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二单元同步练习 西师大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同步练习
及答案
一、用“\”划去错误的读音。

(4分)
乳汁(zhīzī)荡涤(tiáo dí)
镌刻(j uān juē)迄今(qǐ qì)
二、按要求写新字,再组词。

(6分)
免(加个部首)——()()
抚(换个部首)——()()
迄(去掉部首)——()()
三、给画线词语换个说法使意思不变。

(8分)
1.为了证实这一发现的准确性,张钰哲抑制住内心的激动,冒着严寒又连续观察了15个夜晚。

()
2.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
3.它只是在万千青青小草的簇拥之下,默默地向天地撑开自己的一片苍翠,呼吐晨风,吸纳朝阳。

()
4.李白的诗豪放有趣,且通俗易懂。

()
四、读名句,写成语。

(6分)
1.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成语: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成语:
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成语:
五、句子大练兵。

(9分)
1.那棵小小的高山榕挺立在澄洁的蓝天下,舒展枝叶,拨弄清风,沐浴阳光。

(缩句)
2.张钰哲怎能不激动呢?(改为陈述句)
3.他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改为引述句)
六、课文回顾。

(8分)
1.《长江之歌》是一首抒情诗。

诗人讴歌了,抒发了
2.天和地,因为有了那棵高山榕而更加亮丽;,。

3.张钰哲把自己发现的新星取名为,体现出他强烈的
之情。

4.“零”的突破,指的是
,同时也标志着。

七、口语交际。

(6分)
国旗升起的时候,每个中国人的心中都是汹涌澎湃、思绪万千。

当年每周一站在鲜艳的红旗下,看着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你在想些什么呢?
八、阅读。

(23分)
(一)课内阅读(9分)
《中华星》节选
当时年仅26岁的张钰哲,看着这封极不寻常的来信,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经过反复思考,他终于想起了一个最为亲切的名字——中华。

张钰哲情不自禁地呼叫着:“中华星!中华星!”
“中华星”的名字很快报给了行星中心站。

从此,这颗闪动的小行星,被载入了史册,也就是从那时起,在小行星的发现者中,第一次有了中国人的名字。

1.张钰哲反复思考,最后决定以“中华星”命名,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2分)
2.从“情不自禁”一词中可以看出什么?(3分)
3.“中华星”的历史意义是什么?(4分)
(二)课外阅读(14分)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19世纪初,波兰遭到欧洲列强的瓜分,有十分之九的领土落到了沙皇俄国的手里。

波兰人民从此陷入了被欺凌、被压迫的深渊。

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满怀悲愤,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

1830年11月的一天,维斯瓦河上弥漫着薄薄的雾霭。

20岁的肖邦告别了自己的亲人,坐着马车离开了首都华沙。

在城郊,马车突然被一大群人拦住,原来是肖邦的老师埃斯内尔和同学们来为他送行。

他们站在路边,咏唱着埃斯内尔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

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说:“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啊!”肖邦感动地点了点头。

这时,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眼眶。

他郑重地从老师手里接过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然后登上马车,疾驰而去。

就在他离开祖国的那几天,华沙爆发了反抗沙俄统治的起义。

可是,不久起义失败了。

肖邦得知这一消息,悲愤欲绝。

他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化成音符,写下了著名的《革命练习曲》。

那催人奋起的旋律,表现了波兰人民的呐喊与抗争。

肖邦日夜思念着祖国。

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

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

他常常把自己关在幽暗的房间里,点上一支蜡烛,彻夜地作曲、弹琴。

时间在消逝,可是他已根本没有了时间的概念。

肖邦在法国巴黎一住就是18年。

为了祖国,也为了生计,肖邦四处奔波。

疲劳加上忧愤,使肖邦的肺结核病又复发了。

1849年10月,他终于躺倒在病床上。

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

当时他才39岁。

1.用“”画出文中的双重否定句,再改为肯定句。

(3分)
2.老师送给肖邦的仅仅是泥土吗?为什么?(3分)
3.“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4分)
4.在肖邦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请求姐姐帮他完成心愿。

这表现了什么?(4分)
九、作文。

(30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偶像,他像一个标杆,一个榜样指引着我们前进。

你的偶像是谁呢?请写一篇作文介绍一下你的偶像。

要求:表达真情实感;不少于450字。

参考答案
一、zī tiáo juē qǐ
二、挽挽留
妩妩媚
乞乞丐
三、控制称赞吸入奔放
四、奋不顾身先忧后乐上下求索
五、1.高山榕挺立在蓝天下。

2.张钰哲很激动。

3.他说,他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他深情地爱着他的祖国和人民。

六、1.长江对伟大祖国的赞美之情。

2.山和水,因为有了那棵高山榕而更加和谐
3.“中华星” 爱国
4.许海峰夺得的射击金牌是我国奥运史上的第一枚金牌一个新的体育大国的诞生。

七、略
八、(一)1.他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2.年轻的张钰哲有着为国家争光的愿望,他的爱国心是发自肺腑的。

3.第一次被载入史册,在小行星的发现者中第一次有了中国人的名字。

(二)1.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满怀悲愤,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

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满怀悲愤,必须离开自己的祖国。

2.不是,老师意在告诉肖邦不要忘记祖国、忘记家乡。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3.三个“工作”叠加,强调了肖邦的心里除了为祖国工作,再无他念。

4.最后的请求是他灵魂深处的呐喊,是他爱国情怀的极致表现。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
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九、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