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生物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精品资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初中精品资

A.左右两侧应分为湿土和干土
B.左右两侧都应保持20 C
六年级生物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小题,共50分) 1. 下列各项中都属于生物的一组是()
A.含羞草、珊瑚虫、水 C.猫、蘑菇、珊瑚
2.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反映了生物基本特征中的
A.营养
B.呼吸
3. 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阳光、温度和水属于非生物因素
B. 细菌、病毒、小草 D.蝴蝶、小鸟、钟乳石
()
C. 遗传
D.变异
B.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只有合作关系 D.
生物的生存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
4. 从生物圈与人类的关系来看,“生物圈n 号”的失败说明的道理是( A. “
生物圈
B.
H4 ru]
D.
A.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乙 T 甲T 丁T 丙
B.四种生物中含有毒物质最多的是甲
C.该食物链中的生产者是丙
D.甲乙之间的关系是竞争关系
9. 下列对诗句或谚语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竞争的关系
B.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谚语生动地反映一条食物链:蝉 T 螳螂T 黄雀
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10. 以下谚语或俗语所蕴含的生物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A.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生物具有遗传的特点
B.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一-生物间的竞争关系
C.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D. 秋风扫落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1.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下列叙述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A.蚁穴溃堤
B.大树底下好乘凉
C.蚯蚓松土
D.青蛙冬眠
12. 以下诗文或谚语所蕴含的科学知识不对应的是
A.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一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C.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一一光照影响植物的开花
D.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一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13. 下列哪个图能正确表示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
7. 位置
鼠妇 泥土 光线 温度 纸盒的左半侧
10只
湿十
明亮
20 C
F 表为某同学探究温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但完善,对其修改正确的是( )
C.左右两侧都应保持阴暗环境
D.左右两侧鼠妇数目不同
8.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总量的比例,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
链,根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4. 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A. 农田生态系统
B.园林
生态系统
15. 生物圈养育着万物生灵,人和各种生物共同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角色。


面承担分解者角色的是()
①高山上的油松②土壤中的细菌③朽木上的蘑菇
④树上的麻雀⑤土壤中的蚯蚓
A.②③④
B.①②③
16. 一个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是由()
A. 所有生物组成的
C.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的
D.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
17. 下图是生物小组的同学制作的小生态瓶,在生态瓶里放置了金鱼藻、沙石、小鱼、水等,下
A. 生态瓶中不放金鱼藻小鱼存活时间会变短
B. 这个生态瓶中的非生物环境只有水
C. 把这个生态瓶放在光下或是黑暗中都不会影响它的维持时间
D. 这个小生态瓶会一直处于稳定状态,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很强大18. 下列()是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
A. 分布在较干旱地区,降水量少,动植物种类比较多,但是缺少高大的植物
B. 分布在较湿润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C. 是人工造就的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动物和植物种类都较少
D. 多水、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
19. 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生活的环境
B. 生物圈是地球上生存的所有生物的总称
C.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D.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0. 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物圈的范围包括整个地球和大气层
B. 生物圈中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C. 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统都受阳光、大气、水和水蒸气的影响
D. 鱼类洄游、鸟类迁徙等活动说明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21. 下列各项,属于保护生物圈的人类活动的是()
A.开山造田
B.城市快速扩建
C.在田间焚烧秸秆
D.回收旧电池
22. 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生物的生存环境是指影响生物的所有非生物因素
B. 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有着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的形体结构、生理特征或是行为方式
C.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D. 同种生物个体之间只有互助关系
23. 在一个由草原、鹿、狼组成的生态系统中,如果把狼杀绝,鹿的数量将:
24. 某小组的同学观察如图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你认为哪些观点是正确的()
①因为标杆不平衡,所以生态系统处于不平衡状态
②此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是草T鼠T蛇
③若该生态系统被污染,则蛇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是最多的
C.草原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C.③⑤
D.②③
B.动物和植物组成的
A.迅速上升
B.缓慢上升
C.保持相对稳定
D.上升后又下降n#i
④在该生态系统中,草的数量最多,能量是最少的
⑤如果人们大量捕杀蛇,就会破坏生态平衡.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②③⑤
25. 在一片稻田中生活着虫、蛙和蛇等生物,该片稻田长期被重金属镉污染•如果用长方形的大
小代表四种生物体内镉的量的多少,则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各生物体内镉积累量关系的是()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26题5,分27题11分,28题11分,29题17分,308分题共50 分)
26. 宋朝著名诗人叶绍翁《游园不值》中有“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两句,其中蕴含了很
多生物学的知识,请你试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红杏出墙”现象。

(1)“红杏出墙”是受墙外阳光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红杏出墙”表现了生
物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特征。

(2)杏树会开花结果,果实掉落会长成一棵新杏树,这反映了红杏具有____________ 的特征。

(3)杏树伸到墙外的枝条可以充分利用光照,制造有机物,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具有的特征。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杏树的种子种下后长
出来的是杏,而不是桃子,这属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但是杏之间也有差异,并不是完全相同的,这属于 _____________ 现象。

27. 这是一位同学写的一份关于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报告,由于被水浸渍,一些地方字
迹已经看不清楚(题目中画横线处),请你将它补充完整,并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
(1) 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 ?
(2)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制定计划:(实验思路)
(4)实施计划:
①按照上述实验方案做实验.
②实验步骤:
I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在两侧中央各放入5只鼠妇•静置2分钟.
n.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将统计的结果
填写在下表中.
环境
2345
6
7
8
9
1011
明亮3
222232212黑暗17181818181718181918 (5)在研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所用鼠妇的数量最好是
(7)在实验中设置了明亮、黑暗两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 .
(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组同学记录的第10次
数据中,在明亮处的鼠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在阴暗处的鼠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
(9)分析本组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
是:鼠妇适于生活在______ 环境中•实验结束后, 应将鼠妇怎样处理?________ •
(10 )实验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行吗?__________ •你的理由______ •
28. 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据图回答:
(1) 一个生态系统是由______ 、 _____ 、_______ 和______ 组成的。

它们彼此之间存在着极为
密切的关系。

(2) 此图表示的食物网是由多条 ______ 交错连接而形成的复杂的营养关系。

(3) 在此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 ______ 。

除它以外,其他生物都属于_________ 者。

(4) 此食物网中共有________ 条食物链。

(5) 写出环节最多的一条食物链_ __。

(6)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的,可被重复利用;能量是方向流动的,并且最终以
热能的形式耗散,因此生态系统只有不断从外部输入能量才能维持正常功能。

A •一只
B •两只C・三只D •十只或十只以上
(6)在一个对照实验中,变量应该只有___________ 个.在这个实验中的变量是 __________ 鼠

29.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2 )写出图中的一条食
物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D急剧减少甚至灭绝,那么E的数量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的数量会________ .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鸟类进行生
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鸟与昆虫之间的关系是关系.
(6)动植物遗体不能长久留存,是因为__________ 的作用.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属于生产者的是______ ;属于消费者的是;所有生物
若要构成一个完整
的生态系统,缺少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生态平衡的角度分析,鹰的
数量一定比兔的数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图中可以看出,生产者与消费
者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
_____ •本图中有_______ 条食物链,它们相互关联,形成 _________ .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 .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大量捕食狐,那么鹰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将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
开始的.能量流动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图中数量最多的是,此图中的土壤中含有某种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则体内
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
(8)在草原上适度放牧,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的数量及比例仍能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 能力;但如果在草原上过度放牧,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破坏生态平衡,这个事例说明了_________ .
(9)土壤中的蚯蚓体表有黏液和刚毛,有助于在土壤中钻穴和呼吸,而蚯蚓的活动又能改
变土壤,使土壤变得疏松,并提高土壤的肥力,这一事例说明_______ .
30.观察下边的生态系统图并回答问题.图中A表示细菌和真菌,B表示植物,C表示阳光,D
表示某种害虫,E表示鸟类.
(用字母表示)
(1)图中的生产者是 _________ ,消费者是________
【答案】
1. B
2. C
3. A
4. B
5. D
6. D
7. C
8. C
9. C10. B11. D 12. C13.
D14. D 15. D 16. D 17. A 18. A 19. D 20. A21.
D 22. B 23. D24.
B 25. C
26 .(1)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
2)
生长繁殖
(
3)
需要营养
(
4)
遗传、变异
27.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 D ; 一;光;形成对照实验;2;18;阴暗;把鼠妇放回到适宜它生长的自然环境中;不行;防止出现偶然性
28. (1)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食物链
(3)草消费
(4)8
(5 )草7昆虫T鼠T蛇T鹰
(6)循环单
29. (1)草;鼠、狐、兔、蛇、鹰;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少;捕食;食物链;5;食物网;草T鼠T蛇T鹰;增多;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逐级递减;(7)草,鹰;(8)自动调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还能影响环境
30. B ;D和E;B T D TE;急剧下降;先上升后下降;太阳能;捕食;细菌、真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