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溶解度测试试题含答案(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溶解度测试试题含答案(1)
一、选择题
1.固体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7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4
B.70℃时,C点为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C.70℃时,B点为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D.A、C两点对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答案:D
【解析】
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7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44g,故A错误;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70℃时,C点在溶解度曲线的上面,应为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故B错误;
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7
解析:D
【解析】
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7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44g,故A错误;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70℃时,C点在溶解度曲线的上面,应为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故B 错误;
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70℃时,B点在溶解度曲线的下面,应为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故C错误;
D、由溶解度曲线可知,A、C两点对应溶液的都是同一温度下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一定值,所以,A、C两点对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2.小龙同学在工具书中查到NaOH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见下表)。
通过分析她得出以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20 ℃40 ℃
水109 g129 g
酒精17.3 g40 g
A.温度和溶剂种类对NaOH的溶解度都有影响
B.NaOH易溶于水,也易溶于酒精
C.40 ℃,40 g NaOH溶解在100 g酒精中达到饱和
D.将等质量40 ℃的饱和NaOH水溶液和饱和NaOH酒精溶液降温至20 ℃,析出的晶体前者比后者多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溶剂不同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不同,温度不同,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也不同,所以温度和溶剂种类对NaOH的溶解度都有影响,故A说法正确;
B、在室温下,物质溶解度大于10g为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溶剂不同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不同,温度不同,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也不同,所以温度和溶剂种类对NaOH的溶解度都有影响,故A说法正确;
B、在室温下,物质溶解度大于10g 为易溶物质,由表中数值可知NaOH易溶于水,也易溶于酒精,故B说法正确;
C、40℃,NaOH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是40g,所以40℃,40gNaOH溶解在l00g酒精中刚好达到饱和,故C说法正确;
D、40℃NaOH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是129g,20℃NaOH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是109g,所以差值是20g;40℃NaOH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是40g,20℃NaOH 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是17.3g,差值是22.7g,所以将等质量40℃的饱和NaOH水溶液和饱和NaOH酒精溶液降温至20℃,析出的晶体前者比后者少,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3.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
A.甲的溶解度大
B.t1℃,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向100g水中加入100g甲后形成溶液的质量为200g
D.将t2℃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到t1℃时,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A错误;
B、t1℃,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分数=,所以饱和溶液质质量分数相等,故B正确;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A错误;
B、t1℃,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分数
=
s
100%
100g+s
⨯,所以饱和溶液质质量分数相等,故B正确;
C、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80g,根据溶解度概念,向100g水中加入100g甲最多溶解80g的甲,形成溶液的质量=100g+80g=180g,故C错误;
D、将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甲的溶解度减小,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甲有晶体析出,质量分数变小,溶液仍为饱和溶液,乙没有晶体析出,
质量分数不变,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分数=
s
100%
100g+s
⨯,溶解度越大,质量分
数越大,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t2℃时乙的溶解度,所以t1℃时两种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在分析饱和溶液温度改变后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时,首先根据溶解度曲线判定溶液的状
态,再根据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分数=
s
100%
100g+s
⨯,判定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
大小。
4.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
B.t1℃时,甲、乙各25g加到50g水中,均得70g溶液
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t2℃时,将溶剂均为100g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乙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图像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正确;
B、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各25g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70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图像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正确;
B、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各25g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70g,故B正确;
C、t1℃时,溶液的饱和状态不确定,所以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等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C错误;
D. 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将溶剂均为100g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乙,正确;
故选C。
5.室温下,饱和食盐水露置在干燥的空气中,过一段时间后有少量固体析出,这是因为()
A.氯化钠的溶解度减小了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了
C.溶剂质量减小了
D.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了
答案:C
【解析】
A、温度不变溶质的溶解度不变,错误;
B、析出溶质后溶液仍为这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错误;
C、饱和食盐水露置在干燥的空气中,水分会不断蒸发减小,正确;
D、析出溶质的溶液所
解析:C
【解析】
A、温度不变溶质的溶解度不变,错误;
B、析出溶质后溶液仍为这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错误;
C、饱和食盐水露置在干燥的空气中,水分会不断蒸发减小,正
确;D、析出溶质的溶液所剩溶液一定饱和,错误。
故选C。
点睛:在本题中蒸发溶剂,溶质会析出,始终保持室温时的饱和溶液。
6.在0 ℃时,配成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如图所示。
将烧杯中的水持续升温,固体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如图Ⅱ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随温度升高不断增大
B.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一定相等
C.通过升温可以将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
随温度升高,甲的溶解度减低,甲的固体析出,A错误;起始时甲和乙均为饱和溶液,但溶解度一定不同,在t℃时,甲乙的固体质量一样,表示溶解的质量分数不同,故溶解度不相等,B错误;甲
解析:D
【解析】
【详解】
随温度升高,甲的溶解度减低,甲的固体析出,A错误;起始时甲和乙均为饱和溶液,但溶解度一定不同,在t℃时,甲乙的固体质量一样,表示溶解的质量分数不同,故溶解度不相等,B错误;甲物质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则升温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仍然为饱和溶液,C错误;由图可知,乙物质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
D正确。
故选D。
7.控制变量法是初中学习的重要思想方法,下列实验中没有运用控制变量法的是()A.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B.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C.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D.探究燃烧条件
答案:A
【解析】
【详解】
A.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需要多次实验,改变拉力及其力臂,是采用多次实验得出普遍规律的方式进行的,符合题意。
B.溶解速率可能与溶剂、溶质和温度等因素有关,所以探究影响固体溶解
解析:A
【详解】
A.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需要多次实验,改变拉力及其力臂,是采用多次实验得出普遍规律的方式进行的,符合题意。
B.溶解速率可能与溶剂、溶质和温度等因素有关,所以探究影响固体溶解速率因素的实验应使用控制变量法,不合题意;
C.在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在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不合题意;
D.燃料的燃烧与温度、可燃物种类及氧气浓度都有关系,探究燃烧的条件,需要保持其中两个物理量一定,改变一个物理量,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不合题意。
故选:A。
8.通常要使一种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最简单的方法是()
A.加入溶质
B.降低温度
C.升高温度
D.恒温蒸发溶剂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不饱和溶液中增加溶质,随着不饱和溶液继续溶解溶质而逐渐变成饱和溶液,故A正确;
B、降温时,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会减小,但气体物质、氢氧化钙等却会随温度降低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不饱和溶液中增加溶质,随着不饱和溶液继续溶解溶质而逐渐变成饱和溶液,故A 正确;
B、降温时,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会减小,但气体物质、氢氧化钙等却会随温度降低而溶解度增大,它们的不饱和溶液也就会更不饱和,故B不正确;
C、升温时,对于大多数固体物质而言,物质的溶解度会增大,使不饱和溶液变得更不饱和溶液,因此,故C不正确;
D、恒温蒸发部分溶剂后有晶体析出,变为饱和溶液,但是操作比较复杂,故D不正确。
故选A。
【点睛】
大多数物质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一般采取三种方法:增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改变
9.关于如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说法正确的是( )
A .升高温度,可使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B .50℃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C .要使乙从其浓溶液中析出,可冷却乙的热浓溶液
D .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由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升温会使甲的不饱和溶液变得更不饱和,选项错误;
B 、在50℃时,甲的溶解度是40g ,则该温度下,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
解析:D
【解析】
【详解】
A 、由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升温会使甲的不饱和溶液变得更不饱和,选项错误;
B 、在50℃时,甲的溶解度是40g ,则该温度下,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10040g g g
×100%≈28.6%,选项错误; C 、由于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此若想使乙从它的浓溶液中析出,不能采取降温的方法,可以采用升温的方法,选项错误;
D 、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选项正确,故选D 。
【点睛】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交点表示对应温度下,两种固体的溶解度相同。
10.X 、Y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 X 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t2℃时仍是饱和溶液
B.分别将 t1℃时 X、Y 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相同温度时,X 的溶解度一定大于 Y 的溶解度
D.Y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X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t1℃X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变成不饱和溶液,错误;
B、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X、Y的溶解度从t1℃升温至t2℃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X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t1℃X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变成不饱和溶液,错误;
B、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X、Y的溶解度从t1℃升温至t2℃时,溶解度变大,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t1℃时X、Y溶解度相等,它们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分别将t1℃X、Y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正确;
C、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相同温度时,X的溶解度不一定大于Y的溶解度,错误;
D、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Y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升高后减少,错误。
故选B。
11.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2℃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至t1℃,仍为饱和溶液
B.t1℃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C.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蒸发溶剂方法提纯甲
D.t2℃时,N点表示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答案:B
【解析】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温度由t2℃降低到t1℃时,甲物质仍然是饱和溶液,乙物质变为不饱和溶液,故错误。
B、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
解析:B
【解析】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温度由t2℃降低到t1℃时,甲物质仍然是饱和溶液,乙物质变为不饱和溶液,故错误。
B、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都是25g,故甲乙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20%,故正确;
C、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物质,故错误;
D、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小于25g,故t2℃时N点表示乙物质的饱和溶液,故错误。
故选B。
1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泥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B.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D.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则该温度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21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泥水不是溶液,没有溶质和溶剂之说;故错误;
B、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等,故正确;
C、搅拌可以增大固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泥水不是溶液,没有溶质和溶剂之说;故错误;
B、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等,故正确;
C、搅拌可以增大固体物质的溶解速率,但不能增大物质的溶解度,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主要受温度影响;故错误;
D、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是指在6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110g硝酸钾,溶质质量为:110g,溶剂质量为100g,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10;故错误;
故答案为B.
13.常温下进行下列各组对比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
B.对比实验①和③,可研究不同溶质在相同溶剂里的溶解性
C.对比实验②和④,可研究不同溶质在相同溶剂里的溶解性
D.对比实验③和④,可研究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在设计对比实验时,一定要注意控制变量。
【详解】
A、对比实验①和②,没有控制水和汽油的量相等,选项A不正确;
B、对比实验①和③,同样没有控制水的量相等,选项B不正确;
C
解析:D
【解析】
【分析】
在设计对比实验时,一定要注意控制变量。
【详解】
A、对比实验①和②,没有控制水和汽油的量相等,选项A不正确;
B、对比实验①和③,同样没有控制水的量相等,选项B不正确;
C、对比实验②和④,没有控制碘和高锰酸钾的量相等,选项C不正确;
D、对比实验③和④,符合控制变量的要求,可研究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选项D正确。
故选D。
14.下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0℃时,分别将等质量的甲和乙溶于适量的水恰好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前者比后者大
B.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最好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C.将50℃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
D.向100g 50℃的水中加入65g甲固体,发现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甲的晶体析出,可能是因为甲物质溶于水显著放热
答案:D
【解析】
A、5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分别将等质量的甲和乙溶于适量的水恰好配成饱和溶液,所需要的水甲比乙少,所得溶液的质量前者比后者小,错误;
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明显,当甲溶
解析:D
【解析】
A、5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分别将等质量的甲和乙溶于适量的水恰好配成饱和溶液,所需要的水甲比乙少,所得溶液的质量前者比后者小,错误;
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明显,当甲溶液中混有少量的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提纯甲,错误;
C、50℃,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时,不知三种溶液质量大小,故无法判断析出晶体质量多少,错误;
D、向100g50℃的水中加入65g甲固体,发现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甲的晶体析出,由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先溶解则说明温度升高了,后析出则说明温度降低了,甲溶于水会放出显著热量,正确。
故选D。
15.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P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D.t2℃时,将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80g a的饱和溶液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图形,A、B、C正确; t2℃时,a的溶解度为50g,则t2℃时,将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时只能溶解25ga物质,则75ga的饱和溶液,D错误。
考点:
解析:D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图形,A、B、C正确; t2℃时,a的溶解度为50g,则t2℃时,将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时只能溶解25ga物质,则75ga的饱和溶液,D错误。
考点:溶解度曲线。
16.下图表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点表示t1℃时a、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t1℃时a、c饱和溶液升温到t2℃,均变为不饱和
C.a中含有少量b时,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a
D.t1℃时,125克b的饱和溶液中,含有b物质25克
答案:D
【解析】
A、P点表示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而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故错误;
B、a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故随温度的升高,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
解析:D
【解析】
A、P点表示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而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故错误;
B、a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故随温度的升高,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升高温度后,c溶液有晶体析出,仍为饱和溶液,错误;
C、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变化较大,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变化不大,故a中含有少量b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故错误;
D、t1℃时,b物质的溶解度是25g,故t1℃时125克b的饱和溶液中,含有b物质25克,正确。
故选D。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饱和济液一定是浓溶液
C.汽油洗涤油污属于乳化现象D.将氢氧化钠溶于水,所得溶液温度升高答案:A
【解析】
【详解】
A.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一定是溶液; B、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
溶质、溶剂、温度不相同时,饱和溶液
解析:A
【解析】
【详解】
A.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一定是溶液; B、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
溶质、溶剂、温度不相同时,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C汽油洗涤油污形成的是溶液,属于溶解现象;D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热,所得溶液温度升高。
选A。
18.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甲>乙=丙
B.t1℃时,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甲=乙
C.t1℃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所得溶质的质量分数:丙>甲=乙
D.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通过溶解、加热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提纯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t1℃时,甲、乙溶解度相等,t2℃时,乙丙溶
解度相等。
【详解】
A、t2℃
解析:B
【解析】
【分析】
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t1℃时,甲、乙溶解度相等,t2℃时,乙丙溶解度相等。
【详解】
A、 t2℃时,甲的溶解度最大,乙丙相等,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甲>乙=丙,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 t1℃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才相等,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t1℃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甲乙相等小于丙,升温到t2℃,甲乙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丙减小,但仍然大于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
所得溶质的质量分数:丙>甲=乙,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
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通过溶解、加热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提纯甲,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9.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甲和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t1℃时,甲和乙各30g分别加入90g水中,均能完全溶解
D.t2℃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甲,形成饱和溶液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故A正确;B、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甲和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B正确; C、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1℃时,甲和乙的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A、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故A正确;B、根据溶
解度曲线图可知甲和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B正确; C、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都为30g,即在t1℃时,100g水中溶解30g甲、乙刚好达到饱和,所以t1℃时,甲和乙各30g分别加入90g水中,还会有一部分固体不溶解,故C错误; D、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50g,即t2℃时,在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甲物质,所以t2℃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甲,形成饱和溶液,故D正确.故选C.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20.图表资料为我们提供很多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能推断原子的中子数
B.根据元素周期表,能查找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
C.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能判断金属是否容易被稀盐酸腐蚀
D.根据溶解度曲线,能判断从溶液中获取晶体的方法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不能判断原子核内中子数的多少,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B、从元素周期表中可以查找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等,说法正确,故不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不能判断原子核内中子数的多少,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B、从元素周期表中可以查找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等,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判断金属的位置,能判断是否容易被盐酸腐蚀,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溶质受温度影响的大小选择从溶液中获得晶体的方法,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根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意义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考虑;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溶质受温度影响大小;进行解答。
21.如图为KNO3、NaNO2(亚硝酸钠)、NaCl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NO3和NaNO2的溶解度相等
B.60℃时,NaCl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7%
C.将接近饱和的NaNO2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D.除去NaCl中少量KNO3,可在较高温度下制得浓溶液再冷却结晶、过滤、干燥
答案:C
【解析】
A、溶解度大小比较需要指明具体的温度,错误;
B、60℃时,NaCl的溶解度为37g,60℃时NaCl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27%,错误;
C、NaNO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
解析:C
【解析】
A、溶解度大小比较需要指明具体的温度,错误;
B、60℃时,NaCl的溶解度为37g,60℃
时NaCl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7
137
×100%=27%,错误;C、NaNO2的溶解度随温
度的升高而增大,且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将接近饱和的NaNO2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正确;D、氯化钠溶液中含有少量的硝酸钾,硝酸钾含量较少,不能形成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分离不出硝酸钾,不能除去KNO3;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析出氯化钠应该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错误。
故选C。
22.在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乙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烧杯②中的上层溶液是饱和溶液
B.烧杯①中溶液的溶质是硝酸钾
C.烧杯①中溶液质量比烧杯②中溶液质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