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音乐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合作交往水平随着社会的进步,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几代人围着“小皇帝”转,样样事情包办代替,处处呵护。
他们接触的都是家庭中的成员,缺少同龄伙伴,接触面狭窄而产生了诸如以自我为中心、依赖别人、性格上自私、攻击性强、不合群等很多社会性问题,如果我们不加以引导,就不利于孩子未来的发展,也不利于我们民族的发展,所以我在小班这个年中就以培养幼儿的合作、交往为支点建构音乐游戏的课程方面实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发挥教师的作用,给幼儿创设适合的环境
1、创设音乐游戏的环境,激发幼儿交往的欲望。
小班幼儿刚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与同伴不会交往,不会交流,常表现出独子游戏。
针对这个情况,我们班展开“找朋友”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与同伴亲切地握手,友好地拥抱,在音乐结束后,鼓励幼儿大胆地和好朋友说一句话,我和一位小朋友做示范,让幼儿模仿。
善于模仿是幼儿的天性,所以在音乐游戏中更多地采用了模仿,模仿动物的动态,模仿成人的动作等等,让幼儿在音乐游戏中充分地体现出他们的天真活泼,主动地与同伴共同合作游戏。
2、为幼儿提供更多与不同舞伴交往的机会,展开不同模式的音乐游戏。
在音乐游戏中,我们首先从两两合作开始,然后逐步过渡到多个幼儿合作,并利用多种模式来达到发展幼儿合作交往的水平。
3、和幼儿一起融入到游戏中去,引导幼儿大胆地合作交往。
小班幼儿喜欢音乐游戏和生动有趣的活动。
“找一个朋友,碰一碰,找一个朋友,碰一碰,碰哪里?碰鼻子”。
孩子们在音乐中,有趣的和伙伴一起碰一碰头,碰一碰鼻子,开心地笑着,游戏着。
幼儿能边唱边与同伴合作游戏,刚开始时幼儿只记得去寻找自己的朋友而忘记了唱歌,通过两位老师的共同示范,孩子们不但能很好的边唱边游戏而且更好的掌握了游戏的规则。
《碰一碰》这个音乐游戏,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
孩子通过与老师和同伴的玩耍、碰触,在反复感受中,轻松、兴趣地合作实行游戏和交往。
完成了音乐教学的目的,也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玩耍”“碰触”的热情,同时对身体各部分的名称也有了深刻的理解。
在音乐活动中,孩子对身体各部位的感知、表达让我感到惊喜。
如在游戏时我问孩子:
“除了能够鼻子碰鼻子,还有哪些地方能够碰一碰?”赵子滢小朋友站起来用动作表示说:“能够肩膀碰肩膀。
”苏翀毅也抢着说:“头发碰头发。
”钟梁说:“耳朵碰耳朵。
”孩子的回答中我发现原来小班孩子的表达联想水平是如此的丰富。
在完整地回答后,孩子进入了音乐游戏环节,在游戏时,孩子们都特别希望能找到老师去碰一碰,所以当我提示孩子们找一个朋友碰一碰,很多的孩子都围到王老师身边,显得很兴奋,所以活动过程中,教师既是组织者,又是参加者,能够真正做到师幼的有效互动。
活动在高潮中结束,孩子们仍然沉浸在游戏的欢乐中。
最重要的是,在活动过程中幼儿自始至终都十分投入,特别快乐。
在音乐游戏中,我们教师以小朋友的身份,同幼儿一起参加到游戏中去,巧妙、机智地引导游戏的过程,不失时机地给他们一些启发,劝告和建议,用亲切的动作与其交往。
提升幼儿交往的技能,从而提升游戏的水平。
同时注意观察幼儿表现,例如:钟俊希小朋友,他比较内向,不太愿和小朋友交往。
我通过度析幼儿的心理,了解幼儿所思所想,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针对内向、不和群的幼儿,就应请活泼、大方的幼儿带他们参加游戏,感染他们,在愉快的音乐游戏的指导下生动活泼地游戏,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陶冶情操,促动幼儿健康发展。
并逐步在游戏中增强幼儿的协作、交往水平。
二、通过多种形式的音乐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交往水平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社会领域目标中指出:“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分享,有同情心”。
游戏是幼儿交往的场所之一,不过我们展开的音乐游戏中幼儿能自由自在的探索,在音乐游戏中会用不同的方式与周围的人交往,它使幼儿处在一个安全、温暖、宽容的环境中,便于平等交往与合作,使幼儿养成文明、健康、乐群、会玩的良好品质,能够完成《纲要》提出的这个目标。
1、音乐游戏教育活动是对幼儿实行教育的主渠道,亲子互动中进一步培养宝宝良好的音乐感受合作交往水平。
在选择教育内容时,有意选择那些有教育意义的主题,如:音乐游戏《小白兔和大灰狼》《两只小小鸭》等教学内容很好的结合了合作与交往的目标。
在活动前预设好活动目标、准备、过程,在课中两位老师极力配合我的工作,林老师协助我放音乐或弹琴,而吴老师就帮我拍摄一些活动时精彩的照片,课后我实行反思和对幼儿的评价。
比如,在《两只小小鸭》音乐游戏中。
该音乐以其轻松活泼的旋律和亲切自然的歌词,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我们将通过唱唱、做做、跳跳等活动,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幼儿的语言水平,培养幼儿感情。
在节奏明快,动听的音乐声中,幼儿很容易掌握歌词,并感受浓浓的友爱之情。
而课件的介入,也为课堂教学增添了很多色彩,幼儿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很自然地伸出小手,左右摆动。
同时欢快的音乐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在优美的旋律声中,同伴间两两合作,和课件中的小鸭一起唱一唱,表演小鸭走路的样子。
活动中幼儿的歌唱水平,全身协调水平,与同伴的交往等都有不同水准的提升。
活动中老师始终关于孩子的反应,使用身体语言引导孩子唱唱、做做、跳跳,孩子参与积极性高,十分愿意跟着老师一起演唱、表演,陶醉在娱乐活动中。
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愿意在同伴前表述、唱歌,语言表达水平明显提升。
活动过程氛围轻松,孩子的各方面水平得到了发展。
2、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利用多种形式,让幼儿学会交往,提升其交往合作水平。
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相适合的活动。
我主要设计一些让幼儿在活动中尝试与同伴合作,学习合作的方法,从而习得交往的技能,在音乐游戏《请你接着摆》中,通过自带玩具学习交往方法,让幼儿学会与同伴交往、分享、合作。
为了让幼儿感受集体生活中与同伴交往的乐趣,我们规定每周两天让幼儿自带心爱的玩具上幼儿园,并在集体面前把玩具的性能和玩法介绍给同伴。
通过节日活动增加交往机会。
愉快的交往经验能够提升幼儿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增强又会引发更强的交往主动性,两者相互促动,形成良性循环。
节日活动就是为幼儿创设愉快的交往机会,提升交往水平的有益活动。
在音乐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协调与合作的技能。
音乐角色游戏的展开,为幼儿的合作创造了条件,如果有某一个角色配合不好就会影响活动的展开。
幼儿在玩角色游戏时,我都会提醒幼儿合理分工,实行大胆想象。
如幼儿在玩《开餐厅》的游戏中,幼儿自己选择角色,当在选择角色时发生矛盾,就引导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培养幼儿协调、合作的水平。
在音乐游戏中协调好相互关系,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自主性,促动幼儿全面发展。
3、利用区角布置环境,为幼儿开辟小天地。
合作是幼儿发展,适合社会发展和立足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在素质。
在园所课题《在音乐中培养幼儿的合作交往水平》的方针下,我们将音乐游戏融入到日常区域游戏中来,我班的三位老师利用一起布置了“愉悦之声”主题区域,区域活动中,表现了大量本班幼儿在音乐游戏中,学习生活中,互相合作和交往的精彩镜头。
我们希望能通过这个主题区域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陶冶情操,促动幼儿健康发展,并逐步在游戏中增强幼儿的协作、交往水平。
通过这些活动来培养幼儿逐步学会交往的技能,建立和执行相对应的游戏规则,使幼儿具有合作意识,在音乐游戏中、生活中协调好相互关系,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自主性,促动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在我们布置了“愉悦之声”这个主题区域后,幼儿常常利用课间时间去看他们活动时我们老师拍的照片、感受在音乐游戏课中合作、交往带来的快乐。
从小培养幼儿交往的兴趣,要让幼儿学会交往,喜欢交往,音乐活动是培养幼儿交往较理想的活动,幼儿不但在音乐活动中学会了互相合作、交往,在一日活中也乐于合作和交往,使我们小四班幼儿更好地一起学习、生活。
所以每一个人都是重要的,每一个人都要和同伴实行合作,这个活动对于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同样是非常有益的。
4、利用户外自然资源,让幼儿在广阔的环境中交往、合作。
在一日的生活中,我也增加合作的内容。
为了使活动收到实效,也采取混龄活动的形式,让幼儿去其他班课室或者在七楼花园玩玩,在大自然中互相协助、共同体验活动的乐趣。
你帮我背书包,我给你系鞋带,有小朋友摔交时你拉着我、我拉着你等景象,使人倍感亲切。
特别是他们幼儿园里玩过家家、捉迷藏等游戏,合作不再是问题。
三、在音乐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交往水平课题研究的思考
首先,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当前的集体教学活动不同于以往掌握学科的知识和专门的技能为主要目的,而更注重幼儿基本素质的提升。
如,同样是艺术教学活动,以往我们注重的是培养幼儿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品质。
此外,在传统教学中,我们重视可衡量知识、技能目标,而对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体验注重不够。
其次,现在的集体教学活动突出整合教育的理念,而恰恰符合幼儿的理解规
律的,因而也更切合幼儿园教学的特点。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视野局限于本学科和本领域的教育价值,而教学过程中蕴含的其他学科或领域的教育价值往往被认为与自己的教学无关。
现在,教师们都能自觉地发掘一项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多方面的教育价值,合作、交往、分享等原本属于社会领域的教育任务已自然地渗透到语言、艺术、科学领域的活动中,从而提高了教学活动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