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信丰县黄泥中学中考化学实验汇总温习 基于竹子中气体成份探讨的实验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竹子中气体成份探讨的实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运用实验现象推断物质成份,巩固气体的搜集;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辨别及相关气体体积含量的测定。
二、技术目标
训练学生运用猜想、分析归纳、推理等科学方式,渗透本质决定现象的意识,培育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验化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感知化学探讨的乐趣,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情感及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
实验内容:
一、实验名称:竹子中装的是什么物质
二、实验器材:竹子(一节节的)、盆或水槽、集气瓶、火柴、红磷、燃烧匙、注射器、石灰水等。
三、实验装置:
竹子用锯子锯成一节节的(两头有节),其余材料实验室均有。
实验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重点:检测竹子中装的是什么物质
教学难点:如何设计实验检测竹子中的物质
教学方式:演示讲解、实验探讨
教学流程:
教学进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言:
大家看:我手里有一节竹子,它里面有什么?
很好,大家思维很活跃
我们来一一解决问题。
首先,竹子里面是不是空的?如何设计实验验证?
前面我们学会了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收集,那竹子里面的气体如何收集?学生1:空的
学生2:不对,有空气
学生3:你怎么知道有空气?
就算有,成分跟空气一样吗?
学生思考、讨论、归纳
可以在水下把竹子剖开,如有
气泡产生,就可以说明竹子里
面不是空的
学生1:排空气法(声音渐弱)
学生2:不行,气体密度又不
知道,排水法吧?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用设置问
题引入
回顾旧知,寻找气体的收集方
法
好,我们就先用排水法来收集竹子中的气体。
大家动手收集,能剖开竹子收集吗?不能。
学生1:老师,我在水下的竹
子上打了一个孔,可气泡不怎
让学生意识到由于气体的存
在,会产生压力。
情境导入交流讨论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实验探究课堂小结展示一节竹子
竹节中有什么?怎样收集?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探究氧气实验成败的关键
从定性方面探究二氧化碳
竹节中气体成分形成的原因?我们巩固了哪些知识?
么冒啊
演示:用胶头滴管吸水
提出问题并组织讨论:
1、怎样才能吸入更多的
水?
2、吸入水的体积与挤压出
的空气有什么关系?讨论,集体交流。
归纳小结,
形成共识,得到启示。
由一个简单的小实验激发学
生兴趣。
你们现在明白如何收集竹子在的气体了吗?学生1:我再打一个孔,往内
注水。
哈哈,成功了!
学生2:我也打了两个孔,一
上一下,倾斜就行了
在实验中不断发现,创新,激
发学生热情。
回忆:你们知道空气中含有哪些物质吗?
提问:在这些气体中哪种气体与我们生命活动联系最紧密?如何证明它的存在?根据以前学过的有关知识和
生活经验,讨论、交流。
了解空气与人类生活的紧密
联系。
培养学生表达交流能力。
为用燃烧法测定竹子中氧气
的含量实验做铺垫。
竹子中有氧气吗?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测定竹子中氧气的体积用燃烧的火柴深入集气瓶
中,火柴燃烧了一会儿才熄
灭。
分组讨论,选择实验用药品,
设计实验方案并相互交流。
定性的认识测定竹子中氧气
含量的方法。
在体验成功的喜
悦和探究乐趣的同时,发现新
的探究问题。
1、提出问题,选择什么物质才能比较准确的测出竹子中氧气含量?引发进一步探究。
2、回忆可燃物──红磷(展
示红磷样品)。
3、动手组装实验装置。
4、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进行竹子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在观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
进行交流,得出结论。
水倒流约占瓶内容积的1/10
说明竹子中的氧气比空气中
的氧气含量要低一半左右。
学生动手,增强感性认识,增
强动手能力。
定量的认识测定竹子中氧气
含量的方法。
让学生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
继续引导学生讨论:
在实验过程中,红磷是否要过量?讨论、交流增强其对事物认识的好奇
心、求知欲。
引导学生讨论: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是什么?它具有什么性质?学生1:有氮气
学生2:有二氧化碳
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
如何证明含有二氧化碳?对比空气,那竹子中二氧化碳含量如何呢?
其余成分可以课后查阅资料学生1:将收集的气体通入澄
清石灰水,变浑
学生2:将等量的石灰水倒入
等体积的空气、竹子中的气体
内,振荡后发现倒入竹子中气
体的石灰水变浑。
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实验动
手能力。
回忆拉瓦锡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等。
回忆、交流、讨论通过对化学史的回忆,增强其
对事物认识的全面性。
组织学生小结。
谈这节课的收获:从知识的获
得、认识气体的途径和测量气
体体积的方法等方面谈。
梳理知识,归纳方法,进行自我评价。
把探究从课堂引向课外,体会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实验说明:
增强合作能力。
运用知识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集体协作中取得成功,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体验动手聪慧。
通过实验,让学生总结自身取得的体会与不足,增强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增进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聪慧,提高学习效率,完善综合素养。
感悟化学魅力。
通过气体的搜集、成份分析,感悟化学知识的魅力,感受动手设计的精妙,学习有效的化学、有效的化学、漂亮的化学,增强对化学学科的认同、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