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推断题综合含详细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推断题综合含详细答案
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A、B、C、D、E、F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六种短周期元素,有关位置及信息如下:A的气态氢化物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C单质在实验室一般保存在煤油中;F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既能和酸反应又能和强碱反应,G单质是日常生活中用量最大的金属,易被腐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

(2)A与B可组成质量比为7:16的三原子分子,该分子释放在空气中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有:(任写一种)。

__________________;
(3)同温同压下,将a L A氢化物的气体和b L D的氢化物气体通入水中,若a=b,则所得溶液的pH__7(填“>"或“<”或“=”),若使所得溶液pH=7,则a_________b(填“>"或“<”或“=”)。

(4)写出F的单质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一定量的E单质能在B2(g)中燃烧,其可能的产物及能量关系如下左图所示:请写出一定条件下EB2(g)与E(s)反应生成EB(g)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6)若在D与G组成的某种化合物的溶液甲中,加入铜片,溶液会慢慢变为蓝色,依据产生该现象的反应原理,所设计的原电池如上右图所示,其反应中正极反应式为
______________。

某同学假设正极产物是Fe2+,请你设计实验证明该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二周期第VA族酸雨(或光化学烟雾)<> 2Al + 2OH- + 2H2O=2AlO2- + 3H2↑ CO2(g) + C(s)=2CO(g)△H=+172.5kJ/mol或1/2CO2(g) + 1/2 C(s)= CO(g)△H =+86.25kJ/mol Fe3++ e-=Fe2+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铁氰化钾溶液),若溶液紫色褪去(或产生蓝色沉淀),则产品中含有Fe2+
【解析】
【分析】
【详解】
A的气态氢化物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A是N元素;C单质在实验室一般保存在煤油中,所以C是Na元素;F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F是Al元素,G单质是日常生活中用量最大的金属,易被腐蚀,则G是Fe元素。

其余
E是C元素,B是O元素,D是Cl元素。

(1)N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第VA族;
(2)N与O可组成质量比为7:16的三原子分子,该分子的化学式是NO2,该分子释放在空气中可能引起的酸雨问题;
(3)a L A氢化物的气体和b L D的氢化物气体通入水中,若a=b,则二者恰好反应生成氯化铵,溶液呈酸性,pH<7。

如果使溶液的pH=7,呈中性,所以氨气稍过量,a>b;(4)Al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
(5)由图可知,1mol C(s)与氧气反应生成1molCO气体放出的热量是393.5kJ-
283kJ=110.5kJ,1mol C(s)与氧气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放出393.5kJ的热量,根据盖斯定律,所以EB2(g)与E(s)反应生成EB(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2(g) +C(s)=
2CO(g)△H=(-110.5kJ/mol)×2-(-393.5kJ/mol)=+172.5kJ/mol;
(6)Cu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溶液逐渐变为蓝色,Cu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则正极反应是铁离子得电子生成亚铁离子,电极反应式为Fe3++e-= Fe2+。

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所以检验亚铁离子的实验方法是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铁氰化钾溶液),若溶液紫色褪去(或产生蓝色沉淀),则产品中含有Fe2+。

2.如图是常见原电池装置,电流表A发生偏转。

(1)若两个电极分别是铁、铜,电解质溶液是浓硝酸,Cu极发生反应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其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
(2)若两个电极分别是镁、铝,电解质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Al电极是_____极(填“正”或“负”),其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原电池的总反应是2FeCl3+Cu=2FeCl2+CuCl2,则可以作负极材料的是_______,正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氧化 Cu-2e-=Cu2+负 Al-3e-+4OH-=AlO2-+2H2O Cu(或铜) Fe3++e-=Fe2+
【解析】
【分析】
【详解】
(1)虽然铁比铜活泼,但是铁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所以该原电池中铜被氧化,即铜电极为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方程式为Cu-2e-=Cu2+;
(2)镁虽然比铝活泼,但镁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所以该原电池中Al被氧化,即Al 为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方程式为:Al-3e-+4OH-=AlO2-+2H2O;
(3)根据总反应2FeCl3+Cu=2FeCl2+CuCl2可知Cu被氧化,Fe3+被还原,原电池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所以负极材料为Cu;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方程式为Fe3++e-=Fe2+。

【点睛】
第1小题为易错点,虽然铁和铜都能被浓硝酸氧化,但要注意铁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所以该原电池中铜为负极。

3.在我国南海、东海海底均存在大量的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可表示为
42 CH xH O g )。

2017年5月,中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

2017年11月3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将可燃冰列为新矿种。

可燃冰的开采和利用,既有助于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又能生成一系列的工业产品。

(1)对某可燃冰矿样进行定量分析,取一定量样品,释放出的甲烷气体体积折合成标准状况后为166 m 3,剩余 H 2O 的体积为0.8m 3,则该样品的化学式中 x=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下表数据,且知 H 2O(l)=H 2O(g) △H =+411kJ mol -⋅
用甲烷燃烧热表示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烷燃料电池相较于直接燃烧甲烷有着更高的能量转化效率,某甲烷燃料电池,正极通入空气,以某种金属氧化物为离子导体(金属离子空穴中能传导 O 2-),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烷与水蒸气重整制氢是工业上获得氢气的重要手段。

若甲烷与脱盐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H 2,同时得到体积比为1:3的CO 2和CO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混合气体中的CO 2可用浓氨水脱除,同时获得氮肥NH 4HCO 3,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6 CH 4(g )+2O 2(g )=CO 2(g )+2H 2O (l )△H = -892 kJ·
mol -1 CH 4-8e -+4O 2-=CO 2+2H 2O 42224CH +5H O=CO +3CO+13H NH 3·H 2O+CO 2=NH 4++3HCO -
【解析】
【分析】
【详解】
(1)n(CH 4)=316610L 22.4L/mol
⨯=3
1661022.4⨯mol ,n(H 2O)=60.810g 18g/mol ⨯=60.81018⨯mol ,n(CH 4):n(H 2O)=31661022.4⨯:6
0.81018
⨯≈1:6,所以x=6,故答案为:6; (2) 由表格可知①CH 4(g )+2O 2(g )=CO 2(g )+2H 2O (g )的△H =(4×413+2×498-2×803×-4×463)kJ·mol -1= -810 kJ·mol -1,又因为②H 2O(l)=H 2O(g) △H =411kJ mol -⋅,将①-2×②得:CH 4(g )+2O 2(g )=CO 2(g )+2H 2O (l) △H =(-810-2×41)1kJ mol -⋅= -892 kJ·mol -1,故答案为:
CH 4(g )+2O 2(g )=CO 2(g )+2H 2O (l) △H = -892 kJ·mol -1;
(3)甲烷在负极失电子,被氧化,结合电解质、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可得负极反应为:CH 4-8e -+4O 2-=CO 2+2H 2O ,故答案为:CH 4-8e -+4O 2-=CO 2+2H 2O ;
(4)由已知可知道,反应物为甲烷和水,生成物为氢H 2、CO 和CO 2,结合CO 2 和 CO 的体积比为1:3可得方程式为:42224CH +5H O=CO +3CO+13H 。

二氧化碳和氨水反应生成NH 4HCO 3的离子方程式为:NH 3·H 2O+CO 2=NH 4++3HCO -
,故答案为:
42224CH +5H O=CO +3CO+13H ;NH 3·H 2O+CO 2=NH 4++3HCO -。

【点睛】
燃料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燃料在负极失电子,O 2在正极得电子。

4.有甲、乙两位学生利用原电池反应检测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两人都使用镁片与铝片作电
极,但甲同学将电极放入6mol·
L -1硫酸溶液中,乙同学将电极放入6mol·L -1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如图所示。

(1)写出甲池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__。

(2)写出乙池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__。

(3)写出乙池中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

(4)如果甲与乙同学均认为“构成原电池的电极材料如果都是金属,则构成负极材料的金属应比构成正极材料的金属活泼”,则甲会判断出__活动性更强,而乙会判断出__活动性更强(填写元素符号)。

(5)由此实验,可得到如下哪些结论正确(________)
A .利用原电池反应判断金属活动顺序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介质
B .镁的金属性不一定比铝的金属性强
C .该实验说明金属活动顺序已过时,已没有实用价值
D .该实验说明化学研究对象复杂、反应受条件影响较大,因此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上述实验也反过来证明了“直接利用金属活动顺序判断原电池中的正负极”这种做法__(可靠或不可靠)。

如不可靠,请你提出另一个判断原电池正负极的可行实验方案__(如可靠,此空可不填)。

【答案】2H ++2e -=H 2↑ 2Al +8OH --6e -=2AlO 2-+4H 2O 2Al +2OH -+2H 2O=2AlO 2-+3H 2↑ Mg Al AD 不可靠 将两种金属作电极连上电流计后插入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利用电流计测定电流的方向,从而判断电子流动方向,再确定原电池正负极
【解析】
【分析】
甲同学依据的化学反应原理是Mg+H2SO4=MgSO4+H2↑,乙同学依据的化学反应原理是
2Al+2NaOH+2H2O=2NaAlO2+3H2↑。

由于铝与碱的反应是一个特例,不可作为判断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判断原电池的正极、负极要依据实验事实。

【详解】
(1)甲中镁与硫酸优先反应,甲池中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产生氢气,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2)乙池中负极上铝失电子在碱性条件下生成AlO2-,电极反应式为2Al+8OH--6e-
=2AlO2-+4H2O;
(3)乙池中铝与氢氧化钠反应,镁与氢氧化钠不反应,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
2OH-+2H2O=2AlO2-+3H2↑;
(4)甲中镁作负极、乙中铝作负极,根据作负极的金属活泼性强判断,甲中镁活动性强、乙中铝活动性强,故答案为:Mg;Al;
(5)A.根据甲、乙中电极反应式知,原电池正负极与电解质溶液有关,故A正确;B.镁的金属性大于铝,但失电子难易程度与电解质溶液有关,故B错误;、
C.该实验说明电解质溶液性质影响电极的正负极,不能说明金属活动性顺序没有使用价值,故C错误;
D.该实验说明化学研究对象复杂,反应与条件有关,电极材料相同其反应条件不同导致其产物不同,所以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故D正确;
故选AD;
(6)上述实验也反过来证明了“直接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原电池中的正负极”这种做法不可靠。

可行实验方案如:将两种金属作电极连上电流计后插入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利用电流计测定电流的方向,从而判断电子流动方向,再确定原电池正负极。

【点睛】
本题考查了探究原电池原理,明确原电池中各个电极上发生的反应是解本题关键,注意不能根据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判断正负极,要根据失电子难易程度确定负极,为易错点。

利用原电池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介质;该实验还说明化学研究对象复杂,反应受条件影响较大,因此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1)将Al片和Cu片用导线连接,一组插入浓硝酸中,一组插入稀NaOH溶液中,分别形成原电池。

写出插入稀NaOH溶液中形成原电池的负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

写出插入浓硝酸中形成原电池的正极反应______________。

(2)铅蓄电池是最常见的二次电池,由于其电压稳定、使用方便、安全可靠、价格低廉,所以在生产、生活中使用广泛,写出铅蓄电池放电时的正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充电时的阴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Al - 6e− +8OH− =2AlO2-+4H2O 4H++ 2e− +2NO3− =2NO2↑+2H2O 4H++ 2e− +SO42−
+PbO2=PbSO4+2H2O PbSO4+2e−=Pb+SO42−
【解析】
【分析】
(1) Al片和Cu片用导线连接,插入稀NaOH溶液中,只有Al能与NaOH溶液反应,形成原
电池,负极为Al失电子,在碱性溶液中,Al转化为AlO2-。

Al片和Cu片用导线连接,插入浓硝酸中,形成原电池,由于Al发生钝化,所以Cu作负极,Al作正极,正极为溶液中的NO3-获得电子,生成NO2气体。

(2)铅蓄电池放电时,正极反应为PbO2得电子,生成PbSO4等;充电时的阴极反应为PbSO4获得电子转化为Pb。

【详解】
(1) Al片和Cu片用导线连接,插入稀NaOH溶液中,只有Al能与NaOH溶液,在碱性溶液中,负极Al失电子转化为AlO2-,电极反应式为2Al - 6e− +8OH− =2AlO2-+4H2O。

Al片和Cu片用导线连接,插入浓硝酸中,形成原电池,由于Al发生钝化,所以Cu作负极,Al作正极,正极反应为溶液中的NO3-获得电子,生成NO2气体,电极反应式为4H++ 2e− +2NO3− =2NO2↑+2H2O。

答案:2Al - 6e− +8OH− =2AlO2-+4H2O;4H++ 2e− +2NO3− =2NO2↑+2H2O;(2)铅蓄电池放电时,正极反应为PbO2得电子,生成PbSO4等,电极反应式为4H++ 2e−
+SO42− +PbO2=PbSO4+2H2O;充电时阴极为PbSO4获得电子转化为Pb,电极反应式为PbSO4+2e−=Pb+SO42−。

答案为:4H++ 2e− +SO42− +PbO2=PbSO4+2H2O;PbSO4+2e−=Pb+SO42−。

【点睛】
判断原电池的电极时,首先看电极材料,若只有一个电极材料能与电解质反应,该电极为负极;若两个电极材料都能与电解质发生反应,相对活泼的金属电极作负极。

在书写电极反应式时,需要判断电极产物。

电极产物与电解质必须能共存,如Al电极,若先考虑生成Al3+,则在酸性电解质中,能稳定存在,Al3+为最终的电极产物;若在碱性电解质中,Al3+不能稳定存在,最终应转化为AlO2-。

6.乙醇(C2H5OH)燃料电池(DEFC)具有很多优点,引起了人们的研究兴趣。

现有以下三种乙醇燃料电池。

(1)三种乙醇燃料电池中正极反应物均为_____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
(2)熔融盐乙醇燃料电池中若选择熔融碳酸钾为介质,电池工作时,CO32-向电极___(填“a”或“b”)移动。

(3)酸性乙醇燃料电池中,若电池消耗标准状况下2.24L O2,则电路中通过了的电子数目为___________。

【答案】O2 a 0.4N A
【解析】
【分析】
(1)燃料电池中,负极通入燃料,正极通入氧化剂;
(2)根据装置图可知,a为负极,原电池中阴离子由正极向负极移动;
(3)酸性乙醇燃料电池中,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3O2+12H++12e-=6H2O,根据电极
反应计算转移的电子的数目。

【详解】
(1)燃料电池中,负极通入燃料,正极通入氧化剂,由装置图可知,三种乙醇燃料电池中正极反应物均为O2;
(2)根据装置图可知,a为负极,原电池中阴离子由正极向负极移动,因此CO32-向电极a移动;
(3)酸性乙醇燃料电池中,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3O2+12H++12e-=6H2O,若电池消耗标准状况下2.24L (即0.1mol)O2时,电子转移0.4mol,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N A。

7.甲醇是人们开发和利用的一种新能源。

已知:
①2H2(g)+O2(g)=2H2O(l) △H1=-571.8kJ· mol-1
②CH3OH(g)+1
2
O2(g)=CO2(g)+2H2(g) △H=-192.9 kJ· mol-1
(1)甲醇蒸汽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反应②中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则△H2=______(用E1和E2表示)。

(3)H2(g)的燃烧热为__________ kJ· mol-1。

(4)请你分析H2(g)作为能源比甲醇蒸汽作为能源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
【答案】CH3OH(g)+3
2
O2(g)═CO2(g)+2H2O(l)△H2=-764.7kJ/mol; E1-E2 285.9 来源广、热
值高、不污染环境
【解析】
【分析】
(1)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和盖斯定律计算得到所需热化学方程式;
(2)依据反应焓变△H=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分析;
(3)依据燃烧热的概念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结合热化学方程式分析计算;
(4)根据氢能源的优点和氢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最新动向即可作答。

【详解】
(1)①2H2(g)+O2(g)=2H2O(l) △H1=-571.8kJ· mol-1
②CH3OH(g)+1
2
O2(g)=CO2(g)+2H2(g) △H=-192.9 kJ· mol-1
由盖斯定律②+①得到甲醇蒸气完全燃烧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H3OH(g)+3
2
O2(g)═CO2(g)+2H2O(l)△H2=-764.7kJ/mol;
(2)反应②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依据图象分析,反应焓变△H=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H2=E1-E2;
(3)燃烧热的概念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根据
2H2(g)+O2(g)═2H2O(l) △H1=-571.8kJ/mol可知2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571.8kJ,则1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285.9kJ,故氢气燃烧热为
285.9kJ/mol;
(4)地球上水资源丰富,可以从水中提取氢气,说明资源广泛;依据燃烧热计算分析,氢气的燃烧值高;因为氢气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8.(1)Li-SOCl2电池可用于心脏起搏器。

该电池的电极材料分锂和碳,电解液是LiAlCl4-SOCl2,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4Li+2SOCl2=4LiCl+S+SO2。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

②SOCl2易挥发,实验室中常用NaOH溶液吸收SOCl2,有Na2SO3和NaCl生成。

如果把少量水滴到SOCl2中,实验现象是___。

(2)用铂作电极电解某金属的氯化物(XCl2)溶液,当收集到1.12L氯气时(标准状况下),阴极增重3.2g。

①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

②电路中通过___个电子。

【答案】2SOCl2+4e-=S+SO2+4Cl-产生白雾,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64 0.1N A 【解析】
【分析】
(1)①由总反应可知,Li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S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因此电池中Li作负极,碳作正极;
②SOCl2与水反应生成SO2和HCl,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HCl与水蒸气结合生成白雾;
(2)①n(Cl2)=n(X2+),根据M=m
n
计算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
②根据电极反应2Cl--2e-=Cl2↑计算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进一步计算转移电子的数目。

【详解】
(1)①由分析可知碳作正极,正极上SOCl2得到电子生成S单质,电极反应为:2SOCl2+4e-=S+SO2+4Cl-;
②SOCl2与水反应生成SO2和HCl,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HCl与水蒸气结合生成白雾;
(2)①n(X2+)=n(Cl2)=
1.12L
22.4L/mol
=0.05mol,M=
m
n
=
3.2g
0.05mol
=64g/mol,因此该金属的
相对原子质量为64;
②由电极反应2Cl--2e-=Cl2↑可知,电路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n(Cl2)=2×0.05mol=0.1mol,因此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1N A。

9.某些共价键的键能数据如表(单位:kJ•mol-1):
(1)把1mol Cl2分解为气态原子时,需要___(填“吸收”或“放出”)243kJ能量。

(2)由表中所列化学键形成的单质分子中,最稳定的是___;形成的化合物分子中最不稳定的是___。

(3)发射火箭时用气态肼(N2H4)作燃料,二氧化氮作氧化剂,两者反应生成氮气和气态水。

已知32gN2H4(g)完全发生上述反应放出568kJ的热量,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

【答案】吸收 N2 HI 2N2H4(g)+2NO2(g)═3N2(g)+4H2O(g)△H=﹣1136kJ•mol ﹣1
【解析】
【分析】
(1)化学键断裂要吸收能量;
(2)键能越大越稳定,否则越不稳定,结合表中数据分析;
(3)根据n=m
n
计算32g N2H4的物质的量,再根据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书写热化学方程
式。

【详解】
(1)化学键断裂要吸收能量,由表中数据可知把1mol Cl2分解为气态原子时,需要吸收243kJ 的能量;
(2)因键能越大越稳定,单质中最稳定的是H2,最不稳定的是I2,形成的化合物分子中,最稳定的是HCl,最不稳定的是HI;
(3)32g N2H4(g)的物质的量为
32g
32g/mol
=1mol,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氮气与气态水放出568kJ
的热量,热化学方程式是:2N2H4(g)+2NO2(g)═3N2(g)+4H2O(g) △H=-1136kJ•mol-1。

10.(1)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溶液,写出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以及溶液复原需加入的物质
①NaCl溶液
阴极:_________;阳极:_________;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溶液复原需加入的物质____________。

②CuSO4溶液
阴极:_________;阳极:______;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复原需加入的物质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原电池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
①氢氧燃料电池(电解质是KOH溶液)
负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
总反应:_____________。

②甲烷燃料电池。

碱性介质(如KOH)
负极:____________;
正极:______________;
总反应式:_________。

【答案】2H++2e-=H2↑ 2Cl--2e-=Cl2↑ 2NaCl+2H2O2NaOH+H2↑+Cl2↑通HCl气体 2Cu2++4e-=2Cu 4OH--4e-=2H2O+O2↑ 2CuSO4+2H2O2Cu+2H2SO4+O2↑加CuO或CuCO3固体 2H2-4e-+4OH-=4H2O O2+2H2O+4e-=4OH- 2H2+
O2=2H2O CH4-8e-+10OH-=CO32-+7H2O 2O2+8e-+4H2O=8OH- CH4+2O2+2OH-
=CO32-+3H2O
【解析】
【详解】
(1)①用惰性电极电解NaCl溶液时,阳极上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阴极上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所以阴极、阳极、电池反应式分别为2H++2e-=H2↑、2Cl--2e-=Cl2↑、2NaCl+2H2O2NaOH+H2↑+Cl2↑,溶液复原需加入的物质是通HCl气体;
②用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时,阳极上氢氧根离子放电生成氧气,阴极上铜离子放电生成铜单质,所以阴极、阳极、电池反应式分别为2Cu2++4e-=2Cu、4OH--4e-=2H2O+
O2↑、2CuSO4+2H2O2Cu+2H2SO4+O2↑,溶液复原需加入的物质是加CuO或CuCO3固体;
(2)①氢氧燃料电池(电解质是KOH溶液)工作时,氢气失电子是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氧气得电子是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

负极上氢气失电子在碱性条件下生成水,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2H2-4e-+4OH-=4H2O;正极是O2得到电子生成水,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电极的总反应式为2H2+O2=2H2O;
②甲烷燃料电池。

碱性介质(如KOH)工作时,负极上甲烷失电子在碱性条件下生成碳酸盐和水,反应的电极方程式为:CH4-8e-+10OH-=CO32-+7H2O;
正极上氧气得电子产生氢氧根离子,反应的电极方程式为:2O2+8e-+4H2O=8OH-;
电极总反应式为:CH4+2O2+2OH-=CO32-+3H2O。

11.酸性锌锰干电池是一种一次电池,外壳为金属锌,中间是碳棒,其周围是有碳粉,二氧化锰,氯化锌和氯化铵等组成的填充物,该电池在放电过程产生MnOOH,回收处理该废电池可以得到多种化工原料,有关数据下图所示:
溶解度/(g/100 g水)
化合物
Zn(OH)2 Fe(OH)2 Fe(OH)3 K sp 近似值 10-17 10-17 10-39
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 ________________,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2)维持电流强度为0.5A ,电池工作五分钟,理论消耗Zn______g 。

(已知F =96500 C/mol )
【答案】MnO 2+e -+H +=MnOOH Zn+2MnO 2+2H +=Zn 2++2MnOOH 0.05
【解析】
【分析】
(1)该电池中,负极锌被氧化生成Zn 2+,正极发生还原反应,MnO 2被还原生成MnOOH ;
(2)电流强度为0.5A ,电池工作五分钟,则变化的电量Q =0.5A×300 s=150 C ,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n (e -)=
Q F ,以此计算消耗锌的物质的量、质量。

【详解】 (1)酸性锌锰干电池是一种一次电池,外壳为金属锌,锌是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2e -=Zn 2+。

中间是碳棒,碳棒为正极,二氧化锰得到电子生成MnOOH ,正极电极反应式为MnO 2+e -+H +=MnOOH ,故总反应式为Zn+2MnO 2+2H +=Zn 2++2MnOOH ;
(2)维持电流强度为0.5A ,电池工作五分钟,则通过的电量是Q =0.5A×300 s=150 C ,因此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是n (e -)=Q 150?F 96500?/C C mol
==1.554×10-3mol ,锌在反应中失去2个电子,则理论消耗Zn 的质量m (Zn)=
12n (e -)×65 g/mol=12×1.554×10-3mol×65 g/mol=0.05 g 。

【点睛】
本题考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以及电子转移的金属质量转化关系的计算,试题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12.(1)已知拆开1molH H -键、1molCl Cl -键、1molH Cl -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4kJ 、242.7kJ 、431.8kJ 。

则由2H 和2Cl 反应生成1molHCl 需要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_________kJ 的热量。

(2)H 2可以在2Cl 中安静地燃烧。

甲、乙两图中,能表示该反应能量变化的是图_____(填“甲”或“乙”)。

【答案】放出 92.25 甲
【解析】
【分析】
(1)若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该反应为吸热反应,若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2)H2和Cl2的燃烧反应为放热反应。

【详解】
(1)由氢气和碘单质反应生成1molHCl,需断裂0.5molH—H键和0.5molCl—Cl键,需吸收的能量为0.5×436.4kJ+0.5×242.7kJ=339.55kJ,形成1molH—Cl键放出的能量为431.8kJ,形成化学键放出的热量大于断裂化学键吸收的热量,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为(431.8kJ—339.55kJ)=92.25kJ,故答案为:放出;92.25;
(2)H2和Cl2的燃烧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由图可知,甲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乙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选甲,故答案为:甲。

【点睛】
由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和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的相对大小判断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是解答关键。

13.(1)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和化合物类型均相同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CaCl2和 Na2S B.Na2O 和 Na2O2
C.CO2和CaO D.HC1 和 NaOH
(2)已知1 mol石墨转化为1 mol金刚石要吸收能量,则1 mol石墨的能量比1 mol金刚石的能量____(填“高”或“低”),石墨比金刚石_______(填“稳定”或“不稳定”)。

(3)Ba(OH)2• 8H2O和NH4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该反应是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反应过程能量变化的图像符合_____________(填“图1”或“图2”)。

图1 图2
(4)如图3所示,把试管放入盛有饱和澄清石灰水(温度为25℃)的烧杯中,先在试管中放入几小块镁片,再用滴管滴入5mL 盐酸。

可以观察到烧杯中的石灰水逐渐由澄清变浑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3
【答案】A 低 稳定 ()242322Ba OH 8H O+2NH Cl BaCl +2NH +10H O ↑g
吸热 图2 Mg 与盐酸反应放出热量,烧杯中饱和澄清石灰水的温度升高,Ca(OH)2的溶解度降
低,从溶液中析出
【解析】
【分析】
【详解】 (1)A .CaCl 2和NazS 均只含有离子键,且均为离子化合物,A 项正确;
B .虽然Na 2O 和Na 2O 2均为离子化合物,但Na 2O 只含有离子键,Na 2O 2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B 项错误;
C .CO 2含有共价键,是共价化合物,CaO 含有离子键,是离子化合物,C 项错误;
D .HCl 含有共价键,是共价化合物,NaOH 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是离子化合物,D 项错误。

故选A 。

(2)由1 mol 石墨转化为1 mol 金刚石要吸收能量,金刚石吸收能量后,能量变高,则1 mol 石墨的能量比1 mol 金刚石的能量低,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故答案为:低;稳定;
(3)Ba (OH )2 • 8H 2O 与NH 4C1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BaCl 2、NH 3和H 2O ,Ba (OH )2 • 8H 2O 和NH 4Cl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42322Ba OH ?8H O+2NH Cl BaCl +2NH +10H O =↑,该反应吸收热量,故生成物总能量比反应物总能量高,图2生成物总能量高,故图2符合。

故答案为:()242322Ba OH ?
8H O+2NH Cl BaCl +2NH +10H O =↑;吸热;图2 ; (4)观察到烧杯中的石灰水逐渐由澄清变浑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Mg 与盐酸反应放出热量,导致石灰水温度升高,而Ca(OH)2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析出Ca(OH)2固体,从而使溶液浑浊。

故答案为:Mg 与盐酸反应放出热量,导致石灰水温度升高,而Ca(OH)2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析出Ca(OH)2固体,从而使溶液浑浊。

14.如图为原电池装置示意图。

(1)将铝片和铜片用导线相连,一组插入浓硝酸中,一组插入烧碱溶液中,分别形成了原电池,在这两个原电池中,作负极的分别是__(填字母)。

A 铝片、铜片
B 铜片、铝片
C 铝片、铝片
D 铜片、铜片
写出插入烧碱溶液中形成的原电池的负极反应式:____。

(2)若A 为Pb ,B 为PbO 2,电解质为H 2SO 4溶液,工作时的总反应为Pb +PbO 2+2H 2SO 4=2PbSO 4+2H 2O 。

写出B 电极反应式:___;该电池在工作时,A 电极的质量将_(填“增加”“减小”或“不变”)。

若该电池反应消耗了0.1 mol H 2SO 4,则转移电子的数目为__。

(3)若A 、B 均为铂片,电解质为KOH 溶液,分别从A 、B 两极通入H 2和O 2,该电池即为氢氧燃料电池,写出B 电极反应式:_________;该电池在工作一段时间后,溶液的碱性将___(填“增强”“减弱”或“不变”)。

(4)若A 、B 均为铂片,电解质为H 2SO 4溶液,分别从A 、B 两极通入CH 4和O 2,该电池即为甲烷燃料电池,写出A 电极反应式:________;若该电池反应消耗了6.4克CH 4,则转移电子的数目为__。

【答案】B Al-3e -+4OH -=AlO 2-+2H 2O PbO 2+2 e -+4H ++SO 42-=PbSO 4+2H 2O 增加 6.02⨯1022 O 2+4e -+2H 2O=2H 2O 减弱 CH 4+8e -+2H 2O=CO 2+8H + 3.2⨯6.02⨯1023
【解析】
【分析】
根据原电池原理进行分析。

【详解】
(1)将铝片和铜片用导线相连,一组插入浓硝酸中,由于铝遇浓硫酸发生钝化,而铜可以被浓硝酸溶解,故铜为负极、铝为正极;另一组插入烧碱溶液中,由于铝可以被其溶解,而铜不能,故铝为负极、铜为正极。

综上所述,在这两个原电池中,作负极的分别是铜片、铝片,故选B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