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清单一二三章电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人的由来
1.起源: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森林古猿 , 证据是 化石 。
2.发展:
(1)由于森林大量消失,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下到地面上生活的森林古猿,由于 环境 的改变和自身 形态结构 的变化,一代一代向着__直立行走_的方向发展,从而使__前肢___解放出来。
臂和手 逐渐变的灵巧。
(2)古人类制造的_工具__越来越复杂,并且能够用火,大脑也越来越发达,产生了__语言__。
3.人的生殖
(1)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睾丸:男性的主要性器官和性腺,作用:产生 精子 分泌 雄性激素
男性 附睾:
_贮存和输送__精子
生殖 阴囊:保护睾丸和附睾
系统 输精管:__输送精子_
尿道:排出精液和尿液
卵巢:女性的主要性器官和性腺,作用:产生 卵细胞 分泌 雌性激素
女性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胚胎开始发育的部位)
生殖 子宫:___胚胎和胎儿发育__ 的主要场所
系统 阴道: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
(2
睾丸 精子 卵巢
(3)怀孕:胚泡是由 受精卵 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的,胚泡缓慢地移到子宫中,最后植入 子宫内膜 ,这是 怀孕的开始。
怀孕后 8 周呈现出人的形态,称为胎儿。
怀孕 40 周胎儿发育成熟。
(4)分娩:成熟的胎儿和 胎盘 从母体的 阴道 排出的过程称为分娩。
它意味着新生儿的诞生。
(5) 二氧化碳等废物 二氧化碳等废物
胎儿 氧气和养料 胎盘和脐带 氧气和养料 母体
或说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 胎盘 。
4.青春期:本部分内容的考查常以识图题的形式出现。
(1)男孩与女孩进入青春期的年龄: 女孩比男孩 要早两年。
女性进入青春期的年龄是 8.5 —9岁 ,男性是 10.5—11岁 。
(2)青春期发育特点:
① 形态: 身高突增 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体重也会迅速增长)
② 功能: 神经系统 以及心脏和 肺 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
③ 性发育:青春期 性器官 迅速发育,并且男孩出现 遗精 ,女孩出现 月经 。
出现第二性征:男性(长胡须、喉结突出、声调较低)女性(骨盆宽大、乳房增大、声调较高)
这与睾丸分泌的__雄性激素_和卵巢分泌的__雌雄激素___有关。
由此可见, 青春期 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思考:若一正常妇女摘除子宫,将会
A .没有生殖能力,第二性征消退
B .没有妊娠能力,第二性征不消退
C .有正常的月经,第二性征不消退
D .有生殖能力,第二性征消退
子宫内膜 输卵管 细胞分裂 胚泡 细胞分裂分化 胚胎 子宫 继续发育 胎儿 分娩 新生儿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食物中六大营养物质:包括糖类、脂肪、蛋白质、水、维生素、无机盐。
“第七类营养素”是膳食纤维。
(1)既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又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蛋白质。
(2)糖类是最直接最主要的能源物质(种类:淀粉、蔗糖、葡萄糖等;食物来源:谷类、大米、土豆、红薯等)。
脂肪是备用的能源物质。
(食物来源:食物油、豆类、肥肉、奶油等)
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
(食物来源:鱼、肉、蛋、奶、豆类)
(注:快速补充能量选含糖类最多的食物,哪种食物中含能量最多是糖类+脂肪+蛋白质总和最多的食物P25)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不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只有溶于水才能运输
无机盐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不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在体内含量不多,作用多种多样。
维生素既不参与细胞构成又不提供能量,需要量也很小,但作用很重要。
2
3
补充:①植物性食物(绿色蔬菜、瓜果等)不含维生素A,但含有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
②维生素D的作用:促进钙的吸收和骨骼发育;受阳光紫外线照射,人体皮肤可以合成维生素D。
③维生素C特性:它的水溶液能够使紫红色_高锰酸钾_溶液褪色,并且维生素C含量(浓度)越_高_,用量越_少_。
(例:在测定菠菜、梨中维生素C含量的探究活动中,分别滴加这两种汁液到同样的高锰酸钾溶液中使其褪色,滴入梨汁的滴数较少,说明梨中维生素C含量较_高_。
)
4、探究实验: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P21)
(1)实验原理:通过测量食物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来测定食物中的能量。
(2)热量计算方法:
食物燃烧释放的热量:热量=4.2×水量×(燃烧后水温—燃烧前水温)
一克食物燃烧释放的热量:热量=4.2×30×(燃烧后水温—燃烧前水温)/种子的质量
(3)实验测定数据小于食物本身含有的能量值的原因:①实验过程中种子燃烧散失一部分热量(②种子燃烧不充分)针对以上原因采取的措施:①在锥形瓶外罩一个保温装置(②让种子燃烧充分)
(4)实验数据的处理:设置重复组,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只做一次结果不可靠:存在偶然性,出现误差)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统:由_消化道_和_消化腺_组成。
(P29图重点)
(1)消化道包括__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__ 唾液腺——分泌唾液,含有的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_淀粉__。
胃腺——分泌胃液,含有盐酸和蛋白酶,蛋白酶可以初步消化_蛋白质__。
(2)消化腺 肠腺——分泌肠液,内含消化__糖类__、__脂肪__、__蛋白质_的酶。
胰 ——分泌胰液,内含消化_糖类___、__脂肪___、_蛋白质__的酶。
肝脏——分泌_胆汁__,不含_消化酶__,对脂肪 能起 乳化 作用。
(3)消化腺分两类:一类是位于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如唾液腺、肝脏、胰_。
另一类是分布在_消化道内_的小腺体,如_胃腺、肠腺_。
应用:(1)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_胆汁_。
(2)含有多种消化酶的消化液是_胰液和肠液_。
(3)肝脏的作用是__分泌胆汁__,胆囊的作用是_暂时贮存胆汁_。
(4)小肠开始部分叫十二指肠,最大的消化腺是_肝脏 ,消化道中最膨大的结构是__胃__,形成粪便的器官:大肠
2.消化的含义:食物中的_淀粉、脂肪、蛋白质_都是_复杂的_大分子__的有机物,进入消化道后,逐步分解成 简单的小分子 的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这个过程叫做消化。
消化主要是通过多种_消化酶__的作用而进行的。
(1)从食物中所获得的营养物质中,不经消化直接吸收的是 水、无机盐、维生素 。
必须先消化再吸收的是_淀粉、脂肪、蛋白质_。
(2)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箭头上写消化酶或消化液,箭头下写消化器官)
淀粉 _麦芽糖____ __葡萄糖___ 蛋白质 多肽 __氨基酸___ 脂肪 脂肪微粒 甘油_、_脂肪酸_ (结论:小肠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
① 淀粉开始消化部位 口腔__,最终消化部位 小肠__
蛋白质开始消化部位__胃___,最终消化部位_小肠___
脂肪开始消化部位__小肠___,最终消化部位__小肠__
② 消化淀粉的消化液有_唾液、胰液和肠液_,
消化蛋白质的消化液是_胃液、胰液和肠液_,
消化脂肪的消化液是_胆汁、胰液和肠液__。
(肝脏有病的人怕吃油腻的食物,是因为_胆汁分泌不足。
)
③淀粉消化的最终产物是_葡萄糖__,蛋白质消化的最终产物是_氨基酸_,脂肪消化的最终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_。
④消化的种类:物理性消化(本质不变,如:脂肪的乳化作用)和化学性消化(有消化酶参与,一种物质变成另一种物质)P30
了解:消化酶的特性:①专一性 ②高效性 ③受温度影响(温度过高,消化酶失去活性,不能消化食物;温度过低,消化酶活性发挥不出来,不能消化食物)
3.吸收含义:营养物质通过 消化道 的管壁进入 循环系统 的过程。
(1)具有吸收作用的器官?(P30)胃、小肠(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肠
(2)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__小肠__,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有:(长、大、多、薄)(P31资料分析,重点) ①【长】小肠很长,约5-6米。
②【大】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大了内表面积。
唾液 口腔 胰液和肠液 小肠 胃液 胃 胆汁 小肠 胰液和肠液 小肠 胰液和肠液 小肠
③【多】小肠内含有多种消化液。
④【薄】小肠绒毛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仅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其中,①【长】②【大】③【多】与消化有关,①【长】②【大】④【薄】与吸收有关。
)
4.在消化道中,具消化能力的是_口腔、胃、小肠_,具吸收能力的器官是 胃、小肠、大肠 。
5.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参照课本(P26-27)
(1)实验原理:淀粉是馒头的主要成分;淀粉遇碘变蓝,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2)对照实验原则:控制单一变量。
(3)注意:①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 ③制定计划中三支试管分别作了什么处理,分别模拟了口腔的那些活动? ④实施计划后,各试管现象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⑤形成几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什么,得出什么结论?最终得出总结论?
⑥表达交流
提出问题:馒头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的分泌都有关?
6、合理营养:全面而平衡的营养
(1)按__平衡膳食宝塔__均衡进食五类食物 (P35图 重点)
(2)每日三餐,按时进餐。
(3)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__30%、40%和30%__。
7、食品安全:
①质量安全②买肉注意检疫部门检验合格③不吃有毒食物④果蔬类通过清水浸泡、清
洗、削去外皮减少农药残留物⑤厨房和炊具保持干净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⑦绿色食品
根据图回答:
⑴ 图中字母(A~E )表示的消化器官分别是:
A__口腔_ B__咽和食道___ C___胃_
D__小肠__ E___大肠__
⑵ 曲线甲是__淀粉__的消化;
曲线乙是__蛋白质__的消化;曲线丙是__脂肪__的消化。
⑶ 蛋白质在_④_中进行消化;糖类在_①_中进行消化。
(选填序号)
①A 和D ②B 和C ③D 和E ④C 和D
⑷ 胰分泌的消化液从_④_进入消化系统。
①A ②B ③C ④D
⑸ 消化的终产物几乎全部在_③_内被吸收。
①B ②C ③D ④E
⑹ D 中含有哪些消化液 _胆汁__、__胰液__、__肠液___。
10050 B A C D E F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P43图)
(1)呼吸道:①组成:_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_
②作用:气体进出肺的通道,保证气体顺畅通过;对进入肺的气体有_温暖、湿润、清洁_的作用。
(2)肺:①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位于__胸腔_内,左右各一个,左肺两叶,右肺三叶。
②作用:气体交换的场所。
思考:(1)咽是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
(在消化系统中与口腔、食道相通,在呼吸系统中与鼻、喉相通。
)
(2)吞咽与呼吸能不能同时进行?__不能__。
__会厌软骨__起重要作用。
2. 呼吸道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1) 呼吸道都有_骨_和C形_软骨_作支架,___保证气体顺畅通过___。
(2) 鼻腔前部生有_鼻毛_:对吸入气体有__清洁_作用
鼻腔内表面的黏膜可分泌_黏液_ : 对吸入气体有__湿润__、_清洁_作用
黏膜内中分布着丰富的__毛细血管__: 对吸入气体有_温暖_作用
(3)气管和支气管的内表面有纤毛,有清洁作用;腺细胞可分泌黏液(对吸入的气体有_湿润_、_清洁_作用)。
补充:什么是痰?(P45图右上框内)痰形成的部位?气管和支气管(黏膜)
(4)呼吸道内具有温暖、湿润、清洁功能的结构都有哪些?
温暖:鼻腔黏膜中的毛细血管
湿润:①鼻黏膜分泌的黏液②腺细胞分泌液(气管支气管粘膜分泌的黏液)
清洁:①鼻毛、②纤毛、③鼻黏膜分泌的黏液、④腺细胞分泌液
3、呼吸道的作用
(1)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保证气体顺畅通过。
(2)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注:喉部的声带有发声的作用)。
4、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1)哮喘是一种支气管感染疾病,常由于吸入花粉、灰尘、兽毛、等物质引起。
患哮喘时,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变窄,导致病人呼吸困难。
肺炎是一种由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的严重疾病。
尘肺是长期生活在粉尘较多的场所工作的人容易患的职业病。
吸入过多粉尘导致肺失去弹性,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2)当发生沙尘暴时,人们往往需要带口罩以减少尘埃的吸入。
注意:感冒鼻塞(呼吸不畅)的原因是__鼻黏膜充血肿胀__。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包括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两个环节
一.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原理: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或舒张引起的)
1、主要的呼吸肌是肋间肌、膈肌。
(注意:两者的运动状态一致,吸气时两者都_收缩_,呼气时都_舒张_)
2、每分钟大约呼吸 16次。
3、胸廓由胸骨、胸椎、肋骨组成。
(保护心脏和肺等器官)
4、测量胸围差
测量方法:3~4人一组,一名测试者面对着受测者,用软尺围绕受测者的胸廓,胸前软尺的下缘要与乳头上缘平齐;另一名测量者在受测者背侧,将软尺固定在两肩胛骨的下角。
测量3次,取最大值。
胸围差=深吸气胸围- 深呼气胸围
5、胸廓的变化
胸围差可以测得胸廓前后左右径(横向)变化,这与 肋间肌 的收缩与舒张有关; 胸廓上下径(纵向)变化与 膈肌 的收缩与舒张有关。
6、气压的变化规律
①一个容器中的气体,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气体总量没改变,容器容积 增大 ,气压减小;容器容积减小,气压增大。
②气体总是从气压高(大)的地方向气压低(小)的地方扩散,直到 平衡 为止。
7、呼吸运动的过程(重点!!!此过程必须背过,建议先背吸气过程,一起背容易背混,而呼气过程正好相反)
口诀:肌缩胸扩氧气进(吸气);肌舒胸缩废气出(呼气)
8.据图(模拟膈肌的运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A __气管__ B __支气管_ C__肺__
D __胸廓__ E__膈肌__
(2)该模型此时模拟的状态是__吸气__(吸气还是呼气)
(3)用手下拉E ,小气球__变大__,表示_吸气_过程。
(4)用手上推E ,小气球__变小__,表示_呼气_过程。
(5)此模型只能模拟胸廓上下径的变化,不能模拟胸廓的_前后径和左右径_的变化,因此不能完全演示呼吸运动。
9、补充:(1)呼吸的哪些时刻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相等? 吸气结束的瞬间和呼气结束的瞬间
(2) 当屏住呼吸时,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的关系是 相等 。
(3) 当平静吸气刚刚停止时,肺内气压 等于 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是混合气体还是新鲜气体? 混合气体
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1、原理:__气体的扩散作用__(一种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
)
2、P50页资料分析
(1)甲、乙两瓶变浑浊程度不同说明什么?为什么设置甲瓶?
(2)人呼出的气体和环境中的气体相比有什么差别?为什么?
与吸入的空气相比,呼出的气体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原因:人体细胞(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3、肺泡是最细的 支气管 末端的膨大结构。
(P51)
4、肺泡适于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
①_肺泡_数量多;②肺泡外包绕着__丰富的毛细血管 ;③_肺泡壁、毛细血管壁 很薄,都只有_一_层上皮细胞。
(应用: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中,至少要经过__2__层细胞,__4_层细胞膜;血液中二氧化碳进入肺泡也一样。
)
5、 肺泡与血液如何进行气体交换的,在箭头上写出气体名称。
6、交换结果:经过肺泡的血液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7、进入血液中的氧,通过 血液循环 输送到全身各处的 组织细胞 里,最后在细胞中的 线粒体 这个部位被利用。
总结:氧气是在_组织细胞_里消耗的,二氧化碳在__组织细胞__里产生的。
应用: 人体内氧气浓度:肺泡 > 血液 > 组织细胞
二氧化碳浓度:组织细胞 > 血液 > 肺泡
三、补充:
1、呼吸的全过程
2、肺泡与血液、血液与组织细胞如何进行气体交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