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才考试”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才考试”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作者:李晓燕郭满峰
来源:《现代交际》2020年第18期
摘要:以新疆理工学院为例,借鉴“国才考试”的相关构念和任务设計,从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两方面探讨“国才考试”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以加强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国才考试”的兴起适应了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应用型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应从通用英语向通识英语转型,同时采用项目式或案例式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关键词:国才考试思辨能力新疆理工学院大学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8-0021-03
随着我国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入,国家适时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其《纲要》明确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同时,外语的测评考试也在不断发展,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测评中心于2016年4月推出职场英语沟通能力认证考试体系——“国际人才英语考试”(简称“国才考试”)。
“国才考试”所考查的职场英语沟通能力维度基本与《纲要》一致,包括国际视野与协商合作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跨文化理解与表达能力(中国外语测评中心,2018)。
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比较偏重对基础知识和跨文化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思辨能力比较欠缺。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既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国家长期发展战略任务(刘晓民,2013)。
应用型院校更应注重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鉴于此,本文以新疆理工学院为例,借鉴“国才考试”的相关构念和任务设计,探讨“国才考试”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加强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一、思辨能力的定义
对思辨能力的定义学界尚未统一,但基本达成的共识是,思辨能力包含认知能力和情感倾向两个维度(Facione,Peter,1990; 文秋芳等,2009)。
对于认知维度贡献较为突出的是Bloom。
Bloom对认知能力进行了层级的划分,从低到高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前两种属于较低层次的思维技能,后四种为较高层次的思维(Bloom,1956)。
Krathwohl(2001)对Bloom的划分进行了改良,将后两种更改为评价和创造。
Bloom和Krathwohl都强调大学教育要重视思辨能力的培养,尤其要突出后四种思维层次的培养。
情感倾向包括信心、勇气、好奇等,对思辨能力的发展起着补偿和促进作用(任文,2013)。
由于篇幅的限制,本文讨论的思辨能力主要是指认知能力维度,并参考Bloom划分的认知层次。
二、国才考试的构念与任务设计
构念是指一项考试所测量的能力。
传统的各种英语等级考试的核心构念往往是语言能力。
与传统的考试不同,“国才考试”旨在评价考生在各类国际职场交流活动中的英语沟通能力。
因此,“国才考试”设定了复合型构念,既包括了传统的语言能力和一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维度,也涵盖了思辨能力的维度,各个维度由“沟通”统领(杨莉芳,2018)。
“国才考试”体现了强烈的应用性,旨在为国际组织、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招聘、选拔人才提供参考依据。
“国才考试”根据不同岗位对英语人才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初级、中级,高级、高端和高翻5个类别,最终的成绩解释采用标准参照式,从低到高,分为不合格,合格,良好,优秀四个等级(罗凯洲,韩宝成,2018)。
“国才考试”所设计的“沟通任务”与其构念设定保持一致,体现了综合性和真实性。
“国才考试”将“沟通任务”分为“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两类,通过“听+说”“读+听+说”“ 读+写”等形式使综合语言能力得到测量。
“沟通任务”以各类职场中常见的情景为背景,再现真实的语言使用活动。
综合和真实只是手段,都以促使考生进行“语言输出”、完成沟通为最终目的。
三、新疆理工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新疆理工学院(原新疆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旨在立足于阿克苏,面向南疆,辐射全疆,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建成在西部地区有影响力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大学英语作为新疆理工学院的基础课程和公共必修课程,一直是教学改革的主要部分。
新疆理工学院的新生入学时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并表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
据统计,59%的新生高考英语成绩处于90分以下,5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水平差或很差。
新疆理工学院于2018年开始在各年级各专业中积极推行“国才考试”初级,然而成绩不甚理想。
2018年5月,总成绩平均分为145,2018年11月,总成绩平均分为131,2019年5月,总成绩平均分为142,2019年11月,总成绩平均分为142。
以上成绩平均分均低于全国考生总成绩平均分,在合格与不合格之间徘徊(初级140分以下为不及格)。
新疆理工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为50人以上的大班授课,使用《新视野大学英语》进行4个学期12个学分的语言基础知识教学。
由于学生基础较差,课堂对词汇、语法、句型和文化知识的讲解占据了绝大部分的课时。
边疆地区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其他诸如《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指南》里提出的语言技能类、语言文化类和语言应用类课程并未开设,专业英语类课程只在各专业中开设1—2个学期。
大学英语是覆盖面最广的课程之一,新疆理工学院为实现办学定位,培养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就要突出其应用性和实践性,突出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在这一点上,是和《纲要》相统一的。
然而,正如上所述,新疆理工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面临着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大学英语课程群不完备的现实障碍。
对此,在“国才考试”的构念和任务设计的启发下,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讨论“国才考试”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四、“国才考试”对大学英语改革的启示
1.教学內容的改革
为了加快国家战略的实现,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公共英语需要打破传统所谓的“循序渐进的外语教学规律”,制定符合社会和院系要求的教学目标,不能将学生生源差与英语水平低当作降低标准的理由(蔡基刚,2019)。
不管是国家还是新疆理工学院,对人才的培养要求都体现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辨能力。
鉴于新疆理工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笔者提出通用英语应适时向通识英语转型。
通识英语有别于传统的通用英语。
传统的通用英语的课文主题包括“成功”“女权”“爱情”等,虽然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但是与新时代大学生的认知能力严重不匹配。
Bloom的认知能力模型在思辨能力研究中被广泛认可,Bloom将认知能力由低到高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6个层级,并指出各个层级的能力存在由低到高依次发展的关系(Bloom et al.1956)。
“成功”“女权”和“爱情”等课文甚至难以更新新时代大学生已有的知识,致使学生止步于对课文理解的层次,较为高阶的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思辨能力的培养则收效甚微。
鉴于以上情况,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可以借鉴“国才考试”的全球视野的特点,转向通识英语教学。
通识英语的课程是一门培养思辨能力的课程,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性特点。
通识英语的课文可涉及当下时事政治、时评分析、经济发展、社会热点等。
在夯实学生语言基础的同时,着力培养获取和评价信息的素养、对文章结论可靠性和科学性的质疑能力、对观点的假设、背后的立场,不同角度的思考,以及发现问题并准确清晰地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蔡基刚,2019)。
2.教学方法的改革
针对通识英语的课程特点和培养目标,同时借鉴“国才考试”任务设计的真实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笔者提出以SCQA为主导,文本分析法为辅助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SCQA是金字塔式的思考方式的英文缩写。
它源于麦肯锡公司第一位女咨询顾问芭芭拉·明托于2006 年所著的《金字塔原理》。
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困难主要源于思维的抽象
性和不可视的特点,学生在分析问题时普遍存在切入角度单一,论述缺乏条理和逻辑性,说服力不强等特点。
SCQA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思维流程,可以使思维变得可视化、逻辑化,用来识别问题、设计研究方法、确认正确的分析、进行有效沟通,而这些问题、研究、分析和沟通都呈现金字塔的结构,将问题以有序的方式进行排列(钱丽娜,2012)。
金字塔结构中的现状(Situation)是指无可争议的事实,所有引出“现状”的句子都具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即都能够“锁定”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
冲突(Complexity)是指那些改变稳定的现状、制造出困难的因素。
通常,现状是叙述“故事”的起点,“冲突”则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因素,引发疑问。
问题(Question)由冲突引出。
分析(Analysis)则建立在具体的问题(Question)之上。
SCQA的应用是以项目或者案例为依托的。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教学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中,完整的实践性的工作打算或教学主题按照一个由学生自己开发的计划来实现(Boehnm,1982)。
案例分析法是针对有争议性的真实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多视角的解读。
针对通识英语鲜明的问题导向性的特点,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或者案例教学,搭建一个以英语语言为工具的模拟平台,使课程教学变得直观、有效、充满体验感,使学生的学习变得积极主动,从而形成一个理论知识教学服务于知识综合运用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采用SCQA的思考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文本分析法是传统精读法和后来发展起来的语域分析法、篇章结构分析法、语类分析法相结合的综合文本阅读和分析的方法(蔡基刚,2019)。
文本分析法作为辅助方法,可以运用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旨在发挥通用英语的教学功能,夯实学生的基础,加强学生语言知识的学习。
SCQA为主导文本分析法为辅助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与“国才考试”的复合型构念是一致的。
混合式教学模式综合了语言的输入和输出,在综合的语言活动教学中,不再分离式地进行语言知识与技能教学;同时避免学生的思维停留在知识理解等较低的思维阶段,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五、结语
新时代为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国才考试”的构念和任务设计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对应用型高校的外语教学具有较大的启示意义。
对于应用型高校,要适时向通识英语教学转型,改变一味夯实学生基础的局面,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式和案例式方式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从而适应应用型高校的发展定位,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Bloom B S et al.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The Classifications of Educational Goals.Handbook I: CognitiveDomain [M]. New York: McKay,1956.
[2]Bohm,W. Worterbuch der Padagogik [J] Stuttgart,1982: 426.
[4]蔡基刚.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修订及理论依据[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9(3):3-16.
[5]杨莉芳. 融合思辨能力与跨文化交流能力的语言测试任务设计:以“国际人才英语考试”为例[J]. 外语界,2018(2):50-52.
[6]中国外语测评中心. 国际人才英语考试官方指南[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8.
[7]罗凯州,韩宝成.国才考试的构念界定、任务设计与评分方法[J].中国外语教育,2018(1):40-46.
责任编辑:孙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