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医药常识硇砂的功效与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硇砂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硇砂的释名
硇砂为波斯语之音译。
《纲目》则谓:硇砂性毒,服之使人硇乱,故曰硇砂。
狄人以当盐食。
《土宿本草》云:硇性透物,五金借之以先锋,故号为透骨将军。
中药硇砂的基原
为氯化物类卤砂族矿物卤砂(硇砂)的晶体或人工制成品。
中药硇砂的矿物
卤砂Sal Ammoniac晶体结构属等轴晶系。
晶体呈粒状、不规则块状或纤维状集合体。
多数呈皮壳状、被膜状产出。
无色、白色、淡灰色、黄白色或灰褐色。
透明玻璃光泽或半透明乳状光泽。
解理不完全。
断口贝壳状。
硬度1.5-2,相对密度1.53。
露置于空气中易潮解。
为火山喷气孔附近的升华物。
亦为燃烧的煤层中的升华物。
鸟粪沉积中也有。
产于甘肃、青海、新疆等地。
除上述品种外,供药用者尚有一种紫硇砂,为紫色盐晶体。
多为致密的块状集合体,有棱角或凹凸不平。
暗紫色或紫红色。
解理面显油脂光泽。
硬度2-2.5,性脆,断口贝壳状。
相对密度2.73。
具吸湿性,以手摸之有凉感。
产于甘肃、青海、新疆、西藏等地。
中药硇砂的采集
采得后除去杂质、沙石。
或可由人工合成:
①以氢氯酸与氨或氨的化合物作用而得。
②以氨水中和铁板浸渍(大部分为氯化亚铁)而得。
③为索尔夫制碱法的副产品。
④以氨水作用于氯化钙而得。
中药硇砂的药材
硇砂Sal Ammoniaci呈不规则扁块状晶体,上表面粗糙,呈粗晶粒状或乳状凸起,白色或淡灰白色。
底面不平坦,多呈致密细粒状;淡黄色至黄色(硫黄)。
条痕白色。
体轻,质脆,易砸碎。
断面纤维状。
玻璃光泽。
具硫黄气,味咸而苦,有强烈刺舌感。
易溶于水,在乙醇中略溶。
以块整、色白、断面有光泽、无杂石者为佳。
中药硇砂的化学成分
硇砂主要含氯化铵,尚含少量Fe3+,水不溶物,SO2-4,Ca2+,Mg2+。
中药硇砂的炮制
1.硇砂: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砸成小块。
2.醋硇砂:
取净硇砂,捣碎,研细,置沸水中溶化,滤过,滤液倒入瓷盆中,加入适量醋,隔水加热蒸发,随时捞取液面上析出的白色结晶,直至无结晶析出为止,干燥。
每硇砂100kg,用醋50kg。
《本草衍义》:硇砂,用须水飞过,入瓷器中,于重汤煮其器,使自干,杀其毒,去其尘秽。
《纲目》:硇砂,今时人多用水飞净,醋煮干如霜,刮下用之。
醋制后可使药物纯净,并能降低毒性。
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阴凉
干燥处,防潮。
中药硇砂的药性
味咸、苦、辛,性温。
有毒。
归肝、脾、胃经。
气烈破散。
1.《新修本草》:味咸、苦、辛,温。
有毒。
2.《本草正》:味咸、苦、大辛,大热。
3.《冯氏锦囊药性》:味极咸、极苦、极辛,气温。
4.《本草求真》:专入肠、胃。
5.《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经。
中药硇砂的功效主治
散结破瘀,祛痰消积,化腐生肌。
主治癥瘕积聚,经闭腹痛,痰饮宿食,噎膈反胃,喉痹肿痛,痈肿瘰疬,目翳胬障,息肉赘疣。
1.《药性论》:能除冷病,大益阳事。
2.《新修本草》:主积聚,破结血,烂胎,止痛下气,疗咳嗽,宿冷,去恶肉,生好肌。
3.《本草拾遗》:主妇人、丈夫赢瘦积病,血气不调,肠鸣,饮食不消,腰脚疼冷,痃癖,痰饮,喉中结气,反胃吐水,令人能食,肥健。
4.《日华子》:补水脏,暖子宫,消冷癖瘀血,宿食不消,气块痃癖及血崩带下,恶疮息肉,食肉饱胀,夜多小便,女人血气心疼,丈夫腰胯酸重,四肢不任。
5.《本草衍义》:合他药治目中翳。
6.王好古:消肉积。
(引自《纲目》)
7.《纲目》:治噎膈,癥瘕,积痢,骨哽,除痣黡疣赘。
8.《本草正》:善消恶肉腐肉,生肌,敷金疮,生肉,去目翳胬肉。
中药硇砂的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或入膏贴,或化水点、涂。
内服:研末,每次0.3-1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不入煎剂。
内服宜慎,不可过量。
肝、肾功能不全及溃疡病患者慎服;孕妇禁服。
生品有腐蚀性,忌内服。
1.《药性论》:畏浆水,忌羊血。
能销五金八石,腐坏人肠胃。
2.《新修本草》:不宜多服。
3.《得配本草》:畏一切酸浆水、醋、乌梅、牡蛎、卷柏、萝卜、独帚、羊蹄、商陆、冬瓜、苍耳、蚕沙、海螵蛸、羊胴骨、羊踯躅、鱼腥草、河豚鱼胶。
4.《本草用法研究》:性毒烈,长于外治,内无实积,勿轻试服之。
中药硇砂的应用配伍
1.散结破瘀,祛痰消积:
本品味咸辛,气臭恶,咸以软坚祛痰,辛以破瘀散结,故凡气血瘀滞,痰饮不化,食积不消,久而形成癥瘕积聚,心腹疼痛,妇女经闭,噎膈反胃,咽痛喉痹等证,均可应用。
凡气滞血瘀,日久成积,腹痛如刺者,可与三棱、莪术、木香等配伍,如《博济方》木香硇砂煎丸;若积块日久不愈者,宜与大黄、干漆、槟榔等同用,如《卫生宝鉴》圣散子;若虚中有积,心腹胁肋胀痛者,可与附子、干姜、丁
香合用,如《魏氏家藏方》硇附丸。
又本品治腹中癖块,亦可内病外治,常与三棱、莪术、麝香熬膏外贴,如《本草汇言》磨癖膏。
凡妇女经闭,脐腹积聚,时或疼痛者,可与干漆、桂心、没药、琥珀配用,如《圣惠方》硇砂丸。
凡中阳不足,痰浊内停,噎膈反胃者,可与附子、木香、丁香相伍,如《杨氏家藏方》硇附饼子。
凡喉痹肿痛,痰涎涌盛者,可单用本品绵裹,含口中咽津,如《圣惠方》治喉痈卒肿方;若喉痹咽塞热痛者,宜与朱砂、玄参、沙参等为丸含化,如《圣济总录》二砂丸;若喉痹肿痛,气息难通者,又须与白矾、硝石、马牙硝、巴豆制散吹喉,如《圣济总录》绛雪散。
2.化腐生肌:
本品辛温开泄,臭烈破散,且兼腐蚀之性,外用能散结软坚,化腐生肌,故可用于痈疽瘰疬、目翳胬障、息肉赘疣。
凡痈肿、瘰疬,无论已溃未溃,或腐肉难消者,皆可用之。
若痈疽脓成不溃,或已溃而脓出不快者,可配雄雀粪、没药等为丸,外用以蚀肉溃痈,代针排脓,如《三因方》替针丸;若甲疽焮肿破烂,胬肉高突,疼痛难忍者,可与乳香、轻粉、黄丹、橄榄核炭研末调敷,以蚀腐敛疮,如《医宗金鉴》华佗累效散;若瘰疬日久,坚核不消,及服消药不效者,宜与干螺肉、白砒、冰片为细末,艾灸后贴于灸处,如《外科正宗》冰狮散。
本品又能消翳蚀痔,若目生翳障胬肉者,可配龙脑、蕤仁、鸡蛋壳研末点眼,如怪惠方》龙脑膏;若耳鼻中生痔者,可与轻粉、雄黄、冰片共研细末,勤点患处,如《外科正宗》硇砂散。
附方
1.治妇人食癥久不消,令人瘦弱少食。
硇砂、青礞石、硫黄、京三棱(微炮)、干漆(捣碎,炒令烟出)、穿山甲(炒令黄焦)各半两,巴豆三十枚(去皮,炒令黄色)。
上为末,用软饭和丸,如小豆大。
每服五丸,空心以生姜、橘皮汤下。
(《圣惠方》硇砂丸)
2.治虚中有积,心腹胁肋胀痛。
附子半两(炮),硇砂一钱(汤飞),丁香一钱,干姜一钱半。
上为细末,旋入硇砂研和,用稀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十粒,加至二十粒,生姜汤下,不拘时候。
(《魏氏家藏方》硇附丸)
3.治五膈气噎闷,或吐逆不下。
大附子一枚(剜去中心肉,别和后药,杵),硇砂(水飞过)、丁香各半两,青橘皮(去白瓤)、木香、肉豆蔻各一分,槟榔三分(生用)。
上以净硇砂纳入剜了附子中和,不尽,都将熟面如馒头裹入,灰中煅令焦,却和丁香等都杵为末,滴水和,再杵,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生姜汤送下。
(《医方类聚》引《神巧万全方》硇砂丸)
4.治积块痃癖,一切凝滞。
黑附子二个(各重五钱半以上,炮,剜作瓮子),木香三钱,破故纸(隔纸微炒)、荜茇各一两,硇砂三钱。
上先将硇砂用水一盏续续化开于瓮内,熬干为末,安在附子瓮内,却用剜出附子末盖口,用和成白面裹约半指厚,慢灰火内烧匀黄色,去面,用木香等药为细末,却用原裹附子熟黄面为末,醋调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十五丸至三十丸,生姜汤送下。
老人虚人无妨。
(《卫生宝鉴》硇砂煎丸)
5.治妇人久积虚冷,四肢赢瘦,饮食微少,月水来时脐腹疼痛不
可忍。
硇砂二两(以浆水一升,熬如膏),当归(微炒)、琥珀、附子(炮)、没药、桂心、木香各一两。
上为末,以枣肉并硇砂膏同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次十五九,食前以温酒送下。
(《圣惠方》硇砂丸) 6.治妇人月水久不通,心腹多痛。
硇砂一两,斑蝥一分(糯米拌炒令黄,去翅足),桂心半两,当归半两(微炒)。
上为末,用软饭为丸,如绿豆大。
每于五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服此方后如小便涩,宜用瞿麦、木通、灯心、滑石、甘草(炙微赤)各一分,为散。
水煎去滓,分为二服。
以小便利为度。
7.治疗疮。
①硇砂、雄黄各等分。
上为细末,生蜜调合,用角盒子收贮。
先将银篦挑破疮口,挤出恶血,然后用药一豆大入疮口内,以纸花贴定。
若毒气入腹,已多呕吐欲死者,即服内托香粉散(绿豆一两,乳香一分,研极细末,甘草汤调下)。
(《瑞竹堂经验方》金砂散)
②硇砂、雄黄、天南星、砒霜各等分,麝香少许。
上研为细末。
用竹针针开用药,到黄水出,疮已。
(《宣明论方》)
8.治痈疽肿毒,瘰疬,疣痣。
硇砂(生用)一钱,石矿灰一两(炒黄色),白丁香三钱(炒黄色),黄丹半斤(生用),碱一斤(淋水五碗)。
上先将前四味研极细末,次将碱水煎作一碗,成膏,待冷,以前末入膏和匀,贮瓷器中。
(《证治准绳》硇砂膏)
9.治瘰疬鼠疮,满项满胸,破烂流脓者。
硇砂二钱(红色者,研细),皂角子一百个,干醋一斤。
前二味入醋内浸三日,入砂锅内熬之将干,将锅底硇砂拌于皂子上,候干,以微火焙干,或以炉台上炕
之。
每晚嚼五粒或八粒,一日早晚吃两次,以滚白水送下;然干则皂子过硬,为末服亦可。
(《医林改错》硇砂丸)
10.治喉痹咽塞热痛。
沙参、丹砂、硇砂、人参、玄参、丹参等分。
上为末,炼蜜丸,如鸡头实大。
食后、临卧含一丸化之。
(《圣济总录》二砂丸)
11.治鼻生息肉。
硇砂一钱,轻粉三分,冰片五厘,雄黄三分。
上共为末。
每日五六次点之,渐化为水。
(《外科正宗》硇砂散) 12.治肝热上升,目红难开,畏光羞明,热痛多泪,睛沿赤烂,障翳遮睛。
梅冰片7.5g,淡硇砂3g。
上为细末,用黄连膏120g调匀。
每日早、晚点入眼角。
忌葱、酒、大蒜发物。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龙脑黄连膏)
13.治面上疣目,久不瘥。
硇砂、硼砂、铁锈、麝香等分。
研,搽三次。
(《集效方》)
14.治白癜风。
硇砂10g,蜂蜜30g。
将硇砂研细过筛后,放入加热溶化的蜂蜜内,边加热边搅拌,调匀即成。
外搽。
可使皮肤发赤、起泡及色素沉着。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硇砂搽剂)
15.治蚰蜒入耳。
硇砂、胆矾各一分。
上研细。
用鸡翎管吹一字许入耳。
(《圣济总录》硇砂吹耳方)
临床报道
1.治疗慢性鼻炎:
①将硇砂用热水溶解,用活性炭脱色,制成纯品结晶,配成5%-7.5%的注射液。
治疗时先以1%丁卡因棉片表面麻醉,然后于每
侧鼻下甲注入硇砂液1ml,每周1次,6次为1疗程。
观察70例。
结果治愈(自觉通气好,下鼻甲恢复正常大小)12例,好转(自觉通气好,下鼻甲稍缩小,偶用收缩药)51例,无效6例,加重1例。
②用10%硇砂注射液,每侧1ml,作双侧下鼻甲游离缘粘膜下注射,观察192例,有效率为85.9%。
2.治疗鸡眼:
硇砂2g,溶于2%普鲁卡因2ml中,密闭备用。
先将患处用75%乙醇消毒,再以三棱针蘸药液2滴滴于鸡眼中心,即将三棱针向中心点快速直刺,达基底部见血为止,最后用伴创膏敷盖,3-4日后除去。
不愈者10日后再行治疗。
观察100例。
痊愈88例,好转12例。
治愈者中最少治疗1次,最多5次,一般2-3次。
3.治疗食管癌、胃癌:
用硇砂6g,黄芪15g,甘草5g。
每日1剂,分2-3次煎服,10天为1疗程,间隔3-5天后继服。
共治疗35例,均收到不同程度的效果,对早期患者疗效显著。
文献综录
1.《本草图经》:此本攻积聚之物,热而有毒,多食腐坏人肠胃,生用又能化人心为血,固非平居可饵者。
2.张洁古:硇砂破坚癖,不可独用,须入群队药中用之。
(引自《纲目》)
3.《纲目》:硇砂,大热有毒之物,噎膈反胃,积块内癥之病,用之则有神功。
盖此疾皆起于七情饮食所致,痰气郁结,遂成有形,妨
碍道路,吐食胀痛,非此物化消,岂能去之。
其性善烂金银铜锡,庖人煮硬肉,入硇砂少许即烂,可以类推矣。
张杲《玉洞要诀》云:北庭砂秉阴石之气,含阳毒之精,能化五金八石,去秽益阳,其功甚著,力并硫黄。
独孤滔《丹房镜源》云:硇砂性有大毒,为五金之贼,有沉冷之疾则可服之,疾减便止。
多服则成拥塞痈肿。
二说甚明,而唐宋医方,乃有单服之法,盖欲得其助阳以纵欲,而不虞其损阴以发祸也。
4.《本草经疏》:硇砂,乃卤液所结,秉阴毒之气,含阳毒之精。
其味极咸、极苦、极辛,气温,有毒,其主积聚结血宿冷者,以咸能入血软坚,辛能散结,温能除冷故也。
积聚散则痛自止,气自下。
因寒以致顽痰壅结,则作咳嗽,故暂用以散之。
柔金化石之性,故能烂胎及去恶肉也。
金石见之即化,其能生好肌乎?此前人之误耳。
准去恶疮息肉、目翳胬肉,是其所长.亦须与真牛黄、龙脑、铅华、象牙末等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