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马克思所理解的希腊艺术的永恒魅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马克思所理解的希腊艺术的永恒魅力
摘要:古希腊神话是欧洲文化的童年时期的产物,但是历史的长河并没有将它淘汰,反而愈发闪耀出永恒的魅力。

本文中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具体阐释希腊艺术产生的根源,并由此形成的它的永恒魅力的原因。

关键字:希腊艺术魅力永恒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提到了希腊艺术“能够给我们以艺术享受,而且就某一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希腊人是正常的儿童,他们的艺术对我们所产生的魅力,同这种艺术在其中生长的那个不发达的社会阶段并不矛盾”,并且会“作为永不复返的阶段而显示出永久的魅力”。

而下面,就想通过马克思所揭示的文艺的意识形态性质及其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作用,艺术思维以及物质生产和艺术生产发展的关系等方面阐述希腊艺术产生的根源,并由此解释它拥有永恒魅力的原因。

一、希腊艺术产生的根源。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揭示了社会结构,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相互关系。

而文艺属于一定社会中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它产生并服务于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社会存在。

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也就是说,一定的经济结构决定相应的思想结构;一定的社会存在决定相应的社会意识;一定的物质生活和物质生产决定和制约相应的经济生活和精神生产;一定的现实的社会基础决定和制约相应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形式。

也因此,一种特殊样式和水准的文学艺术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是由一定的历史基因和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和催生的。

只有现实的社会生活,才是产生特定的文学艺术的源泉。

1
古希腊三面临海,北面连接欧洲大陆,境内多天然良港,可以经过地中海通向世界各地,为航海和对外贸易提供了极为有利的自然环境。

内陆多山,土地贫瘠,但是盛产大理石,为雕刻艺术提供了极方便的物质材料。

而进入奴隶社会后的希腊半岛,建立了200多个奴隶制城邦国家,为了生存和发展,各城邦国家之间不断发生战争,城邦国家实行强国强兵政策,在城邦内部实行民主政治,自由民直接参与城邦治理,十分重视民族体格素质的锻炼,所以管理国家、锻炼身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而希腊本土气候宜人,阳光充足,温度适中,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适宜于户外裸体锻炼和比赛。

由于裸体运动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不以露体为耻,反以健美身体为荣。

希腊人在民主自由和激烈竞争的环境中不仅发现、孕育和创造了美,而且也创造了神,在希腊人的心目中最完美的人就是神,因此希腊人尊重人,把人提高到神的高度加以肯定,神和人是同形同性,希腊人把强健的身体看成是一切善与美的本原。

这样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存在必然决定了希腊人的意识,也包括人们对艺术的审美观念。

在希腊艺术中,希腊神话是一切的土壤。

生产力的不发达导致了人们的生存的危机,城邦间的战争成为了必然,于是又导致了人们注重体格素质的锻炼,力量成为最重要的代表,拥有力量便拥有一切。

而对自然界神秘力量的未知和向往也成为了希腊人民最美好的愿望。

于是希腊神话中出现的诸神都有着和人一样的外貌,甚至和人一样各自有着不同的性格,而他们又掌握着自然中各种各样的力量,火、水、雷、风,甚至包括爱。

这种美好的想象正是由当时低下的社会生产力和对自然科学的未知所产生的。

马克思所揭示的它借以产生和消失的社会历史条件:“在罗伯茨公司面前,武尔坎又在哪里?在避雷针面前,丘必特又在哪里?在动产信用公司面前,海尔梅斯又在哪里?”也正如马克思所一再强调的,任何一种意识形式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

艺术也是如此,一定历史阶段的文艺,包括它的产生、内容、性质和功能都应当而且必须从所属时代的社会结构和特定的物质生活条件中才能得到正确的科学的解释。

二、希腊艺术永恒的魅力
文艺作为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的“意识形态的形式”的存在和发展是个“过程”,即是一个不断变化着的动态的思想关系和样式。

然而在关于物质生产和艺术生产发展的关系问题中,马克思又指出:“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

”而为了论证艺术生产和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马克思分析了希腊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并不高,当时社会的发展也很有限,正如上文所叙述的希腊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生产力状况,却产生了许多史诗般的神话和传说,这些杰出的文艺作品的出现带来了古代希腊艺术的空前繁荣,趋于辉煌的巅峰状态。

而在那之后,社会的物质生产非但没有引起艺术生产的发展,反而处于相对的萎缩和停滞状态。

这样的现象让我们不得不重视和研究希腊艺术的永恒魅力所在。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某些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只有在艺术发展的不发达阶段上才是可能的。


1、取代的认识功能
希腊神话具有不可取代的认识功能。

它用想象和幻想的形式,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表现了当时希腊人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的英勇的进取精神和风貌。

他们认为,神是另一种形式的人,有婚姻,有爱情,有英勇,有正义,有嫉妒,也有邪恶等等人类所具有的感情和性质,而那些掌控宇宙自然地能力便是他们美好的愿望和对神秘事物的自我解释。

希腊神话的艺术成就是辉煌的,从艺术内容到艺术形式,从题材的宏阔到人物形象的深刻和生动都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希腊艺术如俄狄浦斯、卡桑德拉、安提戈涅、丹纳士的女儿们、伊菲姬妮亚等这些艺术形象,不仅再现了从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过渡的历史转折,而且表现了人类美好生活的愿望以及人类丰富的创造潜能在悲剧性毁灭中的升华,蕴含着人类自由生活的内在要求。

而萨嬉、
萨乐美等形象却从反面表达了这种要求。

在展现了人类的感性生存的完整性和丰富性的意义上,希腊人是人类解放发展史上的正常的儿童。

2
2、正常的童年时代的真实
希腊艺术“能够给我们以艺术享受”并成为“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主要是因为古希腊神话再现了人类正常的童年时代的“真实”。

我们认为马克思所说的真实,即是神话所再现出来的正常儿童的天真使处于历史发展更高阶段的成年的现代人感到愉悦,使他们由于回忆自己的童年时代的生活和心态而兴奋,被一种天真的健康的情态和稚趣所吸引,因此希腊神话蕴藏着永恒的魅力。

在原始心理条件下从事劳动,不把自然看作被征服和改造的对象,而是乞求自然的恩赐。

原始人民认为劳动是神圣的,而获得了收获的劳动是由于得到了某种神秘力量——即他们幻想中的神,或者拥有神秘力量的物体的帮助的劳动。

在神话时代劳动既是物质生产也是精神生产。

这也就符合了马克思提出的“希腊艺术的前提是希腊神话,也就是己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然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的社会形式本身。

”古代神话是人类掌握世界的完整方式,神话就是自然的社会形式本身,所以神话的意义是无穷的。

这种正常的童年实际上就是人类社会正常发展的初期阶段,生产力低下,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十分浅薄。

然而正是由于这种“无知”才使当时的人们拥有如此丰富和形象的想象力。

正如一个人的幼年时期,单纯天真,各种奇思妙想层出不穷,而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兴趣十分的浓烈,甚至还能给出自己异想天开的回答。

希腊神话就是古希腊人对自然,对人本身的探索的回答。

现代的进步了的人们,通过对希腊神话的阅读能从中感受到自身最初拥有的那种童趣,天真的,自然的,贴近人们真实思想的人的最初的也是最本质的欲望的真实。

最后,在我看来,虽然希腊神话是古希腊人民在人类发展的幼年时期创作的,但是它的思维方式却是符合现代的马克思所认为正确的艺术思维方式的。

马克思阐述了正常的思维的行程总是从具体上升为抽象,再由抽象转化为具体,“其实,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只是思维用来掌握具体,并把它当作一个精神上的具体再现出来的方式,但决不是具体本身的产生过程。

”也就是说,希腊神话的原型其实只是普通的具体的人们,但是它综合了大部分人的情感,特征以及人特有的感情,如爱,恨等,再根据这些情感抽象地塑造出有着鲜明特征的神的形象,只是他们身上的特征集中而且强烈。

这样的具体—抽象—具体的过程是人类艺术发展和产生的一个必然过程,是永恒不变的,这也是希腊艺术永恒魅力的原因之一。

1参考文献:《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第177页——陆贵山周忠厚
2参考文献:《艺术生成于存在》第77页——张丽芬武汉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