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真题分类精讲】专题12:生活科普(三)(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中考高分秘籍之真题分类精解(说明文阅读)
专题12 生活科普(三)
一、(2019·湖南娄底)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18题。

防晒,要注意环境友好
①当我们在海边尽情玩要时,可能意识不到涂抹的防晒霜,会对海洋生态造成影响。

②春节假期,不少朋友去海边度假,防晒霜成了行囊中的必备品。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防晒霜可能会给海洋生态带来伤害?
③目前市面上的防晒霜大致分为两种:物理性防晒霜和化学性防晒霜。

物理性防硒霜中主要含有二氧化钛或者氧化锌,通过反射阳光起到保护皮肤的作用;化学性防晒霜含有人工合成有机物,通过吸收和过滤紫外线来降低对皮肤的伤害。

两种防晒霜各有优缺点,分别受到不同肤质人群的喜爱。

④化学性防晒霜中比校常见的防晒剂有羟苯甲酮、甲氧基肉桂竣辛酯,有研究人员在实验室和数个热带野外地区发现,羟苯甲酮可能威胁到海洋生物,尤其是珊瑚的生存。

⑤研究表明,由于游客众多,在一些热门旅游地,每年有大量防晒霸最终被冲刷到珊瑚礁中。

当一段时间内,某片海域内化学成分产生生物富集作用,珊瑚就会驱逐共生在它们身上的藻类,也就是产生珊瑚的“白化”现象。

如果这一现象待续下去,珊瑚可能会死亡。

⑥为此,已经有旅游胜地颁布了官方禁令。

禁止游客使用和商店销售含有羟苯甲酮、甲氧基肉桂酸辛酯等成分的防晒霜。

⑦面对强烈的紫外线,防晒工作不能不做,但想要威少防晒霜对海洋生物的伤害,我们可以选用成分更加简单的物理性防晒霜,或者更多采取帽子、披肩、遮阳伞等“硬防晒"措施,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实际行动保护海洋生态。

⑧在公众生态意识提升的大背景下,对护肤品厂商而言,研发更加“环境友好”的防晒产品也许是未来的商机所在。

⑨当然,防晒霜不是海洋生物的唯一敌人,过度捕捞、水污染等也会破坏海洋生态。

保护海洋,人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19年2月14.日《人民日报》) 17.选文深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请简要分析。

(3分)
【答案】逻辑顺序
【解析】此题考查句子的说明顺序的能力。

分析说明顺序,可从文章内容及结构来分析。

本文要说明的内容是防晒对环境的影响,说明事理的文章,一般用逻辑顺序。

再文章的结构来看,先提出现象,再分析原因,这也是逻辑顺序。

18. 阅读迭文,回答问题。

(6分)
(1)文中运用了分类别这种说明方法,请找出并分析其作用。

(3分)
答案:第3段:目前市面上的防晒霜大致分为两种:物理性防晒霜和化学性防晒霜。

运用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防晒霜的两种类型。

使读者一目了然,层次分明。

【解析】此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

题干中指出,要分析“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根据对这种说明方法的概念的把握,我们可从第③段中找到例句,“目前市面上的防晒霜大致分为两种:物理性防晒霜和化学性防晒霜”,段中提出这一总写句之后,就分别说明了物理性和化学性两种防晒霜的特点,所以是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作用可根据分类别的一般作用来考虑,使读者对这两种防晒霜的特点一目了解,层次也非常清晰。

(2)说说为什么有“旅游胜地”要禁止游客使用和商店销售含有羟苯甲酮、甲氧基肉桂酸辛酯等成分的防晒霜。

(3分)
【答案】因为在旅游胜地,每年有大量的防晒霜最终被冲刷到珊瑚礁中,而防晒霜中含有的羟苯甲酮可能威胁到海洋生物,尤其是珊瑚的生存,从而破坏海洋生态。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先从文中找到题干中的句子,再从上下文来寻找答案。

题干中的问题在第⑥段,从“为此”来看,这是结果,原因在④⑤段,将这两段内容归纳一下即可。

二、(2019·湖北孝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9题。

一品紫砂壶
余显斌
①一个茶人,拿着一把紫砂壶,泡上一壶茶,坐在古柳大树下的青石上,有一口没一口地喝着,简直是山水田园般的生活。

这一刻,什么名利,什么得失,都已了无踪迹,心中唯有茶花如雪,清香细细,唯有蝉鸣声声,山泉溅溅。

②周作人说:“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这不是山中饮茶,是都市茶寮饮茶。

山中饮茶,当用紫砂壶,与田园生活,与篱笆豆角的山村风光很是吻合。

③陶渊明诗歌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那时,茶饮还不普及,紫砂壶更未出现,否则“归去来兮”的他,捏着一把紫砂壶,在东篱下一边品茶一边观赏着菊花,真有一种“人淡如菊”的情态。

④紫砂壶的出现,要晚于许多茶具,譬如邢瓷、青瓷、兔毫盏等。

可是紫砂一出,后来居上,竟然成为一品茶器,也成为文人的喜爱之物。

文人,竟然将一把紫砂壶,当作一方宣纸世界,作为抒发情感的对象。

于是,造壶已经不只是匠人之事,也成为一些文人写诗填词之余的爱好。

⑤紫砂壶能葆茶香,能提茶味。

明末文震亨谈论紫砂壶的妙处时说:“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

”紫砂壶让茶香清新如初,毫无异味,毫无变更。

紫砂因茶而兴,茶也得紫砂而香远益清。

⑥文人收藏紫砂壶,已不仅仅是为了品茶,更是为了在闲暇之余,在竹影琳琅、绿影映墙之时,拿在手里细细把玩,修身养性、涵养品德。

紫砂壶也因之成为文人梦寐以求的茶具,甚至千金难求,罕如美玉。

紫砂壶名家供春所制紫砂壶,清朝时期成为极品。

雍正年间的状元周澍曾得到一款供春的紫砂壶,绘画著文之余,泡茶独品,清雅非常。

此壶价钱,用他的文字描述:“供春小壶一具,用之数年,则值金一笏。


⑦紫砂壶古朴厚重,如君子的为人;紫砂壶外实内虚,如君子的品德;紫砂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特质,如君子的。

文人赞美紫砂壶:“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风流如词客,丽娴如佳人,葆光如隐士,潇洒如少年,短小如侏儒,朴讷如仁人,飘逸如仙子,廉洁如高士,脱俗如衲子。


⑧这说的是紫砂壶,也是中国文化的君子风度。

⑨一品的紫砂壶,一品的君子人格。

(选自2019年5月1日《中国教师报》,有删改)7.上文用细腻的笔触分别介绍了紫砂壶的出现时间、特点、、、文化内涵等内容。

(2分)(请补全横线上的内容)
【答案】功用(妙处);收藏价值(或价值)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内容的概括。

文章在第⑷段介绍了紫砂壶出现的时间,第⑸段介绍了紫砂壶的功能,第⑹段介绍了紫砂壶的收藏价值,第⑺段介绍了紫砂壶的文化内涵。

故两孔可分别填写“功用”“收藏价值”。

8.联系上下文,请在第⑦段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两字词语。

(1分)
【答案】风骨(气节、节操)
【解析】本题查考词语的运用。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体现的是做人的节气或风骨。

故,第⑦段横线处应填入“风骨”或“节气”。

9.细读全文,选出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3分)
A.拿着一把紫砂壶,泡上一壶茶,会使人忘却得失,感受田园生活般的宁静。

B.紫砂壶的出现晚于许多茶具,但一经出现,立即成为一品茶器,也成为文人的喜爱之物。

C.“方非一式,圆不一相”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紫砂壶壶形各异,不是方形就是圆形。

D.紫砂壶能保持茶的清香如初,又无熟汤气,常常融入文人制作的心血,一把名壶的价值
可以罕如美玉。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句意理解。

“方非一式,圆不一相”意思是,“方形的(紫砂壶)不是同一种方形,圆形的(紫砂壶)也不是同一形态的圆形”,C项中“不是方形就是圆形”的表述有误。

三、(2018·湖北咸宁)阅读下文,完成12-4题。

生气的成本
①人人都知道生气不好,可事到临头每个人都会不加控制地大生其气。

原因何在?还是对生气认识不到位。

事实是,你的每一次心理变化,都会在瞬间对你的身体产生巨大影响。

②神经为了应对产生的心理变化,会调动身体的全部资源,进入应激状态。

由于神经系统连接着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所以,一旦神经启动应激状态,就像一个国家启动战争程序一样,所有相关系统都会投入战斗,正常的生产将停止,所有资源都用来备战。

③于是,原来用于生长、修复的内分泌,被改变为用于应激状态的内分泌,其结果就是内分泌系统紊乱;免疫会因为应激需要而受到抑制;循环能力会因为应激而下降;消化功能会因为应激而减弱。

机体为了应激,不得不强化心脏的跳动以支持“战争”所需的供养,这就为心脏病的发生累积了条件。

为了应激,机体不得不提高血压来保证循环需要,从而引发高血压。

血糖也不得不升高,机体还要将肝糖迅速转化为血糖,将组织中的蛋白质也转化为糖,以支持能量的应激供应,这就当然地引起糖尿病!
④可悲酌是,这场战争是假想出来的!并不是像兔子遇到老虎,猴子遇到蟒蛇那样,必须应激以保护生命!而是由于你自己大脑的思维模式,引起的神经紧张,牵动了机体的系统变更!
⑤别以为你有可以生气的理由,就可以理直气壮的生气;别以为你有值得怀疑的证据,就可以让自己疑神疑鬼;别以为情绪紧张所导致的压力,只是一时的心情不好。

对不起,你的身体不知道你在小题大做,
你的神经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想象出来的可怕、紧张”。

你的神经忠诚于你的想法,只要你往坏处想,神经就即刻为你准备!那是自然界生存的法则——迅速备战,才有机会逃离危险。

⑥美国的生理学家爱尔马,为了研究心理状态对人健康的影响,做了一个实验。

把人在生气时呼出的“生气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几分种后大白鼠就死了。

人生气10分钟,所消耗的精力,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的赛跑。

⑦在导致疾病的五大因素中,营养失衡、毒素积累、损耗过度、自然衰老这四个因素加起来的损害,都没有不良情绪积累所带来的严重。

因为,不良情绪的产生,可以像导火索那样导致其他四个因素同时发生。

⑧人们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不良情绪,引发坏心情,触动压力导火索的?原来,仔细研究发现,能够触动神经紧张的因素;来自这样几个方面:陷入了不愿意面对的境遇;碰上了让人失望的事情;预期的意愿没有达到。

⑨如何避免不良情绪,如何创造好心情?这是养生之道中最关键的部分。

道家为此选择闭关;佛家进入深山老林,严格宣布“八戒”;儒家设法约束举止;武术家更是想尽办法让自己入静。

数千年来,人们为了摆脱人为的思想压力所引起的生理病变,费尽脑汁!
⑩淡定从容、泰然自若、不慌不忙、不卑不亢,这些成语,道出了心智修养的核心,也道出了解决不良情绪伤害的途径。

(原文有删改)
12.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生气影响人的身体的过程是:生气产生心理变化一神经进入应激状态一正常的生产将停止→机体应激一诱发多种疾病。

B.本文运用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先引出说明的对象,说明生气对人体的影响及产生的危害,然后说明生气的引发因素及应对途径。

C.第⑤段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了生气对人体造成的严重危害。

D.“道家闭关、佛家“八戒”、儒家约束举止”这些避免不良情绪、创造好心情的方法,只适合他们各自独特的人群,对大众没有作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项当中“道家为此选择闭关;佛家进入深山老林,严格宣布“八戒”;儒家设法约束举止”,这些是数千年来,人们为了摆脱人为的思想压力所引起的生理病变,费尽脑汁的成果,其实并不仅适用于特定的人群,题干的说法过于绝对,因此,错误的一项是D。

13.第②段中加点的词语“相关”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答案】不能删。

“相关”表修饰限定,说明一旦神经启动应激状态,只是有关系统会投入战斗,而不是所有的系统,删去“相关”表意与事实不符。

使用“相关”一词,语言更准确。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该种类型的题目首先明确态度“不能删去”,接着阐述理由,即“相关”这个词的作用,在这里表修饰限定,再该词在文中的意思,即“说明一旦神经启动应激状态,只是有关系统会投入战斗,而不是所有的系统,”,接着阐述有无这个词的差别,删去这个词后就变成了所有系统了,过于绝对。

最后,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严谨性。

14.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说说你是如何排遺不良情绪的。

(3分)
【答案】示例:在因考试失利出现不良情绪时,我采取的方式是听听积极向上的、健康的音乐;操场上跑跑步,出出汗,喊几声。

【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

要注意举例必须具体,所举事例必须能够排遣不良情绪,而且方式要合理健康。

比如,在因考试失利出现不良情绪时,我采取的方式是听听积极向上的、健康的音乐;操场上跑跑步,出出汗,喊几声。

四、(2018·湖北黄冈)阅读下面这则说明文,完成17-18题。

(4分)
汽车上的光学
①物理学是一门十分贴近生活的科学,它在生活中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

最近,我观察了各式各样的汽车,发现汽车上有多处运用了物理学中的光学知识。

②例如,汽车的头灯总是安装在汽车前部靠近地面的地方,而不是安装在车顶上。

依我们看来,安装在车顶上照射的范围会更广些,更可行些。

然而,仔细分析一下,觉得头灯靠近地面更有道理。

③一般说来,汽车头灯是为晚上照明用的。

安装得低一些,在经过崎岖不平的道路时,光照射在路面上,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就会留下长长的影子。

这样,影子的阴暗处与其他地方的光亮处就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司机就比较容易选择平坦的道路了。

④又如汽车的头灯,它的结构看似与手电筒的灯头差不多,但仔细观察,又不难发现它们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⑤手电筒的灯罩使用的是平面玻璃,而汽车头灯的灯罩使用的玻璃却是凸形的,而且上面还有横竖条纹式的棱。

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汽车头灯的后面是一个凹面镜,灯丝就装在这个凹面镜的焦点处。


样灯丝发出的光经凹面镜反射后,就平行照射到地面上了。

这对于照亮路面是很有益的。

但是,司机除了要看清路面,还要看清路边的建设、路标等等,灯罩的特殊结构恰恰起到这样的作用。

它的带横竖条纹式的棱就好比透镜和多个棱镜,将反射的平行光进行了合理“分配”,分散了一部分到四周去了。

这样,既不影响照亮路面,又让司机看清了两旁建筑,岂不是一举两得。

⑥再如,小汽车和大汽车的挡风玻璃也是有区别的。

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小汽车的挡风玻璃总是略有倾斜,而大汽车的挡风玻璃却是竖直的。

原因是档风玻璃虽然是透明的,却也不是绝对不反光。

小汽车较矮,如果挡风玻璃安装成竖直的,车内人的影像就正好映在挡风玻璃上,而其高度又和车外的行人差不多,司机就不容易分清哪是影像、哪是行人了,容易造成事故。

以倾斜的方式安装挡风玻璃,车内人的影像就映在司机观察不到的上方,不会造成司机视觉上的混乱。

大汽车较高,以竖直的方式安装挡风玻璃,尽管车内人的影像映在司机前方的玻璃上,但此影像比路上行人高,不会给司机的辨认造成麻烦。

⑦还有,汽车的反光镜采用凸面镜,而不用平面镜或者凹面镜等。

⑧你们看,汽车上的物理学原理是不是很多呀!其实,只要你仔细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物理学。

17.文章从四个方面介绍了光学知识在汽车上的运用,请依次概括另外两个方面的内容。

(2分)(1)——(2)头灯灯罩的特殊结构——(3)——(4)反光镜的镜面选择
【答案】(1)头灯的位置选择(3)挡风玻璃的安装方式
【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内容的分析。

解答的时候,先要能读全文,根据行文思路,把握主要内容,概括出要点来。

作者的写作思路会通过相关的语句或词语来进行过渡的,要善于找到表明说明内容转换的词语或句子。

从第二段开始,用“例如”过渡,“汽车的头灯总是安装在汽车前部靠近地面的地方,而不是安装在车顶上。

”是在说明汽车头灯的位置的选择;接着第四段用“又如”过渡,“汽车的头灯,它的结构看似与手电筒的灯头差不多”,说明头灯灯罩的特殊结构;第六段用“再如”一词过渡,“小汽车和大汽车的挡风玻璃也是有区别的”,说明挡风玻璃的安装方式;最后用“还有”过渡,“汽车的反光镜采用凸面镜,而不用平面镜或者凹面镜等”,说明反光镜的镜面选择。

1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选文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如文中将汽车头灯的灯罩与手电筒的灯罩进行比较,说明了它们在结构上的区别。

B.选文笫③段中加点字“一般”指大部分情况,不排除特殊情况,符合实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C.选文的说明对象是汽车上的头灯和玻璃,突出其使用材料的不同特征,逐一介绍,语言平实,通俗易懂。

D.科学在于应用,作者通过观察发现了汽车上有多处运用了物理学中的光学知识,这种勇于探索的科学精
神值得肯定。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文写法和内容的分析。

解答的时候,要和原文逐项比对,仔细分析其表述。

本文的说明对象在题目上已经呈现了,是“汽车上的光学”,而不是“汽车上的头灯和玻璃”,这只是其中的两个方面的说明内容。

五、(2018·广东)(10分)
微塑料——海洋中的新型污染物
①最近,一篇关于英国女王向塑料宣战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据说白金汉宫等王室房产内将禁用抛弃式塑料吸管和塑料瓶。

这一新闻再次引发了人们对海洋塑料污染问题的关切。

②塑料垃圾是海洋不能承受之重。

据统计,全球每年有1000万—2000万吨的塑料垃圾进入海洋,随时间的流逝破碎成不计其数的微塑料存在于水体中,能够存在数百年时间。

③微塑料,指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个体。

如今,微塑料的分布区域已遍及地球各个角落,从近岸河口区域到大洋,从赤道海域到南北极,从海洋的表层到大洋的超深渊带,人类都发现了它的踪迹。

根据来源,微塑料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初生微塑料,其成品就是微塑料粒,例如日化用品中含有的微塑料及塑料微珠在运输过程中泄露进入环境;另一类是次生微塑料,也就是体积较大的塑料垃圾进入自然环境后,经光照、物理、化学及生物降解作用,碎片化形成的微塑料。

④海洋微塑料极易被生物当作饵料而误食。

这是由于其与海洋食物链底端生物处于相同的尺寸范围,而且表面可以附着微生物和其它海洋生物。

在食物网的流动过程中,对生物产生物理和化学上的危害。

例如,无法被消化也不容易排出体外的微塑料,在海洋生物的消化道中长期累积,会使生物产生饱腹感,导致营养不良甚至因无法摄食而死亡;微塑料自身的化学毒性以及从环境中吸附的化学毒物,可能会对摄食的生物产生直接伤害,并且可能在食物链中的各个水平生物体内富集。

⑤微塑料还可能造成入侵物种及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在海洋环境中的微塑料就像一艘乘风破浪的小船,相对于漂浮的藻类和其它生物残骸等自然基质,它的性质更加稳定,能搭载附着在表面的微生物随洋流旅行,其中包含的部分有害微藻和水产致病菌,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⑥现在,荷兰、澳大利亚和美国都有人发明了海洋塑料垃圾收集装置,对塑料垃圾有很好的收集效果,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投入运行后的管理,包括收集的塑料垃圾如何进一步处理、分类、利用等。

如果主要靠公益,没有政府资金支持,推广就很困难。

⑦面对现在海洋塑料污染和微塑料问题,一方面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完善与塑料污染管控相关的法律,建立良好的废弃塑料回收循环利用机制;另一方面需要我们从自身做起,改变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消费习惯,
减少废弃塑料垃圾的产生。

例如,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塑料袋、塑料吸管、塑料餐具等的使用,尽量使用耐用品;减少对塑料瓶装饮用水的消费,外出携带水杯;对被过度包装的产品说“不”,提倡简约的生活方式;在购置美妆、个人护理类用品时,阅读产品成分标签,不购买含有塑料微珠的产品等。

让我们共同向海洋中的“新型污染物”宣战!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4月13日;有删改)链接:
科学家已经在许多视频中发现了微塑料。

有研究表明,平均每只海洋生物胎贝中含有1.8个微塑料粒,每公斤食盐中含有1--10个,每瓶啤酒中甚至含有上百个。

微塑料对人有危害要考虑剂量。

东海每立方的海水中只含有几个甚至不到一个微塑料粒,虽然微塑料可以通过水产品等进入人类食物链,但其对人类健康是否造成危害还未被科学证实。

(选自《南方日报》2018年5月17日;有删改)12.下列对“微塑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微塑料是指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个体,体积与海洋食物链底端的生物相当,能随着洋流流动。

B.微塑料是塑料垃圾经过物理、化学及生物降解作用,从而形成的塑料微珠,进入环境会产生污染。

C.微塑料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危害体现在其加速了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造成了其他物种的入侵。

D.人类食物链中的微塑料来源于水产品,其对人类的健康是否造成危害,还有待科学证实。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说明对象的理解。

首先通读全文,然后确定选项在文章中的段落区间,在该区间内找到相应的语句,逐一与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

A项可定位在第③④⑤段,根据第③段的首句“微塑料,指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个体”,第④段中的“其与海洋食物链底端生物处于相同的尺寸范围”,第⑤段中的“能搭载附着在表面的微生物随洋流旅行”可判断出A项的说法正确。

B项可定位在第③段,根据语句“初生微塑料,其成品就是微塑料粒,例如日化用品中含有的微塑料及塑料微珠在运输过程中泄露进入环境”“次生微塑料,也就是体积较大的塑料垃圾进入自然环境后,经光照、物理、化学及生物降解作用,碎片化形成的微塑料”可得知,“塑料微珠”与“经过物理、化学及生物降解作用”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故B项说法错误。

C项可定位于第⑤段,根据语句“微塑料还可能造成入侵物种及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可知C项的说法过于绝对且表述不完全准确,原文表达的意思为“微塑料还可能造成入侵物种的传播及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D项可定位于链接材料,根据材料中对每只海洋生物胎贝、每公斤食盐和每瓶啤酒中微塑料粒的数据比较可知,人类食物链中的微塑料并不只来源于水产品,因此D项的说法错误。

故选A。

13.下列对短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