(g)与H2O(l)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23.一定条件下,在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Fe(s)+H2O(g)═FeO(s)+H2(g)△H>0.在1000℃时,H2O(g)的平衡转化率(α)与体系总压强(p)关系如图所示.
(1)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当反应达到平衡后,再向容器中加入铁粉和水蒸气,则K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升高温度,则K= .
(2)在1 000℃时,若向上述容器中加入0.80mol铁粉和1.00mol水蒸气,达到平衡时,容器中c(H2)= .
24.密闭容器中,800℃时反应2NO(g)+O2(g)⇌2NO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
(1)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已知:K(300℃)>K(350℃),该反应是热反应;
(2)图中表示NO2的变化的曲线是.用O2表示从0~2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 ;
(3)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v(NO2)=2v(O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逆(NO)=2v正(O2)
d、容器内的密度保持不变
(4)为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a、及时分离出NO2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
c、增大O2的浓度
d、选择高效的催化剂.
25.如图表示在密闭容器中反应:2SO2+O2⇌2SO3+Q达到平衡时,由于条件改变而引起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的变化情况,a b过程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b c过程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若增大压强时,反应速度变化情况画在c~d处.
2015-2016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八中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温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抓好资源节约,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我国社会及经济长期发展的重要保证.你认为下列行为中有悖于这一保证的是()
A.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可燃冰等新能源、减少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B.将煤进行“气化”和“液化”处理,提高煤的综合利用效率
C.研究采煤、采油新技术,提高产量以满足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D.实现资源的“3R”利用观,即:减少资源消耗(Reduce)、增加资源的重复使用(Reuse)、资源的循环再生(Recycle)
【考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分析】“抓好资源节约,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意思是节能、减排、不产生对环境有污染的物质,只要能节能、减排、不产生对环境有污染的物质的做法就符合题意,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可燃冰等新能源、减少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能起到节能、减排、环保作用,符合题意,故A不选;
B.将煤进行“气化”和“液化”处理,提高煤的综合利用效率,能达到节能目的,符合题意,故B不选;
C.研究采煤、采油新技术,提高产量以满足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增大能源浪费且增大产生污染的物质,不符合题意,故C选;
D.实现资源的“3R”利用观,即:减少资源消耗(Reduce)起到节能作用,增加资源的重复使用(Reuse)、资源的循环再生(Recycle)增大原料利用率,能起到节能、减排、环保作用,符合题意,故D不选;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环境污染与治理等有关知识,正确理解题给信息是解本题关键,开发使用清洁能源有利于保护环境也是最终解决环境污染的根本方法,用化学知识为生产生活服务.
2.关于能源,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属不可再生能源
B.煤、石油、水煤气可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属一级能源
C.太阳能是一级能源、新能源、可再生能源
D.潮汐能来源于月球引力做功
【考点】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
【分析】A.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是化石燃料;
B.可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属一级能源;
C.太阳能可从自然界直接获;
D.月球引力使地球的向月面水位升高.
【解答】解:A.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是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故A正确;B.煤、石油等可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属一级能源,但水煤气是由焦炭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制取,属二级能源,故B错误;
C.太阳能可从自然界直接获是一级能源,是新能源,还是可再生能源,故C正确;
D.月球引力使地球的向月面水位升高,潮汐能来自于月球引力,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可再生资源、新能源、化石燃料、一次能源等,明确物质的分类是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3.下列反应既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A.铝片和稀硫酸反应 B.Ba(OH)2•8H2O与NH4Cl反应
C.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反应D.甲烷在氧气中燃烧
【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没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大多数的分解反应、焦炭和二氧化碳的反应、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解答】解:A、铝片和稀硫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铝化合价升高,氢化合价降低,是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
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没有化合价变化,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
C、灼热的炭与CO2的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故C错误.
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属于放热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常见的吸热和放热反应判断,难度不大,注意抓住是否有化合价变化判断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
4.下列变化一定为放热的化学反应的是()
A.H2O(g)═H2O(l)放出44 kJ热量
B.△H>0的化学反应
C.形成化学键时共放出能量862 kJ的化学反应
D.
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的化学反应
【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放热反应的特征是: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的焓△H=H生成物总焓﹣H反应物总焓<0;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
【解答】解;A、H2O(g)═H2O(l)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不属于化学反应,所以不是放热反应,故A错误;
B、反应△H>0,所以是吸热反应,故B错误;
C、形成化学键时共放出能量862kJ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放热反应,因为反应的热量变化由断裂化学键吸收热量和形成化学键放出的热量的相对大小决定,故C错误;
D、图中能量变化可知,反应物能量大于生成物能量,所以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放热反应的判断依据,两个方面:键能大小与总能量大小.
5.能用能量判据判断下列过程的方向的是()
A.水总是自发地由高处往低处流
B.放热反应容易自发进行,吸热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C.有序排列的火柴散落时成为无序排列
D.多次洗牌以后,扑克牌的毫无规律的混乱排列的概率大
【考点】焓变和熵变.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A、高出到低处,势能变化;
B、反应自发进行判断依据是△H﹣T△S<0;
C、变化过程中无焓变能量变化,是熵变;
D、变化过程中是熵变;
【解答】解析:A.水总是自发地由高处往低处流,有趋向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倾向,故A正确;
B.吸热反应也可以自发进行,例如,在25℃和1.01×105Pa时,2N2O5(g)═4NO2(g)+O2(g)△H=+56.7 kJ/mol,(NH4)2CO3(s)═NH4HCO3(s)+NH3(g)△H=+74.9 kJ/mol.不难看出,上述两个反应都是吸热反应,又都是熵增的反应,显然只根据焓变来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是不全面的,故B错误;
C.有序排列的火柴散落时成为无序排列,有趋向于最大混乱度的倾向,属于熵判据,不属于能量变化,故C错误
D.扑克牌的无序排列也属于熵判据,不属于能量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判断,区别焓变,熵变的含义,自发反应的判断依据是解题关键,题目较简单.
6.某反应2AB(g)⇌C(g)+3D(g)在高温时能自发进行,其逆反应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S应为()
A.△H<0,△S>0 B.△H<0,△S<0 C.△H>0,△S>0 D.△H>0,△S<0 【考点】焓变和熵变.
【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当△G=△H﹣T•△S<0时,反应能自发进行,△G=△H﹣T•△S>0时,反应不能自发进行,据此分析.
【解答】解: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取决于焓变和熵变的综合判据,当△G=△H﹣T•△S <0时,反应能自发进行,
A、当△H<0,△S>0时,△G=△H﹣T•△S<0,在室温一定能自发进行,故A错误;
B、△H<0,△S<0时,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故B错误;
C、△H>0,△S>0时,在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在高温下能自发进行,故C正确;
D、△H>0,△S<0时,任何温度下反应都不能自发进行,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根据自由能判据的应用.
7.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kJ/mol,则H2SO4和Ca(OH)2反映的中和热△H=2×(﹣57.3)kJ/mol
B.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则2CO2(g)=2CO(g)+O2(g)反应的△H=+2×283.0kJ/mol 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甲烷的燃烧热就是1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
【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A、中和热是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
B、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
C、有些放热反应也需要一定条件才能发生反应;
D、水的状态应该是稳定的液态水.
【解答】解:A、中和热是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H2SO4和Ca(OH)2反应生成硫酸钙微弱物,反应放出的热量大于2×(﹣57.3)kJ/mol,故A错误;
B、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CO(g)+O2(g)=CO2(g)△H=﹣283.0kJ/mol,因
此2CO2(g)=2CO(g)+O2(g)的反应热为△H=+2×283.0kJ/mol,故B正确;
C、可燃物的燃烧也需要加热,但属于放热反应,故C错误;
D、101kp下,1mol CH4燃烧生成液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问题,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反应吸热还是放热与反应条件无关、燃烧热等概念的理解.
8.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4.0.5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时,放出445kJ 的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2CH4( g )+4O2( g )═2CO2( g )+4H2O ( l )△H=+890 kJ/mol
B.CH4+2O2═CO2+H2O△H=﹣890 kJ/mol
C.CH4( g )+2 O2( g )═CO2( g )+2 H2O ( l )△H=﹣890 kJ/mol
D. CH4( g )+O2( g )═CO2( g )+H2O ( l )△H=﹣890 kJ/mol
【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分析】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可知,化学计量数与反应热成正比,并注意标明物质的聚集状态来解答.
【解答】解:0.5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水时,放出445KJ热量,常温下水为液态,
1molCH4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放出890kJ热量,△H为负值,
则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CO2(g)+2H2O(l)△H=﹣890kJ/mol,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难度不大,注意化学计量数与反应热成正比,标明物质的聚集状态.
9.已知299K时,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H=﹣92.0kJ/mol,将此温度下的1mol N2和3mol 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为(忽略能量损失)()
A.一定小于92.0 kJ B.一定等于92.0 kJ
C.一定大于92.0 kJ D.不能确定
【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分析】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N2和H2完全反应生成2molNH3时放出的热量为92.0kJ,但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不可能完全转化为NH3,由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N2和H2反应生成NH3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为:N2+3H2⇌2NH3,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进行到底,反应物的转化率不能达到100%,此温度下的1molN2和3mol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不能生成2molNH3,则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92.0kJ,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的可逆性,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可逆反应的特征,应不能完全进行到底,反应物的转化率不能达到100%.
10.已知下列反应的反应热:
(1)CH3COOH(l)+2O2(g)═2CO2(g)+2H2O(l)△H1=﹣870.3kJ•mol﹣1
(2)C(s)+O2(g)═CO2(g)△H2=﹣393.5kJ•mol﹣1
(3)H2(g)+O2(g)═H2O(l)△H3=﹣285.8kJ•mol﹣1
则下列反应的反应热为()
2C(s)+2H2(g)+O2(g)═CH3COOH(l)
A.△H=+488.3 kJ•mol﹣1B.△H=﹣244.15 kJ•mol﹣1
C.△H=﹣977.6 kJ•mol﹣1D.△H=﹣488.3 kJ•mol﹣1
【考点】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分析】根据燃烧热写出热化学方程式,再利用盖斯定律来计算反应2C(s)+2H2(g)+O2(g)=CH3COOH(1)的反应热.
【解答】解:由(1)CH3COOH(l)+2O2(g)═2CO2(g)+2H2O(l)△H1=﹣870.3kJ•mol﹣1(2)C(s)+O2(g)═CO2(g)△H2=﹣393.5kJ•mol﹣1
(3)H2(g)+O2(g)═H2O(l)△H3=﹣285.8kJ•mol﹣1
由盖斯定律可知,(3)×2+(2)×2﹣(1)可得反应2C(s)+2H2(g)+O2(g)=CH3COOH (1),
其反应热为2×(﹣285.8kJ•mol﹣1)+2×(﹣393.5kJ•mol﹣1)+870.3kJ•mol﹣1=﹣488.3KJ•mol ﹣1,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的知识,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大.
11.反应2SO2(g)+O2(g)⇌2SO3(g)经一段时间后,SO3的浓度增加了0.4mol/L,在这段时间内用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4mol/(L•s),则这段时间为()
A.0.1 s B.2.5 s C.10 s D.5 s
【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分析】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v(SO3),再利用△t=计算.
【解答】解:用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4mol•L﹣1•s﹣1,
则v(SO3)=2v(O2)=2×0.04mol•L﹣1•s﹣1=0.08mol•L﹣1•s﹣1,
故反应时间==5s,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有关计算,比较基础,注意对公式的理解与灵活运用,题目较简单.
12.在2A+B⇌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A)=0.5 mol/(L•s)B.v(B)=0.3 mol/(L•s)
C.v(C)=0.8 mol/(L•s)D.v(D)=1 mol/(L•s)
【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
【分析】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转化为用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然后再进行比较.【解答】解:都转化为D物质表示的速率进行比较,对于2A+B⇌3C+4D,
A、υ(A)=0.5 mol/(L•s),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υ(D)=2υ(A)=1mol/(L•s),
B、υ(B)=0.3mol/(L•s),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υ(D)=4υ(B)=1.2mol/(L•s),
C、υ(C)=0.8mol/(L•s),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υ(D)=υ(C)=×0.8mol/
(L•s)=1.1mol/(L•s),
D、υ(D)=1 mol/(L•s),
故速率B>C>A=D,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反应速率快慢的比较,难度不大,注意比较常用方法有:1、归一法,即按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转化为用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2、比值法,即由某物质表示的速率与该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比值越大,速率越快.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大B.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C.升高温度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D.催化剂不影响反应活化能但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大反应速率
【考点】活化能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
【分析】增大浓度、压强,活化分子的浓度增大,但百分数不变,升高温度、加入催化剂,可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A.增大反应物浓度,活化分子的浓度增大,但百分数不变,故A错误;B.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加活化分子的浓度增大,但百分数不变,故B错误;
C.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反应速率增大,故C正确;
D.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浓度、压强、温度以及催化剂对活化分子的影响的不同.
14.过程的自发性的作用是()
A.判断过程的方向B.确定过程是否一定会发生
C.判断过程发生的速率D.判断过程的热效应
【考点】焓变和熵变.
【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化学反应的自发性只能用于判断反应的方向,不能确定反应是否一定会发生和过程发生的速率,也无法判断反应过程的热效应.
【解答】解:化学反应的自发性只能用于判断反应的方向,不能确定反应是否一定会发生和过程发生的速率,也无法判断反应过程的热效应,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反应的自发性,需要注意的是自发反应不一定会发生.
15.一定条件下反应2AB(g)⇌A2(g)+B2(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2的同时消耗n molAB
B.容器内,3种气体AB、A2、B2共存
C.AB的消耗速率等于A2的消耗速率
D.容器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随时间变化
【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分析】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解答】解:A、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2的同时消耗n molAB,都体现正向反应,故A错误;
B、可逆反应只要反应发生,就是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存的体系,故B错误;
C、速率之比不等于计量数之比,故C错误;
D、容器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随时间变化,说明达平衡状态,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难度不大,注意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0.
16.在一定温度不同压强(P1<P2)下,可逆反应2X(g)⇌2Y(g)+Z(g)中,生成物Z
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ψ)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有以下图示,正确的是()A.B.C.
D.
【考点】产物百分含量与压强的关系曲线.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一定温度下,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增大,到达平衡的时间缩短,该反应正反应是体积增大的反应,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平衡时Z的物质的量减小,据此结合选项解答.
【解答】解:A、图象中压强p1到达平衡时间短,故图象中p1>p2,与题意不符,故A错误;
B、图象中压强p2到达平衡时间短,图象中p1<p2,增大压强,平衡时生成物Z的物质的量减小,与实际相符,故B正确;
C、图象中压强p1到达平衡时间短,故图象中p1>p2,与题意不符,故C错误;
D、图象中压强p2到达平衡时间短,图象中p1<p2,增大压强,平衡时生成物Z的物质的量增大,与实际不相符,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图象题,难度中等,注意根据:“先拐先平数值大”判断图象中压强大小.
17.如图曲线a表示放热反应 X(g)+Y(g)⇌Z(g)+M(g)+N(s)△H<0进行过程中X 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若要改变起始条件,使反应过程按b曲线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A.升高温度 B.加大X的投入量
C.加催化剂 D.增大体积
【考点】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曲线.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由图象可知,由曲线a到曲线b,到达平衡的时间缩短,改变条件,反应速率加快,且平衡时x的转化率不变,说明条件改变不影响平衡状态的移动,据此结合选项判断.【解答】解:由图象可知,由曲线a到曲线b,到达平衡的时间缩短,改变条件,反应速率加快,且平衡时x的转化率不变,说明条件改变不影响平衡状态的移动,
A、该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逆反应移动,x的转化率降低,故A错误;
B、加大X的投入量,X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正反应移动,但x的转化率降低,故B错误;
C、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移动,x的转化率不变,故C正确;
D、增大体积,压强减小,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压强降低平衡不移动,但反应速率降低,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图象与影响因素,难度中等,根据曲线变化分析条件改变对速率、X转化率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
1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X2(g)+Y2(g)⇌2Z(g),已知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0.3 mol/L、0.2 mol/L,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
A.Z为0.3mol/L B.Y2为0.4mol/L C.X2为0.2mol/L D.Z为0.4mol/L
【考点】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