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西片三校2017_2018学年高一生物4月月考试题2018042111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西片三校2017-2018学年高一生物4月月考试题考生注意:
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请在答题卷上填写好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3、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在非答题区位置作答无效。
第I卷(选择题 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的方法发现了两大遗传规律。
下列对其研究过程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 在豌豆杂交、F1自交和测交的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B. 所作假说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C. 为了验证所作出的假说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D. 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2.转运20种氨基酸的转运RNA共有
A.20种
B.64种
C.61种
D.4种
3.某科学家研究M、N、P三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发现只有M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只有N细胞含有叶绿体,只有P细胞能合成糖原。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M细胞无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B. P细胞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前期中心体移向细胞的两极
C. 具有N细胞的个体细胞质的遗传物质是RNA,细胞核的遗传物质是DNA
D. 基因重组只能发生在M细胞和P细胞的细胞核内,而基因突变则在三种细胞中均可发生
4.在某双链DNA分子的所有碱基中,鸟嘌呤的分子数占40%,则胸腺嘧啶的分子数占()A.10% B.20% C.30% D.40%
5.基因型为YyRReeDD的个体,四对基因分别位于四对同源染色体上,这样的个体自交后代的表现型的比例接近于()
A.9∶3∶3∶1 B.3∶1∶3∶1 C.1∶2∶1 D.3∶1
6.下图为DNA 分子某片段的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正确描述是 (
)
A.②和③相间排列,构成了DNA 分子的基本骨架
B.DNA 一条链中的G 和C 通过氢键相连接
C.当DNA 复制时,⑨的形成需要DNA 聚合酶
D.DNA 分子中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代表了遗传信息
7.下列有关科学家的科学发现和所利用到的实验方法都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8.下图是某生物体内的细胞分裂图,图Ⅰ中的1、8上分别有基因M 、m ,根据有关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图Ⅰ中的2和6表示两个Y 染色体,则此图可以表示次级精母细胞
B.图Ⅱ中①上有基因B ,如果②上相应位点的基因是b ,则是基因突变造成的
C.图Ⅱ可能是图Ⅰ的子细胞
D.图Ⅰ中有4个染色体组
9.在噬菌体侵染大肠细菌的实验中,下列对噬菌体衣壳蛋白质合成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氨基酸原料和酶来自细菌
B. 氨基酸原料和酶来自噬菌体
C. 氨基酸原料来自细菌,酶来自噬菌体
D. 氨基酸原料来自噬菌体,酶来自细菌
10.细菌在15N培养基中繁殖数代后,使细菌DNA的含氮碱基皆含有15N,作为亲代.然后再移入14N培养基中培养,抽取其子代的DNA经高速离心分离,如图①~⑤为可能的结果,黑色带的宽窄代表DNA量的多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第一次分裂的子代DNA应为④
B.第二次分裂的子代DNA应为①
C.第三次分裂的子代DNA应为③
D.亲代的DNA应为⑤
11.如图是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相关图示,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产生该细胞的生物为雌性纯合子
B.通过图示细胞不能推断出该二倍体生物的性别
C.图示细胞内染色体数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2倍
D.图中的细胞无同源染色体存在
12.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研究DNA修复细胞机制的三位科学家.P53基因能编码一个由393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该蛋白质可与DNA发生特异性结合以阻止损伤的DNA复制,促使DNA自我修复;如修复失败则引起细胞出现“自杀”现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癌细胞的形成可能与P53基因突变有关
B.细胞分裂过程中若DNA受损,P53蛋白质可使间期时间延长
C.与P53蛋白质的合成有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D.细胞出现“自杀”现象属于细胞凋亡
13.在下列细胞结构中可发生碱基配对行为的一组是()
A. 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中心体
B. 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高尔基体
C. 细胞核、核糖体、中心体、高尔基体
D. 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
14.下图为患红绿色盲的某家族系谱图,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其中7号的致病基因来自()
A.1号 B.2号 C.3号 D.4号
15.将某一经3H充分标记DNA的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N)置于不含3H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子细胞含3H的染色体数一定为N
B.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子细胞含3H的DNA分子数为N/2
C.若子细胞中染色体都含3H,则细胞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D.若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不含3H,则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
16.下列有关生物的遗传信息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或RNA的核苷酸序列中
B.与翻译相比,遗传信息转录时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T—A
C.分子水平上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均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D.遗传信息从RNA—蛋白质,实现了基因对生物体性状的控制
17.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a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B、b控制),以下是相关的两组杂交实验。
杂交实验一:乔化蟠桃(甲)×矮化圆桃(乙)→F1:乔化蟠桃︰矮化圆桃=1︰1
杂交实验二:乔化蟠桃(丙)×乔化蟠桃(丁)→F1:乔化蟠桃︰矮化圆桃=3︰1
根据上述实验判断,以下关于甲、乙、丙、丁四个亲本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正确的是
18.若1个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被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裂解后释放的所有噬菌体()A.一定有35S,其中有1个含有32P
B.一定有35S,其中有2个含有32P
C.一定有32P,其中有1个含有35S
D.一定有32P,其中有2个含有35S
19.如图是某双链DNA病毒在实验小鼠体内产生子代病毒的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②过程中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
B.该病毒DNA复制的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C.①②③过程中碱基配对方式完全相同
D.可以用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基培养该病毒
20.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需要ATP提供能量
B. 外界温度由0℃升高到40℃的过程中,人体内胃蛋白酶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
C. 胚胎干细胞和颤藻细胞内都存在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
D. 人体细胞中的酶可从食物中获取或由细胞自身合成
21.在番茄中,圆形果(R)对卵圆形果(r)为显性,单一花序(E)对复状花序(e)是显性。
对某单一花序圆形果植株进行测交,测交后代表型及其株数为:单一花序圆形果22株、单一花序卵圆形果83株、复状花序圆形果85株、复状花序卵圆形20株。
据此判断,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该单一花序圆形果植株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是
A. B. C. D.
22.小DNA病毒是一类最小的单链动物DNA病毒,广泛存在于人、脊椎动物和昆虫体内。
下列有关该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病毒进行呼吸作用的过程中能产生ATP
B. 该病毒的遗传物质中嘌呤数一定等于嘧啶数
C. 该病毒增殖所需的原料和模板都来自宿主细胞
D. 可用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生物体内是否含有该病毒
23.下列有关生物科学史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A. 孟德尔利用豌豆作实验材料,发现了遗传因子
B. 萨顿用蝗虫细胞作实验材料,确定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C. 摩尔根利用果蝇为实验材料,证实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D. 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4.人类的肤色由A/a、B/b、E/e三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A/a、B/b、E/e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
AABBEE为黑色,aabbee为白色,其他性状与基因型的关系如图所示,即肤色深浅与显性基因个数有关,如基因型为AaBbEe、AABbee与aaBbEE等与含任何三个显性基因的肤色一样。
若双方均为含3个显性基因的杂合体婚配(AaBbEe×AaBbEe),则子代肤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分别有多少种
A. 27,7
B. 16,9
C. 27,9
D. 16,7
25.人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
下面的系谱图表示了一家族成员的某种性状的遗传,图中深色表示该种性状的表现者。
已知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 据系谱图推测,该性状为隐性性状
B. 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染色体上
C. 假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Y染色体上,在Ⅲ代中表现型不符合该基因规律的是Ⅲ1、Ⅲ3、Ⅲ4
D. 假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系谱图中Ⅲ2可能是杂合子
第II卷(非选择题 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研究表明果蝇的眼色受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如下图所示。
用纯合红眼雌蝇与纯合白眼雄蝇交配,F1中雌蝇全为紫眼、雄蝇全为红眼;让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眼:红眼:白眼=3:3:2。
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B、b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眼色的遗传(符合/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F1中紫眼雌蝇的基因型为,F2中白眼雄蝇的基因型有种。
(3)科研人员将荧光蛋白的基因导入果蝇的受精卵中,培养并筛选出该目的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的转基因果蝇。
经检测某雌蝇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荧光蛋白基因(假定荧光蛋白基因均能正常表达),若此雌蝇与正常雄蝇交配,则后代中能产生荧光的个体所占比例可能有种情况。
27.下图表示某动物体内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请据图回答问题:
(1)这是___________(雄性、雌性)动物的细胞;该动物体细胞中有___________条染色体。
(2)B细胞处于___________分裂的___________时期,图中C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D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单体数目和DNA数目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上图中A、C、D、E细胞按分裂的顺序连接起来(用字母和箭头表示)_________________
28.家蚕的性别决定类型为zw型。
体色有斑纹(A)对无斑纹(a)为显性,A和a所在的常染色体偶见缺失现象,即为A0, a0(如图),染色体缺失的卵细胞不可育,而精子和受精卵可育。
家蚕正常体壁(B)对体壁透明(b)为显性,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
请回答:
(1)以上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_定律。
(2)正常情况下,雌蚕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W染色体的数量是_______________条。
如果发现雄蚕生殖腺中一个处在该时期的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zzzz,假设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只出错一次,则该细胞分裂完成后,子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是_______________。
(3)基因型为A0a的雌雄蚕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不考虑性别).基因型为A0aZ b W与A0aZBZB家蚕杂交,得到F1,将F1中有斑纹个体相互交配得F2。
F2中有斑纹正常体壁雌性个体比例为_______________,有斑纹正常体壁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__种。
29.图1为豌豆花发育的历程。
甲、乙、丙、丁四个生物兴趣小组均选用基因型为Aa的豌豆为材料进行遗传学实验,他们分别采取了连续自交、随机交配、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四种实验方案,然后将实验结果中各代Aa的基因型频率绘制成曲线如图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豌豆是优良的遗传学实验材料,因为自然条件下严格______________,都为纯种;也因为这样,乙、丁两个小组为了实现实验目的,需要在______________(填图l中字母或标号)之前对实验豌豆花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
(2)甲组的实验结果是图2中的曲线_________,丁组的实验结果是图2中的曲线_______。
(3)_______组中各代子代中A和a的基因频率始终相等。
(4)丁组因为工作疏忽,没有及时淘汰F2中的隐性个体,则他们统计得到的F3实验结果误差值约为________________。
30.已知甲病和乙病都是单基因遗传病,其中一种病是红绿色盲。
图l为患甲病的W家族遗传系谱图(显性基因为A,隐形基因为a),图2为患乙病的L家族系谱图(显性基因为B,隐形基因为b)。
注意:每个家族均不携带另一个家族的致病基因。
据图回答。
(1)W家族中甲病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____染色体上,属于____________性遗传。
(2)W家族中4号基因型是____________。
(不考虑乙病)
(3)L家族中Ⅳ号的致病基因来自____________号。
(4)已知W家族不带乙病致病基因,L家族不带甲病致病基因,若W家族5号与L家族Ⅲ号婚配,生出一个携带两种致病基因女孩的概率是____________,这个女孩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
(5)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的遗传学依据是____________。
A.近亲结婚者后代必患遗传病
B.近亲结婚者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机会增多
C.人类的遗传病都是由隐性基囚控制的
D.非近亲结婚者后代肯定不患遗传病
(6)W家族中的4号与L家族中的Ⅲ号结婚后,若Ⅲ号的某个初级卵母细胞中的一条DNA分子上A基因突变成a基因,由这个初级卵母细胞形成的卵细胞与W家族中4号所产生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
这个受精卵发育成患甲病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C
3.B
4.A
5.D
6.D
7.B
8.D
9.A10.A11.D12.C13.D14.B15.C16.C17.D
18.B19.A20.C21.A22.D23.C24.A25.B
26.(1)X 符合
(2)AaX B X b 2
(3)3
27.(1)雄性 4 (2)有丝后次级精母细胞(3)ABD 4、8、8、(4)A→D →C→E
28. 基因自由组合 0或2 ZZ 有斑纹︰无斑纹=1︰1 1/8 2
29. 自花传粉、闭花受粉②(或f) 去除花瓣(花冠) ⅣⅡ甲、乙 1/10
30. 常隐 AA或Aa Ⅱ 1/8 AaX B X b B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