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摄影体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锁关节后前斜位
摄影体位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两手放于身旁。
身体正中面或脊柱对暗盒或台面中线。
下颌前伸,支撑头部,使肢体更靠近暗盒。
胸锁关节放于暗盒中心。
中心线向被检侧(左或右)倾斜15”~20”角,经第3胸椎左或右侧射至暗盒中心;左右两侧分别摄影,暗盒用铅橡皮遮挡。
用途常规位置。
胸锁关节侧位
摄影体位患者侧立于摄片架前,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
头稍向后仰,两臂在背后交叉,胸部向前挺出,两肩尽量后倾.胸骨颈切迹对暗盒中心。
中心线对准胸锁关节,与暗盒垂直。
用途常规位置。
膈上肋骨后前位
摄影体位患者站立于摄片架前,面向暗盒,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
身体正中面或脊柱对暗盒中线。
头稍抬高。
暗盒上缘超出肩部,下颌置于暗盒上缘,使胸部更能靠近暗盒。
两肘弯曲,手背放于髋部,两臂和肩部尽量内转,使肩胛骨影像不与肋骨重叠.
中心线对准第4胸椎,与暗盒垂直。
用途常规位置。
膈上肋骨前后位
摄影体位患者站立于摄片架前,背向暗盒,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
两手上举抱头,然后将身体向被检测转45o角,使被检侧腋背部紧靠暗企。
将脊柱至胸腔外侧缘的中点对暗盒中线,暗盒上缘须超过肩部。
中心线对准胸骨颈切迹,通过第2胸椎间隙,与暗盒垂直。
用途用以检查腋部肋骨的病变或外伤。
膈上肋骨前后斜位
摄影体位患者站立于摄片架前,背向暗盒,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
两手上举抱头,然后将身体向被检侧转45o角,使被检侧腋背部紧靠暗盒。
将脊柱至胸腔外缘的中点对暗盒中线,暗盒上缘超过肩部。
中心线对准胸骨颈切迹,通过第2胸椎间隙,与暗盒垂直。
用途用以检查腋部肋骨的病变或外伤。
膈上肋骨后前斜位
摄影体位患者站立于摄片架前.面向暗盒,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
两手上举抱头,或将健侧手臂上举,被检侧肘部弯曲,手腕放于髋部,手臂及肩部尽量内转。
然后将身体向被检侧转45o角,使被检侧的胸腋部靠近暗盒,并将脊柱至胸腔外侧缘中点对暗盘中线,暗盒上缘须超出肩部。
中心线对准第3胸椎,通过胸骨颈切迹,与暗盒垂直。
用途用以检查腋部肋骨病变或外伤。
膈下肋骨前后位
摄影体位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身体正中面或胸骨对台面中线。
两臂放于头旁或身旁,膝和髋关节弯曲。
暗盒上缘包括第5胸椎,下缘包括第3腰椎。
中心线对准脐孔,通过第3腰椎间隙,与暗盒垂直。
用途常规位置。
膈下肋骨前后斜位
摄影体位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上肢外展上举,脊柱至胸腔外侧缘的中点对台面或暗盒中线。
对侧背部抬高,使躯干与台面成45o角,并用沙袋或枕头支撑,暗盒上缘包括乳
头,下缘包括脐孔。
中心线对准暗盒中心,并垂直。
骨盆前后位
摄影体位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身体正中面或前中线对台面中线。
两下肢伸直,或将膝关节稍弯曲,用沙袋稍垫高。
足内旋,使两侧拇趾内侧相互接触,两足跟分开,踝部置沙袋固定,骨盆摆平,两侧髂前上棘至台面的距离必须相等。
如两侧髋部有畸形现象,另一侧须用棉垫垫平,使两侧髋部等高,使骨盆不致倾斜,两侧骼前上棘联线中点下方3cm处放于暗盒中心,暗盒上缘包括髂骨嵴,下缘包括耻骨联合。
中心线对准暗盒中心.并垂直。
用途常规位置。
骨盆侧位
摄影体位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两下肢完全伸直,以避免大腿与耻骨联合重叠。
腰部和两膝的中间用棉垫或沙袋垫平,使脊柱长轴与台面平行,骨盆成完全侧位。
暗盒上缘包括骼骨嵴,下缘超出耻骨联合,将大粗隆上方的软组织凹对暗盘中心。
小腿部置长形沙袋固定。
中心线对准大腿外侧粗隆上方的软组织凹,与暗盒垂直。
用途此位置用以计算骨盆的人口径和出口径,并能测定异物的位置。
耻骨和坐骨后前位
摄影体位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身体正中面或脊柱对台面中线。
膝关节稍弯曲,踝下垫一沙袋,骨盆摆平,不能有倾斜。
耻骨联合对暗盒中心,或以两侧大粗隆连线中点对暗盒中线。
中心线对准两侧大粗隆连线中点,与暗盒垂直。
用途常规位置。
肺后前位
摄影体位患者面向摄影架站立,前胸紧靠暗盒,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身体正中面或脊柱对暗盒中线,头稍向后仰,将下颌搁于暗盒上绿,暗盘上缘需超出两肩。
肘部弯曲,手背放于破部,两肩尽量内转紧靠暗盒,如此可使两侧肩肿骨拉出肺野,不与肺部重叠。
两肩尽量放平,使锁骨成水平位,以免肺尖部被锁骨影像所遮盖。
如患者不能做到上述姿势,可嘱其抱住摄影架,也能达到同样效果。
女性患者如有发辫,应让其结于头上,以免发辫的阴影投射到胶片上形成伪影。
曝光前须请患者深吸气屏气。
中心线对准第4胸椎或第6胸椎高度与暗盒垂直。
用途常规位置。
肺前后位
摄影体位患者背向摄片架站立,背部紧靠暗盒,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
身体正中面或胸骨对暗盒中线,头部稍向后仰。
肘部弯曲,手背放于赢部,两肩尽量下垂井内转,使锁骨放平,以免遮蔽肺尖。
肩胛分开,不与肺部重叠。
暗盒上缘超出两肩峰3cm。
中心线对准第5胸椎,与暗盒垂直。
用途如病灶靠近背部时,可用此位置。
肺仰卧前后位
摄影体位先将暗盒放于摄影台上。
患者仰卧,背部紧靠暗盒,身体正中面或脊柱对准暗盒中线.头稍向后仰,两肘弯曲,手背放于髋部。
两肩尽量内转并下垂,使两侧肩呷骨分开,不与肺野重叠。
锁骨放平,不遮盖肺尖。
暗盒上缘超出两肩峰3cm。
中心线对准胸骨中点,与暗盒垂直。
用途适用于重病或不能站立的患者和小儿的胸部摄影.
肺侧位
摄影体位患者倒立于拉片架前,被检侧胸部紧靠暗盒。
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胸部腋中线
对准暗盒中线,两臂高举,交叉放于头上,使两肩尽量不与肺野重叠。
收腹,使胸部长袖与暗盒长轴一致,暗盒上缘需超出肩部。
前胸壁及后胸壁投影与暗盒边缘等距.
中心线对准第5胸推平面的侧胸壁中点与暗盒垂直。
用途①能观察纵隔、心脏后方和后部横膈上方的肺部情况,藉以发现在后前位照什中不能显示的病灶。
②能了解肺部分叶、分段和确定病灶的位置.③能观察胸膜(包括叶间胸膜的病变).
肺侧卧后前位
摄影体位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有少量胸腔积气者患倒在上,有少量胸腔科液者患侧在下.暗盒横放竖立,紧靠前胸,并以上方手臂抱住,使暗盒固定.靠台面恻的手臂前伸或高举过头,胸部与台面中间可用棉垫垫起,以抬高胸部,使整个胸部能包括在胶片内。
中心线是水平对准第5N椎,与暗盒.垂直.
用途①此位置可用于检查少量胸腔积液,这是因为积液少于200ml时,在普通后前位照片上被横膈顶部遮蔽,常不能发现。
③能测得空洞的大小,并能观察空洞内有无液体存在.③对少量气胸或液气胸的病例,可利用此位置摄影,观察肺压缩情况.
肺仰卧侧位
摄影体位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两臂高举过头,下颌稍抬高,背部可用棉垫垫高。
暗盒在患侧胸部旁边竖立,与台面垂直,并以沙袋支撑,或用专用木架固定,上缘约与下颌相齐。
中心线摆成水平位,对准第5M椎平面的腋中线与暗盒垂直。
用途用以检查胸内液体平面。
对不能采取站立侧位的患者亦可用此位置。
用于重病患者的床边摄影。
肺前凸位
摄影体位患者背向摄片架站立,身体正中面或脊柱对暗盒中线。
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
肘部弯曲,手背放于髋部.身体稍离开摄片架,上胸向后仰,使上背部紧靠暗盒,腹部向前挺出,身体冠状面与胶片成35o角。
两肩尽量内旋,使肩胛骨影像不与肺部重叠。
暗盒上缘须超出肩部上方约7cm。
中心线向头侧倾斜12o角,对准胸骨角与剑突联线的中点,射入暗盒中心,或垂直摄入暗盒。
用途此位置主要检查肺尖部病变,对在前后位被肋骨或锁骨遮蔽的病灶都能清楚显示。
其他如叶间
积液和右肺中叶不张等也有诊断价值。
腹部前后位
摄影体位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身体的正中面或正中线对台面中线,两臂放于身边或上举,下肢伸直,头部用枕头垫高,暗盒上缘超出胸骨剑突,下缘包括耻骨联合。
中心线对准胸骨剑突与耻骨联合连线的中点,与暗盒垂直。
用途常规位置。
腹部前后立位或后前立位
摄影体位患者面对或背向摄影架站立,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
两臂垂于身旁或抱住摄影架,身体正中面或脊柱对准暗盒中线。
暗盒上缘超出胸骨剑突,下缘包括耻骨联合。
中心线对准耻骨联合与剑突连线中点,与暗盒垂直。
用途此位置应用于观察肠梗阻及消化道穿孔。
先天性肛门闭锁摄影法
先天性肛门闭锁的*线摄影检查,可了解肠管闭锁的部位并能测量闭锁部位与肛门处皮肤间的距离,对外科手术有很大帮助。
为达到以上两个目的,可利用肠管内的空气来确定。
因气
体较轻,所
以必须摄取倒立位才有诊断价值。
新生儿,空气自口到达肛门需要12~24小时,因此,出生后即刻进行腹部*线检查对锁肛是没有诊断意义的。
第一张片应在生后12~18小时摄取,以后每隔3小时摄
取一张,直至见到气柱不能下降,同时肠管下端开始膨胀为止。
在此时,可确定最下端即闭锁肠管的盲端,依此可确定肠管闭锁的部位,并可估计到肛门的距离.但由于倒立,直肠末端一般向头侧牵引1—2.5cm,所以在照片上测得的距离较实际的长。
对肛门闭锁的小儿,应摄取倒立前后位和倒
立侧位照各一张。
侧位片不但能确定肠管闭锁的部位,还可估计出到肛门的距离。
摄影时,在肛
门窝部置一金属物,用胶布固定,用作测量到闭锁部位长度的标记。
另外,将患者倒立后,应稍
等数分钟,使气体尽量上升至而管的盲端,然后再摄影。
右上腹部(胆囊区)后前位
摄影体位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头放于枕头之上,转向右侧,身体右侧莫菲点对台面中线。
左手上举抱头,右臂屈肘放于身旁,身体右侧抬高20o~30o角,避免胆囊与脊柱影像重叠。
暗盒
上缘包括第10胸椎,下缘包括第3腰椎。
背部应用压迫带正紧,使患者保持不动。
中心线对准暗盒中心,并与暗盒垂直。
用途常规位置。
心脏和大血管后前位
摄影体位患者站立于摄片架前,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
身体正中面或脊柱对准暗盒中线,前胸紧靠暗盒。
头稍向后仰,下颌放于暗盒上缘,使前胸能靠近暗盒。
肘部弯曲,手背放于髋部,两肩尽量内转。
曝光时.请患者在平静呼吸下屏气。
中心线对准第6胸椎,与暗盒垂直。
用途常规位置。
心脏和大血管侧位
摄影体位患者侧立于摄片架前,左侧或右侧靠近暗盒,身体矢状面或脊柱与陪盒平行。
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头部稍向后仰,两臂高举过头或交叉抱于头上。
暗盒上缘应超过肩部。
曝光时应屏气。
中心线对准第6胸椎,由腋中线前方5cm处射人暗盒中心,并与暗盒垂直。
用途常规位置。
心脏和大血管右前斜位
摄影体位患者站立于摄片架前,先面向暗盒,身体正中面或脊柱对暗盒中线。
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
头稍向后仰,左手高举抱头.右前胸紧靠暗盒,右肘弯曲,手背放于髋部,右肩内转,左前胸离开暗盒,使躯干与暗盒成45o~55o角。
暗盒上缘超过肩部。
中心线对准第6胸椎,与暗盒垂直。
用途常规位置,主要观左心房大小。
心脏和大血管左前斜位.
摄影体位患者站于摄片架前,先面向暗盒,身体正中面或脊柱对暗盒中线。
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
头部稍后仰,右手高举抱头,左前胸靠近暗盒,左肘弯曲,手背放于髋部,左肩内转,然后右侧胸部离开暗企,使躯干与暗盒成55o~65o角。
暗盒上缘超过肩部。
中心线对准第6胸,与暗盒垂直。
用途常规位置,用于检查左心室.
尿路仰卧前后位
摄影体位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身体正中面前中线对准台面中线。
两臂放于身旁或上举,下肢伸直,头部用枕头稍垫高。
若摄取2张照片,第1张28cm*36cm(11英寸*14英寸)的胶片,上缘应超过胸骨剑突约3cm,下级一般在髂骨嵴的下方,第2张20cm*25cm(8英寸*10英寸)的胶片,上缘应与第1张的下缘稍重叠,下缘必须包括全部外生殖器。
若摄取1张* 线照片,可用30cm*38cmO 英寸*15英寸),或36cm*43cm(14英寸*17英寸)的胶片,其上缘超出胸骨剑突约3cm,下缘尽量包括耻骨联合上绿。
腹部应用压迫带庄紧,使患者不动,以便获得清晰的照片。
中心线第1张胶片时,对准暗盒中心。
第2张胶片时,二线管向足侧倾斜5o角,对准暗盒中心,
以达避免耻骨联合与膀胱前列腺影像重叠的目的。
若摄取1张照片时,中心线对准暗盒中心,垂直摄
人即可。
用途常规位置。
尿路后前立位
此位置适用于疑有肾下垂的病例。
在前后卧位照片上,不能确定有无肾下垂和其下垂的程度时,
必须摄取立位片比较观察,才能得到确诊。
摄取体位与卧位相同,一般都采取28cm*36cm 或3Dcm*28cm的胶片摄影。
在立位时因腹壁下垂变厚,管电压须增加5kV。
尿路侧卧位
摄影体位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身体前后径的中线对台面中线。
下肢稍弯曲,两手前伸或上举抱头。
腰椎处用棉垫垫平,井以压迫带压紧固定.胶片上缘包括胸骨剑突,下缘包括第4腰椎。
中心线对准暗盒中心,并与之垂直。
用途常规位置。
膀胱仰卧前后位
摄影体位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两臂放于身旁。
身体正中面或胸骨与耻骨联合连线对准台面中线,下腹部用压迫带压紧。
暗盒上缘约与髂骨嵴相齐,下缘超过耻骨联合下缘。
中心线对准暗金中心,并与之垂直,或向足侧倾斜5o角.
用途常规位置。
膀胱左斜位
摄影体位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身体正面或前中线对台面中线。
然后将身体
向左倾斜,使躯干与台面成45o角。
暗盒上缘约与髂骨嵴相齐,下缘超过耻骨联合下缘。
中心线对准暗盒中心,并与之垂直。
用途常规位置。
膀胱右斜位
此位置除身体向右倾斜,与台面成45o角外,其他摄影技术与左斜位完全相同。
膀胱侧位
摄影体位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股骨大粗隆对台面中线。
两臂前伸或上举抱头,下肢稍弯曲.暗盒上缘与髂骨嵴相齐,下缘超过耻骨联合下缘.
中心线对准暗盒中心,并与之垂直。
用途常规位置。
尿道前后位
摄影体位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身体正中面对台面或暗盒中线.在或右腿弯曲,用手抱起膝
部。
暗盒上缘约与髂前上棘相齐,下缘尽量包括全尿道.摄影时将阴茎拉直,并注射造影剂。
中心线对准暗盒中心,并与之垂直。
用途常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