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教 专业知识 真题卷 错题集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知识真题错题集锦
1.埃里克森心理发展把阶段论,小学生处于第四阶段。
一、信任对不信任二、自主对怀疑与羞耻三主动对内疚四、勤奋对自卑五、同一对混乱六、亲密对孤独七、创造力对自我专注八、完美感对失望
12---18岁(青少年)自我同一性
2.埃里克森把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前五个阶段是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包括婴儿期、儿童早期、学前期、学龄期、青年期
人格: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影响个体人格发展的外部因素:家庭教养方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3.学习的实质:是一种适应性活动
4职业倦怠已经成为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职业倦怠发展的冷漠期,教师个体的枯竭已经达到最低限度,身心健康严重受损
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从性质上可以分为发展性教育和补救性教育
6.促进成长的非指示性原则:启发鼓励
7.心理治疗属于矫正性教育,不属于心理健康发展性教育
8.寻求发展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高级目标
9教师职业角色:消极(替罪羊、侦探和纪律的执行者)、权威(家长代理人、知识的传授者、模范公民)、支持者(治疗学家、朋友和知己)
10课程设置的经典模式"泰勒原理"认为,进行课程编制必须首先考虑:确定课程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
11.编写课程标准:前言、实施建议、课程目标、内容标准附录
12.小学生学习特点:对学习意义不甚理解;学习兴趣与习惯未形成;逐渐重视学习结果;学习动机以外部为主(称赞)
13.奥苏伯尔认为学习动机由:认知内驱力(内部动机)、自我提高内驱力(外部动机)、附属内驱力(外部动机),三个部分在动机结构中所占比重随年龄、性别、人格特征、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14.学习动机的激发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教育;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15.学校最早出现于母系氏族时期,原始社会全体儿童都在其中接受教育,是教育男性青年的场所,这种学校被称为青年之家
16.古代学校:两宋书院隋唐国子监(寺|学)唐弘文馆汉鸿都门学
17.近代教育特点:阶级性、增加大量工业技术方面的内容、普及义务教育、建立了完善的学校教育系统——学制、创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不包括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多元化
18.教师具有良好课堂教学表达能力:课堂板书结构清晰,重点突出;口语;文字;身体语言;善运用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信息技术媒体的能力
研究能力:设计课堂教学课题
组织管理能力: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思维能力:能变通思路,提出新的教学方法
19.校本课程开发基于学校自主的行动,促使地方和国家之间权利和责任的重新分配。
20.品德即道德品质,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对社会、他人及周围
事物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21.德育目标的依据: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22.班级例会是班级活动,是班干部在班主任的指导下,主持、讨论、处理班级日常事务,进行班级建设的班会活动
23班级活动环节:计划——实施(中心环节)——检查(中继)——总结(终结环节)24.概念同化:利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以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提示概念的关键特征,从而是学习者获得概念的方式。
25科尔伯格两难故事法研究个体道德判断能力发展,并将个体道德的反战分为三个水平26.校本研究包括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个核心要素。
同伴互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教师自我反思的局限;有助于教师分享经验,共同成长;主
要形式有:对话、协作、帮助;自我反思是开展标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27.努力:内部不稳定可控;身心状态:内部不稳定不可控
28.班级的个体化功能:促进发展功能(能够为班级成员提供发张的机会,包括认知、情感、兴趣态度、社会技能的发展);满足需求的功能(满足归属、亲和、依存等基本需求,创造满足自我实现等高级需求的途径);诊断功能(暴漏问题,为教师纠正提供条件);
矫正功能(人格及能力缺陷被矫正)
29.青春期自我中心:假设世界上其他人都按照自己看到的来观察世界。
特点:一个人神话二假观想众。
例:大家都觉得我的这个发型很帅、全班都觉得我的答案很傻、大家都很喜欢我的游戏
30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成熟;练习和经验(数理逻辑经验):知识来源于动作,而非物体;社会性经验:加速或推迟;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失衡到平衡,认知会发生一次改变31艾利斯理性情绪疗法(ABC)理论:人的情绪不是诱发事物本身引起而是经历了该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认知解释评价引起的。
A外来的激发性生活事件(间接原因);B信念系统,对这一事件的想法解释评价(直接原因)。
C由B引起的情绪和行为结果。
32维果斯基认为,心理发展就是个体心理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个性的形成是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
33不合理信念:个体内心中不现实不合逻辑站不住脚的信念。
合理信念导健康情绪,不合理信念导不健康情绪。
特征:绝对化要求、过分化概括、糟糕至极。
例:课堂上未回答出问题,觉得同学在嘲笑自己从而自卑。
34自我肯定性训练(决断、自信训练):公开表达自己情感;请求他人满足自己合理需求;拒绝无理要求;维护权益尊重别人
35.班级管理功能和目的: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知自理。
36.中学生认知发展: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认知结构体系基本形成;认知与情感、意志、个性得到协调发展
37.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包括:自我认识、监控、体验
38.考试焦虑治疗法:肌肉放松法、系统脱敏法、森田疗法、自信训练法
39.厌恶疗法:用于矫正消除不良行为的方法
40.团体心理辅导:成员两人以上;场地灵活;活动每次30分钟以上;不可强迫学生参加
41.治疗模式促使心理咨询进入心理治疗年代。
42.
43埃里克森把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前五个阶段是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包括婴儿期儿童期早期学前期学龄期青年期
44培养劳动者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45教师的首要任务:教好功课,提高教学质量
46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道德的总体规格和要求,必须落实到德育内容上
47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处于启发指导地位
48教案基本形式:记叙式、表格式、卡片式,不含议论式
49板书的条理性:揭示教材知识结构的内在逻辑关系,便于记录、理解、掌握。
(怎样一步步理解课文)
启发性:感受到教材中不明确提出的内容
50目的性原则:.结课要及时精要,要有利于学生回忆、检索和运用
51班杜拉自我效能:结果预期(对后果的判断)和效能预期(成就某种作业水平的信念)。
52陈述阶段:在引起学生对提问的注意后,教师需对所提问题作必要的说明,引导写生弄清楚提问的主题,或使学生能承上启下的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这是课堂提问过程的陈述阶段
53.学习动机根据社会意义分为高尚和低级
54.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倒U型关系
55.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56多血质:反应快,情绪不稳定,易感情用事
57启发式方法:基于一定经验,根据现有问题状态与目标状态的相似关系,采取较少的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58定势:由心理操作形成的模式所引起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难发现自己的错误,易发现他人作业的错误
59变式:提供感性材料或例证时,不断变换呈现形式,使其本质属性保持不变,而非本质属性不断变化eg.讲果实时,选用可实用的橘子,又选用不可食用的棉籽
60智力发展最快且道德观念逐步形成的时期:青春期
61心理辅导的目标:一学会调试,二寻求发展(高级目标)
62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主要场所是学校
63.心理辅导时教师与受辅导的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特点有:积极关注、尊重、真诚与同感,不包括互助
64.教育行政部门申诉
65.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更新教育观念
66.对教师的处罚:行政处分、解聘,严重的可追究刑事责任
67.新型师生关系特点: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里想容,不含情感支持
68.班级管理中,只要凡事都能与学生商量都是民主
69.隐性课程:学校有意无意地传递给学生非公开性教育经验的一种课程形态
70.课外、校外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其实施范围是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计划之外
71.教学目的只对教师适用,教学目标对教师与学生都适用
72.正强化、负强化,作用都是增加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73.复述策略:在工作记忆中为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74.皮革马利翁效应: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
75.剥夺政治权利或故意犯罪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证,取得的丧失
76垂直迁移: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或经某种要
素重新组合迁移到新的情景中去
一般迁移(普通迁移或非特殊):将习得的一般原理(如乘法口诀)、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77.教育的本质: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78.师生关系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和校园文化。
79.课程标准:纲要形式指导性文件
80.侧向迁移:已习得的概念、规则或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在新的情境中的运用。
举一反三
81.教育法律规范的指引作用主要表现为命令性规范
82.奥苏贝尔认知——同化
83.动机是有效学习的前提,不是左右学习的先决条件
84.智商是心理年龄(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100.
85.人们在践行道德义务时没有物质上的回报。
86.依法执教是教师的责任,与学生家长学校社会有关。
87教育法律规范的指引作用主要表现为命令性规范。
88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以人中心的发展。
89将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的第一人是康德
9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体现环境对人的影响
91学习现象:看报纸、做体操、打针后再到医院看到医生会害怕(获得经验)
92教育心理学主研究学校教育中学与教的规律。
93.先行组织者策略是奥苏伯尔提出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教学策略,常用于接受学习。
94.贾得迁移的概括化原理
95.由心理操作形成的模式所引起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定势。
教师的人格对于建立新型教师关系起关键作用。
教师最主要最基本的道德责任是教书育人。
灵魂:关爱学生
86.通常规定国家的教育方针、基本任务、基本制度以及教育活动中各主体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是教育基本法律。
属于基本法律的《教育法》
97.世界上第一本系统的教育法著作:德黑格尔《学校法学》
世界上第一个对教育问题作出详细规定的宪法文本是:《魏玛宪法》
世界上出现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学记》
98.教学设计模式
系统分析模式:将教学过程看作一个“输入--产出”的系统过程,输入是学生,产出是受过教育的人
目标分析模式:也称系统方法模式
过程模式:非垂直线,可根据需要从整体设计过程的任何一个步骤起步,向前或向后99.广义教育和狭义教育的根本区别:目的性狭义即学校教育本质:有目的的培养人等级性是中国封建社会显著的教育特征。
100学校产生于奴隶社会,夏。
101决定教育规模、速度、人才培养规格的是生产力发展水平
102课程设置是课程计划构成的核心内容。
根据一节课主要完成任务的多少,课的类型可分为:单一课(一节课完成一种教学任务)和综合课(完成两种以上的教学任务)。
103.一节课的基本构成中,任何课型都是必不可少的、且贯彻一节可始终的是:组织教学104.德国学者冯特,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这门实验科学的
正式成立
美国比尔斯1908年在家乡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卫生组织---康州心理卫生协会
105.廖世承,编写了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106福克创造力的产生探索模型是把创造力划分为两个阶段,生成和探索阶段。
72.技能:运用一定的知识,经过练习而获得的一种符合法则的活动方式
73.前苏联加里培林智力技能按阶段形成:动作的定向阶段、物质或物质化动作阶段、出74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75操作技能四阶段:定向模仿整合熟练
76安德森将知识分为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
77加涅信息加工短时记忆最长持续30秒
78知识的来源:直接间接知识;表征方式:陈述性、程序性;反映活动的深度:感性、理性;概括水平:具体、抽象。
79概念获得:概念形成(对同类事物分析且与其他事物区分,发现此类事物共同特征);概念同化(利用原有概念,用定义方式直接向学习者揭示概念的关键特征,获得概念)
概念学习:集合相同属性的事物并统一命名,排除其他事物
80元认知策略: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
81.共同要素说:只有当两种学习的某些方面有相同之处时,才有可能进行迁移
82技能是指运用一定知识,经过练习而获得的一种符合法则的活动方式。
83家里培林智力技能按阶段形成:即动作的定向阶段、物质或物质化动作、出声的外部语言动作技能、无声的外部语言阶段、内部语言阶段。
84.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包括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
85按动机的远近和作用的久暂,学习动机可分为远景和近景性学习动机。
86.班杜拉自我效能感:个体对于成功的实施达到特定目标的所需要行动过程的能力的预期、感知、信心、信念
87.维纳的归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身心状态
能力(内部,不稳定,不可控)
77.心理健康标准的依据:统计学标准、医学标准、社会适应标准、经验标准
78.艾利斯的ABC理论:
79.教师履行教育义务时,最主要、最基本的道德责任:教书育人
80.生命健康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身体健康和生命不受侵害的权利,它是学生人身权的重要内容
81.知识的应用:审题、联想、解析、类化四个环节
82.英华莱士,人和创造性活动的过程都包括:准备、酝酿明朗验证阶段
创造力的产生探索把创造力分为两个阶段:生成和探索阶段。
83.智力差异分为:个体和群体差异
84.严慈相济,严体现在:严而有理、爱、恒、方
动作技能特点:对象的客观性、执行的外显性、结构的展开性
85.政府教育职权:权利相对方即学生、学校;具有公权力的特征,如优先权、强制权;通过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来行使和实施;与权利向对方的法律关系基于行政实体法和程序法
86.教育的最高理想是通过教育目的体现出来的
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直接依据是学科课程标准,也可衡量教学质量
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的教育命题,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为将来做准备
87.对学生来说,教学活动本质上是一种认识活动
88.个体教育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
89.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体制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职权影响力、个性影响力
90.共青团——集体促成的纪律
91.相关类属学习:使原有概念或命题进一步精确化eg.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学习菱形矩形正方形
92.依法执教:各教育部门按法定的权利和义务要求治理教育,依法指挥、组织、管理、实施、参与教育活动
国务院有权制定行政法规
教育过程的特殊性:间接引导简捷交往
93.某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写成日记,动员科任老师加入,学生传阅,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体现:热爱集体,团结协作”
94.教师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需要终身学习
95.我国实行的教育基本制度:国家教育考试制度、学业证书制度、学位制度、教育督导制度
96.中学生反抗心理的原因:自我意识的突然高涨、独立意识的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97.教师和家长作为不同的社会角色,两者之间存在不同的教育修养水平,这种差异必然会导致两者的矛盾冲突
98.焦虑会进一步发展为抑郁
99.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都是认知方式,无优劣之分
100.合理编排教材的标准:结构化收,、一体化、网络化
101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矛盾:生理发展快于心理发展
102变式法: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突出本质特征。
例:讲果实时,选可使用的橘子和不可食用的棉籽,从而掌握果实103艾宾浩斯:先快后慢,负增长
104知识学习三阶段:获得——保持——提取
105操作技能形成四阶段:定向——模仿——整合——熟练
106恐怖症:害怕社交场合讲话,脸红出汗手足无措
107继时性认知风格:解决问题一步一步分析,一环扣一环
108以实际训练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有:实验法、练习法、实习作业
109考试90分以上,全体去郊游。
方法:代币制、团体相倚管理
110课堂三大要素: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情境
111学生在做问答题时主要是回忆
112斯金纳将行为分为应答行为(听到铃声回到座位)和操作行为
113人格不等于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