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生活垃圾教学反思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查生活垃圾教学反思教案
《调查“生活垃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计算两步小数混合运算式题,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熟练计算能力;。

3、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会进行小数乘除混合运算;
4、在自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活动中,感受小数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重点:会进行小数乘除混合运算。

难点:乘除法运算性质在小数中的应用。

【准备】
《调查“生活垃圾”》课件、《调查“生活垃圾”》随堂小测 【教学过程】
(一)观图激趣、设疑导入
出示课件的第一张幻灯片。

师: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生活过程中
产生的垃圾废物迅速增加 ,由此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

师:生活中产生了多少垃圾呢?看看下面的调查吧!
板书:调查“生活垃圾”
(二)探索新知
1、出示课件的第三张幻灯片。

师:五一班调查汇报:一个人4周可产生30.8kg生活垃圾 。

五二班调查汇报:这个小区周一到周五共产生生活垃圾约 3.5吨,周末每天可产生生活垃圾约1.3吨。

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对学生的发言要多赋予肯定。

师:大家能解答笑笑和调皮的问题吗?调皮:与平时相比这个小区周末每天要多处理多少吨生活垃圾?笑笑: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生活垃圾?
师:分小组讨论解答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生活垃圾?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索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探索交流结果。

老师对学生汇报赋予适当的评价。

老师用课件出示答案。

生:可以先算4周一共有多少天,再用四周一共产生的垃圾数除以天数就求出来了。

30.8÷(4×7)=30.8÷28=1.1(千克)。

生:也可以先算每周产生多少生活垃圾,再用每周产生的生活垃
圾数除以7天就求出来了。

30.8÷4÷7 =1.1(千克)答: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1.1千克生活垃圾。

师:笑笑的问题解答了,下面我们来解答调皮的问题。

分小组讨论解答:与平时相比这个小区周末每天要多处理多少吨生活垃圾?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索交流,独立完成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探索交流结果。

老师对学生汇报赋予适当的评价。

老师用课件出示答案。

生:可以先算出周一到周五平均每天产生生活垃圾多少吨,再用周末每天产生生活垃圾数减去周一到周五平均每天产生生活垃圾就求出来了。

3.5÷5=0.7(吨)1.3-0.7=0.6(吨)。

生:也可以这样列式:1.3-3.5÷5=0.6(吨)答:与平时相比这个小区周末每天要多处理0.6吨生活垃圾。

师:观察下面三个式子的计算,小组内讨论交流:小数混合运算怎样做?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索交流完成。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探索交流结果。

老师对学生汇报赋予适当的评价。

生: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

师:试一试,小组内讨论完成计算,比比哪个小组先做完。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索交流完成。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探索交流结果。

老师对学生汇报赋予适当的评价。

老师用课件出示答案。

生: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惟独一级运算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有两级运算时,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师:甲乙两人共同完成380个零件的加工任务,已知二人合作一天可以生产60个零件,现在两人先合作4天后,由乙接着做4天全部完成任务,乙每天生产零件多少个?小组内讨论完成计算,比比哪个小组先做完。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索交流完成。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探索交流结果。

老师对学生汇报赋予适当的评价。

老师用课件出示答案。

生:(380-60×4)÷4=35(个)答:乙每天生产零件35个。

2、小数除法中的余数
师:这个余数“20”是多少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索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探索交流结果。

老师对学生汇报赋予适当的评价。

老师课件出示答案。

生:是20吧?
生:不对,被除数才是7.7,余数怎么会就是20呢?比被除数
都大了。

师:余数的小数点与被除数原来的小数点对齐。

这个余数“20”是0.2。

生:根据被除数等于商乘除数加之余数,我来验证一下:30×0.25+0.2=7。

余数的小数点就是应该与被除数原来的小数点对齐。

出示课件
师:余数是多少?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索交流完成。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探索交流结果。

老师对学生汇报赋予适当的评价。

老师用课件出示答案。

师:这个余数“18”表示多少?
生:这个余数“18”表示0.18。

师:这个余数“170”表示多少?
生:这个余数“170”表示0.17。

师:同学们今天学习效果相当不错,下面我们做一些练习吧!
(三)、课堂练习
老师课件出示习题。

师:课上大家的学习状态相当不错,检验大家的学习成果的时候到了,课堂练习。

做《调查“生活垃圾”》随堂小测。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是什么?
【教学反思】
数学源于生活,课堂上我利用书中的情境图, 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习的兴趣,从中自然地提出数学问题,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密切结合。

这样不仅使学生体味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便于学生积极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解决问题,而且情境的创设更能促进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多给学生机会,让学生说出他们的想法,说出他们的发现,说出他们的总结。

在新授的部份,由于耽心学生说的不到位,一次次地纠正学生的答案,或者是打算学生的回答,将自己的预设强加给学生,在以后应尽量避免浮现这样的情况,在学生能力范围内的,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机会。

在比较讨论的过程中,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慢慢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在练习的过程中更是要学生多说,这节课我给学生的时间太少,不少时候怕学生出错或者表达不完整,自己就说出了答案或者结果,没有给学生锻炼的机会。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材第17~18页)
1.从多种角度分析并解答小数两步计算的问题,学习并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2.在探索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感受小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
趣。

重点:从多种角度分析并解答小数两步计算的问题,学习并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难点:体味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多媒体课件。

我们生活中能产生多少生活垃圾呢?请大家观看五年级两个班的调查汇报。

(出示课件)
1.关于图中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从五(1)班调查汇报中知道一个人4周可产生约30.8千克生活垃圾,可以提出下面的问题:
(1)一个人平均每周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
(2)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
从五(2)班调查汇报中知道这个小区周一到周五共产生生活垃圾约3.5吨,周末每天产生生活垃圾约1.3吨,可以提出下面的问题:
(1)周一到周五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吨生活垃圾?
(2)与平时相比,这个小区周末每天要多处理多少吨生活垃圾?
2.列式解答。

师:下面我们来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学生讨论后回答,回答可能有两种情况:
(1)先算4周共有多少天,列式为4×7,再求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
克生活垃圾,用4周产生的生活垃圾总质量除以总天数,列成综合算式是30.8÷(4×7)。

因为要先求总天数,所以在4×7外面加之小括号,表示要先计算。

(2)先算平均每周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列式为30.8÷4,再求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一周有7天,用每周产生的生活垃圾的质量除以7,列成综合算式是30.8÷4÷7。

因为要先求平均每周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所以计算时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师:怎样求与平时相比,这个小区周末每天要多处理多少吨生活垃圾?
学生讨论后回答:
先计算平时每天要处理多少吨生活垃圾,列式为3.5÷5=0.7(吨),再计算周末比平时要多处理多少吨生活垃圾,用1.3-0.7=0.6(吨),列成综合算式为 1.3-3.5÷5。

因为要先计算平时每天处理多少吨生活垃圾,所以要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3.总结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师:上面我们列出的两个算式都是两步计算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你能说出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这两个算式:(16.8+2.1)÷0.7,0.96÷(5.4÷0.9),请同学们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学生讨论运算顺序,独立进行计算。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你能总结一下吗?
老师小结: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一样:算式里惟独乘除法或者惟独加减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师:学完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呢?跟大家说说吧!
学生讨论。

调查“生活垃圾”
1.
30.8÷(4×7)
=30.8÷28
=1.1(千克)→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30.8÷4÷7
=7.7÷7
=1.1(千克)→从左到右计算。

2.
1.3-3.5÷5
=1.3-0.7
=0.6(千克)→先算除法。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一样
A类
1.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9.6÷1.2+0.4
0.75÷0.3÷0.5
9.6÷(1.2+0.4) 10.5÷(5.2-3.7)
(考查知识点: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力要求:掌握运算顺序,熟练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
B类
2.上山时汽车平均每时行40千米,用了1.35时,下山时用了0.9时,下山时汽车平均每时行多少千米?
3.妈妈买了0.5千克芹菜和2千克冬瓜,一共花了多少钱?
(考查知识点: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应用题;能力要求:能熟练解决有关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应用题。

)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 8.4 5 6 7 说运算顺序略
B类:
2. 40×1.35÷0.9=60(千米)
3. 1.4×0.5+3.5=
4.2(元)
教材第18页练一练
1. (1)略(合理即可) (2)78.4÷7÷0.8=14(份) (3)(3.4-0.8)÷2=1.3(元)
2. 50 3 6.8 0.3
3. 85.5÷(30×3)=0.95(元) 1.1-0.95=0.15(元)
4. (1)22.5÷30=0.75(元) (2)17.2÷20=0.86(元) (3)水果冰棍便宜。

(4)1.5×20-17.2=12.8(元) 1.2×30-22.5=13.5(元) 12.8+13.5=26.3(元)
教材第19、第20页练习二
1. (1) > =
2. (25.6-7.6)÷4=4.5(kg) 76.5÷3×5=127.5(元)
3. 略
4. 3.7 2.5 3.75 1.02 验算略
5. 5 4.15 2.8
6. 21.7÷50=0.434(km)=434(m)
7. (1)7.2÷1.2×100=600(张)
(2)35÷2.5=14(元) 48.3÷3.5=13.8(元) 14元>13.8元 第二种便宜。

8. (1)30÷2.2≈13(套) (2)10÷4.5≈3(个)
9. 每一个大“中国结”用多少米红线? 5.2÷4=1.3(m)
每一个小“中国结”用多少米红线? 8.16÷12=0.68(m)
(合理即可)
10. (1)(26.4+20.1)×2-1=92(m)
(2)1.3×92=119.6(元) 119.6元
第11 页共11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