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全国卷近5年模拟试题分考点汇编 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素周期表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主族元素的原子及其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
B.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到ⅡB族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C.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
D.互为同位素的元素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均相同
【答案】B
【解析】主族元素的阳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小于其所在的周期数,A错;稀有气体元素中的氦原子核外只有2个电子,C错;互为同位素的原子的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质量数不同,物理性质不同。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同,D错。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②电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③两个原子如果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一定是同一种元素④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也相同的两种粒子,不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
⑤所含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的粒子一定是原子⑥同种元素的原子的质量数必相等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⑥ D.①⑤⑥
【答案】B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③④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B.元素⑥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比元素③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弱
C.元素①⑦形成的化合物具有两性
D.上表7种元素中,元素②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最强
【答案】C
4、n mol H2与n mol T2气体不同之处是()
A.质量 B.原子数 C.电子数 D.体积(相同状况)
【答案】A
5、下列元素中,属于VIIA族的是()
A.氢 B.碳 C.钠 D.氯
【答案】D
6、已知X、Y是原子核电荷数不大于18的元素。
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a,次外层电子数为a+2;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b-5,次外层电子数为b。
则X、Y两元素形成化合物的组成是( )
A.XY2
B.Y4X
C.Y2X3
D.YX3
【答案】C
【解析】X、Y的次外层(a≠0,a+2>2;b-5>0,b>5)不可能是K层,即最外层为第3层(X、Y核电荷数小于18),这样得出X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8、6,为硫,Y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8、3,为铝,形成化合物为Al2S3,所以选C。
7
)A.18 B.32 C.50 D.64
【答案】C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元素的第一电离能(I1)是元素的单质失去最外层1个电子所需要吸收的能量,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I1逐渐增大。
B.元素的电负性是衡量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能力大小的一种标度,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减小。
C.含有阴离子的晶体中一定含有阳离子,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中不一定含有阴离子。
D.原子晶体中一定含有共价键;离子晶体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分子晶体中一定存在分子间作用力.
【答案】A
9、X、Y是周期表前二十号元素,已知X、Y之间原子序数相差3,X、Y能形成化合物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M属于离子晶体,则其中可能含有非极性键
B.若X的单质常温下是气体,则Y的单质常温下也是气体
C.若X、Y两元素周期数差1,则属于离子化合物的M只有四种
D.若X、Y处于同一周期,则化合物M不可能是非极性分子
【答案】A
10、下列各表中的数字代表的是原子序数,表中数字所表示的元素与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相符的是( )
B
C
17
36
D
【答案】D
【解析】A项,5号元素位置不相符;B项,5号元素与15号元素相对位置不正确;C项,2号元素位置不正确。
11、X、Y、Z、W、Q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5种短周期主族元素。
其中只有Z是金属,W的单质是黄色固体,X、Y、W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W
B.Y与Z形成的化合物都可以和盐酸反应
C.Y的简单阴离子比W的简单阴离子还原性强
D.Z与Q形成的化合物水溶液一定显酸性
【答案】B
【解析】W的单质为黄色固体,则W为硫元素,Y为氧元素,X为碳元素,而Q的原子序数最大,且为短周期元素,则必为氯元素,根据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只有Z为金属,则Z 为钠、镁、铝元素中的一种。
不论Z为钠、镁、铝元素中的哪一种,其原子半径都最大,A 项错误;Y(O)与Z形成的化合物有Na2O2、Na2O、MgO、Al2O3,均可与盐酸反应,B项正确;S2-的还原性强于O2-的还原性,C项错误;Z与Q形成的化合物NaCl,其溶液呈中性,D项错误。
12、碱金属钫(Fr)具有放射性,它是碱金属元素中最重的元素,根据碱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预测其性质,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在碱金属元素中它具有最大的原子半径
B.钫在空气中燃烧时,只生成化学式为Fr2O的氧化物
C.它的氢氧化物化学式为FrOH,这是一种极强的碱
D.它能跟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由于反应剧烈而发生爆炸
【答案】B
【解析】根据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从金属锂到金属钫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增强,与氧气反应的产物越来越复杂,可以产生过氧化物、超氧化物等。
13、已知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122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元素位于第二周期ⅡA族
B.该元素位于第二周期Ⅷ族
C.该元素位于第三周期ⅡA族
D.该元素位于第三周期0族
【答案】C
【解析】将选项代入,可知第三周期ⅡA族元素为镁,其离子结构示意图符合题意。
14、若某元素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m、中子数为n,则下列论断正确的是()
A.不能由此确定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这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n
C.若12
C 原子的质量为Wg ,则此原子的质量为(m+n )Wg D.核内中子的总质量小于质子的总质量 【答案】A
15、金属钛代替钢铁广泛应用于宇宙火箭和导弹中,有“宇宙金属”之称。
下列有关Ti
Ti 50
2248
22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Ti Ti 50
224822和原子中均含22个中子 B .Ti Ti 50
224822和在周期表中位置相同,都在第4纵行 C .分别由Ti
Ti 50224822和组成的金属钛单质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D .Ti Ti 50224822与为同一核素 【答案】B 16、某同学做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
(2)实验用品:①试剂:金属钠、金属钾、新制氯水、溴水、0.1 mol ·L -1NaBr 溶液、0.1 mol ·L -1
NaI 溶液、CCl 4溶液等。
②仪器: 、 、 、镊子、小刀、玻璃片等。
(3)实验内容(请把表中与实验方案对应的实验现象的标号和化学方程式补写完整):
(4)实验结论: 。
【答案】(1)探究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2)试管 烧杯 胶头滴管 (3)
②
③ B Br2+2NaI====2NaBr+I2
④ C 2K+2H2O====2KOH+H2↑
(4)同主族元素性质相似;自上而下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增强,得电子能力减弱
【解析】本题是一个实验设计题,题目较灵活,考查基础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对实验目的的描述,要注意题中有效信息的提取,并注意语言的准确性。
该同学的实验涉及了卤素的置换反应和碱金属钠、钾与水的反应,实验目的是探究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结合实验方案和实验现象可推测出所用到的仪器。
结合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可写出③、④的反应方程式。
17、为了比较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强弱,可在实验室先制取Cl2(利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可制取Cl2),并将Cl2依次通入NaBr溶液和KI淀粉溶液中。
如图所示仪器及药品,试回答:
(1)若所制取气体从左向右流向时,上述仪器接口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接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接______。
(2)实验开始后装置5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3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1中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F G H D C B A E
(2)MnO2+4HCl(浓)MnCl2+2H2O+Cl2↑
(3)吸收未反应的Cl2,以免污染空气
Cl2+2OH-===Cl-+ClO-+H2O
(4)溶液显蓝色
Cl2+2KI===2KCl+I2
【解析】本题在考查比较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强弱:Cl2>Br2>I2的基础上,又考查的的实验室制法。
18、已知有一白色粉末是由NaCl、Na2SO4、Na2CO3、CuSO4、Mg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某同学欲探究这一粉末的组成,做了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粉末,加水溶解,得无色透明溶液;②取①中溶液少量,加入NaOH溶液,无明显现象发生;③另取少量粉末,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发生。
⑴请你根据该同学实验所得现象,推测这一粉末的可能组成是
⑵若推测该粉末只由
Na2SO4组成,请你在该同学实验基础上设计后续实验,以确定这包粉末
的组成。
[可供选择的试剂有:BaCl2溶液、AgNO3溶液、稀HNO3、NaOH溶液、Na2CO3溶液、32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反应离子方程式和结论
④
注:实验步骤的序号由你按顺序编号。
实验现象、离子方程式和结论要与相应的实验步骤一一对应。
【答案】1)只有NaCl(1分);只有Na2SO4(1分);由NaCl和Na2SO4组成(1分)(2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反应离子方程式和结论
④取①中溶液少量(1分)滴加Ba (NO3)2溶液至过量、静置(1分)⑤取④中上层清液少许,(1分)滴加用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1分)产生白色沉淀(2分)
无明显现象(2分)
Ba2++SO 2
4
=BaSO4↓(1分)
说明Na2SO4存在(1分)
说明溶液中无Cl—(1分)
所以该粉末组成只有
Na2SO4(1分)
19、33322323等,回收其中镁的工艺流程如下:
沉淀物Fe(OH)3Al(OH)3Mg(OH)2
pH 3.2 5.2 12.4
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见上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浸出”步骤中,为提高镁的浸出率,可采取的措施有(要求写出两条)。
(2)滤渣Ⅰ的主要成分有。
(3)从滤液Ⅱ中可回收利用的主要物质有。
(4)Mg(ClO3)2在农业上可用作脱叶剂、催熟剂,可采用复分解反应制备:MgCl2+2NaClO3=Mg(ClO3)2+2NaCl
已知四种化合物的溶解度(S)随温度(T)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反应物按化学反应方程式计量数比混合制备Mg(ClO3)2。
简述可制备Mg(ClO3)2的原因: 。
②按①中条件进行制备实验。
在冷却降温析出Mg(ClO3)2过程中,常伴有NaCl析出,原因是: 。
除去产品中该杂质的方法是: 。
【答案】(1)适当提高反应温度、增加浸出时间(或其他合理答案)
(2)Al(OH)3、Fe(OH)3(3)Na2SO4
(4)①在某一温度时,NaCl最先达到饱和析出;Mg(ClO3)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量大;NaCl溶解度与其他物质的溶解度有一定差别
②降温前,溶液中NaCl已饱和;降温过程中,NaCl溶解度降低,会少量析出重结晶
【解析】(1)中几种镁盐均难溶(其中MgCO3微溶)于水,可溶于稀硫酸,加稀H2SO4同时生成难溶H2SiO3(或H4SiO4)和微溶的CaSO4,为使Mg2+充分浸出可适当提高反应温度、加过量稀硫酸、延长浸出时间搅拌使反应物充分接触,或多次浸出以提高转化率等方法。
(2)根据题给表格信息,调节pH=5.5时,Fe3+和Al3+分别已完全转化为沉淀物Fe(OH)3和Al(OH)3,而Mg2+并未转化。
(3)加NaOH调节pH=12.5时,Mg2++2OH-=Mg(OH)2↓,滤液中的Na+和SO42—可回收利用。
(4)①解读溶解度曲线,分析NaCl与Mg(ClO3)2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程度明显不同,较高温度时NaCl先达到饱和状态。
②降低饱和溶液温度,在Mg(ClO3)2大量析出的同时,NaCl也会少量析出。
可将所得晶体再溶于蒸馏水配成热饱和溶液,再进行重结晶。
20、在容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40 mol N2和120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2 s后达到平衡状态,此时N2的浓度为2 mol/L。
试求:
(1)用H2浓度表示的2 s 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2)N2的转化率。
(3)平衡时NH3的体积分数。
【答案】(1) 3 mol/(L·s) (2) 50% (3) 33.3%
21、A、B、X、Y和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元素,其中A与Y同主族,X与Z同主族,A与B和A与X均可形成10电子的化合物;B与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2∶3,常见化合物Y2X2与水反应生成X的单质,其溶液可使酚酞试液变红.请回答下列问题.
(1) Z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化合物BA4的电子式为
(2) 化合物Y2X2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 (填序号).
A.离子键B.极性共价键 C.非极性共价键 D.氢键
(3) 化合物A2X和A2Z中,沸点较高的是 (填化学式),其主要原因是。
(4)A与X和A与Z均能形成18个电子的化合物,此两种化合物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1) (各1分)、。
(2)A 、C (2分) (3)H 2O (1
分)水分子间存在氢键(2分)(4)H 2O 2+H 2S===2H 2O +S↓ (2分) 【解析】
22、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元素中,属于s 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写出元素⑩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_。
(3)元素第一电离能为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⑨(填“大于”或“小于”)。
(4)元素③气态氢化物的中心原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弧对电子,其VSEPR 模型为___________;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__;该分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
向硫酸铜溶液中逐滴加入其水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元素⑦的钠盐晶胞结构如下图所示,每个Na +周围与之距离最近的Na +
的个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设该晶胞的棱长为a cm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 ,则该钠盐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H Mg Ca (2)1s 2
2s 2
2p 6
3s 2
3p 6
3d 6
4s 2
(3)大于
(4)1;四面体;sp 3
;极性;先产生蓝色沉淀,后溶解得深蓝色溶液 (5)12,
3
3
234/A g cm N a
23、原子序数由小到大排列的四种短周期元素X 、Y 、Z 、W ,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32,在周期表中X 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 、Z 左右相邻,Z 、W 位于同主族。
(1)请写出Z 元素在周期中的位置 ;
(2)化合物甲由元素X 与Y 组成,1mol 甲含18mol 电子,请写出甲的化学式 ; (3)已知离子化合物乙由X 、Y 、Z 、W 四种元素组成,乙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氯水反应,1mol 乙能与过量NaOH 浓溶液反应,最多可生成22.4L 气体(标准状况)。
写出加热条件下
乙与过量NaOH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答案】(1)第二周期第ⅥA 族。
(2)N 2H 4
(3) NH 4++HSO 3-+OH -=NH 3+H 2O +SO 32-。
【解析】)原子序数由小到大排列的四种短周期元素X 、Y 、Z 、W ,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32,在周期表中X 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所以X 是H 元素;Y 、Z 左右相邻,Z 、W 位于同主族,所以Y 、Z 、W 三种元素原子序数之和是31,设Z 的原子序数是a ,则Y 的原子序数是a-1,w 的原子序数是a+8,所以a 等于8,所以Z 是O 元素,则Y 是N 元素,W 是S 元素。
(1)Z 是O 元素,所以处于第二周期第ⅥA 族。
(2)化合物甲由元素X 与Y 组成,1mol 甲含18mol 电子,所以甲是肼,化学式为N 2H 4
(3)已知离子化合物乙由X 、Y 、Z 、W 四种元素组成,乙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氯水反应,说明乙含有弱酸根离子且有还原性,所以该物质中含有硫显+4价,1mol 乙能与过量NaOH 浓溶液反应,最多可生成22.4L 气体(标准状况)说明一个化学式中含有1个铵根离子,所
以酸根离子是酸式酸根离子,所以乙是亚硫酸氢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 4++HSO 3
-
+OH -=NH 3+H 2O +SO 32-。
24、甲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9,乙元素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最外电子层上有6个电子;丙元素是元素周期表第ⅠA 族中金属性最弱的碱金属元素。
由此推断:
(1)甲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__周期;乙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__族;丙元素的名称为________。
(2)甲的单质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单质与丙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四 ⅥA 锂
(2)2K +2H 2O===2K ++2OH -
+H 2↑ 4Li +O 2=====点燃
2Li 2O
【解析】甲的原子序数是19,甲是钾元素,乙为氧元素,丙是锂元素。
25、U 、W 、X 、Y 、Z 都是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其中U 与W 可形成三角锥形分子A ,U 与X 可形成常温下呈液态的分子B ,A 、B 均为10电子分子;Y 元素原子的K 层电子数与M 层电子数相同;Z 元素的单质、氧化物均为原子晶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Z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
W 、X 、Y 、Z 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
(2)U 与X 形成的18电子化合物的电子式是 。
(3)ZX 2与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一定量的Y 单质在足量二氧化碳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将生成的全部固体与足量的热浓硝酸混合,充分反应后,产物中二氧化碳和二氧化氮共aL (标准状况),则Y 单质的质量是 g (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1)第三周期IVA 族 Mg Si N O <<<
(2)
H
:O :O :H ..
..
....
(3)O H SiO Na NaOH 2SiO 2322+=+
(4)C
MgO 2CO Mg 22++点燃 7a
35
4.22a 242或⨯⨯
26、根据X 、Y 、Z 和W 四种常见元素的下列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信息1:上述四种元素电子层数≤3,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均不少于2。
(1)根据信息1,X 一定不是________(填序号); A .氢 B .碳 C .氧 D .硫
信息2:上述四种元素的单质均能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的四种氧化物中,有两种能溶于稀硫酸,三种能溶于浓氢氧化钠溶液,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都大于26。
(2)这四种元素中是否有一种是铝元素______(填“是”或“否”);
信息3:向上述四种元素的单质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固体部分溶解,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烧碱溶液,最终溶液中析出白色沉淀。
(3)生成的白色沉淀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信息4:向上述四种元素的单质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烧碱溶液,固体部分溶解,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最终溶液中析出白色沉淀。
(4)生成的白色沉淀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答案】(1)AD (2)是 (3)Mg(OH)2 (4)H 2SiO 3
【解析】(1)若X 为硫,则Y 、Z 、W 原子序数大于16,使至少有一种元素核外电子层数超过3层,而与题意不符。
(2)上述四种元素的氧化物两种与酸反应,三种与碱反应,说明至少有一种是两性的,故其中有铝元素。
(3)可溶于酸的金属是Mg 、Al ,其盐溶液加过量NaOH 溶液生成的白色沉淀为Mg(OH)2。
(4)能溶于烧碱溶液的固体有Al 、Si 、P 、S ,但加入足量盐酸生成沉淀且为白色的为H 2SiO 3。
27、短周期元素X 、Y 、Z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X 元素形成单质的分子式是_______ ___;
(2)写出Y 元素形成的单质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_______; (3)写出单质Z 与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___________。
【答案】(1)He (2)2F 2+2H 2O====4HF+O 2 (3)2Na+S =Na 2S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X 是He ,Y 是F ,Z 是S 。
所以X 元素形成单质的分子式是He 。
(2)F 元素是最活泼的非金属,能和水反应生成HF 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是2F 2+2H 2O =
4HF+O2。
(3)钠和S反应生成硫化钠,反应的方程式是2Na+S=Na2S。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化学用语的书写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基础性试题的考查。
试题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应试能力。
本题主要是元素“位、构、性”三者关系的综合考查,比较全面考查学生有关元素推断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旨在考查学生对物质结构与性质关系以及运用元素周期律解决具体化学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