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 从永磁体谈起 第2课时 磁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1从永磁体谈起
第2课时磁场
一、选择题
1.爱因斯坦曾说过,“磁场”在物理学家看来“正如他坐的椅子一样实在”,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链接例1易错警示() A.磁场是研究问题而假想的
B.磁场是真实存在的一种物质
C.椅子一定是磁体
D.磁场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2.下列关于磁场和磁感线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磁场看不见、摸不着,但在磁体周围确实存在,而磁感线是一条条闭合的假想曲线,不是真实存在的
B. 磁感线的方向总是从N极出发回到S极
C. 磁场中的任意两条磁感线都不会相交
D. 磁感线在某点的方向总是和放在该点的小磁针南极的指向相反
3.图16-1-20中磁体周围的磁场方向和分布情况正确的是()
图16-1-20
4.如图16-1-21所示,甲、乙分别为不同条形磁铁的磁极,它们中间是已知极性的条形磁铁,虚线是表示磁极间的磁场分布情况的磁感线。
则可以判断甲、乙两个磁极依次是()
图16-1-21
A.N、N B.S、S C.N、S D.S、N
5.在条形磁铁的周围放置8枚小磁针(其中涂黑的部分是小磁针的N极)。
图16-1-22中正确的是链接例2方法指导()
图16-1-22
6.关于如图16-1-23所示的磁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6-1-23
A.左端为磁体的N极
B.a点所放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向右
C.a点的磁场比b点的磁场弱
D.如果将该磁体在教室中悬吊起来,静止时图示的右端指南7.若假想地磁场是由地球内部一块大磁体产生的,如图16-1-24所示的四个示意图中,能合理描述这块大磁体的是()
图16-1-24
二、填空题
8.a、b为两个条形磁铁的磁极,根据如图16-1-25所示的磁感线方向,可以判断a为________极,b为________极,小磁针上端为________极。
图16-1-25
9.如图16-1-26所示是用来描绘某一磁体周围磁场的部分磁感线,由磁感线的分布特点可知,a点的磁场比b点的磁场________(选填“强”或“弱”);若在b点放置一个可自由转动的小
磁针,则小磁针静止时,其N极指向________(选填“P”或“Q”)处。
链接例2方法指导
图16-1-26
10.根据古文《论衡·是应篇》中的记载:“司南之杓(用途),投之于地,其柢(握柄)指南”,学术界于1947年想象出司南的模样并印刷在邮票上。
(1)如图16-1-27甲所示,当磁勺在正确指南时,其A端为该磁体的________(选填“N”或“S”)极。
图16-1-27
(2)1952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尝试制作一具司南。
如图乙所示,制作人员根据天然磁石的磁感线分布,将磁石的________(选填“B”“C”“D”或“E”)处打磨成磁勺的A端。
三、作图题
11.如图16-1-28所示是小磁针的一端靠近条形磁铁S极静止时的情景,请在图中的括号内标出小磁针的N、S极,并用箭头标出条形磁铁外部磁感线的方向。
图16-1-28
12.如图16-1-29所示,请根据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标出磁体的N、S极和磁感线方向。
(小磁针涂黑的一端为N极)
图16-1-29
13.地理两极与地磁两极不重合,是我国宋代学者________最早发现的。
请标出图16-1-30中磁感线的方向和小磁针的N极。
图16-1-30
四、实验探究题
14.在研究两个靠近的异名磁极周围磁感线的分布时,几位同学提出了以下四种猜想:
图16-1-31
(1)利用所学知识,断定猜想______和______肯定是错误的。
你判断的依据是磁体外部的磁感线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验证剩下的两个猜想是否正确,简述你的实验方案。
主要器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简要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判断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5.小敏设计了如图16-1-32所示的实验。
在桌子边上放一条形磁铁,用细线系一回形针缠在桌边适当位置的石头上,使回形针由于被磁体吸引而与磁体保持一段距离。
将被探究的物体置于回形针与
条形磁铁之间,如果出现______________的现象,说明该物质是能阻断磁场的。
小敏想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
造和发展。
图16-1-32
16.2019·上海节选研究发现,人体内部存在磁场,人体内部的磁场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
人体内部的磁场与地磁场相比很弱,若用磁感线描述人体内部的磁场和地磁场,则下列判断中合理的是________(选填字母)。
A.人体内部磁场的磁感线分布较疏
B.人体内部磁场的磁感线分布较密
C.两者磁场的磁感线疏密大致相同
1.B 2.B 3.B 4.A 5.A
6.C[解析] 磁体外部的磁感线是从N极出发,回到S极,磁体内部的磁感线是从S极指向N极,故A错误;a点所放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向左,故B错误;磁感线越密集,该处磁场越强,磁感线越稀疏,该处磁场越弱,故C正确;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如果将该磁体在教室中悬吊起来,静止时图示的右端指北,故D选项错误。
7.B
8.S S N
9.弱Q
[解析] 磁感线的疏密程度代表磁场的强弱,所以a点的磁场比b 点要弱;b点磁感线的方向就是小磁针静止时北极的方向,所以b点小磁针的N极指向Q。
10.(1)S(2)D
[解析] (1)磁勺在正确指南时,根据地理的南极是地磁的N极,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得,其A端为该磁体的S极。
(2)如题图乙所示,根据天然磁石的磁感线分布,可判断D端是S极,也就是磁勺的A 端。
11.如图所示
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
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了磁感线的特点,会判断磁感线的方向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12.如图所示
13.沈括如图所示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
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解析] (1)我国宋代学者沈括是世界上最早注意到地磁的两极跟地理的两极并不重合这一现象的人。
(2)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在磁体的周围,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发出回到S极,所以可以确定磁感线的方向是向上的。
小磁针放在该点静止时,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小磁针的上端为N极。
14.(1)24从N极出发,回到S极
(2)小磁针将小磁针置于异名磁极周围不同处观察小磁针稳定后N极的指向
15.回形针掉落什么物质可以阻断磁场
16.A[解析] 磁场越强,反映在磁感线上分布越密;磁场越弱,反映在磁感线上分布越疏;人体内部的磁场与地磁场相比很弱,若用磁感线描述人体内部的磁场和地磁场,则人体内部磁场的磁感线分布较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