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封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开封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三)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2分)
1. (2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在烈日和暴雨下》的体裁是小说。
作者老舍,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四世同堂》《茶馆》,中篇小说《月牙儿》,剧本《龙须沟》等。
B . 《故乡》中“豆腐西施”杨二嫂自私贪婪、势利泼悍,是人格被扭曲的庸俗小市民的典型,而“我”则是追求新生活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C . 苏联作家普里什文的散文《林中小溪》采用了第一人称述说小溪流经树林的全过程,表现了自己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
D . 《桃花源记》运用真假结合、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描绘出一个理想的境界,给人美好深刻的印象。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
2. (10分) (2020七上·浦东期末) 默写填空
(1) 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2)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
(《论语十二章》)
(3) ________,江春入旧年。
(《次北固山下》王湾)
(4)夕阳西下, ________。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5) 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
(《诫子书》诸葛亮)
三、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共2分)
3. (2分)(2019·安徽模拟) 你所在的学校计划举行以“关注全民健身,参与健康运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现状分析】分析下面的图表,从中得出两条有效信息。
(2)【运动推荐】请从下面常见的体育运动形式中选取一项你最了解的推荐给大家。
(不少于50字)打乒乓球游泳跑步打篮球踢足球
(3)【赛场风云】学校正在举行秋季运动会,下面的一段文字是开幕式上八(5)班的解说词。
读后请你完成小题。
他们朝气蓬勃,精神焕发。
统一的服装,整齐的步伐,响亮的口号,【A】充分彰显了他们争创佳绩的决定和信念。
他们秉持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B】时刻准备着在茵茵的操场上大展宏图。
今天,飞扬的尘埃,炽热的骄阳,将随着他们淋漓的汗水,铺就通往胜利的道路。
让我们一起为八年级(5)班的同学们加油,祝他们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①【A】处划线句有语病,应改为________。
②【B】处划线句有用词不当的问题,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③请你在横线上补写一句话,使文意完整。
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4. (7分)阅读李清照《声声慢》一词,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过雁”引发了词人哪两件伤心事?
(2)“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如今有谁摘?”这句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五、对比阅读 (共1题;共13分)
5. (13分) (2017九上·海安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子昂碎琴
子昂初入京,不为人知。
有卖胡琴者,价百万,豪贵传视,无辨者。
子昂突出,顾左右曰:“辇①千缗②市之!”众惊问,答曰:“余善此乐。
”皆曰:“可得闻乎?”曰:“明日可集宣阳里。
”如期偕往,则酒肴毕具,置胡琴于前。
食毕,捧琴语曰:“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驰走京毂③,碌碌尘土,不为人知!此乐贱工之役,岂宜留心!”举而碎之,以其文轴遍赠会者。
一日之内,声华④溢都。
【注释】①辇(niǎn):载运。
②緡(mín):成串的铜钱。
古代一千文为一緡。
③京毂(gǔ):通往京城的大道。
④声华:声名。
【乙】敬之①识才
敬之尝为《华山赋》示韩愈,愈称之,士林一时传布,李德裕尤咨赏。
敬之爱士类,得其文章,孜孜玩讽,人以为癖。
雅爱项斯②为诗,所至称之,斯由是擢④上第⑤。
斯字子迁江东人。
敬之祖客灞上,见闵人濮阳愿⑥,阅其文,大推挹⑦,遍语公卿间。
会愿死,敬之为敛葬。
【注释】①敬之:杨敬之,唐代文学家。
②项斯:晚唐著名诗人,台州历史上第一位进士。
③擢(zhuó):提拔。
④上第:前几名。
⑤濮阳愿:人名。
⑥挹(yì):提携。
(1)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
(限断两处)
斯字子迁江东人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顾左右曰:“攀千緡市之!”________
②答曰:“余善此乐。
”________
③食毕,捧琴语曰________
④会愿死,敬之为敛葬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有卖胡琴者,价百万,豪贵传视,无辨者。
②则酒肴毕具,置胡琴于前。
(4)【乙】文中杨敬之“爱士类”,表现在哪几件事上?
(5)【甲】文中陈子昂“声华溢都”,【乙】文中杨敬之“士林一时传布”,其原因是什么?请比较异同。
六、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4分)
6. (22分) (2017九上·海宁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路有你
若风一周岁生日那天,我从各色杂物中抓住了一本《野草》,并乐呵呵地流了一大堆口水,打湿了半本书页。
那时文革刚刚结束,那是父亲硕果仅存的不多的书之一。
这口水着实让他心痛了很久,但父亲还是没有掩饰住内心的激动,中午破天荒地喝了两大碗劣质烧酒,一觉睡到太阳落山。
醒来后,就着微弱的油灯,父亲郑重地洗砚磨墨,用刚劲的书法在书页上写下他对儿子的第一个人生寄语。
从此,我就有了我的第一份生日礼物——先生鲁迅的《野草》。
那一个惨白(A)的夜晚,那一次机缘巧合,后来终于让我懂得:有些相遇,早已命中注定,只是迟些早些而已。
先生是父亲的偶像。
年轻时就被称为“才子”的父亲,性格就像先生的胡子一样刚硬。
为此,他蹉跎了一生。
可是,那些童稚的岁月,我并不懂得。
正如不懂得父亲一样,我也并不懂得先生。
彼时,那本薄薄的小册子远没有春天的乡野更能散发诱人的芬芳,也远没有我的上树掏鸟下河摸鱼来得更有趣。
它也就只能安静地沉睡在父亲的书箱里,除了我在没事翻箱倒柜的时候,偶尔翻出来看上一眼。
开蒙以后,终于有一次在课本上看到这熟悉的两个字:鲁迅。
老师说,鲁迅是多么多么伟大的人物。
我顿时惊诧了,突然想起父亲箱底那个红布包裹——我的第一份生日礼物。
放学后,我一路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打开那个书箱,竟然发现箱子里的书,每一本上面都有先生的名字。
解开那个红布包裹时,不经意发觉,父亲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站在房门口。
这本书你现在还看不懂,先看这本吧,他对我说。
我记得,那是先生的《呐喊》。
可是,我还是得诚实地说,那时候的我,只是觉得有些篇目很有趣,却并没有读出老师所说的伟大来。
但不管怎么说,上中学之前,我还是读完了《呐喊》,还有《彷徨》,甚至先生的一些杂文。
中学时,课本里先生的文字渐渐多了起来,有小说,有散文,还有杂文。
于是,每次上到这些课文时,我就带上父亲的书,书上很多地方都有父亲的笔迹,那是父亲读书时的点评。
可是,有很多地方老师的讲解和父亲的观点都不一致。
终于有一次,我忍不住问父亲。
父亲眼神复杂的看着我,说,以后你会懂。
渐渐地,我开始怀疑父亲是错的。
你为什么总跟自己过不去,为什么总跟某些与自己无关的事情过不去?同时也开始反感鲁迅,他也总跟自己过不去,跟那个时代过不去,还因为他的文章总有那么多的意思要拿来考试。
往事沧海云烟,光阴隐没在时间里,很多年,我甚至很是欣赏苏雪林等人对先生带有人身攻击甚至谩骂性的文
字,却自以为掌握了真理,也渐渐对父亲不恭敬起来。
终于,也是在一个灯光惨白(B)的夜晚,当我爬上床,蓦然发现枕边的书堆上安静地躺着一本《野草》,那本曾经红布包裹的《野草》,一如它静静躺在父亲的书箱里。
我已经很多年没有亲近过它了。
那一夜,我一口气读完了先生的《野草》。
那些“废驰的地狱边沿的惨白色小花”;那个“一次次走进无物之阵,一次次举起投枪”的决绝的战士;那个“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微笑”的仁者与智者;那个透彻通脱,有着人性大悲悯,在绝望与希望之间永不妥协的先生。
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
弗洛伊德说,人的命运就是他的性格。
那一刻,我觉得有一点理解了先生,也有一点理解了命运多舛却不屈服的父亲。
岁月呼啸而来,那些冷落先生的日子,终于逶迤而去。
今天,当钱理群,林贤志,王晓明,摩罗,陈丹青,藤井省三……或者更多跟先生有关的名字和文字伴我入眠的时候;当一次次游移在梦的边缘,最终一次次清醒地穿越梦境的时候;当一次次迷茫地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然后毅然决然地选择灵魂与坚守的时候;我终于懂得,生命中有一种邂逅与坚持,无法言说。
可能有一种温暖,是我们生命里永远都无法抵达的。
那就选择敬畏吧,你终将在恩泽与乐园中!
如今,先生已去,父亲也老。
一个已过而立却还在说着童年对白,一个理想沦落在池沼无法向童年梦想交代的痴人,在这样一个夜晚,独坐惨白的灯下,写下这篇小文。
恍惚中抬起头,清瘦的先生独坐昏黄的灯下,指间夹着即将燃尽的纸烟,袅袅的烟雾中,先生如夜般深邃而坚毅的目光穿透浩茫的人间岁月,凝视着我。
那目光慈祥而温暖。
而我只能选择,选择怀念一些名词,一个名字。
仅此而已,或者也不仅如此。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只因一路有你,从此不再孤单。
或许,这不是结束,这也是开始。
(1)仿照示例,梳理文本,补全横线上空缺的内容。
①少年时:尘封《野草》,不懂先生与父亲。
②很多年:________。
③那一夜:________。
④再后来:迷恋《野草》,敬畏先生与父亲。
(2)文中出现了好几处“惨白”,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A,B处两个“惨白”的理解。
①那一个惨白(A)的夜晚,那一次机缘巧合,后来终于让我懂得:有些相遇,早已命中注定,只是迟些早些而已。
②终于,也是在一个灯光惨白(B)的夜晚,当我爬上床,蓦然发现枕边的书堆上安静地躺着一本《野草》,那本曾经红布包裹的《野草》,一如它静静躺在父亲的书箱里。
(3)结合语境,品析文中画横线句。
(4)在鲁迅刚刚去世的时候,不少青年学生自发地来到鲁迅墓前,挥泪宣誓:“先生,没有死;青年,莫彷徨!花谢,种子在,撒播在青年的脑海。
”
我们的初中教材中也有不少鲁迅的作品,请选择一两篇,结合课文内容,用凝练的语言说说鲁迅在你心中播撒下的“种子”。
7. (12分) (2017八上·芜湖期中) 阅读《藤野先生》选段,回答下列下题。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
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
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中国是贫弱的国家,所以中国人必须努力学习。
B . 对日本学生的怀疑,我决定努力学习,提高成绩,用实力消除他们的疑惑。
C . 反语,表达了我对日本一些学生怀疑和歧视极大的愤慨。
D . 表达了我对祖国早日强大的期盼。
(2)对“也无怪他们疑惑”和“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两句中的“他们”,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 . 前一个“他们”是指受毒害的日本青年学生,后一个指麻木的中国人。
B . 两个“他们”都指受毒害的中国青年学生。
C . 前一个“他们”指日本军人,后一个指日本学生。
D . 两个“他们”均指麻木的中国人。
(3)“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的刺耳”的原因是()
A . 日本青年无视社会公德,“我”十分气愤。
B . 日本青年那一声叫得特别大,影响了“我”观看时事片的情趣。
C . 日本青年为了报复“我”上次匿名信事件的失败,故而大吼大叫。
因此“我”十分厌恶。
D . 日本青年看到枪毙中国人,幸灾乐祸,严重地伤害了“我”的民族自尊心。
七、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2分)
8. (12分) (2020七下·兰州期末) 阅读
对一只蝴蝶的关怀
李汉荣
①初夏的一个上午,我去河边散步,看见河湾的岸边一个小男孩和小女孩神情紧张专注,好像在讨论一件重要的事情。
我轻轻走近他们,才看见他们正在营救一只在水面上盘旋挣扎着的花蝴蝶。
那蝴蝶也许翅膀受伤了,跌入水中又使翅膀过于沉重而无法飞行。
小男孩将一枝柳条伸向水面,但柳条太短,小女孩又折了一枝柳条,解下自己的红头绳将两根柳条接起来,终于够着那只蝴蝶了,然而它仍然不配合,不知道赶快爬上这小小“生命线”。
小女孩急忙摘下头上的蝴蝶形发卡,系在柳条的一端,让小男孩投向水面的蝴蝶附近,示意它:这是你的同伴来搭救你
了,你不认识我们,你总该认识你的同伴吧。
果然,那弱小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缓缓地挨近这一只“蝴蝶”,缓缓地爬上这只“蝴蝶”结实的翅膀,小男孩慢慢地将柳条移向岸边,蝴蝶终于上岸了,两个孩子快乐得又说又笑起来。
②我以为事情到此结束了,然而,两个孩子又商量起了这只蝴蝶今后的生活。
他们小心地把蝴蝶放在阳光下的草地上正开放着的一丛野蔷薇花上,让它一边晒太阳,一边汲取花蜜。
但是,他们仍觉得这种安排不到家,他们担心贪嘴的鸟啄食了这需要安静疗养的可怜蝴蝶,就采了几片树叶搭起一个简易的绿色“避难所”,将蝴蝶护在里面。
他们相信,待它安静休息一些时候,伤口愈合,体力恢复,它就能重新飞舞在春天的原野上。
③今天上午我本来是不准备出门的,想待在家里读书或写作。
不知道什么原因我还是出门了。
多亏我走出了门,在书本之外,我读到了春天最纯洁、最生动的情节。
在我小小的文字之外、在生硬的键盘之外,两个孩子和那只蝴蝶、那片水湾,组合成真正满含温情和诗意的意象。
在我的思路之外,孩子们的思路才真正通向春天深处,通向万物深处,通向心灵深处。
④在回家的路上,我想了许多。
首先我觉得我的善心比孩子们淡漠得多也少得多,或许我更关心的是自己的生存、利益、脸面、尊严,而对其他生命和生灵的生存处境及他(它)们所受到的伤害,并不是太关心,即使关心,也不是感同身受和倾力相助,即使关心了,也并非完全不求回报。
总之,我觉得,仅就善良、纯洁这些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而言,我们不是与日俱增,而是与日俱减。
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人性中的“水土流失”也会逐渐加剧,而流失的,恰恰是善良、纯洁这些人性的好水土,内心的河流渐渐变得混浊,泥沙俱下。
细想来,这是多么可惜的事情。
人性的好水土流失了,纯真情怀少了,实用理性多了,率真少了,算计多了,在这一多一少的增减过程里,人们的情感和心灵,就渐渐出现轻度或重度的“荒漠化”了。
由这样荒漠化的人组成的人群和社会,岂不是大沙漠?那时不时呼啸着扑面而来、飞沙走石、遮天蔽日的,莫不是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
⑤那两个可爱的孩子,他们是这个早晨的天使。
他们对一只蝴蝶的同情、对事物的爱,是真正出自善良的天性和纯洁的内心。
除了爱,他们没有别的动机,爱在爱中满足了。
不求回报的爱,才是大爱、真爱。
不求回报的爱,也许才会获得事物本身乃至整个大自然更丰厚的回报。
(选自《读者》2016 年第3期,有删改)
(1)文章中小男孩和小女孩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体现在三件事上,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文章第④段结尾处加点的两个词语“大沙漠”“沙尘暴”的含义各是什么?请列举一个日常生活中体现“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的事例。
(4)读了这篇文章后,小男孩和小女孩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以及这件事带给作者的深思等内容,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八、名著阅读 (共2题;共11分)
9. (6分)如果你发现丁香花或玫瑰花叶子上有一些精致的小洞,这是樵叶蜂剪下了小叶片。
10. (5分)(2018·绍兴) 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姓名往往体现作家的匠心。
它们或体现了人物性格。
或暗示了人物命运,或寄寓了作者态度,或暗示了文章主旨,下列小说中的人物姓名有哪些深意?请参考示例(不要求仿照),选择其中一个,结合小说有关内容写出你的理解。
鲁迅(《水浒》)翠翠(《边城》)祥子(《骆驼祥子》)
【示例】香菱(《红楼梦》):“香”昭示了她的关丽温柔,诗心才情;“菱”是一种浮水水生植物,随波逐流,无所归依,暗示了她的命运一一从小被拐,后来被卖,最后被弃,一生悲渗。
她的本名“甄英莲”谐音“真应怜”,寄寓了这位女子悲惨的人生际遇,表明了作者片她的怜惜。
九、作文 (共1题;共5分)
11. (5分) (2020七下·安溪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来自广东云浮的14岁男孩张家城,虽然只有一条手臂,但仍能在球场上与篮球一同起舞,他的技术甚至要比许多身体健全的正常人还要出众。
这样坚强、乐观的精神也吸引到了球星库里,他在微博中为张家城送出鼓励。
以上文字给你什么联想和感悟,请以“学会坚强”为标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自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题;共2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
答案:2-1、
答案:2-2、
答案:2-3、
答案:2-4、
答案:2-5、
考点:
解析:
三、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共2分)
答案:3-1、
答案:3-2、
答案:3-3、
考点:
解析: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答案:4-1、
答案:4-2、
考点:
解析:
五、对比阅读 (共1题;共13分)
答案:5-1、
答案:5-2、答案:5-3、
答案:5-4、答案:5-5、
考点:
解析:
六、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4分)
答案:6-1、
答案:6-2、
答案:6-3、
答案:6-4、
考点:
解析:
答案:7-1、
答案:7-2、
答案:7-3、
考点:
解析:
七、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2分)
答案:8-1、
答案:8-2、
答案:8-3、
答案:8-4、
考点:
解析:
八、名著阅读 (共2题;共11分)答案:9-1、
考点:
解析:
答案:10-1、
考点:
解析:
九、作文 (共1题;共5分)答案:11-1、
考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