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三校2025届高三下第一次测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南昌三校2025届高三下第一次测试语文试题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衣》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

那位皇帝明明没有穿衣服,为什么成人明明知道而不敢说,反倒说皇帝的新衣如何如何漂亮;最后还是一个孩子直截了当地说,皇帝没穿衣服,是光屁股,把事实戳穿呢?这就是因为成人知道皇帝的厉害,戳穿事实是要掉脑袋的,所以面对事实不敢说破。

孩子还不懂世事,没有什么顾虑,看到什么就说什么,所谓“童言无忌”。

我国明代有一位思想家,叫李贽,他是一位思想很解放的学者。

他写过一篇文章《童心说》。

他认为,一个诗人、作家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要有“童心”“赤子之心”。

他说,一个人要是头脑里塞满了四书五经、孔孟之道,那么他就有了所谓的“闻见”和“道理”,这“闻见”和“道理”就会把他的眼睛蒙蔽住,从而失去“童心”。

丧失“童心”是非常可怕的,因为这时候,人就成为“假人”,言就成为“假言”,文也随之成为“假文”。

只有保持“童心”,不为所谓的“闻见”和“道理”所遮蔽,“发乎情性,由乎自然”,以“最初一念之本心”去看世界,才能写出天下之至文,成为一个具有独创性的作家。

这个道理许多艺术家都谈到过。

有的画家说,牡丹花最难画。

因为你必须抛弃别人的眼光和自己以前眼光中的牡丹花形象,似乎是第一次看见这种牡丹花那样惊奇,你才能画出一朵新的属于你的牡丹花,而不是别人画过的或自己画过的牡丹花。

有一个现象是值得注意的。

那些极富创造力的大师当然是成熟的、老练的,但他们往往憎恨自己的成熟和老练,期望能重新获得童心,以儿童的天真直率的眼睛来看世界。

毕加索有一次参观了一个儿童画展,感慨很多,他说:“我和他们一样大时,就能够画得和拉斐尔一样,但是我要学会像他们这样画,却花去了我一生的时间。

”另一位画家柯罗说得更直接:“我每天向上帝祈祷,希望他使我变成一个孩子,就是说,他可以使我像孩子那样不带任何偏见地观察自然。


当然,使成人变成孩子,这连上帝也做不到,假如真有上帝的话。

但人们可不可以使童心再现呢?这是可以的,那就是被某些心理学家称为“第二次天真”。

不过通往这“第二次天真”的路是困难重重的,因为成人已经社会化了,连他对世界的看法也社会化了。

当你看见一个新的事物,总是会用社会世俗赐给你的眼光去看它,于是你所看到的与别人看到的是一样的,这里很少有新鲜感。

如果你不愿像别人那样去看,就意味着你必须与强大的社会化保持距离,摆脱陈规陋习和世俗之见。

只有这样,你才会或多或少获得“第二次天真”,在更高的层次上恢复童心,以质朴的、率真的、自由的、诗意的眼睛去面对世界。

这时,世界就将像最初展现在儿童面前的一样,充满神奇,充满诗一般的
色彩和声音,世界才会听你调遣:太阳是甜甜的,晨雾是红红的,春天是喧闹的,秋天是寂静的;你可以从黄河里钻进去,又可以从亚马孙河里钻出来;你可以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你可以从平凡中看出伟大,从伟大中又看出平凡……这时你才是一个富于独创性的诗人、作家、画家、音乐家……
(选自《苦日子、甜日子:童庆炳美学随笔》,上海人民出版社,有删改)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贽在他的《童心说》中认为,丧失“童心”为人为文就“假”了,这是很可怕的。

B.那些极富创造力的大师们之所以憎恨自己的成熟和老练,是因为他们很难再获童心。

C.画家柯罗每天向上帝祈祷,希望他能让自己变成一个天真的孩子无忧无虑地生活。

D.虽然通往“第二次天真”的路很难,因为成人已经社会化了,但也不是无法实现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通过《皇帝的新衣》这一家喻户晓的故事,例证拥有“童心”才能无所顾忌。

B.文章从美学的角度来具体分析做人和创作的问题,提出“第二次天真”这一论题。

C.文章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分别谈了“童心”的重要性和如何获得“第二次天真”。

D.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逻辑严密,思路清晰。

3.结合全文,简要概括“童心”的重要性及如何重获“第二次天真”。

2、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落叶
水井荷风
①美国的树叶最经不住秋天了。

九月的午后炎热难耐,人们还在谈论夏天是否过去,夜间一场重霜,槲、榆、菩提树,尤其是枫树那像梧桐般硕大的叶子,仍像夏天一样颜色没有改变,也没有刮风,但却一片片沉重而懒散地纷纷飘落下来了。

当我看到周围一派秋色,看到在朝夕砭人肌肤的风里,雨一般飘飞的落叶,我是如何深深陷入悲哀之中啊!
②夕暮里,我独自一人坐在公园水池边的长椅上。

只听到高高树梢传来松鼠觅食的叫声,灰色的阴霾的天空,梦一般渐渐沉浸在浓重的暮色里,半夜也许会下雨吧?周围高大的榆树梢头,不断地飘落下来成团的细小的树叶。

仔细一听,仿佛能听到树叶和树叶相互摩擦的响声。

这是树叶们共同走向灭亡前的窃窃私语吧?有的落在我的帽子、肩头和膝盖上。

有的没有风的引诱,却远远飞落到水面上,远远地,远远地流走了。

③我把手搭在长椅背上,陷入了深思。

忽然想起诗人魏尔伦将人比作落叶的《秋之歌》:“被轻薄的风儿载着,我是彷徨不定的落叶。

”联想眼下,人在旅途,我曾经多少次看到被异乡的土地埋葬的落叶啊!
④来美国那年正值秋天,当时我在太平洋沿岸。

第二年在密苏里平原,在密执安湖畔,在华盛顿街头……在纽约已经是第二次看到落叶了。

去年刚刚看到这座城市的落叶的时候,我是多么骄傲、得意和幸福啊!我盲目地相信自己,每个星期日都到这个池畔眺望散步者的杂沓的身影。

不久,树叶落光了,寒风吹折了枝条,雪遮蔽了草地。

——演艺
界交往的时节到来了。

从莎士比亚、拉辛,到易卜生,我看过各种舞台,贪婪地吞食着世界古今各种艺术作品。

我不仅为能全部体味瓦格纳的理想而自鸣得意,而且想早日成为日本未来社会新歌剧的奠基人。

带着这种心情,我听管弦乐,还时常进入美术馆大门,评论罗丹的雕塑和莫奈的绘画。

很快,冬季就过去了。

光秃秃的树梢又长出嫩芽,开满了花朵。

穿着沉重外套的人又换上轻快的春装。

我也和世人一样买了新衣新鞋新帽。

⑤我歪戴着帽子,一手拄着拐杖,腋下夹着一本诗集,对着镜子打量一番,这才出了大门,向着春天午后游人如织的公园走去。

我照例在池畔转了一圈儿,然后来到排列着莎士比亚、司各特和彭斯铜像的广阔的林荫大道,坐在长椅上。

这时,和暖的春阳照在身上,仿佛进入恍惚的梦境,感到自己也加入了不朽的诗圣们的行列。

悄然遥望四周,道路两旁一排排大树长出了美丽的嫩叶。

树梢上面的蓝天一碧如洗,道路左右海洋般广阔的草地一派浓绿,令人神清气爽。

⑥不断有轻装的青年女子或驾马车或骑在马上从我眼前通过。

我只觉得她们都是朝我这边眺望着微笑着走过去的。

当我看到年轻中更加年轻、美丽中更加美丽的女人的笑脸,就无端幻想着幸福的恋情……我用完满的英语写了一部作品,读了我的书的女子慕名来访。

我们一起谈人生,谈诗,终于说出了各自的秘密。

然后我们结了婚,在长岛或新泽西州海边的乡村建立了家庭,从纽约往来只需一两小时。

这是一个小小的村庄,周围有樱花和苹果园。

穿过后面的森林就是广阔的牧场,从这里可以遥望大海。

我在春或夏的午后,秋日的傍晚,冬天的白昼,横躺在窗前的长椅上读书。

倦了,就昏昏沉沉地睡去。

这时,从邻室缓缓传来优美的李斯特的奏鸣曲。

我从妻子弹奏的钢琴曲里蓦然醒来……回到现实之中,我发现自己依然坐在黄昏冷风扑面的长椅上。

⑦在这样的白日梦里,我度过了春天,也走过了夏天,如今又是秋季。

看到纷飞的落叶,我好似失落了一场昔日的恋情。

⑧树叶不久就要落光了。

戏剧节和音乐节将伴随寒冷的北风一起到来。

街头十字路口和停车场的墙壁将到处贴满剧场的广告和音乐家的肖像。

然而,我还能和去年一样,作为一名肆无忌惮的幸福的艺坛观察者而存在吗?明年春天我还能再次陶醉于如烟的梦境之中吗?
⑨沉醉,是人类的生命。

我们在不断地追逐爱情、追逐成功的美梦。

但是我们并不是真的指望所有美梦都能成真,只是不断地追求着空洞的幻影,并在想象和希望中自我沉醉罢了。

波德莱尔说过:“醉,这是唯一的问题。

为了不去感到时间那可怕的重负,让它不至于使您屈膝于地,您就应该不停地陶醉。

美酒、诗歌、道德,什么都行。

当你在宫殿的石阶上,在山谷间的草地上,或者在寂静的房间里,突然醒来,那么请你去问问:风、波浪、星星,鸟群,或者向钟表以及一切可以飞动、旋转、歌唱、说话的东西发问:现在是什么时候?风、波浪、星星、鸟群、钟表会这样回答:现在是应该沉醉的时候,如果你不愿做‘时间’的痛苦的奴隶,你就应该无休止地沉醉下去。


⑩四周早已是黑夜。

树林暗了,天空暗了,池水暗了。

我仍然没有离开长椅,一直眺望着林子里在电灯照耀下频频飞散的树叶。

1906年10月
(注)永井荷风(1879——1959),日本作家。

本文是作者游历欧美归国后所做的《美利坚物语》中的一篇。

陈德
文译,有删改。

1.第①段中作者为什么说“美国的树叶最经不住秋天”?
2.下面的景物描写与第②段有相通之处,请从形象和情感两个角度赏析这两段文字。

寂寞地停留在河边的卖宵夜的纸灯,雨夜啼月的杜鹏,阵雨中散落的秋天木叶,落花飘风的钟声,途中日暮的山路的雪,凡是无常无告无望的,使人无端嗟叹此世只是一梦的,这样的一切东西,于我都是可亲,于我都是可怀。

(选自永井荷风《我爱浮世绘》)
3.第③段画线的诗句有两种译文,你更喜欢哪一种?请从语言形式的角度赏析。

我,宛如转蓬
听凭恶风
送我漂泊
海北天南
像一片
枯叶
(向轩)
被轻薄的风儿载着
我是彷往不定的落叶
(陈德文)
4.对第②段的“沉醉”评说最恰当的一项是()
A.“沉醉”是追逐爱情和成功而无法实现时的一种美丽幻觉。

B.“沉醉”于美好的景致和事物,可以让人忘记时间的重负。

C.作者希望以“沉醉”来脱俗,可又处在无法离俗的矛盾中。

D.作者借波德莱尔的话感叹“沉醉”,其实不过是一种逃避。

5.联系全文,分析作者以“落叶”作为本文标题的理由。

6.第⑥段画线句是作者提出的问题,请在理解本文的基础上,对作者的问题进行探究,提出自己的看法。

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逸人论
刘再复
“五四”后,现代知识分子大部分都想走科学救国、实业救国、文化救国的道路。

但从外国深造回来,他们才发现社会并没有提供施展才能的职业空间,这样,许多人就不得不去寻找“根本解决”社会问题的道路,即革命的道路,于是纷纷成了战士。

成了战士自然是好,但有些人确实是书呆,见到剑与火与血就害怕。

于是,这些人就想当隐士,也就是“逸人”。

但时代已不允许他们当隐士。

那些当战士的知识者指责他们:社会正在大变动,中国人这么苦,你还想当隐士,你的良心何在?于是当逸人的梦也就纷纷破碎。

积极参与“五四”革命运动的周作人,后来就想开辟“自己的园地”,创造个精神避难所。

然而,连他的哥哥鲁迅也指责他。

鲁迅认为,谋隐与谋官其实是相通的。

他还认为,“古今著作,足以汗牛充栋,但我们可能找出樵夫渔父的著作来?至于那些文士诗翁,自称什么钓徒樵子的,倒大抵是悠游自得的封翁或公子,何尝捏过钓竿或斧头柄。

要在他们身上赏鉴隐逸气,我敢说,这只能怪自己糊涂”。

鲁迅对隐士的批评有其历史具体性和针对性,而且古来隐士中确有以“隐逸”为手段抬高自己的身份,或身在山林、心在魏阙的人。

但鲁迅没有给一些确实希望逃避政治、逃避官场的作家诗人留下自由选择的空间。

这就太激进了。

做隐逸选择的人与强烈介入政治、热衷官场的人确有区别。

陶渊明的诗歌艺术成就,得益于他的隐逸。

隐逸不仅为他赢得时间,赢得写作的从容心情,而且使他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审美境界。

这种境界和道家乐天安命相通,但不同于道家的逍遥无为,依然执著于日常生活现实,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能够守得住理想、情操和心灵自由的精神世界。

这种境界与平凡生活相连,又超越平凡的生活,不像玄学佛学般虚幻,又完全不同世俗的琐碎平庸。

这种境界使他创造出“平淡”的独到的诗歌风格,给文学史留下了千年来的永恒诗味。

面对的是平常的山野田园,闪射的是“生与死”思索的形而上光辉。

那个时代能容纳陶渊明隐逸的存在方式,真是诗家的大幸。

世界上应当有各种各样的存在方式。

隐士在某些方面不及战士,但他们把世上的功名看得淡漠,常常进入深远的精神生活,于艺术、哲学常有战士难以企及的贡献。

竹林七贤、扬州八怪,其实都是逸人或在某一人生阶段是逸人,但他们的书画诗很有成就。

弘一大师和苏曼殊,既当过战士也当过隐士,两种不同的人生体验,使他们的艺术多姿多彩。

李白、苏东坡,时而战士,时而逸人,所以他们的作品不落单一,这与我们一些只会“放声歌唱”的诗人大不相同,确有丰富与贫乏之分。

“五四”后,能躲进象牙之塔潜心于学术、艺术的知识者太少。

逸人表面上回避世人,实际常常是服务世人的典范。

印象画派大师莫奈在远离巴黎的村庄里建立了自己的艺术庙堂,今天变成了世人“朝圣”和享受艺术的地方。

(选自《人论二十五种》,有删改)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些现代知识分子因无救国的职业空间而转向革命,又害怕流血牺牲继而想归隐。

B.鲁迅认为古代很多隐士有的借隐逸来谋官,有的本身是封翁公子,算不上真隐士。

C.隐逸让陶渊明创造出独特的审美境界,根植现实又超越世俗,汲取道家又超越道家。

D.逸人通过学术、艺术等服务社会,在构筑深远精神生活上常有战士难以企及的贡献。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对周作人“五四”后的选择,鲁迅持指责态度,作者某种程度上持肯定态度。

B.陶渊明所处的时代容纳了他的选择,使得那时代的诗歌风格呈现出多样性。

C.逸人经历使弘一、苏曼殊、李白、苏轼的艺术创造从单一、贫乏走向多姿多彩。

D.莫奈与陶渊明的事例说明创造独特的审美境界和伟大作品必须回归山野田园。

3.作者对“时代与知识者的关系”有怎样的思索?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随园四记
人之欲,惟目无穷。

耳耶,鼻耶,口耶,其欲皆易穷也。

目仰而观,俯而窥,尽天地之藏,其足以穷之耶?然而古之圣人受之以观,必受之以艮。

艮者止也。

“于止知其所止(1)”,黄鸟且然,而况与人!
园悦目者也,亦藏身者也。

人寿百年,悦吾目不离乎四时者是,藏吾身不离乎行坐者是,今视吾园,奥如环如,一房毕复一房生,杂以镜光,晶莹澄澈,迷乎往复,若是者于行宜。

其左琴,其上书,其中多尊罍玉石,书横陈数十重,对之时倜然以远,若是者于坐宜。

高楼障西,清流洄洑,竹万竿如绿海,惟蕴隆宛暍(2)之勿虞,若是者于夏宜。

琉璃嵌窗,目有雪而坐无风,若是者与冬宜。

梅百枝,桂十余丛,月来影明,风来香闻,若是者与春秋宜。

长廊相续,雷电以风,不能止吾足,若是者与风雨宜。

是数宜者,得其一差强人意,而况其兼者耶?
余得园时,初意亦不及此。

二十年来,庸次比耦,艾杀此地(3),弃者如彼,成者如此。

既镇其甍矣,夫何加焉?年且就衰,以农易仕,弹琴其中,咏先王之风,是亦不可以已乎?后虽有作者,不过洒㳻之事,丹垩之饰,可必其无所更也!宜为文纪成功,而分疏名目,以效辋川云。

丙戌三月记。

(取材于袁枚的《随园四记》)
注释:(1)于止知其所止:语出《大学》,黄鸟寻找栖息之地,它知道在哪里停下栖息。

(2)蕴隆宛暍:覆盖了高地解除了暑热。

(3)庸次比耦,艾杀此地:多次与人合作,清理园子。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A.高楼障.西障:遮挡
B.不能止.吾足止:动词使动用法,使……停止
C.后虽有作者
..作者:记载随园的人
D.宜为文纪.成功纪:记载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尽天地之.藏惟蕴隆宛暍之勿虞
B.黄鸟且然.对之时倜然.以远
C.园悦目者.也藏吾身不离乎行坐者.是
D.奥如环如.竹万竿如.绿海
3.下列对文中划线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是者于行宜
像这样的情况,随园是适合行走的
B.既镇其甍矣,夫何加焉
既然在房梁上加盖了屋顶,我还能再加些什么呢
C.目有雪而坐无风
坐在屋中眼睛可以看到落雪却感觉不到寒风
D.不过洒㳻之事,丹垩之饰
也不过是做些修建水坝,粉刷墙壁之类的事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从人的欲望谈起,认为眼睛能看尽天地之间。

B.园中的景点排布,是参照孟浩然“辋川别业”而来的。

C.随园幽深回环,适合弹琴读书,吟咏先王的美好品德。

D.作者晚年安居在随园中,表现出自得其乐的人生态度。

5.仔细阅读文章第二段,回答下面问题。

(1)随园的妙处在于和。

(2)请概括“是数宜者”中的“数宜”的具体内容。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列举了六位经过磨炼终担大任的人,其中讲舜的句子是“__________”讲傅说的句子是“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一句直接点明阿房宫占地广阔,而“________”则指出阿房宫是依着山势走向修建的。

(3)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出音乐演奏的一种特殊效果:虽然中间暂时停顿,但听众仍会沉浸在原来的审美情境中。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其为人也,_____________,乐以忘忧,_____________。

(《论语》)
(2)天之苍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逍遥游》)
(3)恨相见得迟,______________。

柳丝长玉骢难系,____________。

(王实甫《长亭送别》)
(4)寒蝉凄切,___________,骤雨初歇。

____________,留恋处、兰舟催发。

(柳永《雨霖铃》)
(5)人生代代无穷已,_________________。

不知江月待何人,__________________。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7、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80字左右。

①中华民族有着英雄书写的悠久历史。

远古时代,“鲧禹治水”“精卫填海”等故事,让我们感受到坚忍不拔和一心为民的品质与情怀;在现当代,英雄主义的书写被赋予极强的“唤醒”功能。

请从《平凡的世界》《红岩》《呐喊》《边城》中选择一个英雄人物,谈谈他(她)的“唤醒”功能。

要求:符合原著,表达清晰。

②垃圾分类是一种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改善生活环境,节约使用资源。

继上海之后,北京将于2020年5月1日大力推行垃圾分类。

为助力此项措施的推行,请提出你的合理性建议。

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

③“逆行者”是指那些灾难来临之际逆着逃生的方向朝着灾难点儿进发的人们。

不管是在扑灭四川凉山森林火灾时不幸殉职的多名消防战士,还是在疫情蔓延时临危受命的84岁的钟南山、73岁的李兰娟和那些不惧生死的白衣天使,他们都是和平年代的“最美逆行者”。

请你为他们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诗歌。

要求:感情真挚,语言流畅。

8、根据下列情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欢歌热舞闹新春。

春晚是几代人的“春节标配”,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是除夕夜人们的共同期盼。

下面是2019年以“奋进新时代,欢度幸福年”为主题的春节联欢晚会的部分节目。

请从下列五个节目中选择两个作为上下节目撰写一段串词,不超过90字。

①《我们都是追梦人》(歌舞)②《妙言趣语》(相声)③《锦锈梨园》(戏曲)
④《可爱的中国》(朗诵)⑤《占位子》(小品)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常有中学老师告诉学生,“现在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就解放了”。

而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中国教育“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的现象应该扭转,对中小学生要有效“减负”,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

2019年10月,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让高校“学生忙起来、教师强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

”各大高校很快行动起来。

武汉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深圳大学、广州大学等高校陆续发通知,清退大批不合格学生。

高校“严出”的时代,真的已经到来了。

拼命“挤”入高校的你又得再接再厉,对此,你有何感想?假如你作为新州大学新生在开学典礼上就此发表演讲,请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1.C
2.B
3.①只有拥有“童心”,才能直面事实,无所顾忌。

②只有拥有“童心”,才能“发乎性情,由乎自然”。

③只有拥有“童心”,作品才具有独创性。

只有与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摆脱陈规陋习和世俗之见,才能获得“第二次天真”在更高的层次上恢复童心,以质朴率真、自由诗意的眼光面对世界。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C项,“无忧无虑地生活”错,结合原文“我每天向上帝祈祷,希望他使我变成一个孩子,就是说,他可以使我像孩子那样不带任何偏见地观察自然”分析,应该是“不带任何偏见地观察自然”。

故选C。

2.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

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B项,“从美学的角度来具体分析做人和创作的问题”错误。

文章没有具体分析“做人”的问题。

结合“那些极富创造力的大师当然是成熟的、老练的,但他们往往憎恨自己的成熟和老练,期望能重新获得童心,以儿童的天真直率的眼睛来看世界”“不过通往这‘第二次天真’的路是困难重重的,因为成人已经社会化了,连他对世界的看法也社会化了”“这时你才是一个富于独创性的诗人、作家、画家、音乐家……”等分析,文章主要论述创作的问题,没有具体分析“做人”的问题。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

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

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题干问的是“结合全文,简要概括‘童心’的重要性及如何重获‘第二次天真’”,本题为两问。

结合“只有保持‘童心’,不为所谓的‘闻见’和‘道理’所遮蔽,‘发乎情性,由乎自然’,以‘最初一念之本心’去看世界,才能写出天下之至文,成为一个具有独创性的作家”分析,只有拥有“童心”,才能直面事实,能“发乎性情,由乎自然”,作品才具有独创性。

结合“如果你不愿像别人那样去看,就意味着你必须与强大的社会化保持距离,摆脱陈规陋习和世俗之见。

只有这样,你才会或多或少获得‘第二次天真’,在更高的层次上恢复童心,以质朴的、率真的、自由的、诗意的眼睛去面对世界”分析重获“第二次天真”的方法。

2、1.(1)秋天午后炎热,树叶颜色依如夏日,让人产生树叶坚牢的错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