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变与质变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量变与质变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量变与质变”。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
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量变与质变”是高中政治必修 4《生活与哲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这一内容是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对于学生理解事物的发展过
程和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教材中,这部分内容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清晰的逻辑,阐述了量变
与质变的概念、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

通过学习,有助于学
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二、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哲学基础知识
和思维能力,但对于抽象的哲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能够感受到事物的变化,但对于量变和质变的本
质区别以及相互关系缺乏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深入浅出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量变与质变的概念;掌握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运用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认识到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培养学生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2、教学难点
量变与质变的区别以及如何把握适度原则。

五、教法与学法
1、教法
讲授法:通过系统的讲解,使学生理解量变与质变的基本概念和辩证关系。

案例分析法:结合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2、学法
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自主学习相关知识。

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案例,共同探究问题,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归纳总结法: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构建知识体系。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等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所蕴含的哲学道理,从而引出量变与质变的话题。

2、讲授新课
(1)量变与质变的概念
通过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水的温度从 0 度上升到 100 度变成水蒸气”“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大树”等,让学生理解量变是指事物数量
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2)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例,说明任何事物的质变都需要一个量的积累过程。

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通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的道理,结合“水加热到 100 度变成水蒸气”的例子,让学生明白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事物的性质就会发生根本变化。

③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以人类社会的发展为例,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演变,每一次社会形态的质变都为新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3)把握适度原则
通过“过犹不及”的典故,让学生明白在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中,要把握好事物的度。

度是保持事物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在度的范围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超出度的范围,事物的质就会发生变化。

3、课堂练习
通过一些选择题和简答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量变与
质变的理解和运用。

4、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量变与质变的概念、辩
证关系以及把握适度原则等。

5、布置作业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说明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并分析
其中的哲学道理。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但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对学生
的引导还不够充分,部分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概念理解还不够透彻。


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提高
教学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