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六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名师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先后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
人民共和国。
考点1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1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Leabharlann ①1950~1953年,美国参与朝鲜战争,是
二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
模局部战争。
3.影响导致国际局势紧张②1962年,出现了 古巴导弹危机 事件。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1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①美国:1949年,美国、加拿大等12个国家
建立了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2.表现军事上②苏联:1955年,苏联和东欧7国建立了以苏
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华沙条约组织。
③影响:北约和华约 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
考点1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1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①美国:1947年6月,美国提出马歇尔计
划,利用 经济 手段控制西欧。
2.表现经济上②苏联:1949年1月,苏联、保加利亚等
6国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旨在建立
一个社会主义世界市场。
考点1
主干梳理
考点1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1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2014·上海高考)“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
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
击。……缔约国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
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这段文字出自( )
A.《华沙条约》
B.《北大西洋公约》
C.《联合国家宣言》
3.杜鲁门主义VS马歇尔计划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针对二战后西欧经济凋敝、政局动 提出 针对“希土危机”
荡,资本主义统治秩序面临威胁
既包括经济上的援
内容 助,也包括军事上
经济援助计划
的援助
考点1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1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采取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
表现 公开的、赤裸裸的反共反苏 资本主义制度,以此来达到
③1961~1973年,美国在越南发动战争,是
二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大规模局部战争。
考点1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1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①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
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相互借鉴经验并用于内
考点1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1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图片中白色部分的 国家。1949年,美国与加拿大、英国、法国、比利时、 荷兰、卢森堡、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意大利 共12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宣布成立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项正确。 答案 C
考点1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1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史料二 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 杂志,图中俄文“3AEM”意为“财政贷款”)
考点1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1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探究:结合史料一和史料二,分析电影和漫画的创作者对马歇尔
计划的认识有何不同?他们的认识差异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国际格
高考调研
考点1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序幕: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铁幕”演说。
①美国:1947年3月,杜鲁门提出遏制苏联、
称霸世界的“ 杜鲁门主义 ”,成为美苏
2.表现
政治上
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
②苏联:1947年9月,苏联、波兰等9国成立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讲史料 史料 以下两幅图片是1947年漫画家华君武为揭露“马歇尔计划 ”而创作的漫画《黄鼠狼给鸡拜年的结果》。
考点1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1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导读 史料反映了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 组成部分,其最重要的目的是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 本主义。
考点1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形式
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
的目的
标志着美国的对外政策已突破
一方面有利于西欧经济的恢
以本土安全为主的孤立主义态
影响 势,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复和政局的稳定,另一方面
也有利于美国控制西欧,同
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
标志着冷战全面开始
时也拉动了美国经济的增长
考点1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1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国际会议确立了雅尔塔体制,它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
格局的基本轮廓。
1.历史背景2美苏同盟关系破裂:二战后美苏两国在意识形态和国
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
3美苏实力均衡:战后初期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
强国,而苏联是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考点1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B.北约的建立
C.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
D.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
解析 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对欧洲进行的资本输出,实际是对欧洲
的控制,它是冷战的具体表现。故选D。
考点1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1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5.“没有庆祝活动。关于停战协定签字的消息在时代广场灯光新闻
牌上闪烁着,人们驻足读着这一通告,耸耸肩膀继续走路,不像
考点1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1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练史料 史料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
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
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
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
全球史》
人民通史版
第四部分 现代世界
专题十六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考点1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考点2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考点3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训练24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考点1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雅尔塔体制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 雅尔塔 等
苏争锋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又看到在近
半个世纪中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既认
为美苏军备竞赛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又指出冷战推动了科
技的发展。
考点1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1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2014·浙江高考)欧洲在国际政治中举足 轻重。右图白色部分为某国际组织的欧 洲成员国,据此判断该组织是( ) A.1942年的反法西斯联盟 B.1946年的联合国 C.1949年的北约 D.1967年的欧共体
考点1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练史料 (2014·广东高考,节选)史料一 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 是美国在1950年拍摄的一部宣传马歇尔计划的名作。影片 描述了一个法国小镇的战后生活。最初,在二战中被摧毁 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直到获得美国的财政援助, 儿童才回到了学校,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 正常地购买食物。
局?
答案 不同:电影描述法国小镇在美国财政援助下生活逐渐好转,
创作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有利于欧洲经济的恢复;
漫画中欧洲人被“绑”在美国的战车上,追逐美国的财政贷款,
创作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控制欧洲的工具。
国考际点格1 局:两极主干对梳峙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1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主题二 冷战的影响 1.积极作用 (1)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在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的爆发。美苏两国势均力敌,使双方均不敢贸然行事。这种建立 在大国均势基础之上的国际秩序,虽然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但 却对大国行事有一定的约束。 (2)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 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多极化格局的出现 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并进一步影响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考点1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1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①德国分裂:1949年,德国西部和东部先
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
主共和国。
3.影响导致一些国家分裂②朝鲜分裂:1948 年,朝鲜半岛南部和北
签订( )
A.表明日美军事同盟受到削弱
B.标志着亚太地区的力量对比改变
C.反映出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
D.考意点味1 着美国在主干亚梳洲理维持冷战深政化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1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解析 材料中“日、美修改1951年签订的军事条约” 以及“签订了新的日美安全条约”说明美国在亚洲地 区仍在维持冷战政策,故D项正确。 答案 D
考点1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1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4.我国史学界曾就二战后某一事件的影响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
看法,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经济的“强心剂”和“及时
雨”,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粘合剂”;另一种观点认为该事
件是欧洲分裂的“加速器”和“绝缘体”。这一历史D事件是( )
A.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
考点1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1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讲史料 史料一 苏联获得核武器及其运载手段……现在使我 们清楚地认识到核战争是一种相互毁灭的战争。
——美国总统肯尼迪 导读 史料表明冷战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危险之中。
考点1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1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史料二 如何对付这个力量(注:苏联)的问题无疑是我 国外交所面临的最巨大的任务。……我不能在这里试图 提出全部答案,但我愿意表白我的信念:这个问题是我 们有能力解决的,而且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来 解决。 ——美国驻苏大使乔治·凯南致国务院电报 导读 史料反映美苏“冷战”导致国际局势不稳定。
欧洲胜利日和对日作战胜利日,没有欢呼的人群聚集在一起……
艾森豪威尔显然是实现了他结束战争的竞选诺言,但是这一结局
丝 毫 也 未 能 振 作 美 国 的 民 族 精 神 。 ” 这 段 话 中 的 “B战 争 ” 指 的 是
D.《凡尔赛和约》
考点1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1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解析 从题干可看出材料描述的是某一军事同盟,故排除C、 D两项; 根据“对欧洲或北美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 之攻击”可判断出是北约,北约由美国和部分西欧资本主义
国家组成,是一个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政治军事同盟,故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
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
不考可点能1 登上月主球干…梳…理
—深—化探《究美国新闻与高考世调界研报道》(1991
考点1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探究:根据史料,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
美苏“冷战”的。
答案 学术界力图对美苏冷战作出辩证评价。既强调了美
高考调研
考点1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特点 (1)两极格局下美、苏盟国对抗,阵线较分明、稳定。 (2)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 主导作用。 (3)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 (4)两极格局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考点1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1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考点1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1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消极作用 (1)美苏冷战关系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 (2)美苏冷战造成部分国家的分裂,如德国和朝鲜。 (3)导致国际局势紧张:在欧洲美苏全面对抗;在亚洲导致局部战 争“热战”——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在美洲,古巴导弹危机, 还曾一度把人类拖到核战争的边缘。 (4)美苏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的 威胁之下。
3.影响积极影响
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兴起 不结盟 运动,
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考点1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1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主题一 两极格局的表现、特点及美国的冷战政策 1.两极格局的表现
考点1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排除A项,答案选B项。 答案 B
考点1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1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3.(2014·海南高考)1960年,日、美修改1951年签订的军事条约,
删除了原条约中驻日美军可以用于镇压日本内乱的条款,保留了
原条约中驻日美军驻扎日本、双方共同应对对日本领土上的任何
一方的武力进攻等内容,签订了新的日美安全条约。这一条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