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向丽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向丽娟
摘要】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使学生顺利地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 , 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对他们的学习和一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生;学习习惯;影响因素;具体措施。

一个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他的下意识会随时随地地支配他按照平时习
惯了的套路做那些与学习相关的事,使之在不知不觉中,事情做得轻轻松松,有
条有理。

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便可终身受用。

一、影响小学生学习习惯的主要因素
1.家庭环境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良好的学习习惯离不开家庭的教育。

从小
到大,家长的言行举止不停地给予孩子影响和示范,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

2.学校环境
学校教育具有导向性、规范性、激励性,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教师要养成良好地工作学习习惯,时时、处处为人师表,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引
导作用,启迪学生、感染学生。

3.社会环境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环境,他无时无刻不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孩子的一
言一行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社会环境的熏陶和感染。

二、应该着重培养的学习习惯
1.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
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是小学生必须养成的学习习惯。

一是要专注于一件事情。

就是在一定时期内紧紧围绕安排的学习内容,一切不相关的事情都尽量不要
涉足。

比如脑游戏,看电视等。

二是全神贯注不开小差。

上课时要全神贯注地听讲,做作业时聚精会神地思考。

对于一切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能听而不闻,视而不见。

2. 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
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增强发现、发明和创造力。


样是水壶,普通人烧出来的是开水,而瓦特却烧出了蒸气机;同样是手被草叶子
拉破了,普通人只会埋怨草的无情和自己粗心,而鲁班却想到了锯子;同样是看
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果农见了只感到心疼,而牛顿却由此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造成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瓦特、鲁班、牛顿平时善于认真思考,所以这
些自然现象便激起他们灵感的火花。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清代学者王夫之说:“致知之途有二,曰学,曰思。

”这都是在强调养成认真思考
习惯的重要性。

3. 知难而进的学习习惯
目前的家庭独生子女多,家庭条件好,家长对孩子的任何事都想得很周到,
如老师让学生课外查阅资料,布置调查或亲自考查的作业,家长包揽下来,帮忙
到底。

结果使学生养成了遇到困难绕着走的毛病,学习中每当遇到难题,他们总
想依靠老师,依靠父母,缺乏钻研的精神。

自然而然他们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就
比那些遇困难知难而进的同学差些。

长期下去,这样的学生就会被淘汰。

遇到困
难是正常的,要树立迎难而上的精神,只有不断克服困难,逐步开拓自己的思维,才能提高破解难题的能力。

学习的过程是不断战胜困难的过程,只有不断的战胜
困难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

4. 定时定量执行学习计划的学习习惯
一般来说,目标比较容易确定,计划也比较容易制定,难的是定时定量地完成学习计划。

定时学习,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每天必须保证必要的学习时间,二是到了该学习的时候马上学习。

学习需要长流水不断线,需要安排足够的时间,知识必须日积月累,才能武装出聪明的头脑,在计划的指导下,当知识的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便到达了目标。

没有量的积累,便不会有质的飞跃。

知识积累的总量是由每日、每时学习的份量累加起来的。

在实际学习生活中,许多学生学习缺乏应有的计划,从形式到内容全是被动式的,老师推一推,他就动一动。

在学习的时间安排上,总是先松后紧;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喜欢搞临考突击。

往往是老师留作业,就做一做,不留作业,不做要求的,就概不理睬。

记忆内容欠帐,复习欠帐,导致知识的链条断档,老师讲课跟不上趟儿。

这样学到的知识,不但数量少,而且质量差,经不起严格的检验。

因此,定时定量执行学习计划的学习习惯,是实现目标,获得知识的法宝。

三. 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了解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和意义后,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1. 从小抓起,循序渐进,逐步发展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

学生在年龄小时,习惯既容易建立,也易于巩固,不良的学习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又不易纠正。

如有的学生有上课不专心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坏习惯,往往是改了又犯,犯了又改,所以从小学一年级,甚至幼儿园起,就要开始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强化训练,从而形成稳定的自觉行为。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一朝一夕养成,也不能统统一下子养成,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

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能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

如在小学低年级,要让学生养成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水平的提高,知识的不断更新,到了小学高年级,就要在简单的学习习惯基础上逐步训练养成高级的学习习惯,如阅读习惯,独立思考习惯,勇于创新习惯等。

2.严格要求,及时调整。

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并且对学生来说,应主要放在课堂上进行。

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学习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到巩固为止。

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细心指导,反复训练,认真检查,严格督促,使良好习惯的养成融于课堂教学之中。

作为学生,自己也要严格监督自己。

比如,发现自己的字写得不端正了,发现上课时自己精神不集中了,发现自己没有执行或没有完成学习计划了…..立即作出调整。

3.树立榜样,启发自觉,互相促进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家长、教师的要求或模仿他人情况下形成的,
所以设身处地,树立榜样,不仅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就是对高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如在班上多表扬一些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工整,遵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形成习惯,要在班上营造一种良好的议论氛围。

同时家长和教师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好学生的表率,不能使自己的不良习惯“传染”到孩子的身上。

对高年级的学生则要给他们多讲一些名人持之以恒,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等方面的故事。

引导他们多读一些课外书籍,从中感受良好习惯对一个人成材的重要影响,自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儿童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再仔细分析一下,就会越发感到那些教育家的话确实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尤其是在学习问题上,几乎对于每一个人都适用。

因此,要想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要想有效地利用时间,我们一定要重视从小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心育艺术》总主编冯周卓彭剑飞湖南人民出版社
2、《学习能力培养全书》上卷主编袁祖社高长梅中国物资出版社 1995年
3、《养成教育全书》上卷主编周宏高长梅中国物资出版社 1995年
4、《家长学校教材》小学卷总编李洪曾苏州大学出版社 1995年
5、《教育方法与艺术全书》下卷总主编柳斌中国物资出版社九洲图书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