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 6.16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6.16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2、理解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三民主义是当时最进步的思想
2、孙中山具有适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的高贵品质
重点难点
1、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临时约法》的内容。

2、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教学过程
导课
江泽民主席曾在在十五大报告中的一段话“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三位伟人”,然后根据这段话提问:1、是哪三次巨变?2、哪三位伟人?3、他们分别有哪些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学生回答后,教师打出图片并总结本单元主要阐述了20世纪以来引导中国走向变革、走向富强和走向现代化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本节课首先探讨和领略一下第一位伟人孙中山的思想理论成果-----即三民主义,三民主义又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你知道孙中山先生为什么要创立三民主义的理论?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学生看书交流,查阅资料然后作答。


1、历史背景(出示《时局图》)
1)社会基础:19世纪末期,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改良方案失败;
2)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3)思想: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特别受林肯“民有、民治、民享”思想的影响;
4)个人因素:上书李鸿章失败后,孙中山由改良走上革命道路。

2、提出:
1905年11月,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创刊。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第一次将同盟会的16字政纲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

3、内容:
(1)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民族革命,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

(2)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就是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民生主义即“平均地价”,就是社会革命,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4、评价(积极性和局限性)
A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同时也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B 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C 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

这是由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所决定的,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探究】孙中山为什么能够在中国树起革命大旗,首倡三民主义?
【探究】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具体内容为“平均地权”,请问,可不可以理解为“平均地权”就是“平分土地”?
教师点评
关于三民主义:民族主义为前提,具有狭隘性,单纯的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民权主义为核心,建立的是资产阶级政府;民生主义为发展,提出的是资产阶级的民生,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纲领。

虽然三民主义具有局限性但是它的积极影响还是很重要的,下面我们一起学习载三民主义的积极影响下有哪些实践?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学生看书交流,查阅资料然后作答。


1.辛亥革命
(1)过程: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2)意义:辛亥革命的成功,是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一次实践。

2.《临时约法》
(1)颁布:1912年,孙中山根据三民主义思想原则,领导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内容: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

(3)意义:它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

3.捍卫成果
(1)背景: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后,实行独裁统治,企图复辟帝制。

(2)活动:孙中山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

教师点评: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性质;2、辛亥革命的评价我们在必修一已经提到过,即进步性和局限性两个影响。

(积极: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家等。

局限: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中国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这是由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决定的即软弱性和妥协性。

过渡:实践证明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西方的老路是行不通的。

孙中山没有放弃----实现了他一生当中的有一次重要的飞跃。

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学生交流看书,查阅资料然后作答。


1.原因
(1)孙中山领导的革命都以失败告终,使他逐渐认识到,为救国必须寻求新途径、新力量。

(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3)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与帮助。

2.提出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宣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3.内容
(1)民族主义,有两方面含义:一为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为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2)民权主义则指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3)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4.评价
(1)进步性: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

(2)局限性:它在内容上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

【探究】新三民主义比旧三民主义增加了哪些内容?这些新的内容反映出孙中山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学生可将内容做成表格形式进行比较。

【探究】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是一致的,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学生提问
1、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有何内在联系?
答(1)新三民主义是革命的纲领,是奋斗目标,蕴含着三大政策的精神。

三大政策是实现新三民主义革命纲领的方法和手段,是新三民主义的具体体现。

(2)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实质内容,是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升华。

(3)新三民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指导思想,三大政策是在统一战线中占主导地位的国民党的执政原则。

2、20世纪上半叶,孙中山和甘地分别提出了改善民生的经济主张,比较两者积极思想的异同。

相同点:都反对西方殖民掠夺,主张本民族的经济独立。

不同点:1)孙希望实现国家现代化,甘希望回归传统经济生活;2)孙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甘主张发展传统手工业。

3)孙有比较系统的现代化经济发展方案,甘发展方案稍显简略。

本课总结:
1、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2、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3、通过学习孙中山一生中两次转变,我们应向孙中山先生学习什么?
A 19世纪末20世纪初,放弃资产阶级改良走革命道路,提出指导革命的三民主义。

B 20世纪20年代,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完成国共合作,实现其一生最伟大的转变。

学习孙中山先生的与时俱进精神、不断探索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体验高考
例一:(xx年广东单科7) 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演讲中指出:“八年以来的中华民国,政治不良到这个地位,实因单破坏地面,没有掘起地底陈土的缘故。

”“地底陈土”指的是()A.军阀、官僚、政客 B.资产阶级保皇派
C.地痞、土匪、烟贩 D.清朝皇室
答案:A.
辨析:从材料中:“1919年”“八年以来的中华民国”可以知道政治不良是辛亥革命最终失败,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统治。

故答案为A。

例二:(xx广东单科7)《民报》创刊号刊登黄帝象(见下图)的主要目的是
A.提倡民主自由 B.宣传排满革命
C.倡导个人崇拜 D.反对帝国主义
答案:B
辨析:黄帝被公认为华夏族的祖先,中华民族的象征,把他画像印在《民报》创刊号,蕴涵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意,是孙中山民族主义的体现。

故选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例三:(xx年高考海南卷)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

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
A.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
C.民生主义思想 D.国民革命思想
答案:C
辨析:“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是指孙中山想在政权建立后,企图解决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后出现贫富分化的弊端。

这就是他所设计的资本主义经济纲领,也就是民生主义。

故答案为C。

例四:(xx年高考•天津卷)“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的主张由孙中山最先提出,但在民主革命时期卓有成效付诸实施的是中国共产党。

这主要取决于后者
A.同情农民疾苦 B.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C.抑制贫富不均 D.制定了可行的土地纲领
答案:D
辨析: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即是“平均地权”,在后来发展的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中,又进一步提出“耕者有其田”,但由于他不敢发动贫苦农民,通过自上而下的斗争来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因而最终没有真正得以实施。

而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土地政策,从而使“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真正得以实行,且卓有成效。

故答案为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