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最新-16孔繁森优秀7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孔繁森优秀7篇
《孔繁森》篇一
教材分析:本课讲述了孔繁森收养三个藏族孤儿,并以献血所得营养费帮助他们上学读书的动人事堂迹,赞颂了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课文以歌词作结,前后呼应,情感激越,反映了藏汉一家亲,生动地表现了孔繁森对加强民族团结所作的贡献,说明他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堂教学0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教育学生学习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从小确立关心别人、主动帮助别人的思想。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教育学生学习孔繁森关心他人、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从小确立关心别人、主动帮助别人的思想。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会毛会写本课生字。

教学重点:会读会写生字。

教学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用具:生字卡。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时间一、介绍孔繁森导入新课。

1、了解孔繁森。

2、齐读课题。

1、师简介孔繁森。

3’二、自读课文。

1、了解自学要求。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1、明确自学要求:借助音节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划出生字词。

划出不懂得的字词句。

2、师巡视指导。

10’三、检查学生自学。

1、学生自告奋勇分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能正确地读通课文。

2、各种形式认读生字词,要求读准翘舌音、前后鼻音。

3、练习用生字组词。

4、一好生读全文。

5、练习朗读全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1、出示生字词。

重点指导读准:失养血2、指导读好长句子:如:孔繁森就把他们接到自己身边,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

12’四、指导学习生字。

1、学生练习用各种方法识记生字的形。

2、交流识记方法。

3、观察生字在田联字格中的位置。

4、练习描红、临写。

5、再次练习书写。

1、重点指导识记以下生字:失:注意撇要出头。

医:注意书写时的笔顺。

感:注意是上下结构的字。

献:注意最后的点不能丢。

2、师范写。

3、师巡视指导。

4、指出不足之处。

10’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了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从小确立关心别人、主动帮助别人的思想。

能复术课文。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孔繁森高尚的品质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用具:挂图。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时间一、学习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

2、讨论,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3、了解“援藏”的意思。

1、引导学生理解“援藏”的意思:是指孔繁森从其他省份调去支援西藏工作。

3’二、学习第二段。

1、读一读,数一数有几句话?2、想一想,每句话讲了什么?3、读读句子。

4、讨论:这句话写出了什么?
5、练习朗读句子,从读中体会孔繁森关心、爱护藏族儿童的深厚感情。

1、出示句子:孔繁森就把他们接到自己的身边,像对待亲
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

5’三、细读第三、四段。

1、男生读一读这段话。

2、讨论理解:医生为什么不同意孔繁森献血,最后为什么又答应了?藏族同胞们为什么事后感动得流泪?(从文中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找出词语说一说)3、学生练习读一读这两句话。

讨论:这两句话都是说的什么意思??第二句话和第一句话有什么不同?孔繁森为什么要悄悄地来到医院?从“悄悄地”这个词语,你们看出了什么?4、各种形式练习朗读,读时抓住“请求”“再三恳求”等词语,从中体会感情。

1、引导学生关键词语说一说。

2、出示句子:孔繁森来到医院。

孔繁森悄悄地来到医院。

3、师范读歌词。

20’四、作业设计。

1、扩词。

感()()()医()()()养()()()2、写出下面字的部首。

部()拉()感()优()献()养()3、练习复述故事。

孔繁森(优秀的援藏干部)板书设计:收养孤儿请求输血7’
《孔繁森》篇二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歌声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教育学生学习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从小确立关心别人、主动帮助别人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从课文的语句中体会孔繁森的优秀品质。

教前准备:组织看电影《孔繁森》或了解孔繁森的事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15 孔繁森
2、简介孔繁森的事迹。

二、初读课文
1、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
一读,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

二读,画出长句子,读通读顺。

三读,标出自然段序号。

2、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3、师范读课文。

4、引导看图,说说图上画了谁,他们正在干什么。

5、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的什么事?
三、教学部分生字词
1、出示:干部、拉萨市、失去、献血。

指名读词。

2、引导分析字形。

部,与“都”比较。

市,与“布”比较。

失,与“大”比较。

献,左右结构,左下不是“羊”,右边是“犬”。

书空“血”的笔顺。

3、学生按笔顺描红
四、细读课文
细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查字典理解“优秀”。

为什么说孔繁森是优秀的干部呢?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检查字词:
用投影出示以下字词,指名读。

优秀干部拉萨市失去抚养医生献血感动
2、提问: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援藏”是什么意思?
二、细读课文
1、过渡:为什么说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

2、细读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

(2)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
(3)哪一句最能表现出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干部?
(4)齐读第三句话。

比较句子:(用投影出示)
孔繁森抚养他们。

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

这两句话都是说的什么?
“抚养”是什么意思?
轻声读一读,比较一下,哪一句好?为什么?
齐读这一句。

板书:接孤儿到身边
(5)指导朗读。

3、细读第3、4自然段。

(1)指名读这两个自然段。

(2)这两段主要写孔繁森的什么事?孔繁森为什么要献血,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由这一句可以看出什么?
(3)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把有疑问的地方画出来。

(4)分段释疑。

(学生讨论)
第3段:
“夜里”、“悄悄”说明孔繁森不想让人知道献血,说明他的无私。

“年纪大”、“身体又不好”还坚持要求献血,更说明的他的无私精神。

“请求”和“再三恳求”写出孔繁森要求献血心情的迫切,强调这是一组近义词,“再三”突出了心情的迫切。

“勉强”说明医生是在孔繁森的再三恳求下才同意他献血的。

(查字典,了解“强”的意思,说明这是多音字。

过渡:孔繁森不顾自己的身体坚持要求献血,用自己鲜血换来的营养费供给几个藏族孤儿上学读书,当藏族同胞知道这件事后,他们——(感动得留下了热泪)。

这时,他们只能用歌声表达自己心中的感激和深情。

(5)范读歌词。

自由练读,知名读,齐读。

指名说说藏胞们唱着这首歌,心里会想些什么?
板书:献血供孤儿上学
(6)指导朗读。

三、总结全文
1、齐读课文。

2、讨论:
学过这篇课文,你觉得孔繁森是个怎样的人?
板书:优秀的援藏干部
你还知道哪些像孔繁森这样的干部?
3、复述课文。

出示提纲。

(1)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2)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三个孤儿。

(3)孔繁森去医院献血。

(4)孔繁森用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孤儿上学,这深深感动了藏族同胞。

4、学生练习复述。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词卡片。

2、组词。

都市失
部布夫
二、教学部分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字形。

(1)出示小黑板。

优秀抚养医生感动
指名读词语。

(2)学习生字字形。

优:左右结构,右边不能写成“龙”。

“养”和“医”要书空笔顺。

感:上面不能写成“成”。

2、指导书写。

三、作业
1、抄写词语。

2、扩词。

感医
部养
3、写出带有下列部首的字并组词。

匸心
亻阝
板书:
15 孔繁森

接孤儿到身边(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

献血供孤儿上学(悄悄、请求、再三恳求)

优秀的援藏干部
《孔繁森》篇三
学习目标
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做到不漏字,不添字,读准每个字音。

2、理解课文中生字词的意思。

初步了解“请求”和“恳求”的异同。

3、了解生字的结构,知道生字笔顺。

重点、难点理解生字词的意思;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学习时间共三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15 孔繁森
2、指名认读,注意读准前后鼻音。

(指导学生“孔”的写法。


3、简介孔繁森。

山东聊城人,1944年7月出生,1961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援藏干部,曾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

1994年11月29日,在赴新疆考察途中,因车祸不幸以身殉职。

二、初读指导。

1、各自按拼音轻声读课文,要求: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画出生字词,结合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3)读得正确。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出示生字词:优秀、援藏。

(1)读词语并理解意思。

(2)指导学生书写“优秀”两个字。

(3)书空练习。

3、各自轻声读第二自然段,出示生字词:
拉萨市曲尼贡桑地震
(1)读词语,理解意思。

(2)指导写“尼”。

(3)书空练习。

4、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画出生字词:献血、恳求、勉强
(1)领读词语,理解意思。

(2)了解“血”是多音字。

(3)区别“请求”与“恳求”的异同。

5、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出示生字词:营养费、帮助、汉族、热泪
(2)领读生字词。

(3)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4)分析字形。

营:共十一笔,上下结构。

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秃宝盖和两个口。

费:共九笔。

上下结构,上下部分各占一半。

助:共七笔。

左右结构。

“且“的最后一笔为”提“。

三、课堂作业。

1、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按笔顺书空练习生字的写法。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按笔顺写好每个生字。

重点、难点指导朗读、写字。

学习时间第(二)课时
学习过程
一、复习提问。

1、读下列生字词。

孔繁森、曲尼、汉族、请求、优秀、帮助、献血、市民、营养费、热泪、援藏。

2、口答:
(1)找出课文中“藏“字组成的词语。

(2)“血“字有几种读音,分别组成词语。

二、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字。

尼:怎么记“尼”?着重指出“匕”的笔顺:撇、竖弯钩。

“撇”不穿过“竖弯钩”。

助:共七笔。

左右结构。

“且”的最后一笔为“提”。

秀:共七笔,上下结构。

上面是“禾”,下面是“奶奶”的“奶”的右半部分。

着重指出“秀”的第六笔是:横折折折钩,一笔写成。

费:共九笔。

上下结构。

上下部分各占一半。

“弗”,无笔,笔顺是:横折、横、竖折折钩、撇、竖。

2、其他要描红的字。

市:共五笔。

第五笔(竖)与第二笔(横)相接,但不出头。

汉:共五笔,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

优:共六笔。

左右结构。

第五笔是竖弯钩,最后一笔是点。

营:共十一笔。

上下结构。

上面是“卄”,下面的“冖”和两个“口”要写得稍扁。

第二个“口”要宽于第一个“口”。

3、描红练习。

三、初读指导。

1、全文一共几个自然段?说说每一自然段的内容。

第一自然段写孔繁森是优秀的援藏干部。

(齐读第一自然段,指出重音:优秀)
第二自然段写孔繁森收养了三个藏族孤儿。

(指名读,重音:自己对待亲身儿女)
第三自然段写孔繁森到医院请求献血。

(指名读,重音:悄悄、请求、再三、恳求、才)
第四自然段写孔繁森献血供孤儿读书,藏族同胞非常感动。

(指名读。

重读:感动、热
泪、光明、中国)
2、练习朗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1)各自练习。

(2)同桌互相听读,提出意见。

(3)指名朗读,评议。

四、课堂作业。

1、朗读课文,做好复述课文的准备。

2、习题3:读读、抄抄、再听写。

板书设计:
16、孔繁森
优秀援藏干部
收养献血
藏族供孤儿
孤儿上学
关心人民无私奉献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习孔繁森关心人民、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从小懂得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复述课文。

学习时间第(三)课时
学习过程
一、精读训练。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这一段讲孔繁森是一个怎样的人?
教者指出:这样写,使我们对孔繁森有一个总的印象。

过渡:孔繁森怎样优秀呢,文章着重写了一件事,一件什么事呢?下面我们来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2、默读课文回答。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轻声读,想:这一节共有几句话?讲了什么?
(2)指名读第三句话后,出示下列句子,要求:读一读,想一想,这两句话在表达意思上有什么不同?
a、孔繁森抚养他们。

b、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孔繁森是真诚来献血的,我们可以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
a、大家一边读一边在书上做记号,准备回答。

b、讨论:从“夜里”和“悄悄”两个词语,我们能看出什么?
c、出示一组句子,要求:读一读,说说括号里词语的意思。

a、一天夜里,孔繁森悄悄地来到医院,(请求)献血。

b、经过孔繁森的再三(恳求),医生才勉强答应。

想一想:课文中的“勉强”是什么意思?
教者小结:从医生起初的“没有同意”到后来的“才勉强答应”,也说明孔繁森献血的真心诚意。

(2)男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提问:“藏族同胞知道了这件事”,指的是哪件事?藏族同胞们是怎样感动的?他们为什么这样感动?
(2)齐读歌词。

教者讲:歌词赞颂了光明和中国,赞扬了民族团结。

二、总结。

按课文内容填空。

孔繁森收养了(),用献血换来的营养费帮助他们()。

孔繁森真是一位()、()的优秀干部。

三、复述课文。

1、讨论课文各段的主要内容。

2、学生练习复述。

3、指名复述课文。

四、课堂作业。

复述课文。

教学反思:当我介绍孔繁森的故事时,孩子们眼睛一眨不眨,有的孩子都感动地流下了眼泪,最后的小诗读得也很出色!我也深深被孩子的朗读感动!因势利导对孩子进行廉正教育,如果世界多点像孔繁森一样的好干部,我们的感动不止这么一点!
《孔繁森》篇四
一、教学准备
㈠、教材内容分析
本文以人名“孔繁森”为题目。

描述了孔繁森收养三个藏族孤儿待如亲生儿女,并将通过献血获得的营养费用以供他们上学读书的感人事迹。

赞颂了人民公仆孔繁森一心爱人民,一心为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

读着文中的词句,直令人在心中油然而生出一份敬意,且无不为之而动容。

文章开头即直述“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开篇明意,引人深读。

而后写孔繁森收养孤儿并不惜献血供养他们这一典型事例,由面及点,形象地刻画了孔繁森的伟大形象。

1.收养孤儿待如亲。

第二自然段起始写道“曲尼、曲印、贡桑三个藏族孩子在地震中失去亲人,成了孤儿。

”这是本故事的起因,作者作了简要介绍。

接着,文中一语道出了孔繁森对三个孩子的关爱之情——孔繁森将三个孩子接到自己身边。

无赘述之言,无煽情之意。

而“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则将孔繁森对待三个孩子“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舐犊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读到此处,一幕幕令人动容的情景恍若浮现在眼前:吃饭时为孩子夹菜;灯下,帮孩子辅导功课;夜间,悄悄为孩子掖被角……文中只字未提的场景,全然透过“像亲生儿女一样”的字眼直钻入我们的脑际,正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2.恳求献血供读书。

抚养三个孤儿,本身已然不是易事,更何况还要供三个孩子上学读书?文中浓墨重彩地描述了孔繁森到医院献血的过程。

“夜间悄悄去医院”“请求”无果之下“再三恳求”,形象地表现了孔繁森怕被别人知道自己献血而受阻,怕医院说他年纪大身体差而拒绝,更怕三个孩子因为无钱上学而被耽误。

这感天动地的举动怎能不感人?就连先前还不同意的医生此刻也被他至真、至诚、至高、至切的献血决心所感动,勉强答应了他鲜血。

文章用此典型的事例,集中、深刻地表现了孔繁森无私奉献的精神,表达了他对藏族人民的无限深情。

3.咏唱赞歌传千载。

文末以藏胞们咏唱的歌词作结尾,看似与文题“孔繁森”没有什么关联。

但从这首歌唱“光明”,歌唱“中国”的曲子中,飘溢出来的是汉藏两个民族唇齿相依的鱼水之情,流淌出来的是藏胞们对孔繁森的深谢之意。

看那藏胞们“流下的热泪”,听那藏胞们“深情地唱道”,一切都是因为那个收养了孤儿待如亲生儿女,深夜悄悄去医院恳求献血,换取营养费供孤儿上学读书的人,那个会被西藏人民永远牢记于心的人——孔繁森!
㈡、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小学低年级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需要他人不断提醒和关照。

学生的思维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与面前的具体事物或生动的表象相联系。

根据低年级学生学习的这一特点,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全面观察,自主学习,合作探索,讨论交流,发挥想象,既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为以后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保障。

本文中所描写的人物孔繁森是何人?在他身上发生过什么值得我们去关注的事迹?……这些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实在是陌生的。

自然,对于文中描述的内容,学生们是很难生发出自己内心深处感动、敬佩之情的,更何谈所谓的“百感交集”。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除了要激起学生对人物的敬佩、赞叹之情外,还要让学生充分感受文本通过几个典型片段的描写,便能生动表现人物的写作特点……
㈢、教学目标
1.课始整体感知人物品质,课中通过研读细节,深入了解并感受孔繁森的感人事迹,体会他一心爱人民、一心为人民的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

2.识记文中的生字,理解“请求”、“恳求”等词语的意思。

3.在深入感受人物品质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㈣、教学思路设计
低年级学生对于新事物或人物总会有相对明显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可首先通过图片初步认识人物,之后借助简要交流资料进一步了解人物,进而将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去深入感受人物。

值得注意的是,文中最能归概孔繁森品质的词语出现在课文的第一句话中——“优秀”。

这里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见闻或亲身经历谈谈对于这个词语的理解、认识,为学生学习课文设下认知、感悟的基础。

我们要努力让学生带着对“优秀”一词的深刻认识、感悟,从整体上去阅读课文内容,让他们去语言文字中寻找、感受、领悟孔繁森的“优秀”;我们要努力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通过感受描写孔繁森的生活细节,得到对“优秀”一词最好的诠释。

学习完课文之后,还可以引导激励学生课后去搜集更多关于孔繁森的优秀事迹进行阅读,促进学生更广更深地感悟人物,感受品质。

㈤、教法设计
新《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培养学生的想像力,不仅有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而且能够促进学生非认知能力(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

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培养并充分发挥小学生的想像力,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还学生一片自由的天地,对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的发展以及情感的体验与陶冶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应通过种种途径给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想像世界、情感世界融汇起来,从而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课文《孔繁森》是一篇具有教育意义的感人文章,人物形象生动,语言表达准确妥帖,耐人寻味。

通过课文中“收养孤儿”与“献血助学”事迹描写,让学生从中充分感受孔繁森的高贵品质与高尚人格。

我们的学习主
要由以下几个主要环节组成:
1.合作学习。

学生自己组合,就解决某一问题进行学习合作,再通过相互讨论、交流、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2.自主学习。

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中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㈥、多媒体教学的设计
为了更形象、生动地让学生感知、感受稳中描述的内容,适当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中,可充分发挥多媒体设备影音再现、图文并茂的优势,进行恰当的选择,适时地运用。

进一步体现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理念。

学生通过观看图片、欣赏录像、倾听音乐等产生直观感受,再通过探讨与学习,提升对文章的感知力,增强学习的效果。

课堂的各个教学环节有机衔接,学习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结合相关资料加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提高了学习的能动性。

本课件在设计和使用时力求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学习特点、教材特点。

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手段贯穿始终,始终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并在视觉、听觉上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

使学生在教师和课件提供的指导下进行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

本节课应用多媒体技术主要设计了三个流程:
㈠、观看照片,倾听配乐,使学生对孔繁森同志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并把他的亲切平和的形像记于脑中。

㈡、通过具体的文章语言文字,结合学生搜集的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加上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在配乐有感情朗读中真正从自己的心灵深处感受孔繁森同志是一位甘于奉献的人,是一为值得我们感动的人。

㈢、出示相关影音资料,促进学生进一步形象地感受孔繁森同志在援藏期间的感人事迹。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借助图文,初步认识人物。

1.齐读课题:孔繁森
2. 出示孔繁森生前工作和生活的相关图片及文字介绍,配乐《公仆赞》,使学生初步了解孔繁森。

这样易于使学生对孔繁森这个人有一个的感性认识,并把他的亲切平和的形像记于脑中。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总体感知人物。

1. 同学们,通过刚才看到的图片和文字,孔繁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仅仅看了这么几张图片,读了几句简短的文字介绍,孔繁森就给你们留下了这么多印象。

那孔繁森一定是一位不平常的人。

课文第一自然段的一句话最能概括你们刚才所说的感受。

打开书,轻声读第一自然段。

2. 指读第一自然段。

有不理解的地方吗?(理解“援藏”即“支援西藏”)
借机介绍:党和国家曾经选派一些干部去支援贫穷落后的地区。

孔繁森响应党的号召,瞒着母亲,离开家乡山东,到环境极其艰苦的西藏去工作、生活。

3. 还读懂了什么?(着重体会“优秀”一词)
4.有感情读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深入感受人物。

1.孔繁森怎样优秀呢?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事来表现这一点。

这是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轻声读二——四自然段,边读边想。

2.学生轻声读课文,思考后交流:孔繁森收养了三个藏族孤儿,待他们如亲生儿女。

孔繁森到医院献血,用换来的营养费供他们上学。

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从中知道了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