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2019-2020学年中考生物五月模拟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保定市2019-2020学年中考生物五月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我们的学习中,采用对比联想的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请你回想一下,菜豆种子与玉米种子中与鸟卵的卵黄功能相似的结构分别是()
A.子叶、胚乳B.胚、子叶
C.胚乳、子叶D.子叶、胚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鸟的卵黄功能是为胚胎的发育提供营养,蚕豆和玉米种子当满足萌发的条件时,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将来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胚根将来发育成根,子叶或胚乳中具有储存营养物质的作用此时将营养物质运输给胚根、胚芽和胚珠,所以蚕豆和玉米种子的结构中子叶或胚乳跟鸟的卵黄功能相似。

考点: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下列关于植物类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紫菜是藻类植物,依靠它的根固着在浅海岩石上
B.墙藓的茎、叶内没有输导组织,所以不适于陆地生活
C.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共同点是都没有输导组织
D.种子比孢子的生命力强,是种子植物更适于陆地生活的重要原因
【答案】D
【解析】
【分析】
(1)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高大。

(2)种子属于器官,而孢子仅仅是一个细胞,种子比孢子的生命力强。

【详解】
紫菜是藻类植物,无根、茎和叶的分化,依靠它的根状物固着在浅海岩石上,A错误;
墙藓的茎、叶内没有输导组织,生殖作用离不开水,适于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B错误;
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茎、叶内没有输导组织;蕨类植物的茎、叶内有输导组织,C错误;
种子属于器官,而孢子仅仅是一个细胞,种子比孢子的生命力强,是种子植物更适于陆地生活的重要原因,D正确。

【点睛】
只要熟练掌握了各类群植物的主要特征,即可正确解答。

3.人体是由八大系统构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每个系统都具有各自的功能。

在八大系统中,具有调节功能的是()
①消化系统
②运动系统
③生殖系统
④泌尿系统
⑤呼吸系统
⑥神经系统
⑦内分泌系统
⑧循环系统
A.②③B.④⑤C.⑥⑦D.①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人的调节方式主要两种: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神经调节是指神经系统调节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的活动,使之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使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是激素通过血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所进行的调节,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体的两种调节方式。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要明确二者的关系,其中以神经调节为主,体液调节也会影响到神经调节,二者相互协调,共同维持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

4.如图表示植物细胞分裂和分化的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到②,②到③、④、⑤的过程表示细胞分裂
B.①到②的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
C.④⑤与①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不同
D.细胞分化增加了细胞的数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

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
含有一个细胞核。

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细胞分裂导致细胞数目的增多。

如图:
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是明显。

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细胞分化: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起初在形态、结构方面相似,都具有分裂能力,在发育过程中这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如保护、营养、输导等功能,形态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即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我们把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称之为组织,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组织。

【详解】
A.图中①到②表示细胞分裂,而②到③④⑤表示细胞分化形成的组织,故A错误。

BC.在①、②细胞分裂的过程中,首先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细胞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这样新细胞内的染色体数与原细胞相同,故B正确,C错误。

D.细胞分裂导致细胞数目的增多,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组织,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胞分裂的过程。

5.图是心脏、血管的示意图,“→”表示血流方向,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A.甲流出的血液为动脉血
B.乙和丙都是静脉血管
C.血液流动的方向是甲→乙→丁→丙
D.血液流经乙→丁→丙后,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甲是流出心脏的血管是动脉,但是不一定流动脉血,如肺动脉里流静脉血,A错误;
B、乙血管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丙血管由分支流向主干是静脉血管,B错误;
C、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因此血液流动的方向是甲→乙→丁→丙,C正确;
D、如果是流经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如果是流经体循环,则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D 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血管的特点,难题,属于理解层次。

6.今年是羊年,羊属于哺乳类。

哺乳类区别于鸟类的特征是()
A.体温恒定B.具有学习行为
C.用肺呼吸D.胎生、哺乳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

鸟类的主要特征是:有喙无齿,身体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长骨中空,心脏四起,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

哺乳类区别于鸟类的特征是胎生哺乳。

考点:哺乳动物和鸟类的主要特征。

7.如图是昆虫两种变态发育全过程中各时期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图甲是一种农业害虫,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对农作物危害最严重的是a时期
B.若图甲是家蚕的发育过程,为提高蚕丝产量,应延长c时期
C.图乙C和D的名称是若虫
D.图乙个体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答案】A
【解析】如果甲图所示的昆虫是一种农业害虫,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对农作物危害最严重的时期是c幼虫,A错误;家蚕在幼虫阶段吐丝,图甲若是家蚕的发育过程,为提高蚕丝产量,应延长c幼虫,B正确;图乙中A是成虫,B是受精卵,C和D是若虫,C正确;蝗虫的发育经过B受精卵、CD若虫、A成虫3
个时期,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D正确。

点睛:昆虫的发育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3个时期,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昆虫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8.患过麻疹以后不再患该病是因为()。

A.吞噬细胞可随时吞噬麻疹病毒B.麻疹病毒不会再感染人体
C.麻疹病毒可长期存在于人体内D.人体产生的抗体可长期在人体内存留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之所以能够在具有许多病原体的环境中健康的生存,是因为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组成,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
解答:解:得过麻疹的人,体内已经产生了抵抗麻疹病毒的抗体,并且这种抗体等人病好后仍然会存留在人体内,当麻疹病毒再次进入人体后,原先已有的抵抗麻疹病毒的抗体就会将其消灭,因此得过麻疹的人以后不再得麻疹,因为人体产生的抗体可长期在人体内存留.
故选D
9.鹦鹉羽色的黄色(A)与蓝色(a)是一对相对性状,亲代与后代的性状如表。

则亲代鹦鹉最可能的基因组成是()
A.Aa×Aa B.AA×Aa C.AA×aa D.aa×aa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基因的分离规律可以由表中亲代和子代的性状表现确定黄色为显性性状、蓝色为隐性性状。

这个蓝色鹦鹉的这一对隐性基因aa由亲代双方各提供一个,即亲代的基因组成中都含有一个控制蓝色的隐性基因a,而亲代都是黄色的,说明亲代控制毛颜色的基因中还含有一个显性基因A,即亲代鹦鹉的基因组成是Aa。

故选A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10.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稻新品种,这是利用了()
A.基因的多样性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解答时可以从生物多样性的表现方面来切入。

【详解】
解: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

我国动物、植
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

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从而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水稻新品种,表明生物基因的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因库。

故选:A。

【点睛】
注意掌握生物的多样性的内涵。

11.我国科学家将猴的卵细胞“去核”后注入“体细胞核”,培养出两只一模一样的小猴,这项技术属于()A.克隆技术B.转基因技术
C.杂交育种D.试管婴儿技术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克隆”的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

(2)克隆动物是先将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细胞的核移植到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然后促使这一新细胞分裂繁殖发育成胚胎,当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再被植入动物子宫中使动物怀孕,便可产下与提供细胞核者基因相同的动物。

【详解】
A.克隆动物是先将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细胞的核移植到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然后促使这一新细胞分裂繁殖发育成胚胎,当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再被植入动物子宫中使动物怀孕,便可产下与提供细胞核者基因相同的动物。

因此,我国科学家将猴的卵细胞“去核”后注入“体细胞核”,培养出两只一模一样的小猴,这项技术属于克隆技术,A符合题意。

B. 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其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的方法,B不符合题意。

C. 杂交育种是指利用具有不同基因组成的同种(或不同种)生物个体进行杂交,获得所需要的表现型类型的育种方法,C不符合题意。

D. 试管婴儿是指用人工的方法使精子与卵细胞在体外的试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然后把胚胎移植进母体的子宫内,胚胎和胎儿的发育在子宫中进行,直至发育成熟,分娩产出的技术,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对于克隆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应用较广泛的,应重点掌握。

克隆技术是一种常见的无性生殖的方式,克隆中遗传物质来自细胞核。

12.要提高棉花的产量,应采取的整枝措施是()
A.给棉花摘心B.剪去棉花的部分枝条C.除去棉花的大量侧芽D.大量施用农家肥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顶端优势的应用,顶端优势是指一个枝条上,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抑制的现象.它的应用有两个方面,一是保护好顶芽,维持顶端优势,如用材林;一是打破顶端优势,如果树.
【详解】
顶端优势是指一个枝条上,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抑制的现象。

对于用材林,我们要保护好顶芽,及时去除部分侧枝,让树木长得又高又直。

对于果树等,我们要及时去掉顶芽,促使侧芽发育成枝条,从而多开花,多结果实。

因此要提高棉花的产量,应采取的整枝措施是给棉花摘心,从而多生侧枝,多开花。

故选A。

【点睛】
关注顶端优势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灵活解答.
13.如图表示运动系统主要组成的模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肘部伸展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B.只要运动系统结构完整就能完成各种运动
C.骨骼肌不受刺激也能收缩
D.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骨骼肌、骨、关节相互配合活动,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共同完成的。

【详解】
A.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错误。

B.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错误。

C.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错误。

D.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正确。

【点睛】
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14.人体细胞的“遗传信息科”是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核D.细胞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是生物体建造生命大厦的蓝图,可以通过生殖传递给下一代。

【详解】
细胞核中有遗传物质,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

这些信息其实就是指导和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也是生物体建造生命大厦的蓝图,可以通过生殖传递给下一代。

故选C。

【点睛】
解此题的关键是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明确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

15.下列关于几种动物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鲤鱼用鳍游泳,用鳃呼吸
B.蟾蜍幼体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
C.家燕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
D.猎豹体表被毛,胎生哺乳
【答案】B
【解析】
【分析】
鱼类的特征是:终生生活在水中,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温不恒定。

两栖动物的特征是: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鸟类的特征:有喙无齿,身体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长骨中空,心脏四腔,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

哺乳动物的特征:体表被毛覆盖有保温作用,体腔内有膈,牙齿分为门齿、臼齿、犬齿,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特征。

【详解】
鲤鱼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鳍游泳,用鳃呼吸,A正确;
蟾蜍属于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B错误;
家燕属于鸟类,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利于飞行,C正确;
猎豹属于哺乳动物,体表有毛,保温;体腔内有膈,D正确。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各脊椎动物类群的特征。

16.青少年应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下列生活方式有利于健康的是( )
A.为防体重增加,只吃蔬菜和水果B.为强身健体,积极参加户外劳动
C.抓紧时间复习迎考,每天晚睡早起D.身体不适时,根据经验自行抓药服药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大多数慢性疾病是在成年期发生的,但许多与之有关的不良生活方式却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形成的,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吃营养配餐;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17.同学们利用生物学知识对生活中的俗语进行了下列解读,你不认同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2)导管和筛管分别位于茎的木质部和韧皮部,植物是通过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通过筛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

(3)扦插、嫁接、压条等都属于无性繁殖,可结合具体的例子来分析解答本题。

【详解】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句谚语说明了生物的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是生物的遗传现象,A正确;
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的作用,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材料。

由于水土中缺少碘,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易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这就是所说的一代肿,幼年时甲状腺功能不足会患患呆小症,智力低下,这就是所说的二代傻,没有生育能力,三代四代断根芽,B错误;
植物运输有机物的筛管在树皮内侧的韧皮部,如果树皮被环剥,筛管被割断,树根得不到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会导致树木死亡;而空心只是髓和一部分木质部空了,靠近树皮的木质部仍在,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导管仍在。

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仍能运输到枝叶。

因此树“不怕空心,就怕剥皮”是因为树皮中含有运输有机物的筛管,C正确;
扦插一般是指把植物的茎进行切断,经过处理之后,插在土壤中,然后每一段枝条都可以生根发芽,长出一个新的植株。

柳树、杨树等植物适合用茎进行扦插繁殖,植物的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用根、茎、叶进行的繁殖又叫营养繁殖。

是植物克隆,属于无性生殖,D正确。

【点睛】
只要掌握了扦插的知识,结合诗句中的意思,即可正确答题。

18.在米酒制作的发酵过程中,把淀粉转化成葡萄糖的是()
A.曲霉和毛霉B.曲霉和酵母菌C.毛霉和酵母菌D.酵母菌
【答案】A
【解析】
【分析】
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酒药中含有曲霉、毛霉、酵母菌等多种微生物,制酒要用到酒曲。

【详解】
酿酒一定要加入酒曲,酒曲中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和曲霉、毛霉,其中曲霉、毛霉主要起到糖化的作用,把米中的淀粉转化成葡萄糖,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再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制酒要用到酵母菌。

其它微生物与食品制作的例子也要注意掌握。

19.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煤的形成主要与古代的什么植物有关
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种子植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
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详解】
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根能吸收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

在距今2亿年以前,地球上曾经茂盛的生长着高达数十米的蕨类植物,它们构成了大片大片的森林,后来,这些蕨类植物灭绝
了,它们的遗体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炭,C正确。

【点睛】
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是重点,其他植物与人类的关系也要注意掌握。

20.能说明血吸虫与其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结构是()
A.有口无肛门
B.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发达
C.消化器官很简单
D.身体呈两侧对称
【答案】C
【解析】
【分析】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有梯状神经系统、无体腔,有口无肛门。

【详解】
血吸虫属于扁形动物,血吸虫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运动器官和感觉器官也都退化,生殖器官特别发达。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扁形动物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记忆能力。

21.左心室的壁最厚,其正确解释是()
A.左心室接受全肺的血液,承受的压力最大
B.左心室收缩时要将血液送到肺部,收缩力最强
C.左心室接受全身的血液,承受的压力最大
D.左心室收缩时要将血液送到全身,收缩力最强
【答案】D
【解析】
【分析】
心脏的壁由心肌构成,心脏壁越厚,肌肉越发达,收缩和舒张就越有力。

心脏有四个腔,各腔的壁厚薄是不同的,这是与各腔收缩输送血液的距离是相适应的。

【详解】
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或肺部的毛细血管,而心房收缩只需把血液送入到心室。

与各自的功能相适应,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

同样的道理,左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而右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肺,二者相比,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长,与功能上的差别相适应,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

即左心室的壁最厚。

故选D。

【点睛】
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厚,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厚,左心室的壁最厚。

22.以下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选项,不正确的是()
A.各种生物普遍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B.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了获得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
C.自然选择保留的变异永远都有利于该生物的生存
D.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农药对害虫不断选择的结果
【答案】C
【解析】
达尔文认为,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力,即过度繁殖;而生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和食物是有限的,因此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即生存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AB正确;生物中普遍存在变异现象,变异是不定向的,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内在基础,环境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由于生物生活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适应当时环境的变异未必适应将来变化了的环境,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因此自然选择留下来的变异永远都是有利于生物生存的说法是错误的,C错误;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农药对害虫不断选择的结果,D正确。

23.假期中,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公园中的生物进行了调查,下列介绍中错误的是()
A.公园中有花、草、树木,虫、鱼、鸟、兽,它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B.水池中的鱼在水运动自如,其前进的动力来自躯干部和尾部的左右摆动
C.银杏和法国梧桐都是常见的绿色树种,这两种植物的种子都有果皮包被
D.蝗虫有外骨骼,能防止水分散失和保护内部柔嫩的器官
【答案】C
【解析】
【分析】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就是水、空气、土壤、温度、光等无机环境;(2)鱼的运动方式是游泳,其动力主要来自于躯干部和尾部的左右的摆动;(3)根据种子外面有无果皮包被着,把植物分成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分类依据是种子外面有无果皮包被着,两者的根本区别是:被子植物种子外有果皮,有果实;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无果皮;(4)蝗虫的外骨骼既能保护内部柔嫩的器官,也能防止水分散失。

【详解】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就是水、空气、土壤、温度、光等无机环境。

公园中有花、草、树木,虫、鱼、鸟、兽,属于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A错误;鱼游泳的动力来自躯干部和尾部的左右摆动,B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